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环境评价学的理论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943.50 KB
- 文档页数:25
一简答题1点源调查的内容:a污染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分散、集中;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放口在断面上的位置);b污染源排放数据(选定的主要水质参数):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的数据;c用排水状况(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排污单位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事故状况等)2非点源调查内容:a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原料、燃料、废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对方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等;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b其他非点源污染:对于山林、草原、农地非点污染源,应调查有机肥、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以及流失率、流失规律不同季节的流失量等;对于城市的非点污染源,应调查雨水径流特点、初级城市暴雨径流的污染物量。
c污染源采样分析方法。
d污染源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垃圾填埋场的主要环境影响:(1)填埋场渗滤液泄露或处理不当对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
(2)填埋场产生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爆炸对公众安全的威胁。
(3)填埋场的存在对周围景观的不利影响。
(4)填埋作业及垃圾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
(5)填埋机械噪声对公众的影响。
(6)填埋场孽生的害虫、昆虫、啮齿动物以及在填埋场觅食的鸟类和其他动物可能传播疾病。
(7)垃圾填埋场中塑料袋、纸张以及尘土等在未来得及覆土压实的情况下可能飘出场外,造成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
(8)流经填埋场区的地表径流可能受到污染。
4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应该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因素,能量化的要给出量化指标。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
介绍工程的名称建设地点性质规模和工程特性并给出工程特性表。
(2)施工规划。
结合工程的建设进度,介绍工程的施工规划,对与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关系的规划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要做详细介绍。
环境科学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一、环境科学基本概念- 环境科学定义- 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影响二、环境变量和环境质量指标2.1 环境变量- 温度- 湿度- 大气压- 降水量2.2 环境质量指标- 水质指标- 大气质量指标- 土壤质量指标- 声环境质量指标三、环境影响评价3.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3.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步骤-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分类-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和程序3.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监测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后的监测措施和控制措施四、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4.1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2 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内容五、环境监测和环境监测方法5.1 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目的- 环境监测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意义5.2 环境监测方法和步骤- 环境监测的方法和分类- 环境监测的基本步骤和程序5.3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数据分析-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种类和使用-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方法六、环境规划和环境修复6.1 环境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环境规划的定义和特点- 环境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6.2 环境修复的目的和方法- 环境修复的定义和目的- 环境修复的常用方法和技术以上是关于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的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第二章环境评价基础知识1.环境标准:中国环境保护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环境标准是指“为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便准的总称。
”2.环境标准的作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技术依据;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3.环境标准体系:是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一定时期的技术经济以及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3.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只有国标)和环保方法标准(只有国标)。
4.环境质量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群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护生态平衡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它往往是对污染物质的最高允许含量的要求。
6.环境基础标准:是对环境标准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有关词汇、术语、图式、原则、导则、量纲单位所做的统一技术规定。
7.环保方法标准:是指对环境保护领域内以采样、分析、测定、试验、统计等方法为对象所制定的统一技术规定。
8.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对特定对象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水平,一般可用剂量-效应关系表示。
9.环境质量标准是基于环境基准,考虑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条件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技术规定。
10.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第三类为特定工业区。
11.环境水质量功能区分类: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二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三类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四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五类适用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12.噪声各类标准适用区域:0类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第一章环评概论1.环评概念: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分类: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2.环评基本原则: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生态保护,城市;清洁生产政策;生态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土地利用;总量控制;污染物达标,区域环境。
3.我国的环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环境评价法》颁布时间:2002.10.28通过,2003.9.1实施,2004.2决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4.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及之间的关系组成:(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的规范(2)环境保护基本法(3)环境资源单行法(4)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5)国家行政部门指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6)环境保护地方法规(7)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
关系:该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环境基本法为核心,相关法律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为补充,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协调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国际条约所组成的一个完整而又相对独立的法律法体系。
五大原则:宪法至上的原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
5.我国环评制度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评价对象侧重于工程项目建设;分类管理;实行环评资格审核认定制6.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于综合标准,且不交叉执行。
第二章环评程序1.环评工作程序分那几个阶段?分别主要工作?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为正式工作阶段,其主要工作为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评估基础知识指南摘要本文档旨在为非环保背景的项目负责人提供环境影响评估(EIA)的基础知识,涵盖法律法规要求、评估流程、常用方法等内容。
通过阅读本文档,项目负责人将能够理解环境影响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步骤,提高其合规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目录1.环境影响评估的定义和目的2.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法规要求3.环境影响评估的流程和步骤4.环境影响评估的常用方法5.案例分析和最佳实践指南6.环境影响评估流程图和检查表1. 环境影响评估的定义和目的环境影响评估(EIA)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评估某个项目或政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其目的在于确保项目或政策的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法》•《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这些法律法规要求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提交环境影响报告。
3. 环境影响评估的流程和步骤环境影响评估的流程和步骤包括:1.项目描述和环境影响识别2.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估3.环境影响减轻和监测4.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和提交4. 环境影响评估的常用方法环境影响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环境影响预测模型•环境风险评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5. 案例分析和最佳实践指南案例分析:•项目名称: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结果:项目实施将导致水环境和空气环境的污染•环境影响减轻措施:实施污水处理系统和空气污染控制措施最佳实践指南:•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实施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应提交给环境保护部门•项目负责人应实施环境影响减轻措施结论环境影响评估是确保项目或政策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重要工具。
通过阅读本文档,项目负责人将能够理解环境影响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步骤,提高其合规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环境影响评估基础知识指导文档摘要本文档旨在为非环保背景的项目负责人提供环境影响评估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指南。
文档涵盖了环境影响评估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步骤,包括法律法规要求、评估流程、常用方法等内容。
同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最佳实践指南,以便于实际操作。
文档格式为.doc,内容准确、实用,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表述。
环境影响评估基础知识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对拟建项目或活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减缓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项目或活动的实施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法律法规要求环境影响评估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评估流程环境影响评估的流程包括:1.项目筛选:确定拟建项目或活动是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
2.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3.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和审批。
4.环境影响评价结果公示: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进行公示。
常用方法环境影响评估的常用方法包括:•环境影响预测:使用数学模型和监测数据预测拟建项目或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使用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提出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并评估其有效性。
案例分析•某公司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某公司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案例,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某公司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某公司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案例,包括项目概况、环境现状、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最佳实践指南•环境影响评估计划编制:编制环境影响评估计划,包括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内容。
•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进行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以支持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报告和沟通:编制环境影响评估结果报告,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