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的保护 (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2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所属海域。
简述西沙群岛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1.3 教学活动展示西沙群岛的地图和相关图片,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直观的认识。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西沙群岛的了解和印象。
教师讲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二章: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资源和陆地资源。
探讨西沙群岛资源的开采和保护问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西沙群岛的海洋生物和陆地资源图片,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资源有直观的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西沙群岛资源的开采和保护问题,并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三章:西沙群岛的生态系统的特点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生态系统特点。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生态系统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探讨西沙群岛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
3.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西沙群岛的生态系统图片和生物多样性信息,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生态系统有直观的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西沙群岛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并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四章:西沙群岛的保护和利用4.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保护和利用现状。
培养学生的海洋资源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沙群岛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式。
探讨西沙群岛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
4.3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西沙群岛的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式的图片和信息,让学生对西沙群岛的保护和利用有直观的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西沙群岛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并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并进行点评和讲解。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西沙群岛有更深入的了解。
《富饶的西沙群岛》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看西沙群岛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展示西沙群岛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西沙群岛有更直观的了解。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如海洋生物、珊瑚礁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自然资源,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沙群岛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三章: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如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生态环境特点,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沙群岛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四章:西沙群岛的人文风情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的人文风情。
2.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沙群岛的人文风情,如当地民俗、文化传统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西沙群岛人文风情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西沙群岛的人文风情,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西沙群岛人文风情的认识和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思考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意识。
九寨沟优质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
激发学生对九寨沟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九寨沟的旅游资源,如瀑布、湖泊、雪山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九寨沟的美景。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九寨沟的了解和感受。
1.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九寨沟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理解。
观察学生对九寨沟旅游资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九寨沟的瀑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九寨沟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九寨沟瀑布的特点,如高度、水流、声音等。
解释瀑布形成的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九寨沟瀑布的壮观景象。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九寨沟瀑布特点的理解。
观察学生对瀑布形成原因的探究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九寨沟的湖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九寨沟湖泊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九寨沟湖泊的特点,如颜色、深度、生态环境等。
解释湖泊形成的原因,如地质构造、气候条件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九寨沟湖泊的美丽景色。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湖泊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3.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九寨沟湖泊特点的理解。
观察学生对湖泊形成原因的探究和欣赏能力。
第四章:九寨沟的生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介绍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引导学生了解九寨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保护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九寨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行动。
4.4 教学评估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九寨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境内距离桂林市区约60公里,阳朔县城约10公里坐落在漓江之滨,与漓江风光相互映衬01地质构造地处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经过长期溶蚀和侵蚀作用形成溶洞和地下河。
02水源补给漓江及其支流为紫藤萝瀑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流。
03植被覆盖紫藤萝等植物在瀑布周围茂密生长,为瀑布景观增添了色彩和层次。
紫藤萝瀑布高度约40米,分为多级跌落,水流湍急。
瀑布高度瀑布宽度随季节变化,最宽时可达50米左右。
瀑布宽度在春季和夏季,紫藤萝盛开,覆盖在瀑布周围的岩石上,形成一道美丽的紫色花瀑。
紫藤萝覆盖除了紫藤萝瀑布本身,周边还有山峰、溶洞、溪流等自然景观,构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画卷。
周边景观紫藤萝瀑布景观特色文学作品《紫藤萝瀑布》介绍《紫藤萝瀑布》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作品,以紫藤萝瀑布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作品以紫藤萝瀑布的美丽景象为引子,通过对瀑布形态、声音、光影的生动描绘,引发读者对自然美的赞叹和思考。
作品在表现紫藤萝瀑布美景的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感慨。
时代背景与作品主题紧密相连,作品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时间的感慨,正是当时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作者宗璞,是一位著名的当代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受读者喜爱。
作品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作者通过紫藤萝瀑布这一自然景象,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作者及时代背景文学作品中紫藤萝瀑布形象塑造紫藤萝瀑布在作品中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作者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瀑布前,感受到水流的冲击和飞溅的水花。
作品通过对紫藤萝瀑布形态、声音、光影的细致刻画,展现了瀑布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使读者对紫藤萝瀑布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紫藤萝瀑布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思想的象征。
安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公开课教案学科旅游概论课题名称旅游资源授课教师杜梦媛班级11秋升学班课时 1 课时时间星期四下午第三节旅游概论公开课教案旅游资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②掌握旅游资源的类型2.德育目标:树立学生保护旅游资源及保护环境意识二.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类型举例三.教学难点:对旅游资源概念的理解,四个方面的含义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学生参与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了解了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及其成为旅游者的条件以后,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为大家重点介绍旅游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吸引力因素,也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今天的课将重点为大家介绍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新课内容】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考点:填空,多选)▲旅游资源的含义:(稍作展开,请学生补充,略加引导)1.吸引性:想要亲临其境,(吸引性)是旅游资源的灵魂,也是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依据。
(考点,单选,多选)2. 可进入性:可以亲临其境,开放的,直接观赏的对象。
3. 价值性:乐于亲临其境,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
4. 变化性:不断变化,才能吸引旅游者亲临其境。
(考点:多选,哪些含义和亲临其境有关?)二.旅游资源的类型考点:旅游资源具有(享受),(参与),(审美)等价值,多种多样,既有具态的,物态的,也有抽象的,非物质性的。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为8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型。
1.地文景观:包括综合自然旅游地,沉积与构造,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代表:五月名山;桂林山水2.水域风光:包括河段,天然湖泊与沼泽,瀑布,泉,河口与海面,冰雪。
代表: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
3.生物景观:包括树木,草原,草地,花卉,野生动物栖息地。
代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皇帝陵“轩辕柏”;四川卧龙4.天象与气候景观:光现象,天气与气候现象形成的景观。
Places of Interest 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关于旅游景点的词汇,如:temple, palace, garden, mountn, river等。
学生能够描述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及原因。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图片或文字的帮助下,正确使用目标句型进行询问和介绍旅游景点。
学生能够就旅游景点展开简单的讨论和交流。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旅游文化的兴趣,提高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旅游景点2. 重点词汇:temple, palace, garden, mountn, river等。
3. 目标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 of interest?Why do you like it?Can you introduce some famous places of interest in your country/city?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所知道的旅游景点。
2. 新课呈现: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展示目标词汇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3. 课堂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点,用目标句型进行介绍。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旅游景点的交流场景。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用英语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的短文,并配上图片。
五、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
2. 教学课件:包含目标词汇和句型的课件。
3. 角色扮演卡片:用于模拟旅游景点交流场景的卡片。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旅游景点图片,引导学生谈论。
2. 新课呈现:教师介绍旅游景点主题,展示目标词汇图片,学生学习并掌握。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介绍旅游景点,进行角色扮演。
2024年夜宿山寺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地理》教材第四册,具体内容包括“地理与旅游”章节中的“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详细内容涉及夜宿山寺的地理背景分析、旅游资源评价、开发与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夜宿山寺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及其价值;2.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旅游资源的能力;3. 使学生认识到山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及开发与保护措施的制定。
重点:夜宿山寺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与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地图、挂图、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夜宿山寺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详细讲解夜宿山寺的地理背景、旅游资源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其旅游价值;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一次夜宿山寺的旅游活动,并提出开发与保护措施;4. 例题讲解:讲解旅游资源评价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评价方法;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夜宿山寺的旅游资源;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夜宿山寺地理背景2. 旅游资源特点3. 旅游资源评价4. 开发与保护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评价夜宿山寺旅游资源,并提出开发与保护建议。
答案:见附件。
2. 附件:夜宿山寺旅游资源分析评价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夜宿山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评价方法掌握不够熟练;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山地旅游资源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夜宿山寺,亲身感受山地旅游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九寨沟优质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九寨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1. 引入话题:介绍九寨沟的美丽景色。
2. 展示九寨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其魅力。
3. 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所在地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九寨沟的图片和视频,提问学生对九寨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教师简要介绍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和所在地区。
第二章:九寨沟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地理环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九寨沟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地理环境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九寨沟的自然景观。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九寨沟的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地理环境特点的图片和视频。
2. 学生观察并描述九寨沟的自然景观。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九寨沟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九寨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特点。
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九寨沟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生态环境特点的图片和视频。
2. 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九寨沟生态环境的影响。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保护九寨沟的生态环境。
第四章:九寨沟的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九寨沟的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九寨沟所在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背景。
2. 引导学生了解九寨沟的文化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九寨沟所在地区的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背景的图片和视频。
2. 学生了解九寨沟的文化价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九寨沟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教育逐渐成为热门领域。
为了提高旅游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我校决定开展旅游公开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周五)上午8:30-12:00三、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四、活动参与人员旅游系全体教师、部分学生代表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备课过程:①确定备课内容:根据课程大纲,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我国旅游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②讨论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讨论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③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总结等。
④制作教学课件:根据教学环节,制作教学课件,确保教学内容的清晰、生动。
2. 课堂观摩(1)观摩教师:张老师(2)观摩课程: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3)观摩过程:①张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种类、分布、特点等。
②在案例分析环节,张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③课堂讨论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提高旅游公开课的教学质量(2)研讨过程:①张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②其他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旅游公开课教学质量的建议,如:- 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性;- 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旅游业发展步伐。
(3)研讨成果:①教师们对提高旅游公开课教学质量达成了共识,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