福建省南平市概况及酒店本项目概况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85 KB
- 文档页数:6
福建之北——南平◆概况1、地理位置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介于北纬26°15’—28°19’东经117°00’—119°17’之间。
南平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
辖一区四市五县。
2、地理环境南平境内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相当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
境内有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四大山脉,组成福建省北部第一大山带。
3、水文南平境内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水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坡降陡、含沙量少,山绿水清等特点。
主要河流有“一江八溪”,即闽江、建溪、富屯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麻溪、沙溪和金溪。
◆游玩篇和平古镇、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闽越王城遗址、武夷天池、建瓯归宗岩风景名胜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邵武天成岩、光泽乌君山、顺昌华阳山……1、和平古镇和平镇地处闽西北,和平镇民俗文化遗存丰富,许多民俗活动相当奇特,很有观赏价值,如被称为活化石的傩舞,独特的龙灯——烛桥;和平还有“三绝”—摆果台、观星茶、游浆豆腐,都很能吸引游客。
2、茫荡山茫荡山是一处极好的避暑胜地,人称“福建的庐山”。
茫荡山由溪源峡谷、石佛山、三千八百坎、鸳鸯石、莲花山、文山城墙、龙盘峡谷、朦瞳洋、茂地天湖、宝珠、演山等多个经典景区3、溪源庵溪源庵位于延平区郊茫荡山南麓,外围环境很好,是南平市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景区。
风光秀丽,峡谷清幽。
4、世界双遗——武夷山武夷山景区方圆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之美誉,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于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荣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儒家文化:武夷精舍、朱熹纪念馆、兴贤书院、半亩方塘、墨池等等朱子遗迹都是绝佳的儒家思想教育教材,寓教于乐、重温中华经典,武夷山也是领略中国儒家文化的教育基地之一!朱熹: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人,19岁进士及第,仕至宝文阁待制。
第一部分福建省南平市概况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
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户籍总人口305万,常住人口286万人。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平市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南平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上。
目前,南平正在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有9条,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实现南平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2小时左右经济圈,基本形成覆盖闽北十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届时南平通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04.43公里,占福建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7.1%左右,树立起南平交通的新形象。
******五星级酒店项目即位于南平市市区延平区,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42.5ml,年平均19.4°C。
区辖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总数49。
5万人,土地面积16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1年延平区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
据抽样调查,1-9月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18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10103元,增长12.5 %,剔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8.39%和7.25%。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1、工薪收入稳定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0865元,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10719元,增长17.5%。
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从事第二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增资的兑现,使职工收入有了一定增长。
南平概况南平市俗称闽北,位于福建的西北部,东与宁德市相邻,西南与三明市交界,西与江西省相接,北与浙江省毗邻,下辖延平、建瓯、建阳、武夷山、邵武、顺昌、光泽、浦城、松溪、政和十县市区,总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人。
闽北是福建省开发最早的地方,福建最早的五个县有四个在闽北(南平、建安、汉兴、建平),宋元明清以后福建设八府,有三个设在闽北(延平、建安、邵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被誉为“理学名帮邦,和河山壮丽,环境清幽,除有著名的武夷山外,各地各乡亦无处不景,无景不美。
南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大词人柳永的出生地、大理学家朱熹的生长地和陆游、辛弃疾等大文豪都曾在此勾留,留下许多瑰丽的诗篇。
闽北地广人稀,境内多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源丰富,是福建主要林区、粮食基地和水源地,有“绿色金库”、“福建粮仓”和“福州水塔”的美誉。
其南平城区位于中心、闽江上游三江交汇之地,自古就是福建内地的交通枢纽,现有鹰厦铁路、横南铁路、京福高铁(在建)和福银高速、浦南高速、京台高速(在建)、316国道、205国道在延平境内相交,交通便捷,到福州和武夷山,高速公路一个半小时、高铁半个小时即可到达。
南平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前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省前列,近年城区受平地稀缺的制约,经济发展受限制,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为997亿元,财政收入为92亿元,落到了全省的末席。
但南平中心城市毕竟工业、科技和交通基础坚实,技术人才力量雄厚,延平区国民生产总值为228亿元,财政收入为8.9亿元,整个市本级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约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近年中心城市又规划在城区十公里处建设一个副中心,面积99亩,有广袤的土地可资工业发展,富商巨贾纷至沓来,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南平必将后来居上,重新崛起于福建腹地。
南平企业背景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南平市的企业背景进行调查研究,为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和数据支持。
南平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是福建省的副中心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商贸重镇。
南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
2. 南平市概况2.1 地理位置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福建、江西和浙江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2 人口和经济截至2020年底,南平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
根据南平市统计局的数据,南平市的GDP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并在福建省排名中名列前茅。
该市主要经济部门包括工业制造、农业、电子商务和服务业。
2.3 产业结构南平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制造和服务业。
农业占据了南平市经济的重要部分,其中主要农产品有水稻、茶叶和水果。
工业制造业以电子制造、建材制造和食品加工为主。
服务业在南平市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金融、旅游和物流是最具潜力的领域。
3. 南平市的企业环境3.1 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南平市位于三省交界处,交通便利,可以辐射周边地区的消费市场。
(2)政策支持:南平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包括税收减免、土地出让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劳动力资源丰富:南平市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薪资水平相对较低,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
3.2 挑战(1)人才流失:由于南平市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倾向于去更发达的城市就业,导致南平市的人才流失问题。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虽然南平市在交通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某些方面如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然存在一些滞后问题。
(3)市场竞争激烈:南平市的市场竞争相对激烈,各个行业的企业数量庞大,新进入者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压力。
4. 南平市的典型企业案例4.1 南平茶业集团南平茶业集团是一家以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主的企业集团。
该企业成立于1998年,拥有茶园面积超过5万亩,是中国国内较大的茶叶生产企业之一。
地方教材目录第一章南平1、第一节南平概况2、第二节南平的自然资源3、第三节主要特点;4、第四节关于闽北旅游商务信息网的发展第二章福建内陆地区闽台经济关系5、第一节南平市对台经济关系6、第二节南平市对台经济关系发展前景7、第三节三明市对台经济关系8、第四节龙岩市对台经济关系第三章福建省重要旅游资源9、第一节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经济开发区、历史文化名城的分布10、第二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评定11、第三节、文物保护单位第四章历史与文化的合壁12、第一节千年古镇13、第二节和平古镇的价值14、第三节“福建八府,殊山起祖”15、第四节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村镇16、第五节“福建第一街”第五章古建精粹17、第一节聚奎塔18、第二节和平书院19、第三节县丞署、黄氏峭公祠、谢氏庄仓20、第四节“岁进士”牌坊、“旧市三宫”21、第五节旧市义仓惠安祠歧山公祠22、第六节中乾庙丁氏家庙第六章民居瑰宝23、第一节进士巷李宅黄氏“大夫第”24、第二节东门李氏“大夫第”廖氏“大夫第”25、第七章民情风俗第八章机制创新促发展——南平市精神文明建设26、第一节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27、第二节重建设、强管理、抓长效,着力塑造城市的文明形象28、第三节讲诚信、抓窗口、带行业,精心构建社会化的服务网络29、第四节抓基层,激活基层创建细胞30、第五节创特色,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31、第六节南平市建立干部下派制度引发的思考32、第九章湮没的辉煌第十章血染的风采建瓯两民警的亮丽人生33、第一节钱小明的英雄事迹34、第二节滕迎新的英雄事迹35、第十一章公仆“政委”王崇荣36、第十二章走出矿山的新“农民”。
福建南平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南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西山区,是一个以农业和工业为主的城市。
近年来,南平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对南平市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南平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南平市的发展优势和不足,探讨南平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促进南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调研报告和统计数据,全面了解南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 实地调研:对南平市的主要工业园区、农业基地、旅游景区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产业布局和实际情况。
3. 问卷调查:针对南平市的企业主、农民、商户等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南平市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南平市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工业:南平市的工业主要以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其中木材加工、竹木制品、纺织服装等传统行业比较发达。
但整体工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发展不够均衡。
2. 农业:农业是南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以福建柑橘、南平白茶、石斛等特色农产品著称。
但农业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3. 旅游业:南平市拥有众多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如武夷山、建阳茶乡等,旅游资源丰富。
但目前南平市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五、发展优势与不足分析1. 发展优势:南平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良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
这为南平市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发展不足:南平市的工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缺乏新动力,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城乡差距明显,人才流失严重,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县(市、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农业概况延平区前身(1995年以前)是县级南平市,现为市辖区。
始建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地处福建中北部,闽江干流源头,位于东经117°50′-118°50′,北纬26°15′-26°51′之间,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土地面积2659.66平方公里。
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土壤类型以亚热带地带性红壤为主,兼有山地黄壤土,土层厚度1m以上。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2005年日平均气温19.8℃,大于10℃以上有效积温日数260天,活动积温5970℃,无霜期274天,年平均降雨量1815.2mm。
现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239个村民委员会、1663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48.83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5万人,乡村劳动力149259人。
2005年农业总产值21.79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6.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47元。
延平区是福建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区,现有耕地面积17720.8公顷,其中灌溉水田16871.8公顷,占92.1%,旱地849.0公顷,占7.8%;园地面积8553.3公顷,其中果园面人均耕地分别为0.52亩和1.69亩;森林面积18.8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3.6%,生态环境优良,素有“绿色金库”之美称。
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200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56家,其中国家级1家(长富乳业),省级3家(长富、大乘、大禾),市级2家(一春畜牧、恒大米业),市级6家(东顺畜牧、王台流通协会、天富公司、天晟协肉食品公司、恒大实业、南平振华养殖场)。
年产值达12.1亿元。
带动基地建设 25.2万亩(含区外),饲养牲畜74.6 万头;带动农 7.76 万户。
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业结构,带动了加工、运输、销售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
南平写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南平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地处闽、赣、粤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南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民对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本报告提出了在南平市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的计划。
二、市场分析1.需求分析南平市拥有近400万人口,市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比较强烈。
现有娱乐场所虽然比较多,但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
因此,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竞争分析在南平市,娱乐场所的竞争比较激烈,主要有影剧院、网吧、KTV等各类娱乐场所。
但大部分娱乐场所规模较小,设施陈旧,无法满足市民对娱乐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在南平市建设一个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可以有效填补市场空白,提高市民的娱乐体验。
3.市场前景根据南平市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同时,随着南平市经济不断发展,市民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高端、高品质的娱乐场所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这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三、技术可行性分析1.场地选址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需要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的场地。
在南平市,可以考虑选择市中心区域或城市发展较为繁荣的地段进行选址,以便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2.设备配备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需要配备各类先进设备,如电影放映设备、音响设备、游戏设备、KTV设备等。
在选购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品质、性能、价格等因素,力求达到性价比最优。
3.团队建设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需要组建一个专业化、高效率的团队。
团队成员应具备相关行业经验和技能,能够熟练运营各类娱乐设施,提供优质的服务,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
四、经济可行性分析1.投资规模建设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主要用于场地租赁、装修设计、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方面。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可以初步确定投资规模,并逐步完善投资计划。
精品文档第一部分福建省南平市概况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
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户籍总人口305万,常住人口286万人。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平市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南平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上。
目前,南平正在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有9条,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实现南平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2小时左右经济圈,基本形成覆盖闽北十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届时南平通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04.43公里,占福建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7.1%左右,树立起南平交通的新形象。
******五星级酒店项目即位于南平市市区延平区,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42.5ml,年平均19.4°C。
区辖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总数49。
5万人,土地面积16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1年延平区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
据抽样调查,1-9月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18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10103元,增长12.5 %,剔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8.39%和7.25%。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1、工薪收入稳定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0865元,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10719元,增长17.5%。
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从事第二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增资的兑现,使职工收入有了一定增长。
精品文档第一部分福建省南平市概况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与浙江、江西交界。
南平既是福建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又是福建拓展经济发展腹地的前沿基地,国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户籍总人口305万,常住人口286万人。
南平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闽越文化的摇篮,被誉为“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平市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南平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主要表现在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上。
目前,南平正在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有9条,力争用8年左右时间实现南平中心城市与县(市)之间2小时左右经济圈,基本形成覆盖闽北十个县(市、区)的高速公路网络,届时南平通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904.43公里,占福建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的比重达到17.1%左右,树立起南平交通的新形象。
******五星级酒店项目即位于南平市市区延平区,东西长83公里,南北宽69公里,地貌特征为丘陵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42.5ml,年平均19.4°C。
区辖16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人口总数49。
5万人,土地面积16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1年延平区社会经济保持了持续增长势头,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的提高。
据抽样调查,1-9月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718元,比上年增长13.7%;人均消费支出10103元,增长12.5 %,剔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8.39%和7.25%。
一、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1、工薪收入稳定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10865元,比上年增长18.3%。
其中人均工资及补贴收入10719元,增长17.5%。
主要是由于部分企业效益有所好转、从事第二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增资的兑现,使职工收入有了一定增长。
2、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
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转变,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居民将闲置的资金用于投资、企业参股和买保险的人逐渐增多,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638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利息收入311元,比上年增长398.6%;出租房屋收入241元,增长10.9%。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经营净收入快速增长。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逐步好转,区委、区政府积极采取有力的扶持措施,我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012元,比上年增长51%;呈快速增长态势。
二、增收的主要原因1、就业者劳动收入普遍增加。
2011年政府采取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战略,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经济发展,相当部分企业效益有所好转,就业者就业机会增加,从而保障就业者收入稳定增长。
2、价格上涨提高了企业利润。
由于粮油类、钢材等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使得相关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大幅度提高,从而带动职工的劳动报酬和奖金福利收入明显增加。
三、消费情况城镇居民消费质量明显提高,主要表现:1、食品支出略有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
由于人们的饮食观念发生较大变化,不仅要吃得健康,而且要新鲜营养。
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支出4004元,比上年增长4.9%,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9.63%,比上年下降2.84个百分点。
2、衣着支出有所增长。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衣着消费和外表形象越来越重视,追求时尚和品牌的消费观念使得居民衣着消费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为730元,比上年增长了6.1%。
3、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稳步增长。
随着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特别是苏宁、恒达等商场的家电促销,刺激了城镇居民购物欲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人均此项支出达722元,比上年增长55.5%,其中,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104.8%。
4、交通通信消费增速较快。
交通与电信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居民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消费潮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与通信支出1669元,比上年增长41.8%,其中交通费支出2020元,增长71.4%;通信费支出649元,增长11.6%。
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1194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 文化娱乐用品支出388元,比上年增长了66.4%;文化娱乐服务477元,比上年增长了23.4%;人均教育支出329元,比上年增长了0.9%。
6、居住水平明显提高。
居民人均居住支出874元,比上年增长11.8%。
居民家庭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7、医疗保健消费呈下降态势。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481元,比上年下降42.3%。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四、延平区1-9月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面增长经济指标单位累计完成数同比增长%13.4 1.地区生产总值 141.61 亿元33.1 万元2.财政总收入 5439134.7 35159 地方财政收入3. 万元0.4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3.36 亿元14.5 亿元#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6.868.1 规模工业总产值 68.54 亿元 5.7.1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 31.13 亿元39.7 8417 ) (1-87.外贸出口月万美元3.0 万美元验资口径) 718 实际利用外资8. (15.7 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5.5113.7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157181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元22.0 70532.8%城镇登记失业率12.%104.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3.五、酒店行业概况1、南平市酒店概况目前南平市区只有一家已评星光三星级酒店(客房价格在300-400元左右),待评四星级酒店有2家,暂无一家五星级酒店;南平地区最高级别的已评星的酒店大部分集中在武夷山旅游景区内:五星级三家悦华、高尔夫及远华(客房价格在600元至800元左右),四星级5至6家:苏闽、宝岛、圣远海晟、延城等(客房价格在500元至600元左右)。
六、南平市发展规划定位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海峡西岸绿色腹地。
充分发挥武夷山“双世遗”品牌优势,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绿色城市,建设中国南方生态绿谷,统筹推进南平中心城市和武夷新区发展,加快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性旅游度假养生基地、闽浙赣交界重要的交通枢纽。
2、南接北联战略通道。
从服务中心城市和重点产业发展,加快融入发达地区经济半径出发,以高(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闽江内河航道以及城市沿江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城际之间与城市内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形成闽北与全国各大区域的立体交通网,把闽北打造成为福建连结内陆地区的战略通道。
3、连片发展前锋平台。
围绕构筑闽北对台交流合作的前锋平台,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增进山海协作,打造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合作平台;围绕构筑闽北对接长三角的前锋平台,加速园区建设。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第二部分项目简介一、开发公司概况1、中国武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武夷”)是以房地产业为基础,投资开发为重点,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资金、技术、管理密集型大型企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国内外房地产投资开发、物业管理;国内外工程承包;境内外投资、兴办实业;资本运营、融资、BOT;高新技术开发、合作;装饰装修;国际贸易、建筑材料、设备进出口;国际经济技术、劳务合作等。
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一级房地产资质。
中国武夷是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独家募集设立的股份公司。
1997年6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向社会公众发行7700万股流通股,1997年7月15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代码000797)。
1999年下半年通过资产置换,优化了公司资产结构,至2001年末中国武夷总资产为31.1亿元,净资产为12.2亿元。
近年来,公司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迎接WTO挑战,进行了资产重组、整合,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发挥融资功能,增强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公司房地产主业走成片规模开发,低成本扩张,创武夷品牌和集约型经营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成效。
2、《关于投资设立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议案》同意投资设立福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从事已拍得的原******地块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销售等。
该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公司投资1.02亿元,持股比例为51%;福建省******公司投资0.98亿元,持股比例为49%。
二、本项目总经济技术指标1、项目总用地面积130274.2㎡(合195.41亩)分为:A、住宅用地(A地块)100784.2㎡;B、酒店用地(B地块)11640㎡;C、综合区用地(C地块)17850㎡,总建筑面积44.56万平米(详见项目地块总平图)。
2、项目规划配套:南平市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配套30000㎡五星级酒店A、20000㎡集中式商业;B、7000㎡城市广场;C、20000㎡写字楼;D、20000㎡酒店公寓;E、12班幼儿园。
三、酒店项目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福建省******五星级酒店,位于******迎宾大道北侧原师专地块,交通便利、位置优越,距离南平市延平区老城区约1.5公里。
用地南侧:紧临迎宾大道及滨江地段,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江景资源。
用地东侧:相邻象屿房地产开发的山水华庭别墅群及18层安置房,该安置房对江景视线有一定的影响。
用地西侧:临南武体育馆、规划小学用地及住宅用地。
南武体育馆、规划小学用地为低多层建筑,对项目江景视线有一定的补充和支撑。
四、酒店经济技术指标酒店建筑面积31940㎡,一层占地面积11640㎡,建筑地下2层地上21层,建筑高度84.15米,共230间客房。
五、酒店的经济定位该酒店是集商务套房、餐饮、会议、休闲娱乐、SPA水疗为一体的五星级商务酒店,属于福建省******项目的配套五星级酒店,本项目具有优势的区域条件和规模,建设高起点、高定位、现代化和规模化“城市新兴核心居住区”带动整体区域的形象提升,成为区域标杆性项目。
六、建筑设计、建筑功能布局1本酒店定位为五星级酒店,根据项目的实际和功能要求,建筑一层为酒店及宴会会议中心大堂。
结合大堂布置前台、大堂吧及商务中心、会议中心;二层为宴会厅、中餐厅及配套厨房;三层为风味餐厅,西餐厅及中小会议厅;四层为健身中心、水疗中心,结合屋顶平台绿化布置12*25米屋顶游泳池。
在裙楼屋面西侧布置冷却塔,减少对客房的干扰。
建筑五至二十一层为客房,沿江跌落的平台为东侧套房提动了优良的观江空间;二十层七开间总统套房及顶层行政酒廊为高端客户提供了高标准的服务。
2、建筑造型酒店建筑采用现代风格的造型,高层主体水平带窗及退台处理,舒展大方,裙楼采用自由曲线,具有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