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功教案示例之二
- 格式:docx
- 大小:21.93 KB
- 文档页数:8
电功率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电功率公开课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掌握电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2.理解什么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
知道额定电压、额定功率与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
别。
〔二〕教具低压电源,演示电流表、电压表,标有“3.8V〞的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导线假设干,“220V40W〞白炽灯泡一只,画上用电器铭牌的小黑板一块,写有例题、预习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新课问:〔l〕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棗速度。
〕〔2〕怎样比拟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棗一功率。
〕〔3〕怎样比拟电流做功的快慢?〔挂出写有例题的小黑板。
〕例: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通电半小时做功焦;电流通过公共电车的电动机,通电2秒钟做功焦。
问:①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多?〔通过洗衣机电动机〕②电流通过哪个电动机做功快呢?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做,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拟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一样。
分别计算出电流通过洗衣机电动机、电车电动机每秒钟做的功:i00焦、60000焦。
结论:电流通过电车的电动机做功快。
指出: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了解电流做功的多少,还需要知道电流做功的快慢。
在物理学中是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2.进行新课〔1〕电功率〔师生共同讨论以下的内容〕①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用字母P来表示。
②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
说明: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注意:上述两个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路〕④单位:瓦、千瓦。
1瓦=1焦/秒=1伏·安,l千瓦=1000瓦。
⑤导出计算电功的另一公式W=Pt和电功的单位干瓦时。
W=Pt=l千瓦某I时=1千瓦时=1000瓦某3600秒=3.6某106焦。
⑥例题〔本节课本上的〔例题〕〕:通过该例题的讲评,向学生强调要正确使用W=Pt这个公式,注意公式中各量的单位。
电能电功教案精选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能和电功知识分析实际电路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能转换和电功分配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及其单位2. 电功的计算公式3. 电能转换和电功分配的实例分析4. 教学资源:《电路原理》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能、电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电能转换和电功分配的原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电能和电功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电能的定义、单位及电功的计算公式。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4. 实验演示(10分钟):演示电能转换和电功分配的实验,验证原理。
五、课堂管理1. 座位安排:学生按小组围坐,便于讨论和观察实验。
2. 分组策略:按照学生能力、性格等特点,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3. 课堂纪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安静,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六、学生活动1. 问答:在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
2. 小组合作:在实验和讨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
3. 评估:观察学生参与度、问答表现、实验操作和讨论成果。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能、电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相关计算题和分析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测验: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测验,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八、作业布置1. 课后作业:计算题、分析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2. 作业要求:书写工整,步骤清晰,注重解题思路。
电功教案示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力学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电力学科中,电功率是最基础、最重要、最常见的一个概念。
因此,在初中的电力学科中,掌握电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向您展示一份电功教案的示例,希望能够帮助初中教师更好地教授电功。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概念;了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理解电器的功率大小与使用电器时的安全问题。
二、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电器的功率大小与使用电器时的安全问题。
四、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电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了解电器功率的大小;并可以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器的功率大小与使用电器时的安全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几张电器的图片,讨论这些电器的功率大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器的功率大小对使用电器的安全有什么影响。
2、讲解电功率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等具体方式让学生感受电功率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大小计算电器的功率。
3、讲解电器功率大小与使用电器时的安全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一些电器危险案例来引导学生了解电器功率大小与使用电器时的安全问题。
4、归纳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电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
六、课堂巩固教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巩固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电器的安全问题。
七、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电器实验,来进一步了解电器功率大小和使用安全问题。
八、教学反思这一节课让我深刻意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同时,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用“接地气”、“情绪化”等语言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九、教学反馈通过教学反馈,我们可以得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习题、课后作业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十、结语电功率虽然是初中电力学科的基础知识,但其对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功教案示例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电功”章节,详细内容包括:1. 电功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3. 电功与电能的转化关系;4. 实际电路中的电功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功的概念,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2. 使学生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能运用这些特点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电功知识解释生活中电能转化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功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
教学重点:电功的概念;电功的计算方法;电功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示教具、实验电路板、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2. 学具:实验手册、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导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风扇、电灯等用电器时,用电器所表现出的不同工作状态。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电功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电功的概念;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让学生掌握这两种电路的电功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电功的计算公式,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功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电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提醒学生注意电功计算中的单位换算。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3. 电功的实际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给定电路的电功;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功应用,解释电能转化现象。
2. 答案:电功计算公式:W = UIt;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功特点:串联电路电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之和,并联电路电功等于各用电器电功的最大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电功教案示例之二电功教案示例之二电功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的1.掌握电功的概念:知道电流做功的常见形式是推动机械做功,使导体发热发光等;理解电功的公式(W=UIt)和单位(焦);能综合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
2.知道电度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二)教具1.课本上电流做功把砝码提起来的实验装置;电键一只。
2.电动玩具汽车一只。
3.带灯座的小灯泡(或电阻丝)一只。
4.电度表挂图(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引言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引入了反映电路工作状态的几个物理量椧坏缌鳌⒌缪购偷缱瑁?约罢庑┝康南嗷ス叵禇椗纺范?伞U庑??际堑缪У幕?≈?丁T诘谝徊嶂形颐茄芯苛肆Χ晕锾遄龉Φ奈侍猓?敲矗?缌髂茏龉β穑肯匀唬?谌粘I?詈蜕??校?罅康墓ぷ魇怯傻缌髯龉?赐瓿傻摹=裉欤?颐且??暗氖牵旱缌髯龉τ心男┨氐恪T跹?扑愕缌髯龅墓Α?璤(板书: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首先学习电流做功问题。
(板书:电功)1.复习提问(l)过去学过力可以做功,怎样才算力对物体做了功?(答: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算力对物体做了功)(2)你能举出日常见到的做功的例子吗?(教师引导学生答:水流推动水轮机做功,汽车、电车的牵引力带动车辆行驶做功等。
)2.讲授新课(1)电流可以做功:电车的牵引力实际是由电动机产生的,电动机是通了电流才工作的。
所以,电车行驶,实际上是电流做功的结果。
(演示:玩具电动汽车的行驶)(2)电流做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流通过电动机可以做功,那么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
电流通过电炉时发热,算不算做功呢?在这里我们应把“功”的概念加以扩大。
用电动机移动物体或使机械转动,是电流做功的一种表现。
电流使导体发热、发光,是电流做功的又一种表现。
总之,电流做功的现象很多,例如电流通过电铃发声,电子表显示数字,电视机显示图像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关系?演示课本图9-1的实验时,电流和电压应采用大型的示教电表来显示。
电功教案示例精选教案电功的概念与计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电功”。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并学会运用公式计算电功。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功的概念,了解电功的计算方法。
2. 能运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电功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灯泡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家庭电路,让学生观察家庭电路中电能的转化过程。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功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4. 公式讲解:讲解电功公式(W=UIt),让学生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5. 例题讲解: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功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电功的概念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参数含义:W电功,U电压,I电流,t时间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1)一个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6V,通过的电流为2A,求电阻器消耗的电功。
(答案:12J)(2)一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0V,通过的电流为0.5A,求灯泡发光10分钟消耗的电功。
(答案:300J)2. 思考题:(1)家庭电路中,如何计算一个月消耗的电能?(2)为什么说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能的转化过程。
在实验演示和例题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维训练,使学生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设计适量,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差异,了解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电功的概念和计算,这是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过程的关键。
第二节电功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5章《电功和电功率》第二节“电功率”。
内容包括:1. 电功率的概念;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3. 探究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4. 电功率单位及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功率的概念,理解电功率的物理意义;2. 学会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3. 掌握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电路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
难点:电功率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多媒体课件;2. 学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导线、电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电功的概念,为新课学习电功率做好铺垫。
2. 新课引入:(1)展示电流做功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做功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引出电功率的概念,介绍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
3. 探究活动:(2)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规律。
4. 例题讲解:(1)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2)分析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电功率计算题;(2)分组讨论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题。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率的概念、公式、单位及换算;2. 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3. 电功率的计算方法;4.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已知电路中电阻和电压,求电功率;(2)分析题:分析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电功率的特点。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电功率公式计算得出;(2)分析题答案:根据实验数据和并联、串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查找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电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2)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提高电功率,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电功——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电功——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电功目的:学生可以理解电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并可以应用电功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教学内容:1. 电功的概念和定义a. 电功是点电荷在电场中挪动所做的功。
b. 电功的定义公式:W = q * U,其中W表示电功,q表示电荷量,U表示电场中的电势差。
2. 电功的计算方法a. 当电荷沿着电场力的方向运动时,电场力和位移同方向,电功为正。
b. 当电荷逆着电场力的方向运动时,电场力和位移反方向,电功为负。
c. 电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电功,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的大小,θ表示力和位移的夹角。
3. 电功的单位a.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记作J。
b. 1焦耳等于1库仑乘以1伏特,即1J = 1C * 1V。
教学过程:1. 引入电功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能变化、物体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引入电功的概念。
2. 讲解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意图和公式,讲解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与实例结合进展说明。
3. 做题练习:出示一些电力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电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并与其他相关概念进展比较和联络。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考虑电功的应用领域,如电路中的电功率计算、电力计费等,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评估方法:1. 课堂答复以下问题:随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功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 解决问题才能评估:给学生一个应用题,要求他们利用电功的概念解决问题,并正确计算电功的数值。
3. 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主合作讨论和解决一道电功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结果。
教学资:1. 教材:初中物理第二册。
2. 多媒体投影仪。
3. 电力学相关实验装置和材料。
4. 电功的示意图和计算公式。
扩展活动:1. 参观电力厂或电子产品消费厂,理解电力消费和应用的过程。
《电功》优秀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物理》第九章第三节,主要详细内容为电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实例。
具体包括:电功的概念,电功与电能的关系,电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电路中电功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功的概念,了解电功与电能之间的关系。
2. 学会使用电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电路中的电功问题。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功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功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重点:电功的概念,电功与电能的关系,电功计算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等实验器材。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验器材,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做功的过程,并提出问题:“电流做功时,电能是如何转化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电功的概念,介绍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2)推导电功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电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两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电功的概念及与电能的关系。
2. 电功的计算公式。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某电路的电功,已知电阻、电流和电压。
(2)分析某实际电路中的电功现象,给出计算结果。
2. 答案:(1)电功 = 电流× 电压× 时间(2)根据实际电路参数,运用电功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风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功概念的讲解;2. 电功计算公式的推导与运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和随堂练习的选择与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解释;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电功教案示例之二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电功学习内容为基础,通过示例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践演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物理课程的电学模块。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功的定义: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器时电功率对时间的积分。
2.掌握电功的计算方法:W = ∫Pdt。
3.运用电功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功的概念。
例如,小李用电表测量了流经电阻器的电流和电压,然后想计算通过电阻器消耗的能量。
请学生思考该如何计算?步骤2: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电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强调电功是电流通过电阻器时电功率对时间的积分。
P代表电功率,t代表时间。
步骤3:示例讲解选择一个具体的示例,例如小李买了一个电热器,想估算使用一个小时电热器消耗的能量。
根据电功的定义和公式,展示如何计算电功。
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计算。
步骤4:练习分发练习题,并在板书上给出相关数据,让学生独立解答。
鼓励学生动手计算,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步骤5:讲解与总结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答过程,然后进行讲解和总结。
强调电功计算的思路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练习和学生上台展示,评估学生对电功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例题和练习题巩固电功的计算方法,并尝试应用在其他相关问题上。
老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实验和应用案例,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电功的知识。
六、教学资源1.教材:电学教材和课件。
2.练习题: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答案。
3.示意图:展示电流通过电阻器的示意图。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入实例、概念讲解、示例讲解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通过动手计算和展示,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功教案示例之二
电功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电功的概念:知道电流做功的常见形式是推动机械做功,使导体发热发光等;理解电功的公式(W=UIt)和单位(焦);能综合欧姆定律和电功公式计算用电器(只限于一个)的电功。
2.知道电度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二)教具
1.课本上电流做功把砝码提起来的实验装置;电键一只。
2.电动玩具汽车一只。
3.带灯座的小灯泡(或电阻丝)一只。
4.电度表挂图(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
引言在前几章中,我们学习了电路的连接方法,引入了反映电路工作状态的几个物理量椧坏缌鳌⒌缪购偷缱瑁约罢庑┝康南嗷ス叵禇椗纺范伞U庑际堑缪У幕丁T诘谝徊嶂形颐茄芯苛肆Χ晕锾遄龉Φ
奈侍猓敲矗缌髂茏龉β穑肯匀唬谌粘I詈蜕校罅康墓ぷ魇怯傻缌髯龉赐瓿傻摹=裉欤颐且暗氖牵旱缌髯龉τ心男┨氐恪T跹扑愕缌髯龅
墓Α
璤(板书: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
首先学习电流做功问题。
(板书:电功)
1.复习提问
(l)过去学过力可以做功,怎样才算力对物体做了功?(答: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就算力对
物体做了功)
(2)你能举出日常见到的做功的例子吗?
(教师引导学生答:水流推动水轮机做功,汽车、电
车的牵引力带动车辆行驶做功等。
)
2.讲授新课
(1)电流可以做功:电车的牵引力实际是由电动机产生的,电动机是通了电流才工作的。
所以,电车行驶,
实际上是电流做功的结果。
(演示:玩具电动汽车的行驶)
(2)电流做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电流通过电动机可以做功,那么电流通过电灯时发光。
电流通过电
炉时发热,算不算做功呢?
在这里我们应把“功”的概念加以扩大。
用电动机移
动物体或使机械转动,是电流做功的一种表现。
电流使
导体发热、发光,是电流做功的又一种表现。
总之,电
流做功的现象很多,例如电流通过电铃发声,电子表显示数字,电视机显示图像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电流做功多少跟什么有关系?
演示课本图9-1的实验时,电流和电压应采用大型的示教电表来显示。
实验分两步:
①用变阻器改变电流和电压,观察在相同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首先指明:砝码被提升越高,表示电流做功越多。
先将变阻器滑片移至某位置(使接入电阻较大),闭合电键,观察砝码上升的时间和高度(通电时间由电键控制),并记下电流、电压值。
再将变阻器滑片移至另一位置(使接人电阻较小),闭合电键,观察相同时间砝码上升的高度,并记下电压、电流值。
比较两次实验,得出:
在相同时间内,电压和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大。
②保持电压和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
(这一步可以不做实验,直接推出。
)
指出:上述实验,所得出的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是定性关系。
如果把实验做得精确些,可以得出:电功跟电流、电压、通电时间都是正比关系。
如果电压U用伏做单位,电流I的单位用安,时间t的单位用秒,电功W的单位用焦,则有
W=UIt
应当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公式中的W、U、I均指
电路中同一段电路(即某个用电器)而言;二是W、U、I、t必须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
(4)电功的计算。
(把课本图9-1的实验装置中的电动机换成小灯泡,做两次改变电压(取整数)电流的实验,通电时间都取
10秒钟。
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两次电流做功的大小)
提问:把重为1牛的物体举高1米所做的功是多少?(答:l焦)这些功如果由电动机完成,那么,电流所做的功是不是1焦呢?
(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电
流通过电动机时,除了提举重物做功外,电流也会发热
做功,因此电流的功为这两部分功的和。
这就是课本图
9-l的实验不定量的原因。
因此在选用电动机时,发热
愈小的效率愈高。
)
列举常用电器工作时,1分钟能做的功:如手电灯泡
为几十焦,照明灯泡为几百至几千焦,洗衣机为几万焦。
由于焦这个单位很小,生活中常用“度”作电功的单
位:
l度=3.6×106焦。
(5)电能表(俗称电度表)。
出示电度表挂图(或实物)。
让学生观察并读出读数。
指出电流做功时,表的转盘就转动(盘的边缘有个红点显示转动),每转3000转,耗电1度。
表面上最后的数字是小数点后的一位数。
最后结合课本图9-4介绍1度电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3.巩固练习
(1)电流做功有哪些表现?(列举常见的实例来说明)电功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2)把同一个灯泡先后接到220伏和110伏的电路中,则电流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电功之比:
A.2∶1;B.1∶2;C.4∶1;D.1∶4。
(3)一盏电灯所用的电压是36伏,电流是1.5安,通电50分钟,电流做了多少功?
(4)一个电炉通电4小时耗电6度,所用的电压是200伏,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是多少?
这四道题应预先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和计算。
学生回答第2题,可能有争议,有的选A,有的选C,教师可让选C的学生说明理由,然后提问:对同一个
用电器只改变电压,而不改变电流是否可能?对不同阻值的用电器,电压相同时电流是否相同了引导学生用电功公式结合欧姆定律分析问题;对同一用电器I∞U,因此U增2倍,I亦增2倍,故W增4倍;对不同R的电热器,U相同时,I与R成反比,故W亦与R成正比)
4.家庭作业
如果巩固练习第3、4题在课堂上没有时间完成,可留为作业,课本习题一第1题也可留做作业。
5.板书设计
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
电流做功的各种表现:
电动机牵引物体或带动机器转动
电炉发热
电灯发光
凡是通过电流引起的任何变化,都是电流做功的表。
电功大小与什么有关?
电功公式W=UIt
注意:公式中各个量是对同一段电路而言。
各个量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电功单位:焦
常用单位:度
1度=3.6×106焦
电度表用来测定电功的一种仪表。
(四)设想、体会
这节课的内容,表面上看较简单。
学生学习也不会有
什么困难,实际上隐含着两个疑点:一个是从力学的功
过渡到电功,另一个是由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
但这两点都不能用扩展知识的办法去解决,而只能从现
象的分析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达到表观上的掌握。
例如,教学中强调:电流做功要引起各种变化,或牵
引物体运动、或发热、发光、发声,或引起化学反应……,凡是电流引起的任何变化,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反之,如果电流不引起任何变化,例如电流通过电
阻很小,甚至电阻为零(超导体)的导体,不产生热效应,也不产生其它效应,则虽有电流但都不做功。
这样学生
虽然没有掌握电功的概念的内涵(电能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却掌握了电功的全部外延。
又如,引出电功公式后,在教学中加了一个电流通过
灯泡做功的实验和计算。
这个实验和课本图9-1的实验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图9-l为电流通过电动机提起的砝码做功,这个。
实验为电流产生热做功。
图9-l的实验为定性地探索电功与什么有关,为引出电功公式提
出依据,这个实验则是承认电功公式正确,定量地测量
和计算,以加深巩固电功知识。
这样就弥补了定性实验引出定量关系之不足,也从力和热两方面显示了电功的效果。
在新课授完后,安排了四道巩固练习题,其目的一方面是小结、巩固这节课的知识,另一方面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电功与电压、电流和时间三个量有关,探索它们间的关系时,在物理学研究中总是让其它量保持不变,让应变量随一个自变量而变化,依此类推。
这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在电功的实验中,电压和电流却是同时变化以引起电功变化的。
这就要联系到欧姆定律来分析。
学生常易犯的错误如电压(或电流)增大2倍,电功亦增大2倍。
这是由于孤立分析、顾此失彼所致,本题即为纠正这种错误而设计的。
引出电功公式后,提醒学生注意公式中各量应对同一电路取值并且要统一单位,这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
注:本教案依据的是人教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