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化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分子极性、范德华力和氢键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是()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范德华力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N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O2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C.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D.CH3CH3、CH3CH2CH3、(CH3)2CHCH3、CH3CH2CH2CH3的沸点逐渐升高4.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H2S和HF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D.NH3和H2O都是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的极性分子5.S2Cl2是橙黄色液体,少量泄漏会产生有窒息性气味的气体,喷水雾可减慢挥发,并产生酸性悬浊液,其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S2Cl2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非极性分子B.分子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C.与S2Br2结构相似,熔沸点:S2Br2>S2Cl2D.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2S2Cl2+2H2O===SO2↑+3S↓+4HCl6.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理论解释A S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SO2是电解质B 白磷为正四面体分子白磷分子中P—P键的键角是109°28′C 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氨是极性分子且有氢键影响D HF的沸点高于HCl H—F的键长比H—Cl的短78.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B.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二、非选择题9.在HF、H2S、NH3、CO2、CCl4、N2、C60、SO2分子中:(1)以非极性键结合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2)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直线形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3)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非极性分子是________;(4)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三角锥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5)以极性键相结合,具有V形结构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6)以极性键相结合,而且分子极性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化学键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它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密切相关。
在化学中,极性是指分子中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分布不均匀,导致分子具有正极和负极的性质。
本文将探讨化学键的极性如何影响分子的极性,并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键。
1. 极性化学键在化学键中,原子间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会导致极性化学键的形成。
极性化学键可以分为两类:偏极性键和离子键。
偏极性键形成于两个不同原子间,其中一个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吸引了电子云,使得电子云更加偏向该原子。
例如,氯气(Cl2)中的化学键就是偏极性键。
氯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吸引了电子云,使得氯分子中的电子云偏向氯原子一侧。
离子键是由具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间形成的。
离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强大,导致离子键通常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例如,氯化钠(NaCl)中的化学键就是离子键。
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很强,使得它们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晶体结构。
2. 分子极性分子极性是由分子中各个化学键的极性所决定的。
分子可以是极性的,也可以是非极性的。
当分子中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时,分子通常是非极性的。
例如,氢气(H2)和氧气(O2)都是非极性分子。
它们的化学键都是非极性键,因此整个分子中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分布均匀,没有正极和负极的区分。
当分子中存在极性化学键时,分子通常是极性的。
例如,水分子(H2O)是一个极性分子。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比氢原子更加电负,吸引了电子云,使得氧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更高,形成一个负极。
而氢原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较低,形成一个正极。
因此,水分子具有正极和负极的特性。
3. 影响分子极性的因素除了化学键的极性外,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几何形状是一个重要因素。
当分子呈线性形状时,即原子围绕中心原子排列成一条直线,分子通常是非极性的。
例如,二氧化碳(CO2)是一个非极性分子,因为氧原子和两个碳原子形成了一条直线。
然而,当分子呈非线性形状时,分子通常是极性的。
例如,氨(NH3)是一个极性分子。
第1课时键的极性、分子极性、范德华力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无关2.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酸的反应(未配平):NH3+CO2+H2O下列有关三聚氰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式为C3H6N3O3B.分子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属于共价化合物D.生成该物质的上述反应为中和反应3.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C.CH2Cl2和CCl4均是正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D.1 mol4.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按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可以把共价键划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B.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共价键C.极性键肯定没有非极性键牢固D.两个原子之间共用两个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有极性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非极性键B.非极性分子中不可能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C.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D.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的一组是()A.CH4和Br2B.NH3和H2OC.H2S和CCl4D.CO2和HCl7.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由此可判断BeCl2属于()A.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B.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C.由非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D.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8.同学们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的挥发性物质,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有关二氯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键角均为109°28'C.有两种同分异构体D.分子属于极性分子9.短周期元素D、E、X、Y、Z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课时分层作业 (八 ) 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和氢键(建议用时: 40 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必然是非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必然含有非极性键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必然是极性分子D.分子的极性与键的极性没关C [ 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不用然是非极性分子,如HO;非极性分子中不一有非极性键,如 CH、CO均是非极性分子,却仅有极性键;分子的极性不但键的极性有关,还与分子立体构型有关。
]2.在以下物质中,分子中电荷的空间分布是对称的是( )① CO ②CCl ③ NH ④HO ⑤HBr 2234A .①②④B.②④⑤22 定含24 与D.①②C.③⑤D[答案]) 3.以下原子跟氢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极性最强的是(Cl . B A.FO.C.N DA [与H 元素对照,得电子能力越强的元素跟氢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极性越强。
由于 F 的得电子能力最强,故 F 原子跟氢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极性最强。
]4.以下物质中,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是 ( )A. P B.CH 44DS.CHClHC.32B [P、CH都为正四周体形,高度对称,正负电荷中心重合,是非极性分子,44 但P是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而CH正确;B,错A,极性键H—C 中含44.HS、CHCl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都属于极性分子。
] 325.X 、Y 为两种不相同的元素,以下化学式必然为极性分子的是 ( )A.XYB.XY2D.XYXY C . A [A 项中在 XY分子中 X、Y 是不相同的原43子,吸引电子能力不相同,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必然是极性分子; B 项中三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就是非极性分子,如 CO;C 项中四原子假设在同一平面内就是非极性分子,如 BF,不在同一平32面内就是极性分子,如 NH;D 项中该分子无论是四周体结构还是平面结构都是 3 对称性分子,是非极性分子。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1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和氢键基础题组1.关于丙醇(CH3CH2CH2OH)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共含有11个极性键B.分子中含有配位键C.分子中只含σ键D.分子中含有1个π键解析丙醇(CH3CH2CH2OH)分子中共含有9个极性键,A项错误;分子中不含有配位键,B项错误;分子中只有单键,所以只有σ键,C项正确,D项错误。
答案 C2.实验测得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的夹角为180°,由此可判断BeCl2属于()A.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B.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C.由非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D.由非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解析BeCl2中Be—Cl键是不同元素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两个Be—Cl键的夹角为180°,说明分子是对称的,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BeCl2属于非极性分子,故BeCl2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
答案 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B.随着卤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X为卤素原子)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C.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的高D.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解析冰融化时发生物理变化,只破坏H2O分子间的分子间作用力而不破坏化学键,A项错误;结构相似的分子中,物质的熔、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所以随着卤素原子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的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B项正确;物质的熔、沸点与化学键无关,水的熔、沸点比H2S的高是因为水分子间存在氢键,C项错误;物质的稳定性与化学键有关,与范德华力无关,D项错误。
答案 B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范德华力越大D.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解析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B项正确,A项不正确;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范德华力越大,C项不正确;有些物质的分子间除存在范德华力外,还存在其他作用力,D项不正确。
第1课时键的极性、分子极性、范德华力1.下列原子跟氢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中,极性最强的是()A.F B.ClC.N D.O2.下列分子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O2B.NH3C.H2O2 D.C2H23.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A.CO2和SO2B.CH4和PH3C.BF3和NH3D.HCl和HI4.使用微波炉加热,具有使受热物质均匀,表里一致、速度快、热效率高等优点,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炉内的微波场以几亿的高频改变电场的方向,水分子因而能迅速摆动,产生热效应,这是因为()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C.水由氢、氧两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5.X、Y为两种不同元素,由它们组成的下列物质的分子中,肯定有极性的是() A.XY4B.XY3C.XY2D.XY6.人们熟悉的影片《蜘蛛侠》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能飞檐走壁、过高楼如履平地的蜘蛛侠,现实中的蜘蛛能在天花板等比较滑的板面上爬行,蜘蛛之所以不能从天花板上掉下的主要原因是()A.蜘蛛脚的尖端锋利,能抓住天花板B.蜘蛛的脚上有“胶水”,从而能使蜘蛛粘在天花板上C.蜘蛛脚上的大量细毛与天花板之间的范德华力这一“黏力”使蜘蛛不致坠落D.蜘蛛有特异功能,能抓住任何物体7.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B.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强弱不同C.任何分子间都会产生范德华力D.范德华力非常微弱,故破坏范德华力不需要消耗能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B.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C.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间作用力越大D.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9.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PH3分子呈三角锥形B.PH3分子是极性分子C.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10.关于氢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B.冰中存在氢键,水中不存在氢键C.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D.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11.电影《泰坦尼克号》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导致这一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冰山。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化学键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其极性对于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起着重要的作用。
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其中化学键的极性以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键的极性对于分子极性的影响。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的极性是指化合物中两个原子之间电子的共享程度不均匀,导致其中一个原子部分带正电荷,另一个原子部分带负电荷。
根据化学键的电子云分布情况,可以将化学键分为两类,即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1. 极性键极性键通常由电负性较高的原子与电负性较低的原子之间形成。
在这种化学键中,电子云偏移至电负性较高的原子周围,使该原子部分带负电荷,而电负性较低的原子则部分带正电荷。
例如,在氯化钠中,氯原子(电负性较高)与钠原子(电负性较低)之间形成了极性键。
2.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由于共享电子完全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而形成的。
这种化学键形成于两个原子的电负性相等或接近的情况下。
例如,氢气(H2)中的氢原子具有相等的电负性,因此它们之间形成非极性键。
二、化学键极性对分子极性的影响化学键的极性决定了整个分子的极性特点。
分子的极性直接影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解性、熔沸点等性质。
1. 极性分子当分子中存在极性键时,分子呈现极性。
在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较集中的部分会与其它分子的极性区域相互作用,形成静电吸引力,从而使分子聚集在一起。
这种相互作用也直接影响了分子的溶解性,使其更易溶于极性溶剂。
例如,水是一种极性溶剂,对极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
2. 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分子中,由于化学键的非极性性质,分子内部电荷分布趋于均匀,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差异。
因此,非极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范德华力来实现。
范德华力相当于瞬时诱导电荷,是由于分子间的瞬时偶极矩而产生的吸引力。
非极性分子一般溶解于非极性溶剂中,如油类溶剂。
三、化学键极性与分子性质的关系化学键的极性直接影响了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1. 聚集性极性分子由于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更容易形成聚集态,如液体和固体。
训练6键的极性、分子极性、范德华力[经典基础题]一、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B.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C.由极性键形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有关2.下列分子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A.O2B.NH3C.H2O2D.C2H23.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A.CO2和SO2B.CH4和PH3C.BF3和NH3D.HCl和HI二、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4.X、Y为两种不同元素,由它们组成的下列物质的分子中,肯定有极性的是() A.XY4B.XY3C.XY2D.XY5.NH3、H2S为极性分子,CO2、BF3、CCl4等为非极性分子,据上述事实可推出AB 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为()A.分子中不能含有氢原子B.在AB n分子中A原子的所有价电子都参与成键C.在AB n分子中每个共价键相同D.在AB n分子中A的相对原子质量应小于B的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氮原子处在3个氢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碳原子处在4个氯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氧原子不处在2个氢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碳原子不处在2个氧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7.有一种AB2C2型分子,在该分子中A为中心原子。
下列关于该分子的空间结构和极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假设为平面四边形,则该分子一定为非极性分子B.假设为四面体,则该分子一定为非极性分子C.假设为平面四边形,则该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D.假设为四面体,则该分子可能为非极性分子8.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
以下关于三氯化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中N—Cl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电子对C.NCl3分子是极性分子D.因N—Cl键的键能大,所以它的沸点高三、范德华力9.下列关于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B.分子间存在的较强的电性作用C.直接影响物质的熔、沸点D.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范德华力[能力提升题]10.将下列粒子的符号填入相应的空格内:O2、CO2、H2O、N2、(NH4)2SO4、SiCl4、H2S、C2H4、CH4、Cl2、C2H2、NH3、HCl、H2O2、CH3CH2OH、NaOH、SiO2、CH3Cl。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在化学中,分子的极性是指分子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的极性所导致的整体分子的极性性质。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密切相关,它们直接影响着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化学键的极性对分子极性的影响。
一、化学键的极性化学键是由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形成的,根据电子的共享程度,化学键可以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键中的两个原子之间的电子密度不均,导致形成带有正负电荷的极性。
而非极性键则是电子共享均匀,没有形成带电离子。
1. 极性键极性键由电负性较高的原子和电负性较低的原子组成。
在分子中,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使得电子云产生偏离。
这导致一个原子带有正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带有负电荷,形成了极性键。
例如,氢氟化物(HF)中的氢与氟之间,氟具有更高的电负性,因此带有负电荷,而氢带有正电荷。
2. 非极性键非极性键是由两个电负性相近的原子形成的,共享电子对均匀分布在两个原子之间,不存在正负电荷分离。
例如,氧气分子(O2)中的两个氧原子之间形成的键是非极性键,因为氧的电负性相似。
二、分子的极性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空间排列。
当分子中存在极性键时,分子会具有整体的偏极性。
根据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几何形状,可以将分子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1. 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分子的几何形状使得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区域不重合,呈现出整体极性。
例如,水分子(H2O)中的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形成极性键。
氧原子的电负性较高,吸引部分电子密度,使得氧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
这导致水分子呈现出偏正负电荷的极性分布。
2. 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中,没有极性键或者分子的几何形状让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区域重叠在一起,呈现出整体无极性。
例如,二氧化碳分子(CO2)中的碳-氧键是极性键,但由于分子呈线性形状,使得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区域重叠在一起,整个分子没有整体极性。
三、化学键的极性对分子性质的影响化学键的极性直接影响着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键的键极性练习题极性键非极性键与分子极性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或转移而形成的。
其中,化学键的键极性是指在共价键中电子的分布是否对称,从而导致分子整体是否呈现极性。
极性键是指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个结合原子之间分布不均匀,形成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的过程。
而非极性键是指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个结合原子之间均匀分布,没有形成正负极性的情况。
分子的极性则取决于其中化学键的极性。
根据保罗电负性的大小规则,如果两个结合原子之间的电负性差异很大(电负性差值大于0.4),则形成极性键;如果电负性差异小于等于0.4,则形成非极性键。
极性键的特征是:由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电子对不对称分布,更靠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形成部分正电荷和部分负电荷;会产生偶极矩,使分子近距离间发生吸引。
非极性键的特征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形成;电子对对称分布,处于中性状态;没有正负电荷分布;没有偶极矩,分子间作用力较弱。
了解了化学键的极性与非极性,我们来进行一些练习题:1. NH3:该分子是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形成的。
由于氮元素的电负性高于氢元素,因此氮与氢之间的化学键具有极性。
根据VSEPR理论,NH3分子呈三角锥形结构。
由于NH3分子的键极性不对称,使得NH3分子具有极性。
2. CO2:该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形成的。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电负性差距较大,因此碳与氧之间的化学键具有极性。
根据VSEPR理论,CO2分子呈线性结构。
然而,由于CO2分子中两个碳-氧键的方向相反,这些极性键相互抵消,使得CO2分子整体呈现非极性。
3. H2:该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形成的。
氢原子的电负性相同,因此氢与氢之间的化学键为非极性键。
由于H2分子中只有一个非极性键,因此整个分子呈现非极性。
4. HCl:该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形成的。
由于氯原子的电负性高于氢原子,因此氯与氢之间的化学键具有极性。
根据VSEPR理论,HCl分子呈线性结构。
由于HCl分子的键极性不对称,使得HCl分子具有极性。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第一课时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范德华力及氢键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5·河北衡水高二检测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荷的氧离子制造出了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存在的证据。
若该氧分子具有空间对称结构,下列关于该氧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新的氧化物B.不可能含有极性键C.是氧元素的一种同位素D.是臭氧的同分异构体2.2015·山东济南高二检测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C.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3.由两种元素X、Y,它们可组成下列分子,其中肯定是极性分子的是() A.XY B.XY2C.XY3D.XY44.2015·试题调研下列化合物中,化学键的类型和分子的极性(或非极性)皆相同的是()A.CO2和SO2B.CH4和SiO2C.BF3和NH3D.HCl和HI5.2015·福建厦门高二检测有关甲醛()、苯、二氧化碳及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苯与B3N3H6互为等电子体,且分子中原子共平面B.甲醛、苯和二氧化碳中碳原子均采用sp2杂化C.苯、二氧化碳是非极性分子,水和甲醛是极性分子D.水的沸点比甲醛的高得多,是因为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而甲醛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6.2015·河北衡水中学第3次调研2007年美国科学家宣称:普通盐水在无线电波照射下可燃烧,有望解决用水作人类能源的重大问题。
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含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若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该种频率下持续燃烧。
上述中“结合力”实质是()A.分子间作用力B.氢键C.非极性共价键D.极性共价键7.2015·重庆清华中学期末当干冰升华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内化学键B.分子间距离C.分子构型D.氢键8.(2015·福建厦门高二检测)近年来,科学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独特化学特性的(AlH3)n氢铝化合物。
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实验化学键是指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化学连接。
这些化学键可以是极性的或非极性的,取决于原子之间共享或转移电子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化学键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判断。
实验材料和方法:1. 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或分子(例如氧气和氢气)2. 直流电源3. 导线4. 极性检测仪器(例如极性计或偏振镜)实验步骤:1. 将直流电源与导线连接起来,并将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两种原子或分子的样品上。
确保连接稳固,电流能够通过样品。
2. 将极性检测仪器放置在样品之间,确保能够准确检测到极性差异。
3. 打开直流电源,将电流通过样品,观察检测仪器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判断:1. 如果电流通过样品后,检测仪器显示了明显的极性差异,即样品之间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可以判断为极性化学键和极性分子。
2. 如果电流通过样品后,检测仪器未显示明显的极性差异,即样品之间的电荷分布均匀,可以判断为非极性化学键和非极性分子。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方法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判断化学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极性化学键和极性分子在电流通过后,会表现出明显的极性差异,而非极性化学键和非极性分子则不会。
这是因为极性化学键和极性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其中一个原子或分子比另一个更具电负性,从而形成正负电荷分布。
而非极性化学键和非极性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没有形成明显的正负电荷分布。
应用:了解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对于许多化学反应和现象的理解非常重要。
极性化学键和极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比非极性化学键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的强,这在解释溶解性、溶解度、溶液的性质和某些化学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此外,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在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速率方面也存在差异。
总结: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判断。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键的性质和分子的特性。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复杂的化学体系,为化学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化学之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性质的实验测定引言在化学中,化学键的极性对于分子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测定化学键的极性,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定化学键的极性以及其对分子性质的影响。
一、电负性差异的实验测定电负性是描述原子吸引共享电子能力的指标,越电负的原子越强烈吸引周围电子。
在两个不同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时,电负性差异会导致共享电子偏向其中一个原子,从而形成极性共价键。
实验测定中,我们可以采用电对、分子极性和溶解度的实验方法来间接判断化学键的极性。
例如,针对某一特定化合物,可以使用电对方法测定其在水中的电导率,从而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存在离子键。
另外,还可以通过测定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来评估其极性。
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测定除了化学键的极性外,分子间相互作用也对分子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间接推测化学键的极性。
例如,通过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可以间接推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极性溶剂会对分子表面产生更强的吸引力,使得表面张力增大。
此外,通过测定液滴的接触角可以进一步确定溶液中化合物的极性。
三、光谱分析的实验测定光谱分析在化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的重要信息。
一些光谱实验方法可以用于测定化学键的极性。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检测化学键振动。
在某一特定化学键中,如果原子的电负性差异较大,将会观察到更强的峰值强度。
这是因为,极性化学键的振动频率与极性强度相关。
通过分析峰值的强度和位置,可以评估化学键的极性。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测定方法,我们可以间接推测化学键的极性,并进一步了解分子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电负性差异的实验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测定和光谱分析的实验测定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继续探索更多的实验方法,以深入研究化学键极性与分子性质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1. Kuhn, A., & Mezher, M. (2019). Determination of electronegativity difference by measuring the electric dipole moment of diatomic molecules in the gas phase. 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51(11), 114309.2. Ravindran, P., & Vaitheeswaran, G. (2011).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polar nature of covalent and ionic bonds in transition metal carbides and nitrides. Journal of Physics: Condensed Matter, 23(44), 445504.3. Sundberg, M. R. (2014).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polarizabilities.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91(10), 1727-1728.。
2.3.1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化学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2.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型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型分子M。
(组成E分子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10,组成G分子的元素为第三周期元素)如图,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B.E是一种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G有漂白性D.上述反应的类型是加成反应
3.已知BeCl2为共价化合物,两个Be—Cl键间的夹角为180°,则BeCl2属于( )
A.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B.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由非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D.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4.下列物质中,属于极性分子且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A.H2O2B.HCl C.Na2O2D.NaOH
5.下列分子中,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A.NH3B.H2S C.P4D.C2H4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递增依次增大
B.CO2、SO2都是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C.氟元素的电负性最大
D.CH2=CH2分子中共有四个σ键和一个π键
7.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SF6中有6对相同的成键电子对D.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2杂化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化氢分子中,卤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共价键的极性越强,稳定性也越强
B.以极性键结合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C.判断A2B或AB2型分子是极性分子的依据是:具有极性键且分子构型不对称,键角小于180°,为非直线形结构D.非极性分子中,各原子间都应以非极性键结合
二、填空题
9.化学的魅力之一来自于许许多多的“最”。
例如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
根据下面的“最”回答问题: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原子核外电子数最少的元素组成的简单物质的电子式,该分子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除了O、H外,另外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填元素符号),其中任意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肯定含有的化学键是键。
10.有下列微粒:①CH4②CH2=CH2③CH≡CH④NH3⑤NH4+⑥BF3⑦P4⑧H2O⑨H2O2
(1)呈正四面体的是________.
(2)中心原子轨道为sp3杂化的是________,为sp2杂化的是________,为sp杂化的是____。
(3)所有原子共平面的是________,共线的是________。
(4)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是________。
11.有下列分子或离子:①CS2,②PCl3,③H2S,④CH2O,⑤H3O+,⑥NH,⑦BF3,⑧SO2。
(1)粒子的立体构型为直线形的有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2)粒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的有______________;
(3)粒子的立体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
(4)粒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有______________;
(5)粒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的有______________。
12、二氯乙烯的同分异构体有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两种,其中属于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属于非
极性分子的结构简式是。
13、请完成下列表格:
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三原子分子四原子分子五原子分子分子He、Ne H2 HCl H2O co2 BF3 NH3 CH4 CH3Cl
键的极性―
键角――――
空间构型―
分子极性
14D 是由两种元素的原子组成,且D分子中两种原子个数比为1∶1。
请回答:
(1)组成A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
(2)B和C的分子式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C分子的立体结构呈________形,该分子属于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向D的稀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铁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mol E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1mol CO2和2mol H2O,则E的分子式是________。
15.短周期元素D、E、X、Y、Z原子序数逐渐增大。
它们的最简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依次是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正四面体、角形(V形)、直线形。
回答下列问题:
(1)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
(2)D的最高价氧化物与E的一种氧化物为等电子体,写出E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D和Y形成的化合物,其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D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X 与Z构成的分子是_____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4)写出一个验证Y与Z的非金属性强弱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镁和E的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的产物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碱性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