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附子炮制过程,看的我寒心痛心啊
- 格式:docx
- 大小:540.17 KB
- 文档页数:7
附子的炮制方法附子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附子的毒性较大,服用时需要格外谨慎,附子炮制的目的主要在于降低其毒性,使人内服后可以取得壮阳补肾的功效。
古代和现代都有关于附子的具体炮制方法的记载,大家可通过下文对比古代和现代的附子炮制方法的相同之处以及区别。
★附子炮制方法:【古代炮制方法】汉代始有火炮法(《玉函》)。
晋代有炒炭(《肘后》)法。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用东流水并黑豆浸(《雷公》)的方法。
唐代有蜜涂炙(《千金》)、纸裹煨(《理伤》)的方法。
宋代有水浸(《圣惠方》);生姜煮(《博济》);姜汁淬、醋浸、以大小麦酿曲造醋浸(《证类》);烧灰存性、盐汤浸炒、黄连炒、姜汁煮(《总录》);黑豆煮、盐水浸后炮、醋淬(《三因》);童便浸后煨,作一窍人朱砂,湿面裹煨(《妇人》);童便煮(《痘疹方》);赤小豆煮、生姜米泔浸(《朱氏》);姜炒(《百问》)等炮制方法。
明代增加了煮制,蜜水煮,巴豆煮,防风、盐、黑豆同炒(《普济方》);青盐炒、猪脂煎(《奇效》);童便浸后炮(《理例》);姜汁、盐、甘草、童便同煮(《纲目》);盐、姜汁煮、黄连、甘草、童便煮(《仁术》);童便浸(《禁方》);盐、米泔水煮(《准绳》);麸炒(《保元》);炒制、甘草汤浸炒(《景岳》);醋炙(《济阴》);童便,甘草汤煮(《必读》)等方法。
清代又增加了单蒸(《握灵》),甘草、防风同煮后再用童便煮(《说约》),姜汁浸后煨(《大成》),甘草汤泡(《新编》),黄连甘草制(《逢原》),酒泡(《良朋》),童便、甘草汤煮(《必用》),甘草、甘遂、酒煮(《串雅外》),甘草汤煎(《霍乱》),甘草汤浸后煨(《增广》),盐腌(《问答》)等。
此时其炮制方法已达40余种。
【现代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可直接入药。
★1.炮附片:取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灵活状态,加入净附片,不断翻炒,炒至鼓起并微变色,取出,筛去砂,摊晾。
★2.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
附子加工炮制方法
附子这玩意儿,那可是中药里的宝贝呀!要把它加工炮制好,可得有点真功夫呢!
咱先说说洗附子吧,就好像给它洗个舒服的澡,得把那外面的脏东西都洗掉,可不能马虎。
然后呢,就是切啦,就跟切菜似的,但得小心着点儿,别切到手咯。
接下来就是炮制的关键步骤啦。
就好比做菜要掌握火候一样,炮制附子也得把握好分寸。
要用合适的方法,让附子变得乖乖的,把它的药性发挥出来。
你想想啊,要是没炮制好,那不就浪费了这么好的药材嘛!这就跟做饭做砸了一样,多可惜呀!炮制的时候,得用心,得专注,就跟对待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一样。
咱可以用盐水来炮制它呀,就像给它穿上一层特别的外衣,让它变得更厉害。
还有用其他方法炮制的呢,每种方法都有它的道理和诀窍。
哎呀,这炮制附子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得有耐心,还得有技术。
就像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得花费好多心思和精力呢。
你可别小瞧了这加工炮制的过程,它决定了附子最后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呀!要是随随便便弄一下,那可不行。
就好像你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活动,总不能随便穿件衣服就去吧,得精心打扮一下呀。
而且呀,这炮制的方法要是不对,说不定还会有不好的效果呢。
那可就糟糕啦!所以呀,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咱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方法,那都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呀。
我们得好好传承下去,不能让它们失传咯。
总之呢,附子的加工炮制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认真,得仔细,得把它当成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来做。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附子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为人们的健康服务呀!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转帖)附子炮制过程,喜好用附子的医家请注意!江油附子,触目惊心!!!!----(转载)自郑钦安宗师以来,中国各地的扶阳名医,多为得享八九十岁之修龄,甚至寿过百岁者。
扶阳名医之间,多有长期大剂量服用附子剂养生祛病的习惯。
若以每周服用二两附子来计算,毕生服用附子量,应至少达五百斤,多者更愈千斤以上,故长期服用附子之安全性,应不容置疑。
仲景先师之用附子,并不要求先煎,药不眩冥,厥疾不疗。
反观目前,同业几乎全有普遍共识,生附子之乌头碱,经加热转化为苯甲酰乌头胺和乌头胺后,毒性可减低近二千倍,故医者一般均会嘱患者先煎附子。
故此,现代附子剂的乌头碱水解度,肯定远高于仲景时代,毒性理应极低。
可是,在现实中,附子中毒的个案,时有所闻,甚至有所谓累积性中毒的报导。
而扶阳名家之间,亦常会为患者服用附子后,时而无效,时而呈现不类乌头碱反应的中毒表现所苦。
甚至因而打算在临床上弃用附子。
近日引起较多人关注的附子过度炮制问题,应只限于引发药效低下,而不能说明为何患者服用久煎之附子剂后,仍有异常反应频生的问题。
笔者原籍四川,曾任职临床脑外科医师,考研后专志研究中医,近年来之主攻重点,为扶阳方药治疗肿瘤。
因有文献指出,江油附子具独有药理成份,用于临床,呈特异之双向调节性,笔者考虑此或为川地之扶阳名家,领先发展出(病在阴者,扶阳益阴.病在阳者,用阳化阴) 特殊用药心法的药理背景之一。
此外,笔者亦盼能对附子加工时的有效成份流失问题,有所跟进。
故于本年夏秋期间,返回四川江油,多次深入各江油附子农户查访,更自行动手炮制附子,试验药效,历时数月。
笔者初期和附子农接触时,其戒心普遍极重,连一句话也不肯多说。
直至笔者多次表明,只为自行生产优质附子,以求改善临床疗效,并多次一同下田,一同采购,甚至长期在其家中食宿与共,如是投身附子农与加工户群体一段时间,得其认同为自己人后,才得以听到真说话。
从而惊悉,目前附子之低药效和高毒性,是如何形成的。
其间之亲身见闻,触目惊心!近日网上报导,有附子生产厂方表示,废弃附子传统炮制工艺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传统的落后设施,达不到“现代化”的GMP标准要求,实况真的如此吗?先向大家介绍制附子的加工过程。
我用附子的经验首先一定要辨证准确,是伤寒急症还是内伤慢性病,这一点很重要,死读书的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用药就会出错。
急症是用来救急的,先救命再说,副作用考虑的较少,用量要足,主药要突出。
所以可以用生附子或者制附子大量(超过30克),一般用于伤寒后期浑身发冷,阳气极弱的情况或者各种慢性病发展到阳气衰竭浑身湿冷的休克早期。
这种情况普通人是极少用到的,因为发展到这种地步,大多数人都去医院了。
第2种情况下就是慢性病,各种原因导致的阳虚症状或者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阴阳两虚的症状。
阳虚症状比较好判断,但是阳虚的症状容易掩盖阴虚的症状,很多没有经验的人容易忽略阴阳两虚的状况。
绝大多数的慢性病其实并不需要大量的附子,而是需要持久的气血和热量。
阴阳互根,附子主要作用是点火和通阳,需要人体的肾精阴血作为基础,附子相当于灯芯,肾精阴血相当于蜡烛。
所以对于慢性病人一定要加滋阴药,否则时间长了耗费肾阴,后期治疗起来更加麻烦,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能量一定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的,没有物质能量根本无从依附,容易产生,更容易消失。
所以长期使用附子的人,对外界的温度特别敏感,气温稍有变化就感觉浑身发冷。
核心问题就是肾精不足。
以后会发几个病例给大家看看。
再次提醒大家,从我吃了几年的附子的经验来看,刚开始疗效很好,但是药不能停,一旦停了就觉得浑身不舒服。
但是如果吃了超过一年,会觉得越来越瘦,精力不足,对环境很敏感,耐力减少。
这时候继续加大附子的量效果就不明显了。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滋阴补血填精补髓。
否则你的后半生就基本上废了。
肾精消耗完了,人的寿命也就差不多了,我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名医也不例外,(我推测)远的如黄元御,近的如*师……今年初到现在我已经至少碰到了两个这样的长期吃附子的病例,但是他们出现了问题以后,并不知道是根源是附子伤阴。
其中一个病人在我的指点下加了枸杞熟地后发现头发由白转黑了,还问我为什么。
附子的炮制与分类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附子的炮制与分类炮制方法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取川乌一二三级侧根(即附子)收获后24小时内,放入胆巴水(制食盐的副产品,主要成分为氯化镁)内浸渍,以防腐烂,并消除毒性(含乌头碱,有剧毒)。
然后经浸泡、切片、煮蒸等加工过程,制成各种不同规格的供药用的附片。
用泥附子做原料,一般可制成白附片、黑顺片、盐附子、熟片、黄片、卦片、刨片等产品。
现将产地加工方法、产品质量及贮藏方法介绍如下:1. 白附片:又称白片或天雄片,系用较大或中等大的泥附子作原料。
加工过程如下:(1)洗泥:每制100千克白附片,约需泥附子370千克。
将泥附子上的泥土洗净,并去掉须根。
(2)泡胆:每100千克白附子,用胆巴45千克,加清水(河水、井水等淡水)25千克,盛入缸内(称为花水)。
然后将洗好的泥附子放入,浸泡5日以上,在浸泡过程中每天要将附子上下翻动一次。
附子浸泡是否合格的标准是:看附子外皮色黄亮,体呈松软状即可;若浸泡时间稍长则附子皮硬;当出现附子露出水面时,必须增加老水(即泡过附子的胆水),无老水可增加胆水。
泡后的附子称胆附子。
(3)煮附子:先将"老水"在锅内煮沸,再将胆附子倒入锅内,以"老水"淹过胆附子为度,中途上下翻动一次。
有鼓风机设备的地方,约煮10~15分钟;无此设备的则煮15~20分钟;,以煮到胆附子过心为止。
然后捞起倒入缸内,缸内有清水和"老水"各半,再浸泡1天,叫做冰附子。
冰过附子的水可再与清水混合,又可冰下次的附子。
(4)剥皮:将漂过水的附子从缸内捞起,剥去外层黑褐色的表皮,用清水和白水(即已漂过附片的水)各一半的混合水,浸泡一夜,中途应搅动一次。
(5)切片:将浸泡后的附子捞起,纵切成2~3毫米的薄片,再倒入清水缸内浸泡48小时,换水一次再浸泡12小时,以除去片内所含的胆水,即可蒸片,若天气不好,就不换水,可延长时间。
附子如何炮制?炮制附子也有很多的方法:有人说用甘草水来浸,有人说用黑豆水来浸,有的说用井盐来拌它,甚至把它脆一脆……说法很多。
炮制附子的正规的方法就是用甘草水来浸泡。
先把附子的皮、脐刮掉,然后一横一竖切把附子剖成四片,再把它放到甘草水中泡,要让甘草水把整个的附子泡透,再把它弄出来,用慢火炒黄,然后摊在泥地上。
泥地在现在不是太常见,就是雨后的地,很潮,但并没有泥。
在泥地上摊一个晚上,是为了让它出火毒。
因为附子本身就是一味大热的药,现在又放在火上炒,热性就太大了,形成了火毒,所以把它摊在地上,因为土能够解火毒,而且土永远都是很平和的,没有大寒,也没有大热,把附子放在地上让它得地气,使附子性质也变得平和。
而且,得了地气的附子,能够跟脾胃同气相求,让人更易于接受。
附子是一味热药,甘草是一味甘药,甘就能缓,能够在不损伤附子热性的情况下,让附子的热力发挥得缓慢一些。
也有加童便来煮附子的。
童便就是小孩的小便,即健康的小男孩(十四岁以下的小男孩都可以)的小便。
用童便来煮,一方面是用童便的寒凉之性制伏附子的大热,另一方面,因为童便是一种浊水,偏于往下走,附子跟着童便在一起也更容易往下走,使其热力温下而不浮越。
但因为童便是寒凉的东西,有人嫌用童便来制附子就抑制了附子的阳刚之气。
还有一种方法,把附子切成片,放在水里漂了又漂,漂得很淡很淡再来用,开方子的时候有的大夫会写“淡附片”,就是这个。
它的烈性就要缓一些,终归不如用甘草水来炮制的附子好。
仲景方里,用到附子,往往同时用到甘草,而且甘草的用量还比较大,这也是用来反佐附子。
还有的方子里边会用到生附子,这就更要用到甘草。
至于后来又有人说用井盐来炮制附子,井盐是咸的,性寒,用它来炮制附子就损伤了附子的大热之性。
人有性情,药也有性情,用人是用人的性情,用药更是用药的性情。
附子的性情是大热的,你用大寒的药就把它性情给磨平了。
然后你再大量地用,自诱高明,这还是在用附子吗?这不是在折腾吗?真正用附子,没必要用这些寒凉的药去制它,用甘草水来炮制它就足够了,也没有必要用那么大的量,适可而止就行了。
(转帖)(转载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一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
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脱阳的方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
据统计,《伤寒论》全部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
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在卢氏扶阳学派祖师爷卢铸之、卢永定老先生立法处方中,附子的运用占到全部处方的3/4以上。
但到了现今“卢火神第三代传人”卢崇汉先生,附子的运用却在减少,甚至有段时间卢火神已少用附子,是什么原因促使最擅用附子的卢火神少用自己的拿手好药呢?卢火神的回答是:“附子的质量在下降,附子的药效在降低,甚至还有副作用在增加!”附子的生长特性是:冬至一阳生时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很早卢火神就想亲自前往附子的产地实地考察附子的生长、采挖以及炮制过程,探索附子药效下降的真正原因,谋求恢复附子功效的方法。
夏至刚过数天,我们一行7、8人随从卢火神一道前往附子的道地之地——江油中坝,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
已时左右,驱车到达中坝的河西大桥。
国家中药材公司中坝附子公司的汪总一行已在此等候多时,随及步行前往附近的田间观看采挖情况。
附子原图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二汪总从事附子有关工作已近40年,对附子生长、采挖、炮制均有发言权。
据他介绍,中坝种植附子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
而到60年代时达到鼎盛,种植面积最多达5000余亩。
但从此开始衰退,近十多年更是快速萎缩,今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200余亩。
当然收购价格也是一低再低,前几年甚至为每公斤三、四块钱左右,极大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近两年价格才略略回升。
论附子炮制方法附子为毛莨科(Raunculacese)植物乌头Aconitun carmicaele Debx 的旁生根。
附子的炮制使载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金匮药略》,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
从汉代至唐代的几百年间均用“炮”、“烧”、“煨”、“炒”等方法。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方法,在沿用“炮”的基础上用液体辅料(水洗、水浸、醋浸)及药汁制(姜汁浸、黄连水浸、甘草黑豆等)。
现代主要用盐水浸,甘草黑豆同煮,黄糖与菜油调色等。
1 炮制方法1.1盐附子选取大小均匀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水和食盐混合液中,每日取出晾晒,并逐渐延长晾晒的时间,直至附子表现大量结晶盐粒,质地变硬为止。
1.2黑顺片选取大中头的混附子,洗净浸入盐卤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取出用黄糖与油菜制成的调色剂浸,使附子染成茶色,取出蒸制现油面光泽时,烘至半干再晒干。
1.3白附片取较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去皮,纵切成3mm的薄片,取出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烹后晒干。
1.4淡附子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换水2~3次/d,至盐份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h,取出晾晒,反复闷润数次,浸透后切片晒干(盐附子、甘草、黑豆比例为100:5:100)。
1.5炮附子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
用姜劳浸2~3 d,然后再蒸熟,焙至七成干,调入锅内用火炒至起烟,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炮附子的炮制新方法,它将盐附子或胆附子削皮或切片后,投入50%老水浸泡10-15小时,再换清水浸漂20-24小时,如此反复2-4次的水处理制成淡附子,再经蒸制10-20分钟,晾干或烘干后,选用2450或915兆赫的微波机进行辐照干燥,制得含水量为10%以下的炮附子,该方法思路新颖,生产效率高,易控制火候,成本低,制得炮附子毒性低,药效好,使用方便,保证了附子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的应用为传统附片炮制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说说“炮附子”展开全文上周一次门诊,有一位治疗崩漏的女患者前来复诊。
这位患者非常细心,在煮药时对两次所抓的药物比较,发现了问题,两次所抓的药物炮附子颜色不一样,上一次的炮附子呈淡黄色,这一次的炮附子呈黑褐色。
微信问我是不是抓错药了。
我说这不可能,因为两处的药房我都很了解,都是非常认真、本分的,不然我也不会和他们合作。
我用的炮附子都是黑褐色的,嚼一嚼不麻口,怎么还会有淡黄色的?我咨询了专业的中药师,他告诉我,你如果开炮附子,药房给你的有的是黑褐色的,有的是淡黄色的,都对,都是炮附子,都是炮制过的熟附子,一般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只不过是炮制的方法不一样。
那疗效呢?疗效都是温阳散寒,但是有细微的差别。
也有用药习惯的不一样。
有的医生习用淡附片,有的习用黑附片。
为此,我仔细查阅了附子的炮制方法,认真学习研究。
自古至今,附子的炮制方法还真是多,太复杂。
医者必须识药,必须懂炮制。
唯有如此,才能是一名好中医。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zc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什么叫子根?我没有亲自去附子的产地去实地查看,但通过照片可以得知,这与山东产的芋头相似,我们吃的芋头就是子根。
子根比较嫩,吃起来软糯。
我不怎么买菜,也不知道什么样的芋头好吃,有一次买芋头买的都是老母子,特别难吃,还招来老婆的嘲笑。
附子的老母根又称为“乌头”。
那些没有长出附子的老母根,个头较大较长,为天雄。
附子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加工成下列品种:①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氯化镁为其主要成分,卤水点豆腐)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粒(盐霜)、体质变硬为止,习称“盐附子”。
盐附子一般不入药,只是作为制作淡附片的原料。
为什么用盐腌?为了防止附子腐烂。
就像腌咸菜一样,萝卜不腌就变质腐烂。
附子四种炮制方法The processing method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commonly known as fuzi in Chinese medicine, are crucial for its safe us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e are four main processing methods for fuzi, which include "wine-fried", "brine-fried", "vinegar-fried", and "ginger-fried". These processing methods are aimed at reducing the toxicity of the herb while retaining its therapeutic properties.附子(Aconitum carmichaeli)是中药中的一味重要药材,但因其毒性较大,必须经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后才能安全使用。
据中医药理论,附子的毒性可以通过处理降低,而药性可以被保留。
因此,从“酒炮”、“盐炮”、“醋炮”、“姜炮”四种炮制方法可以看出,传统炮制方法对于附子的使用至关重要。
The "wine-fried" metho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rocessing methods for fuzi. This method involves frying the herb with yellow rice wine to reduce its toxicity and to enhance its warming propertie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wine-fried fuzi is milder in nature and is suitable for warming the body and dispelling cold.“酒炮”是附子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
白附子炮制方法白附子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为了提高其药效,有时需要对其进行炮制,使其质地更加细腻,药效更为明显。
下面,将介绍白附子的炮制方法。
一、原材料选择:选用新鲜的白附子为原料,叶面要干净,无异物,无病虫害。
二、炮制工具准备:铁锅、炉火、清水、龙骨、搅动器。
三、炮制过程:1、清洗白附子:将白附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倒入盆中,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让其吸水润透。
2、蒸馏:将吸水润透的白附子放入龙骨篮中,加上滚水蒸馏2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
3、炒制:将晾干的白附子放入铁锅中,炒2分钟,然后熄火,继续搅动2分钟。
4、捣碎:将炒制好的白附子放在研钵中,用研钵及研杵将其捣碎成细末。
5、晾干:将捣碎好的白附子分散在干净的地面上,晾干。
6、储存:将炮制好的白附子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密封保存。
四、注意事项:1、炮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火候。
过高的火候或者时间过长都会影响炮制效果。
2、白附子要防潮湿和阳光直射。
3、储存时,应注意严防虫害。
这里建议使用密封袋或容器。
以上就是白附子炮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炮制后的白附子可用于治疗病症,如风湿病、痛经等。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前需咨询医生,遵循医嘱服用。
白附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见到的中药材,它是从附子中提取出来的,因为是从白色的附子中提取出来的,所以被称为白附子。
与其他中药材相比,白附子具有明显的热解毒功效,并且其治疗风湿病、痛经等疾病的药效也极其显著。
而白附子的炮制,就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方法来提高其药效。
炮制后的白附子,其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效果也会随之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药物功效。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白附子炮制的好处和注意事项。
一、药物功效提高炮制后的白附子的药效大大提高,这是因为炮制过程会分解其中多种毒性成分,使得其药效得以充分体现。
处理后的白附子还会增加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有益成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治疗疾病的功效,对于风湿病、痛经等疾病有更好的治疗作用。
浅析附子的炮制方法及其药对减毒增效特点摘要:附子被称为“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抗击衰老、强心、抗炎、镇痛等功效。
但附子为有毒中药,对其临床的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本研究通过文献阅读,从附子的炮制方法和附子药对角度对附子减毒作用进行梳理,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附子;炮制方法;附子药对附子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其主要产地有湖北、四川、陕西、湖南等地,如四川江油所产的川附子就是道地药材[1]。
附子最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被称之为“乱世之良将,回阳救逆之第一品”,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附子具有强心、抗衰老、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抗炎、镇痛等功效[2-5]。
1.附子的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附子成分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多糖、有机酸、有机碱、蛋白质、醇胺[1]。
其中生物碱是附子所有成分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6]。
生物碱类既是其毒效成分,也是附子有效成分之一。
随着附子化成分学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附子中的其他成分,尿嘧啶、多糖及微量元素也被证明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2,7]。
生物碱类特别是二萜类生物碱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二萜类生物碱可分为单酯型、双酯型、醇胺型生物碱三种。
这三者中毒性最大的是双酯型生物碱,因此临床中常以双酯型生物碱作为毒性评价的重要指标[1]。
2.附子不同炮制方法对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类生物碱,既是其有效成分,也是其毒性成分。
为了保证附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附子一般需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
附子的炮制历史悠久,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记载。
东汉《伤寒论》中就记载有“去皮”的净制方法,发展到宋代开始有“去须根”的制法[8-9]。
历代医药专著中有炮、炒、煨、蒸、煮等炮制方法[10]。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附子的炮制都是为了减少其毒性,并增加其疗效。
生附子经过炮制和加热煎煮后,其剧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则会转化为毒性较小的单酯型,可以实现减毒作用。
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中药的炮制方法是中药制备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质和功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附子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温阳、祛寒、止痛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附子经过蒸制、晒干、研磨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使附子中的寒性物质减少,同时增加附子的温热效应。
附子可以用于治疗寒性病症如寒痹、寒邪入侵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二、炙甘草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炙甘草是甘草的一种炮制形式,具有平肝火、解毒、祛痰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甘草经过炙烤、晒制等步骤,可以提高甘草的活性成分含量,并减少其毒副作用。
炙甘草可以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痰热咳嗽等病症,是一种常用的中药配方中的重要药材。
三、制茯苓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茯苓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利水消肿、安神定志、健脾益胃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茯苓经过洗净、砍成小片、炒制等步骤,可以提高茯苓的吸湿性和利尿作用。
茯苓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心悸失眠、脾胃虚弱等病症,是中医常用的健脾利湿药物。
四、制当归的炮制方法及临床应用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等功效。
在炮制过程中,当归经过炒制、晾晒等步骤,可以提高当归的药效,并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性。
当归可以用于治疗妇科病、贫血等病症,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总结:中药的炮制方法对药物的功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附子经过蒸制等方法可以提高其温热效应;炙甘草经过炙烤可以减少其毒副作用;制茯苓的炮制方法可以增强其利尿作用;制当归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其药效。
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中药炮制方法繁多,不同方法对药材的处理能够改变其性质和功效。
在进行中药制备和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只有正确使用中药的炮制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药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附子古法炮制方法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附子古法炮制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技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附子,即中药材乌贼骨或防己,具有强身健体、抗衰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药用价值。
而附子古法炮制方法则是指按照古代经验秘方进行加工处理,通过特定步骤和原理将附子进行加工转化为药用之物。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探讨附子古法炮制方法,以及对其意义和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和概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这一话题做简单介绍和概括。
其次,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解释说明什么是附子古法炮制方法以及其历史背景、基本步骤和原理。
接着,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概述这种方法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介绍主要步骤及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其重要性与特点,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附子古法炮制方法的原理、步骤和意义,展示其在中药炮制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现代应用与未来发展进行评估。
通过对附子古法炮制方法的系统解释说明和概述,旨在促进该传统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中药产业发展贡献更多实证数据与实践经验。
(以上仅供参考)2. 附子古法炮制方法解释说明部分的内容如下:2.1 什么是附子古法炮制方法附子古法炮制方法是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用于制备附子这种草本植物成为中药材。
附子,学名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
通过古法炮制方法可以发挥其有效成分,并去除毒性,使之达到安全和高效的治疗作用。
2.2 炮制方法的历史背景附子古法炮制方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通过特定的加工步骤可以将附子转化为安全可用的中药材。
这些步骤包括选取优质原料、切割处理、蒸汽蒸馏、晾晒等。
2.3 炮制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附子古法炮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首先,选择优质原料:选取生长在适宜环境中并具有良好品质的附子植株。
然后,切割处理:将附子植株切割成适当大小,并去掉多余的部分,以利于炮制过程中有效成分的释放和药效的提升。
专利名称:中药附子的炮制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钟凌云,龚千峰,祝婧,于欢,孟振豪,何平平,童恒力申请号:CN201710248855.X
申请日:20170417
公开号:CN107007662A
公开日:
2017080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三种炮制方法,是对附子的江西特色炮制方法,三种炮制方法分别为:煨附片包括:每100g盐附子漂洗净盐分后用10~15g生姜薄片煨制15~20h后,蒸制5~10h;阴附片包括:每100g盐附子漂洗净盐分后用10~20g生姜汁闷润10~15h后蒸制5~10h;阳附片包括:每100g盐附子漂洗净盐分后在15~30g砂子中炒制3~8min。
经过本发明的方法炮制后,不仅规范了炮制工艺标准可以使其更适用于实际生产,而且还降低毒性,提高了药效。
申请人:江西中医药大学
地址: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江西中医药大学实验大楼C座422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王加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炮附片的炮制方法炮附片的炮制方法什么是炮附片炮附片,又称炮渣片,是一种中药制剂,常用于外用治疗各种皮肤疾病。
它是由多种草药经过特定的炮制工艺制成,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炮附片炮制方法炮附片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炮制材料准备:选择优质的原材料,如枯矾、槟榔、附子等。
将原材料进行清洗,并晾干备用。
2.炮制原材料:将原材料进行粉碎,然后放入炮制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置于火上加热。
3.炮制过程控制:在加热过程中,需要注意火候的掌握。
首先将火调至中小火,炮制锅加热均匀后,逐渐调至中大火。
在火候逐渐升高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原材料,以免糊底。
4.炮制时间控制:一般来说,炮制的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配方而定。
一般情况下,炮制的时间约为2小时左右,但也有少数药物需要更长时间的炮制。
5.炮制完成:当炮制时间到达后,关闭火源,待炮制锅自然冷却后,即可完成炮附片的炮制工艺。
炮附片的质量控制为了保证炮附片的质量,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炮制工艺的控制等方面。
•关键工艺控制:对于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点,如火候掌握、炮制时间等,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每一批炮附片的质量稳定。
•生产环境监控: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符合相关的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
•产品检验:通过对每一批炮附片进行质量检验,检测其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
结语炮附片的炮制是一项繁琐而重要的工艺,其炮制方法及质量控制对于保证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炮附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药物支持。
附子的加工炮制
吴龙花
【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
【年(卷),期】2009(7)10
【摘要】@@ 1 概述rn附子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其性辛、甘、热、有毒,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堪称"回阳救逆第一药".古代还常用于麻醉、止痛作用,现用于休克、缓慢型心律失常、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腰腿痛、神经痛、偏头痛等,具有广泛的医疗价值.
【总页数】1页(P170)
【作者】吴龙花
【作者单位】永定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白附子趁鲜加工炮制饮片中草酸钙针晶含量变化的研究 [J], 谢华;刘博;胡银燕;张振凌
2.附子产地加工炮制方法的改革探讨 [J], 刘惠茹;卢竟;李萍
3.附子与白附子、香附子的鉴别 [J], 胡德明
4.探究附子与白附子治疗痹症网络机制的差异 [J], 杨杰;彭启伦;郭步伐;王米渠
5.附子的加工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J], 熊兴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帖)(转载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一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
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脱阳的方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
据统计,《伤寒论》全部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
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在卢氏扶阳学派祖师爷卢铸之、卢永定老先生立法处方中,附子的运用占到全部处方的3/4以上。
但到了现今“卢火神第三代传人”卢崇汉先生,附子的运用却在减少,甚至有段时间卢火神已少用附子,是什么原因促使最擅用附子的卢火神少用自己的拿手好药呢?卢火神的回答是:“附子的质量在下降,附子的药效在降低,甚至还有副作用在增加!”附子的生长特性是:冬至一阳生时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很早卢火神就想亲自前往附子的产地实地考察附子的生长、采挖以及炮制过程,探索附子药效下降的真正原因,谋求恢复附子功效的方法。
夏至刚过数天,我们一行7、8人随从卢火神一道前往附子的道地之地——江油中坝,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
已时左右,驱车到达中坝的河西大桥。
国家中药材公司中坝附子公司的汪总一行已在此等候多时,随及步行前往附近的田间观看采挖情况。
附子原图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二汪总从事附子有关工作已近40年,对附子生长、采挖、炮制均有发言权。
据他介绍,中坝种植附子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
而到60年代时达到鼎盛,种植面积最多达5000余亩。
但从此开始衰退,近十多年更是快速萎缩,今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200余亩。
当然收购价格也是一低再低,前几年甚至为每公斤三、四块钱左右,极大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近两年价格才略略回升。
汪总在分析这种现状时,总结出两点原因:一是教材原因,50年代为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在全国新办了许多中医院校,将全国优秀的名老中医从民间汇集于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在课程设置上放弃中医经典,大肆采用统编教材,而统编教材的编制者恰恰是受金元以降医学思想影响较深之人,误解阴阳平衡,重用寒凉之法,加上教学与实践脱离,近亲繁值几代后,培养出的学生已无疗效水平,更不用说灵活使用温阳重剂——附子,大都陷入“附子有毒;非身凉、四肢厥则不可用;非危证不用”的怪圈,用汪总的话就是:“学院派不用附子”。
二是政策原因,“药典”颁发后,里面明确记载附子用量的上限是15克,如果能用附子的医生开方用量超过15克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而根本不管这医疗事故是不是附子用量造成的。
综上所述,这是导致附子市场极度萎缩的两个主要原因。
我们不由得感概,从附子市场的衰败也可从一方面折射出中医、中药市场的全面衰败。
政策往往是一把双忍剑,不管发心如何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大办中医院校,无非是想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想通过西方的教学模式大规模复制人才,但结果呢?现在许多中医院校的老师根本没有能力看病,不能看病的老师能培养出能看病的学生吗?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而被集中到中医院校的优秀中医因受各种限制,如必须采用统编教材,必须有“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才能评定职称,判断一个教师的学术地位已不是医术而变成职称、资历等等,这将直接导致无法将优秀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传递给学生,从此恶性循环,直至今天成为中医衰退的一个主要的政策原因。
而药典的制定,出发点也是很好的,无非是为了更好指导医生用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
但怎么制定却是一门艺术。
而现在的制定基本上是求稳、求全的方式。
安全是安全,但药性也没有了。
用附子就是用它的偏性(毒性、烈火之性),扶病体阳性的缺失,该用重剂时量不跟上,哪还有疗效呢?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人曾经进食二两饭导致胀死,我们是不是也制定出一个“饭典”:规定中国人每餐饭量不得超过二两,否则后果全由餐馆老板自负,那岂不是要将体力工作者全部活活饿死?!其实汪总还忽略了一个导致附子市场极度萎缩的重要原因,那就是附子质量在下降,药效在降低。
附子因为必须炮制才能使用,炮制流程的把握是关系附子质量的重要原因。
生附子秉天地之全阳之气,是一团烈火,人体无法接受,故必须炮制,使其具有火性而又不至太过而伤及人体。
从古至今,炮制方法经历了炮(高温)制、童便制、盐制,到明末清初基本上固定下用胆巴水炮制。
胆巴为至阴之物,用其制至阳之物也合适不过。
再者胆巴还有固形的作用,也就是说经过胆巴浸泡的附子再怎么蒸煮也不会散形,这样就利于下一个流程的制作。
但问题也同样出来了,到底该用多少胆巴炮制?制附片成品残留多少胆巴成份才是合格的产品,这些作为制附片最重要的检测指标在“药典”中却没有任何规定。
于是在利益驱动及监管缺失之下,许多炮制者减少了胆巴浸泡后的附子漂洗次数,因为漂洗会导致胆巴和附子的流失,也就减少了出成率,导致成本的增加。
一般而言,按照漂洗三次计算,制附子的出成率为3.5:1,也就是说3.5公斤生附子产出1公斤制附子,但现在许多炮制者的出成率却为2.8:1,更有甚者,许多利欲熏心者,则千方百计增加制附子中胆巴的含量,因为胆巴的价格比生附子便宜多了。
这样炮制出来的附子不仅没有其应有的阳性,反而有其相反的阴性,用于处方配药效果不下降才怪,不出事才怪!我曾经在许多药店都购买过制附片,大都有问题,就连大名鼎鼎的“北京同仁堂”所卖的制附片有时也都不能入口,胆巴含量严重超标。
那么我们在平常应该怎样鉴别良好的制附刨附片呢?我想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没有过度残留的胆巴成份,可以通过品尝是否有咸、苦、涩味,若有则胆巴残留成分过多;也可用手掰掰,如果发软,肯定胆巴成分也过多。
另外一个条件是尝尝还有没有附子的味道,也就是麻味,如果已无麻味,说明炮制过度,制附片的药性基本丧失贻尽,没什么用了。
汪总他们现在就专门为台湾生产了一批“刨附片”一点胆巴的咸涩味都没有,但也没有一点麻味了,这已不是制附片了,而是土豆片了。
下午我们一行前往位于江油工业开发区的中坝附子公司继续考察附子的炮制过程。
占地30余亩的附子公司在这收获旺季里本应是很繁忙的,但事实恰恰相反,相当冷清,生产设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汪总解释道,他们从建厂起就亏损至今,他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未在市场上流通,现在基本上都是按需生产。
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炮制基本是按正规流程做的,成本高很多,根本无法与其他个体炮制者生产的产品竞争。
又一个活生生的“李逵被李鬼打败”的例子。
这样的事对于一般商品尚可忽略,但这可是或救人活命或贻害无辜的药品啊!造成这种恶果的症结在哪里呢?还是政府的制度造成的!在引导人们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换言之:一切向钱看)后,道德规范已不足以约束经营活动,只有靠完善的、人性化的、可执行的制度来规范经营秩序。
就附子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质量检测标准来监管市场,必定导致市场混乱,进而市场衰退。
在附子公司的会议室里,汪总给我们展示了二、三十种制附子样品,有白附片、黄附片、黑顺片、炮天雄、盐附子、刨附片、淡附片、生附片,熟附块等等。
汪总一一向我们介绍各种产品的炮制工艺。
听汪总介绍附子的生长、采挖和炮制情况一、炮附片(炮天雄)传统工艺:将附子或附片在特制的烤炉里用热土煨烤而成。
现在工艺:将附子或附片在工业微波炉里烘烤而成。
二、白附片、黄附片、黑顺片等1.浸泡流程传统工艺:用童便或盐或胆巴浸泡,用流水(一般是河水或溪水)冲洗几日,无咸味乃可。
现代工艺:用胆巴浸泡,在水槽中漂洗1-3次,甚至未经漂洗。
2.蒸、煮流程(1) 白附片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蒸笼中九蒸九晒后去皮开片,出产的白附片晶莹剔透,用手掰断后,断面如玻璃断面一般。
用口尝之,有淡淡麻味而绝无咸、苦、涩味。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工业蒸箱中高温高压蒸制一次,去皮开片而成。
(2) 黄附片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并同甘草、栀子、红花、姜黄、牙皂等煮透心后,去皮开片并点上四点红印而成,出产的黄附片黄澄透亮。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片去皮开片在食用黄色颜料中蒸煮,并点上一红色五角星(文革时尚遗留下来)而成,成品毫无通透感觉。
(3) 黑附片(黑顺片)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开片,并拌上红糖、菜油,在烤炉文火烤制而成。
黑顺片一般不去皮,色泽红黄但仍剔透。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开片,在食用黑色颜料中蒸煮而成。
半部居士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三在与我们谈论炮制过程中,汪总还提到一些有关附子的趣事,也颇值得玩味。
一件是种植地的趣事。
目前附子的种植地较多,凉山、安县和陕西汉中各有1000亩左右,云南、山西和河北各有200亩左右。
凉山、安县、汉中等地的附子都可以在夏至后的小暑、大暑甚至立秋时采挖,而中坝的附子必须在夏至左右数天采挖,否则就会烂掉。
这是不是从节气的角度证明了中坝确实是附子的道地之地呢?另一件是关于生附子的毒性的趣事。
汪总他们工厂里有许多老鼠,经常看到他们偷吃生附子而活蹦乱跳的,这好像又给那些事必坚持“科学实验”、“小白鼠实验”的人一记响亮耳光,他们把小白鼠看成是缩小的人体显得是多么的可笑。
还有一件也是跟毒性有关的。
以前有一南方的收购员到汪总他们厂里,饿了要吃一枚生附子,汪总他们都劝他不要吃,他说没事,削皮后就吃了,也确实没事。
第二天又叫他吃时,他却不吃了,问他原因,他说:昨天他刚到中坝,体内还是外地的水土,所以可以吃,但今天已经是中坝的水土就不能再吃了。
这真有点匪夷所思。
当然也有当地农民看见汉中当地人煮生附子当土豆吃,回来后打赌吃生附子时导致急救的,或牲口误吃生附子而牺牲的,这些故事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对附子的毒性还了解太少,还处在探索中,或者说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将附子的毒性理解透彻,所以不要再举着“科学”的大棒挥打一切了,让我们还是保持一种“存而不议”的科学态度吧传统工艺的炮制设施几乎全部废弃。
原因很简单:这些落后的设施哪里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哪里能达到GMP标准呢?如有一些客户要求汪总他们按传统工艺生产出一批炮附片(想必是欲遵从张仲景时代的炮制方式),汪总说,出再高的价钱也只能拒绝,因为他们一旦用传统的热土炮制的话,药检部门马上就会上门来罚款,因为他们违反了GMP的生产标准。
中药与西药的药效机制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既然是不同的理论体系,理应有不同的管理体系,而现实呢?却是完全照搬西方关于西药的管理体系,中药材种植要按GAP 标准执行,中药材生产要按照GMP标准执行,我们不反对这些标准中某些有利于中药材安全、规范的措施,但许多不利于中药材特性的标准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一些传统工艺彻底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