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学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33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environment)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二、环境的类型按主体划分人类环境:以人类为主体的环境生物环境:以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按性质划分自然环境:未经人类破坏的环境;如原始森林等。
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如荒漠等。
社会环境:具有人类行为的环境;如城市等。
按范围划分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三、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从环境中分离出来的条件单位,称为环境因子,如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等。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第二节生态因子作用分析一、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一)综合作用(二)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主导因子:在诸多的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水分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四)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
(五)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
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一)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如氧气对陆生动物和水生动物的作用。
限制因子往往是局部性和暂时性的。
一般情况下有两类生态因子最容易起限制作用:(1)有机体十分需要而环境中含量很低的物质和元素;(2)有机体对其耐性限度狭窄,而在环境中又易变化的因子。
环境⽣物学1--11章环境⽣物学1、⽐较古细菌和真细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研究古细菌有何意义?2、微⽣物⽣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哪五类?各⾃的作⽤是什么?3、微⽣物有什么特点?4、原⽣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举例说明原⽣动物在污⽔⽣物处理中的作⽤?5、轮⾍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在污⽔⽣物处理中有哪些作⽤?6、叙述细胞质膜的结构及⽣理功能?7、何谓芽孢?芽孢有什么样的特点?8、放线菌在⽣产⽣活中的意义与作⽤?9、真核与原核细胞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10、引起富营养化的藻类有哪些?11、真菌的特点有哪些?12、霉菌有什么样的应⽤?13、培养基的类别有⼏个?14、营养物质进⼊微⽣物细胞的⽅式有哪些?15、影响酶活动⼒的因素有哪些?16、ATP在产甲烷菌中的作⽤?1、环境⽣物学:是研究⽣物与受⼈类⼲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个分⽀学科。
2、环境⽣物学的研究⽅法1.野外调查和试验防⽌模拟试验的盲⽬性;2.实验室试验严格控制条件;3.⽣态模拟研究根据⼀些经验或模型,进⾏运算,得到抽象的结果。
3、微⽣物:是⾁眼看不见的必须在电⼦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微⼩⽣物的统称。
4、微⽣物的特点:1个体极⼩ 2种类繁多,分布⼴ 3繁殖快 4易变异5代谢能⼒强 6适应性强5、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是明显区别于原核微⽣物与真核微⽣物的⼀类特殊的超微⽣物。
6、原核微⽣物原核微⽣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DNA链⾼度折叠形成的⼀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线,叫拟核。
原核微⽣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如:间体和光合作⽤层⽚及其他内折。
也不进⾏有丝分裂。
原核微⽣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黏细菌、⽴克次⽒体、⽀原体、⾐原体和螺旋体。
原核微⽣物包括真细菌的细菌门和蓝细菌门中的所有细菌原核微⽣物中古⽣菌和细菌两个域具有⼴泛多样性,依据rRNA序列将古⽣菌分为两个门:1.泉古⽣菌门2. ⼴古⽣菌门7、真核微⽣物真核微⽣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质。
环境生物学复习大纲绪论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二、环境科学概述三、环境生物学概述重点: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定义,环境生物学任务、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第一节环境污染概述第二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二、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四、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三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一、生物转运二、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第四节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一、生物浓缩二、生物积累三、生物放大四、生物浓缩系数第五节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一、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二、金属的生物转化重点:要求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
思考题1.解释下列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环境生物效应、污染源、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污染物形态、污染物迁移、污染物转化、生物污染。
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转化途径。
3.什么是生物转运?污染物透过细胞膜的方式。
4.什么是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过程和主要反应。
5.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数,前三者有何区别。
6.生物对环境有哪些污染效应?其污染后果如何?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第一节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一、对生物机体酶的影响二、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第二节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一、对细胞的影响二、对组织器官的影响第三节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一、死亡二、对行为的影响三、对繁殖的影响四、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第四节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影响一、对生物种群的影响二、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第五节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重点:要求掌握环境污染物在不同水平上对生物体的影响规律;污染物对生物体的联合作用。
思考题1.何为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举例说明污染物对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
2.阐述污染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