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比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9.43 KB
- 文档页数:5
黄金比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
2.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过程与方法】3.通过探究问题从(线—面—体)中找到黄金分割,通过设计明信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对黄金分割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发现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黄金分割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用黄金分割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在旅行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那些美丽的景物,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同学们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物。
真是应了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相信同学们在旅行的过程当中都收获了很多。
接下来老师也带领大家去欣赏一些美景。
(课件展示图片)他们看起来那么美,那他们是不是存在什么共同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美的秘密——“黄金比”之美2.观看图片,提出问题师:我们来看下这些图片,你觉得哪张图美。
(课件展示)。
生1:我喜欢图1生(2-7):我也喜欢图1师:图1是不是和前面老师刚刚展示的美景一样,藏着什么秘密呢?看起来那么美。
下面老师将三幅图片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长方形,我们一起来探究。
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填一填,算一算,通过观察你有什么想法?或猜测生:发现我们都喜欢的图形宽与长的比值是0.618.所以我猜测图1看起来美,可能与这个比值0.618有关。
师:我们知道数学是讲道理的,光是猜测是不行的。
那我们继续探究,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现在老师将长方形变变身,只留下一条长边和一条宽边。
现在将宽边顺时针旋转90度,与AB形成一条线段,我们一起看一下黑板。
(课件展示)3.得出结论,黄金分割、黄金分割点和黄金比(1)线段中的黄金比师:我们刚刚探究了知道宽与长的比约为0.618:1,也就是线段BC与线段AB 的比近似为0.618:1,我们算一算AB:AC=?通过计算我们发现AB与AC的比也接近0.618:1,也就是BC:AB=AB:AC=0.618:1,那么称线段AC被点B 黄金分割,点B为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
黄金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黄金比的定义和数值。
引导学生认识黄金比在生活和艺术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鼓励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黄金比的神奇和美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黄金比的概念和数值。
掌握黄金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常见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黄金比在艺术和设计中的应用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黄金比进行简单设计和创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金比的定义、数值和相关历史背景,让学生对黄金比有初步的认识。
2、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亲身体验黄金比的存在和应用。
3、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展开讨论,共同探究黄金比在其中的作用。
4、欣赏法展示大量的艺术和设计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黄金比带来的美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精美的建筑、艺术作品和生活用品的图片,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名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中存在的共同美感。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些作品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美观和和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黄金比。
2、知识讲解介绍黄金比的定义: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
其比值约为 0618。
讲解黄金比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一个简单的线段分割示例,让学生理解如何得出黄金比的数值。
3、实践操作让学生拿出尺子,测量自己课本的长和宽,并计算长与宽的比值,看看是否接近黄金比。
分组活动,让学生测量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度,如身高、上半身长度、下半身长度等,计算相应的比值,看看是否存在黄金比的关系。
4、生活中的黄金比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具有黄金比的物品,如窗户、相框、信纸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它们为什么采用黄金比的尺寸。
黄金比的认识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袁登维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48—49页拓展内容。
教学目标:了解“黄金比”的来历及美妙之处,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一、介绍黄金比----达哥拉斯的小故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黄金比的来历吗?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路过一个铁匠作坊,听到十分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音,于是他便测量了铁锤与铁砧的尺寸,并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比例。
回到家里,他把一条直线段分为两节,经过反复比较,发现较短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近似值为0.618。
后来,这个比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因此被称为黄金比。
二、质疑黄金比---芭蕾舞演员踮脚跳舞师:同学们,谈到黄金比,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小故事吧!(播放课件配音)师:同学们,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没有思考过呢?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芭蕾舞演员的两种跳舞方式吧!课件出示:不踮脚和踮着脚跳舞,你认为哪一种更美呢?师:为什么踮着脚跳舞看起来会更美呢,其中的奥密就在腿长与身高的比值里。
瞧:(课件)踮脚后的比值0.6非常接近黄金比的比值0.618,所以,芭蕾舞演员踮着脚跳舞是在创造黄金比的美呢!现在,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经常穿高跟鞋了吗?-----妈妈也是在创造黄金比的美呢!三、欣赏黄金比----黄金比在生活中的运用师:在生活中,人们运用黄金比来创造美的例子可多了:(课件画面)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
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之比值都接近于0.618。
小提琴是一种造型优美、声音诱人的弦乐器,它的琴把与琴身长度的比值也接近0.618,符合黄金比。
著名油画蒙娜丽莎的主体部分约占画面的0.618,其构图完美体现了黄金比在油画艺术上的应用,令人赏心悦目。
师:生活中运用黄金比来创造美的例子还多着呢,课外大家可以继续去探索、去发现!【教学反思】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认识》之后,为了开阔视野,安排的一个拓展内容。
《黄金比》教学设计崔国芹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并综合利用比的知识,探索发现黄金比。
2、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际价值。
3、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与发现认识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比值、学习史料、认识黄金比。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计算器等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清明节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也是踏青赏花的好季节。
说说清明节假期你都到哪去玩了?看到了那些美景?小结:美的景物谁都喜欢看,大自然的美,建筑的美,人物的美,这有几幅图片,同学们看美不美?出示ppt,它们美的奥秘在哪呢?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
二、探求新知:1、长方形选美实验:ppt出示5个长方形图片,哪个长方形最美?2、为什么都选3号图形呢?德国大心理学家费西娜100多年前做了同样的实验,看书指名讲故事。
猜猜长方形美不美和谁有关系?我们验证一下。
3、独立测量长方形宽与长,小组填表计算比值。
小结:比值0.618的比叫黄金比,看到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感受?(珍贵、最美、合适),当长与宽的比值接近0.618看起来舒适美观,给人美的视觉感受。
4、讲黄金比的传说5、分组测量书上图形填表、计算比值,小组讨论谈感受。
谈体会:都接近黄金比,黄金比一般短边与长边的比,生活中处处黄金比,当比值接近0.618时,使人视觉感受舒适美观,给人美的享受。
三、学生介绍搜集资料。
谈体会:生活中处处黄金比,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四、总结:知道了什么是黄金比,接近黄金比的物体在视觉感受上最美。
五、作业:某女孩身高160厘米,她的上半身与身高的比是0.58,要使比值接近0.618,获得美感,应穿多高高跟鞋?六、小组活动量一量同学们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看看谁是黄金比身材?谁接近黄金比?七、板书设计:黄金比比值0.618舒适美观接近。
《黄金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欣赏美丽的图片感受数学之美,并综合运用比的知识,探索发现黄金比。
2.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3.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与发现认识黄金比,感受黄金比的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
教学难点:通过测量数据、计算比值、学习史料,认识黄金比。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计算器等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美的发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寻找美,发现美!快看,选美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芭蕾舞演员做相同的动作,踮脚尖和不踮脚尖,哪个比较美?(2)脸型相同,五官基本相同的3张脸,哪个比较美?(3)师:同一个王源,哪一张照片中的王源最美呢?师:下面让我们有请今天的选美冠军。
师:为什么这些是最美的呢?它们美的奥秘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师:各位探索家,你们准备好了吗?那我们就开始吧!(二)探索交流,认识黄金比1.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师:我们现在以王源的照片为例,小组合作共同去探索美的奥妙。
(1)测量并填写下表照片编号宽(毫米)长(毫米)宽与长的比值(保留三位小数)①号②号③号④号⑤号(2)这些比有什么特点?(3)比值符合多少才最美呢?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板书:≈0.168)3、教师讲解师:探索家你们太厉害了,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样聪明,找到了是著名的黄金比。
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等于较大部分与全长之比,其比值保留三位小数的近似值是0.618时,会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将物体分为两部分的点叫做“黄金分割点”(板书:黄金比)(板书:较大部分:较小部分=较大部分:全长≈0.618)师: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了“黄金比”,想不想知道毕达哥拉斯是怎样发现“黄金比”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黄金比》教学设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附属小学李丽教学内容: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黄金比教学目标:1.经历黄金比的探究过程.渗透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數2.了解黄金比的价值,并能用黄金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同时感受数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黄金比值和黄金比。
教学难点:感受不同事物中0.618带给人们的美感,以及黄金比的神奇。
导语: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部分与部分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协调一致。
——毕达哥拉斯一、对比选择,感受美的事物1.美的身材。
你们认为图中的两个人谁的身材视觉感受,进而激发起对美的奥秘的探索比例更协调一些?2.美的设计。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两种不同设计,进行选择。
3.最美长方形的选择。
美的概念虽然是抽象的,但是人们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却是大致相同都是0.618?这究竟是-种巧合,还是蕴含了我们所不知道的某种规律?二、验证猜想,计算比值,认识黄金比。
选取大家公认的美的事物,进行验证。
1.昆虫界的黄金比。
大胆猜一猜蝴蝶的身长与双翅展开后宽度的比的比值会是什么情况?请算出这只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宽度的比值是多少?再欣赏大多所有美丽的蝴蝶都是样的比例。
2.建筑中的黄金比。
埃及的胡夫金字塔,计算比值,正好约等于0.628,感受到认为的设计更是追求这个比值,而且早在那么久以前埃及人民就知道黄金比值了。
3.雕塑中的黄金比人体雕像,找到两个0.618。
4.绘画中的黄金比。
蒙娜丽莎的微笑,不计算了,用黄金矩形框一下,感受人体结构中的黄金比。
师:小结并出示黄金比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之间的比大致符合0.618:1时,会给人以一种优美的视觉感受。
这个神奇的比被称为“黄金比”。
反思:黄金比给你什么感受?优美的黄金比。
三、用黄金比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小松果的生长线。
(大自然的植物的生长规律也符合0.618,不仅美,而且适合生长。
神奇的黄金比教学设计一、导入1.初感黄金比师:同学们,最近有一个图案,经常出现在我的眼前,想不想看一看?是什么呀?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喜欢埃菲尔铁塔呢?美,美在何处呢?能从数学的角度欣赏美,他说到什么?(板书:黄金比)2.有请大明星师:今天啊,老师还请来了三位大明星,想不想认识一下?第一位神秘人身高180,他是谁啊?第二位可是演艺界大腕(潘长江),第三位,真正的美女(杨幂)。
师:请根据以上数据填写表格,观察这组数据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小结:谁的身材更美?真有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神奇的黄金比"(板书)。
二、探究1.认识"黄金分割"(1)定义揭示师:究竟什么叫做"黄金比"呢?书上是这样描述的: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
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型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
因此,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添配音和插图优化课件)你获得哪些信息?是的,比值0.168是一个近似数,你们知道它的精确值是多少?大家看一下(这是它小数点后100位的情况,这是后1024位的情况)(如何更具震撼力)能写完吗?对,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记作≈0.618看到这个小数,你能联想到哪些常用的分数?(、和)关于黄金比,老师还查阅了相关的资料: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的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的比,比值约为0.618。
(见《现代汉语词典》P600)(再查词典,看有没有约这个字,如果没有可以再拓展一下,配图和声音会更好,低沉一些的声音)(2)活动感知师:能理解吗?我们把刚刚欣赏的埃菲尔铁塔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这条线段长1米,就用眼睛看,你能确定黄金分割点的大概位置吗?谁愿意上来来试一试。
师:虽然只是用眼睛看,其实我们可以想着哪个小数?(0.618)所以1米长的线段上我们只要找到?(61.8厘米的位置就可以了)我们来帮他量一量,看看准不准(标出准确的黄金分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