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板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5.04 KB
- 文档页数:9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板栗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要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板栗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要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板栗高效栽培技术与管理要领》一、板栗栽培概述板栗的生长习性与分布板栗(学名:CastaneamollissimaBlume),属壳斗科栗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果树品种之一。
板栗生长习性表现为喜光、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速度中等。
板栗树根系发达,能耐瘠薄,但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更佳。
板栗花期为45月,果期为910月。
板栗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南等地区,其中以华北地区栽培最为广泛。
板栗的经济价值与市场需求板栗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果实不仅可以鲜食,还可以加工成糖炒栗子、栗子糕、栗子酱等多种美食。
此外,板栗叶、壳、仁等均有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板栗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
因此,发展板栗产业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潜力。
板栗栽培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板栗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栽培技术不断提高。
许多地区已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实现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在栽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栽培模式更新等。
为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今后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板栗品质。
通过选育、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板栗的口感、外观和营养价值。
2)创新栽培模式,提高生产效率。
研究新型栽培模式,如密植、矮化、设施栽培等,以提高板栗产量和采摘效益。
山区板栗高产栽培技术山区板栗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板栗是农村致富的优良经济树种。
文章作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从板栗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整形修剪、施肥等方面阐述其高产栽培技术,供板栗产区参考。
板栗为壳斗科栗属,高大落叶乔木,喜光,寿命长,有木本粮食之称,是农村致富的优良经济树种。
1、板栗的生物学特性1.1、板栗为深根性树种,侧细根发达。
雌雄同芽异花,适于生长的年平均温度为10-15℃。
板栗对土壤要求不严,为喜酸、喜钙植物,土壤PH值4.5-7.5,土层深厚,湿润而排水良好,含有机质多的花岗岩母质壤土为最好,根系适宜的田间持水量为60-80%。
1.2、板栗的个体发育为五个时期。
幼树期(实生树7-8年,嫁接树1-2年),形成预定树形,为开花结果创造条件;结果初期(第一次结果到开始有一定产量止)主要是使树完尽可能达到预定的最大营养面积,形成适量的结果母枝;结果盛期(高额稳产期到产量开始连续下降的时期)主要是枝条和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树冠达到最大限度;结果后期(高年稳产状态破坏到几乎无经济收益为止)主要是树体老化,开花结果消耗多,贮藏物质少;老化期(产量降低到几乎无收益及树体死亡),骨干枝、骨干根大量死亡,结果树越来越少。
2、育苗板栗育苗多采用实生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两种。
苗圃地区选择平坦、灌水方便,土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细致整地施足基肥按20-30cm行距开沟,按12-15cm株距播种,播动量为100-125kg/667m2,出苗后注意松土、除草,及时灌水。
当苗木长到一定高度后进行苗木嫁接,嫁接方法主要有切接、插皮接、腹接、芽接等四种。
接后要搞好摘心、除萌,做防风支柱及接口松绑等管理。
3、建园造林板栗园应选择土层在50cm以上,PH值为6.0-7.0,疏松肥沃,交通、灌溉条件方便的地方,阳坡半阳坡为佳。
栗园成长地有挖围山转法、大鱼鳞坑法、垒谷法等三种,地整好后,挖0.8cm见方大穴。
栽植于11-12月份或次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
浅谈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一)论文关键词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摘要从园地选择、栽植、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板栗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为板栗生产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板栗生长快,管理容易,适应性强,抗旱抗涝,耐瘠薄,能在荒山大量发展,寿命长,一年栽树,百年受益。
板栗不仅是优良的果树,也是绿化荒山造林树种。
太湖县地处皖西南,利用自身的特点,现发展板栗超过1.73万公顷,板栗产业已成为太湖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一套适于该地的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园地选择园址要选择阳坡或半阳坡,光照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层厚度60cm以上,有机质含量达2%,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好,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土壤pH值为6~7的弱酸性或微酸性的山坡地。
建园时要集中连片,便于科学管理,形成商品基地。
对于坡度8~15°的丘坡,可等高栽培;坡度15~25°的山坡地,应修筑梯田;坡度大于25°时,最好不栽板栗,若栽应挖鱼鳞坑。
2栽植在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进行,采用一至二年生的嫁接苗。
选择适宜于太湖县的优质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配置,板栗园中一般应采用3~5个优良板栗品种互为授粉,授粉品种配置距离主品种20~30m,配置数量按主品种数量的1/10或1/20搭配。
为保证板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栽培密度应实行早期密植、盛产期稀植的原则。
即前1~8年,定植板栗苗1485~1665株/hm2,栽培规格为2m×3m。
8年后通过移栽或间伐,达到450~600株/hm2即可。
在栽植的上一年挖好大穴,穴的直径1~2m,深1m,穴内分层填入基肥和表土。
定植苗应选择干粗、芽饱满、根系发达、嫁接苗愈合良好、根颈粗达1cm、苗高达80cm的壮苗。
先将选栽苗木的根系进行剪整,剪去幼树主根的较长部分,后将整根后的幼树放入配有生根粉或根宝的泥浆池内浸泡10~30min备用,栽植时要将苗根系放在栽植穴中心,使根系向外伸展摆匀,用熟土覆盖根系,并轻轻提苗。
板栗大面积丰产栽培模式板栗具有较强的抗旱、耐贫瘠能力,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被列为粗放栽培树种。
由于缺乏必要的培管措施,常常导致树体营养缺乏,树势衰弱,结果投产迟,大小年产量差异显著,空苞现象普遍存在,难以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具有雄厚板栗生产基础的罗田县为实现板栗丰产栽培,在长期的科研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与经验,实现了最高亩产480公斤的高产记录,总结出了板栗大面积丰产栽培模式,并在全县范围推广应用。
通过大范围的推广应用证明,这一栽培模式可实现板栗建园后3―4年投产、6―7年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的早产、丰产目标。
板栗面积丰产栽培模式包括如下七项主要内容:一、选用良种。
板栗栽培良种化是实现大面积丰产的基础。
板栗良种选用的基本依据是:①对本地气候、土壤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②早产、丰产、稳产、品质优良;③抗病虫能力强。
湖北省原产的板栗良种主要有:大果中迟栗、六月暴、浅剌大板栗、青毛早、红毛早、乌壳栗、羊毛栗、桂花香等。
二、合理密植。
密植是果树栽培中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
板栗是强阳性树种,存在很强的树冠外层结果特性,对光照与通风条件要求严格。
栽培密度过大,会使栗园过早封行,栗园出现平面结果的现象导致产量迅速下降;密度过小,则不利于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实现早期丰产。
兼顾多方面的因素,缓坡地建园密度以3×4米、每亩56株较为合理,平地建园,应适当加大行距,密度以3×5米、每亩44株较为合理。
三、高标准建园。
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一是园地选择。
丘陵及低山地带建园一般要求园地海拔在700米以下,坡向以东、南、西向较好;园地要求具有较好的排灌条件,地下水位在2米以下,雨季水位不超过1米;土壤偏酸性,PH值6.5左右,其范围不超出4.9―7.5的范围,以透气性好的砂质或砂岩、花冈岩发育成的砾质壤土最好。
二是整地质量。
缓坡地建园需先整成带地,带地沿等高线走向,宽2米以上,呈5―6°的反坡形,里低外高,里侧修深、宽各20―30厘米的排水沟,再在带地上根据密度定点挖1米见方的大穴。
板栗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一、经济价值板栗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干果,也是重要的木本粮食。
果实营养丰富,据化验分析,含糖—20%,蛋白质—%,脂肪2—%。
无论生食、煮食或烹调皆倍受欢迎,还可加工制作罐头、栗子羹、栗子蜜饯、巧克力、代乳粉以及各种各样的糕点。
除果食用外,栗树木材坚硬、耐湿抗腐,是制作枕木、坑木、车船、家具的优良材料。
树皮、栗苞含有单宁,是提取栲胶的原料。
发展板栗生产,还可绿化荒山,保持水土,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发展现状我国板栗分布范围广,东北至吉林省的集安县、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在河北省北部以长城燕山山脉为界;西至山西和陕西的黄龙林区、秦岭、巴山直到甘肃的小陇山;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跨暖温带和亚热带,尤以河北、山东、湖北、陕西品种多、产量高。
陕西省板栗主要分布在秦巴山区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
栽培品种以长安明拣、镇安大板栗为主。
80年代以来,安康市林技中心先后从河北、山东、湖北等地引进金丰、上丰、后20、桂花香等板栗品种38个。
1999年安康市林技中心从本地板栗群体品种中成功选育出了安栗一号、安栗二号两个优良品种;同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功选育出柞板11号、柞板14号两个优良品种,并在全省板栗产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
根据2016年最新统计数字,全省现有板栗栽植面积435万亩,年产板栗达万吨,年产值亿元。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省将新建和改造板栗经济林265万亩,总面积将达到700万亩。
第二章栽培良种1、安栗一号1999年由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从本地板栗群体品种中选育成功。
树冠圆头型,枝条分生角度小,结果枝较长,结果枝率85%。
芽饱近三角形,顶端尖锐,总苞重87克,刺束中密,每个总苞内有坚果粒。
种皮浅棕褐色,油光发亮,色泽美观,单果重克,每公斤粒,果肉淡黄色,香味浓,种皮易剥离,出籽率%,成熟期9月中下旬。
由于其枝条分生角度小,顶端优势强,生产中应加强修建,适宜于密植高产栽培。
略阳板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与经济效益研究发布时间:2021-07-01T16:47:06.697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3月7期作者:高洁1 王娜1 高云彦2 [导读] 板栗是汉中略阳县的特色农作物,在板栗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略阳县以提高产量与产品品质为目标高洁1 王娜1 高云彦21.略阳县秦岭生态保护中心陕西汉中 7243002.略阳县林业调查设计队陕西汉中 724300摘要:板栗是汉中略阳县的特色农作物,在板栗市场需求的刺激下,略阳县以提高产量与产品品质为目标,积极进行栽培技术的改良与管理模式的调整。
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式,板栗种植给略阳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性的助推作用,探讨板栗的增效、增产技术方案,对乡村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略阳县的板栗生产实践出发,结合板栗栽培的特性以及国内板栗生产的成功经验,对优质高产管理技术以及板栗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关键词:板栗;种植;经济效益;栽培技术;高产高效引言板栗是一种市面常见的坚果零食,我国种植板栗的历史相对较长。
现有资料表明,板栗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不饱和脂肪酸,合理食用对高血压、骨质疏松、冠心病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有“干果之王”的美称。
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以及板栗生产地在产量、品质等方面的优势,我国板栗产品的影响力迅速扩大,而板栗市场的需求量增大,也进一步刺激了板栗种植、生产领域的发展。
1 板栗栽培的基本特征板栗属于典型的落叶乔木,板栗树对砂质土壤有较好的适应性,适合在微酸性土壤(pH值介于5~6)上进行种植、栽培,成活年龄可达到100年以上,但盐碱土壤并不适宜种植板栗。
生长习性方面,板栗属于喜阳植物,其生长过程对阳光的需求程度较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在严寒酷暑、长时间浸泡等条件下也能够成活,其良好的耐涝、耐旱能力,为板栗的大范围种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营养需求方面,板栗种植所需要的营养供给与其他果树并无明显的差异,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合理供给,对板栗的产品以及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正确施肥不仅能够增强板栗幼苗的抗性,提高板栗幼苗的成活率,加快幼苗的生长,在延长结果年限、提高板栗的产品、品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
板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摘要介绍板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高标准建园、培养良好的树冠、科学肥水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及贮藏等方面内容,以为板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板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板栗一般种植后第4年开始投产,第8~9年进入盛产期,种植板栗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现将其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高标准建园1.1 园地选择板栗为喜光果树,要生产优质果实,必须有充足的光照,山地种植宜选择南坡、东南坡及坡度不超过25°的中坡或下坡,应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微酸性、保水保肥的土壤,有利于优质、高产,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
1.2 深翻改土,施足基肥开深80~100 cm、宽100 cm的植穴或植沟,下足基肥,分层埋入草料、绿肥、猪牛栏粪等+过磷酸钙100 kg/穴、石灰0.5~1.0 kg/穴,回土要高出原地面20 cm,以防下陷积水。
1.3 选用良种选用农大1号、河源油栗、封开油栗、阳山油栗、双华板栗等优良品种。
选用嫁接苗种植,有利于实现早结、优质、丰产。
1.4 适时种植一是种植时间:春植在萌发新梢前的3月上旬,秋植在苗木开始落叶时进行。
二是种植方法:种植时将苗木植于植穴中心,使根系自然舒展,用细土回填,扶正苗干并轻轻向上提,使细土进入根际,分层覆盖、压实,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盖草后淋足定根水[2]。
1.5 配植授粉树板栗自花授粉结实率低,空苞现象严重。
生产上,配植授粉树,保证异花授粉良好,是提高结实率和产量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一般按8~10∶1配植授粉树。
1.6 合理密植株行距4 m×4 m或4 m×5 m,栽植密度为495株/hm2。
矮化品种3.5 m×3.5 m,栽植密度为795株/hm2。
种植深度以盖过原土壤2~3 cm为宜,不能盖过嫁接口。
盛产期后注意回缩控制树冠,保证丰产、稳产。
2 培育良好的树冠2.1 幼年树树冠管理板栗为喜光树种,所以整形必须考虑光照问题。
板栗种植技巧和经济效益分析板栗树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干果树种,板栗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香甜软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铁、钙等元素,有利于身体健康,在国内被称为“铁杆庄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板栗因其独特的口感而备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是,由于品种比较杂、管理水平不高、病虫害频繁出现等原因,导致板栗产量减少、效益低下。
论述了板栗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了经济效益,为板栗种植者提供参考。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白粉病该病多发生在春季,气温上升到15℃以上时会提高发病率。
染病的幼叶退绿,最终影响整片树叶,叶面会有白色粉霉物。
发病后期,染病处会产生子囊壳,子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使病菌在风力作用下传播。
防治该病要及时清理发病的树梢、树叶并进行集中烧毁,减少病菌侵染来源,喷施大生M-45与信生800倍液,可以有效防治白粉病。
2、栗锈病植物染栗锈病后,树叶背面会产生很小的黄褐色圆形斑点,之后变成橙黄色,树叶表皮破损后露出黄粉,称为病菌的夏孢子堆。
要防治该病,应及时清扫染病落叶并集中烧毁,喷施一定比例的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1000倍液可有效防治。
3、炭蛆病炭蛆病发病前期,树叶表面产生不规则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周围会伴有深褐色环纹,病斑会融合在一起,数量较多时轮廓不明显,树叶会变成黄褐色,类似枯叶。
应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抗病能力,及时清除病源,即将病枝病叶集中烧毁。
4—5月为发病初期,使用1∶2∶100的波尔多液、70%代森锰钾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使用2~3次,每次间隔7~10d。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措施1、象鼻虫象鼻虫通常2年1代,7月上旬成虫开始在壳斗产卵,9月开始孵化,次年8月上旬成虫出土。
一个果实通常有一条幼虫,蛀食果实内部,最终咬破栗皮钻出。
适时采收、及时脱粒可以有效降低虫害对植株的影响。
在每层堆积的果实中喷施50%的敌敌畏溶液,用塑料薄膜封住,9月中旬以后就可以捕捉成虫。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高效板栗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高效板栗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高效板栗种植技术与经营管理》一、高效板栗种植技术板栗生长对环境条件有特定的要求。
首先,板栗树喜光,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
因此,在选择种植地时,应选择光照充足、阳光直射时间长的地区。
其次,板栗树对土壤要求较为宽松,但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
此外,板栗生长环境的气候条件也应适宜,避免低温和霜冻等极端气候。
选择种植品种是板栗种植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板栗品种。
同时,进行良种繁育,确保种植的板栗树苗质量。
可以通过购买正规繁育基地的苗木,或者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良种繁育。
板栗的栽植技术与密度也是影响板栗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板栗树适合采用穴状栽植,栽植坑的大小应根据树苗的大小来确定,一般要求坑深宽大于树苗根系的大小。
栽植时,应保证树苗的根系展开,填土时要轻轻踏实,以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板栗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5080株,具体密度要根据品种、土壤条件和栽培目的进行调整。
土肥水管理是板栗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板栗树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树势,适时施用足够的肥料。
施肥可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的方式,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板栗对水分的需求也较大,应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尤其是在干旱季节。
同时,要合理控制灌溉,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部病害。
病虫害防治是板栗种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永仁县板栗发展现状暨丰产栽培技术探析摘要:板栗具有经济价值高、市场销路好、发展前景广阔等优点,通过调研和实践,对板栗的发展现状、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做详细论述。
关键词:板栗发展现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前言板栗属壳斗科栗属经济树种,是我国特产的干果树种之一。
果肉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含淀粉67-70%,脂肪2-7%,糖分4%,蛋白质7%左右。
既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能制成糖果、糕点等,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经常吃栗,可以健脑强身,治脾补肝,抗衰老,益气养血,补充人体内微量元素。
板栗树形美观,枝叶繁茂,抗性强,既是用材、薪材树种,又是理想的造林绿化、净化环境的好树种。
1、永仁县基本情况永仁县位于滇中北部,地处滇川两省交界,融汇楚雄、丽江、攀枝花、凉山四州市,东临金沙江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隔江相望,东南与元谋县毗邻,西南和大姚县接壤,北连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北与丽江市华坪县一江之隔,地处滇川两省四州市六县区交汇地,区位优势明显,京昆高速、108国道、南永二级公路在县城汇接,永仁由远离省城、州府的末端变成昆明、攀枝花、楚雄交通大三角的交汇点,成昆经济带上的云南北大门。
全县现有国土面积2189平方公里,永仁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17.7℃,昼夜温差可达20℃以上,雨量适中,年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平均每天日照时间达7.8个小时左右,每年平均日照时间达2836小时,居全省第一,在全国仅次于西藏拉萨,居第二。
永仁土地、气候、光热、森林、水能资源等条件较好,土地环境容量大,全县耕地保有量28.5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2.62亩,有可开发土地16.67万亩,耕地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是楚雄州4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8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3%,森林覆盖率为72.23%。
2、永仁县板栗发展现状永仁县发展板栗产业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板栗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据统计截止2020年底全县发展板栗面积也是12.4万亩,板栗产量8229吨,产值5760万元。
皖南板栗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皖南地区是我国板栗主要产区之一,其板栗品质优良,丰产高效,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了实现皖南板栗的高产优质,农业专家们研究出了一系列高效栽培技术。
皖南地区的板栗生长环境较为适宜,但是土壤肥力较低,因此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施肥。
在春季,应该在树干周围挖掘一个直径为1米、深度为30厘米的圆形沟,将有机肥和化肥混合后填入沟中,然后覆盖上一层土,最后浇水。
在夏季和秋季,应该在树干周围挖掘一个直径为50厘米、深度为20厘米的圆形沟,将化肥和微量元素混合后填入沟中,然后覆盖上一层土,最后浇水。
皖南地区的板栗生长期较长,需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在春季,应该在树干周围喷洒一次杀虫剂,防治蚜虫和叶螨;在夏季,应该在树干周围喷洒一次杀虫剂,防治蛀果蛾和果实蝇;在秋季,应该在树干周围喷洒一次杀虫剂,防治板栗蛾和板栗象。
皖南地区的板栗需要注意修剪和疏果。
在春季,应该对树冠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形状和大小;在夏季,应该对果实进行疏果,保留健康的果实,促进果实的发育;在秋季,应该对树冠进行修剪,保持树冠的形状和大小,同时对果实进行采摘。
皖南地区的板栗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修
剪和疏果等方面。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指导下,才能实现皖南板栗的高产优质。
板栗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农业科技板栗栽培技术要点[论文摘要]通过调研和实践,对陕西的乡土干果树种板栗的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做详细论述,很有推广和实用价值。
板栗是斗科乔木经济树种,是我国特产的干果树种之一,在陕西主要分布于秦岭、大巴山、关中的秦岭北麓、渭北的黄龙山区也有一定分布。
在陕西栽培历史悠久,约有3000多年历史。
果实富含营养,含淀粉67-70%,脂肪2-7%,糖分4%,蛋白质7%左右。
既可生食、炒食、煮食、磨粉,又能制成糖果、糕点等,同时又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
一、生物学特性板栗是落叶乔木,一般树高10-20米,树皮呈不规则深裂,褐色或黑褐色。
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疏生锯齿为短状尖头,长7-15厘米。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直立、细长、雌花序着生于雄花序茎部。
板栗不仅耐寒力强,而且相当耐热、耐旱。
在年平均温度为10-15℃,四月间气温在16-20℃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不低于-25℃的地区,都适应于板栗生长。
一般年降雨量在500-1000毫米的地区生长最适宜。
对土质要求一般是微酸性土壤,PH值为4.6至7.5。
阳性树种,最忌阴蔽,幼苗在遮光条件下会因光合作用受限而枯死。
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足,易造成枝叶细弱,甚至枯死,致使结果部位外移,降低产量。
因此栽植建园时要注意光照条件,密度合理和及时修剪。
二、栽培技术栽植穴一般深、宽各70厘米。
春季栽植应在先一年秋季挖穴,使土壤充分熟化。
栽植前拾尽大石块,将表土、腐殖质、枯枝落叶填入坑内,有条件时取好施入绿肥。
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低于地表5-10厘米为佳,栽植密度随立地条件而定在荒坡上可适当密植,每亩40-60株,成林后间伐,最后每亩保留20株左右;退耕或林粮间作的山地,可按每亩16-20株的密度1次定植,未成活的及时补齐。
栽植时间,春秋两季均可。
秋植在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进行;春植在土壤解冻后到发芽前进行。
气候寒冷的地区,以春植为宜;气候暖和的地区,以秋植最好。
板栗栽培技术论文板栗是我国特产的优良木本粮食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板栗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医药功效,树皮和总苞材质可用于工业原料。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板栗栽培技术论文,仅供参考!板栗栽培管理技术篇一摘要介绍了板栗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板栗;育苗;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板栗适应性强,既耐干旱,又耐瘠薄,栽培容易,管理方便,产量可靠,号称“铁杆果树”,既是栽培果树,又是绿化荒山的好树种[1]。
现将板栗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1育苗1.1实生苗和砧木苗的培育栗果成熟时,选丰产、稳产、品质好、抗逆性强的优良树作采种母树。
当果实充分成熟,拾取自然落果,选充分成熟、大小整齐、无病虫害果作种子。
栗果怕干、怕湿、怕热、怕冻,果实采收后必须立即沙藏,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沙藏种子发芽率达30%左右进行;秋播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播种时,种子要平放在土中,倒放和直放均不利于初生根和茎的生长。
畦播按行距30~40 cm开沟,再按株距10~15 cm点播,然后覆土,幼苗出齐后加强田间管理。
1.2嫁接苗的培育枝接时间一般在砧木芽开始萌动、树皮易剥开时为宜,方法有劈接、皮下接、插皮舌接等[2]。
枝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粗壮充实,刀要快,操作迅速,切面长而平,形成层对齐,包扎要紧密,外套塑料袋,增湿保湿。
春季和秋季使用带木质芽嫁接成活率高,春季在4月中下旬,秋季以8月下旬嫁接为宜。
在春季枝、芽接后1个月,秋接后10~15 d,即可检查嫁接成活情况。
接芽干枯、穗条明显干皱的已无成活的可能,应立即进行补接。
接芽新鲜膨大,叶柄自行脱落的已成活,要及时剪去接芽以上的砧木。
除萌要做到除早、除了。
萌条发生快,在清明后2个月内,每隔5 d要除萌1次。
成活后的嫁接幼苗生长快,新梢容易折断或从接口处撕裂。
因此,需在新梢旁立一长约1 m的支柱或借助新梢旁其他枝条,将新梢固定。
西峡县板栗高效栽培技术摘要总结了西峡县板栗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环境要求、栗园建立、丰产管理技术等内容,以期促进西峡县板栗高产。
关键词板栗;高效;栽培;技术;河南西峡板栗是木本粮食果树之一,果材兼用。
我国的板栗由于坚果的品质特别优良, 涩皮容易剥离,特别是抗逆性、抗病性强,除了具备栗属植物耐旱、耐瘠的通性外,对栗胴枯病和墨水病也有强的抗病性,在世界食用栗中享有盛名,为世人所珍视。
作为果树栽培的板栗,为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从品种选择、授粉树配置到栗园道路、水利、房屋等基础设施,以及园地防风、水土保持等都耍求进行合理的规划。
商业化栽培的栗园,土地规划中应保证生产用地的优先地位,并使各项服务于生产,其他用地保持协调的比例。
板栗果实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树皮、果实到壳、叶、根都可以入药,乂是很好的工业原料。
种植板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牛态效益。
掌握好板栗的牛条环境等条件要求,不断探索提高板栗高效栽培技术,提高板栗产量。
1环境要求1」立地条件地形要求:板栗属北方落叶果树,喜光、抗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
宜栽培在海拔300〜1 200 m阳坡,坡度在35。
以下的山坡中下部或河平原地,忌排水不良的低洼积水地。
土壤要求:板栗喜山地黄棕壤土,土层厚40 cm以上,质地疏松,湿润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石砾少,排水通气的砂质壤土。
忌沙土、重黏土、含钙质或盐碱性大的土。
1.2气候条件温度:板栗生长发育所需的年平均温度宜在10〜15 °C,开花期适温为18〜25 °C。
8—9月为果实膨人期,平均气温在20 °C以上可保证高产稳产,而冃空苞少,单粒重大,果实商品率高。
降南量:由于地域栽培的差异,板栗自然形成了南方耐湿品种和北方抗旱品种。
四峡县年降雨量接近900 mm,南北品种均适宜栽培。
光照:板栗是喜光的阳性树种,要求充足的光照,重点板栗产区4-10 月的日照时数为250 h左右。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板栗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果树,它既可以食用,又可以作为药用植物。
在中国,板栗的种植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产量也很丰富。
本文将介绍一些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在选择板栗种苗时,要选择优质的种苗。
优质的种苗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树干直立,枝条分布均匀,叶片色泽健康,无病虫害和机械伤害。
还应该考虑板栗的适应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在种植板栗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择合适的地块。
板栗生长适温为15℃至20℃,最适生长温度为15℃至25℃,而且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在选择地块时,要选择阳光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
板栗对土壤pH值的要求比较严格,最适合生长的pH值为5.5至6.5。
在栽培前最好对土壤进行检测,如果土壤pH值过高或过低,需要进行调整,使其适合板栗的生长。
在栽培板栗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翻地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板栗生长期较长,对营养需求量较高。
在每年春季和秋季都要进行施肥。
春季施肥以有机肥为主,秋季施肥以磷、钾肥为主。
还可以使用尿素进行追肥,以促进板栗的生长和发育。
板栗需要适量的灌溉以保持地温和土壤湿度。
它的根系较浅,对水分的需求较大。
在生长初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过水,以免发生积水情况。
夏季和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溉频率,保持土壤湿润。
板栗的病虫害防治对于丰产十分重要。
板栗容易受到黑星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病害的侵袭,还容易受到桃蚜、褐蚜等蚜虫的危害。
在生长季节中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定期喷洒农药的方法,或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
板栗成熟后,要及时进行采摘。
在采摘时要注意不要损伤果实,这样有助于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和品质。
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处理,将果实储存或加工。
板栗可以用来直接食用,也可以制作成板栗糕、板栗饭等食品。
板栗的种子也可以提炼板栗油,可以用于食用和药用。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择优质种苗、选择合适地块、适时施肥、合理灌溉、做好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可以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
板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种植技术改进及其经济效益对于农民和农业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板栗种植技术改进及其经济效益的回答:
一、种植技术改进
1.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品种,如早熟、高产、优质的品种,以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
2. 土壤管理:改善土壤条件,如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以提高板栗的生长和结果能力。
3. 施肥管理:根据板栗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施肥,以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板栗的生长和结果。
4. 修剪管理:适当的修剪可以保持树冠的通风和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板栗的产量和质量。
5. 病虫害防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以减少病虫害对板栗生长的影响。
二、经济效益
1. 提高产量:通过种植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板栗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2. 品质提升:优质的板栗市场需求更大,价格更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3. 销售渠道拓展:通过改进种植技术,提高板栗的品质和产量,可以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市场竞争力。
4. 产业链延伸:板栗的种植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板栗深加工、包装、运输等,可以提高农民的综合收益。
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板栗种植不仅有利于农民的经济收益,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总之,板栗种植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综合收益。
同时,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
谈板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
摘要:板栗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坚果,营养极其丰富,入口极为香甜,软糯可口。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对板栗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板栗的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
为了提高板栗的品质和产量,介绍了板栗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提高板栗种植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板栗;高产;栽培技术;经济效益;高效研究
板栗原产自我国,是我国最早的坚果零食之一。
我国板栗品质优良,被誉为世界群栗之冠。
在我国河北,板栗资源丰富,产量遥遥领先,出口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尤其是迁西县是我国重要的板栗出口地之一。
板栗的产品品质享誉国内外,深受海内外人民的喜爱。
现就板栗优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以及带来的市场经济效益作简要分析。
1板栗的栽培
1.1板栗的生长特性
板栗为落叶乔木,板栗树的年龄长达100年以上。
板栗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干果类树种之一,板栗作为我国的传统果树,已经有100年的栽培历史。
板栗除了对盐碱土壤较为敏感之外,对其他的砂质土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板栗是阳性植物,需要充足阳光,但是板栗也可以在干旱或者严寒酷暑条件下生长,板栗具备很强的耐旱耐涝能力,即使长时间浸泡在水中,都不会死亡[1]。
板栗同其他果树一样,需要氮磷钾三元素的营养供给,正确的施肥能够促进板栗的树体强壮,增强板栗自身的抗性,同时延长板栗的结果年限。
1.2气候土壤条件
板栗对气候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比较宽泛,平均年气温在10.5~21.7℃为最佳。
如果气温过高,冬眠时间不足,就会出现板栗生长不良的情况;如果气温太低,就会造成冻害。
板栗通常比较适应潮湿的土壤,对土壤盐碱度比较敏感,适合在pH值5~6的微酸性土壤里生存。
板栗是高锰植物,在酸性土壤条件下,可以活化锰元素和钙元素的吸收。
而河北省迁西县的自然条件适合板栗树生长发育。
1.3更换良种
在种植板栗时,优先选择明拣栗、寸栗、农大一号、双华板栗、镇安大板栗等优良品种,选用嫁接苗进行种植,有利于实现优质、高产[2]。
良种是保证板栗产量的基本条件,因此,要建立优良品种采穗圃和苗木繁育基地,严格把关,杜绝假苗、杂苗。
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合理搭配,延长板栗在市场的供应期,以满足市场需求。
1.4园地选择
板栗喜阳光充足、光照强的环境,要想板栗生产高效,就必须选择光照充足的地区种植。
山地种植一般选择坡度较小的缓坡区域,要求土壤肥沃、微酸性、通透性良好,为种植板栗提供良好的条件,便于提高板栗经济效益[3]。
板栗种植园地要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在适应了条件较为优良的园地种植后,再向条件较差的地方移植。
2板栗优质高产管理技术
2.1施肥
科学合理的施肥是保证板栗产量丰收的基础。
板栗的基肥应以土杂肥为主,以改良土壤,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为板
栗生长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
增施磷肥可以提高板栗树磷含量,增加果实的结苞数量。
一般在秋末落叶后施基肥,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边缘垂直投影位置挖1条环状沟,将腐熟的有机肥料撒入沟中,与土混合,然后覆土封沟。
或者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树冠内外的地面上,结合其他管理措施进行翻土。
此外,每年追肥2次,第1次追肥应在发芽生长期进行,即雌花分化期,以尿素为主;第2次在果实肥大期,以复合肥为主,施肥量可根据板栗树大小来决定[4]。
板栗施肥量要根据板栗树势、产量、种植密度、土壤条件及品种特点来决定。
由于影响板栗施肥的因素较多,所以,要科学、合理地把握施肥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2.2整形修剪
板栗树的修剪季节为冬季和夏季。
冬季修剪是从落叶后到第2年的春季萌芽之前进行,修剪方法包括短截、缩放、拉枝等,目的是促进板栗树生长和雌花发育;夏季修剪是在生长季节内进行,主要是进行抹芽、摘心、除雄等,目的是为了增加雌花,提高板栗产量。
2.3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可以有效提高板栗果实产量,增加市场经济效益。
板栗的行株距一般为4m×3m、3m×3m,合理密植可有效增加单位面积内经济产量[5]。
对板栗进行合理密植,应根据管理水平、土地条件以及品种特性综合考虑密植间距,管理水平中等正常板栗园的适宜密植间距为900~1200株/hm2,平原地区,板栗种植建议不超过1200株/hm2。
过度密植的板栗园区在几年之后会出现树冠郁密、光秃的情况,板栗的果实质量差,产量反而不如稀疏的板栗树。
密植栽培最好采用永久密植,可以避免在以后间伐时出现问题。
高度密植或者超密栽培的板栗园区,虽然提高板栗的产量相对明显,但是间伐环节很难控制,也会导致板栗年平均产量降低。
所以,板栗的密植需要控制好间距,才能保证板栗的密植合理化,从而保障板栗丰收、高产。
2.4病虫害防治
板栗树的病虫害主要是叶螨。
一般来说,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就要用利刀刮掉一圈15cm左右的板栗树皮,然后用消毒杀虫药剂均匀涂抹刮皮处,再用塑料膜进行缠绕,平均每隔10d涂抹1次,以防治病虫害的侵袭。
对于板栗幼苗小树,可以直接涂抹消毒杀虫药剂。
板栗树木的病害发生与树的年龄、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技术息息相关。
通常来讲,
板栗老树和小树抵抗力相对较低,尤其是腐烂过的部位,加上病虫害的为害,或者生长发育不良的板栗很容易发病。
病虫害的防治要注重多种防治方式结合,如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综合防治。
一要及时合理地修剪,将发现的病虫枝叶马上处理掉,防治病虫害侵扰。
二要加强板栗树的栽培技术管理,提高板栗的抗病虫害能力。
三要及时清理落地的板栗虫果,防止滋生更多的病虫。
四要利用病害虫对光热的趋性消灭病虫害,比如飞蛾扑火。
五要利用“猫鼠天敌”的原理,引进一些病虫害的天敌进入到板栗种植园地。
最后定期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板栗产量优质、高产。
2.5人工授粉
板栗是依靠风来传播花粉,如果板栗园地授粉板栗树的数量不足时,或因天气原因影响花期,对板栗的授粉、受精、坐果率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导致板栗产量降低。
所以,可采取人工授粉,以增加板栗的果实产量,弥补市场供求不足的问题。
人工辅助授粉,要选择品质优良、板栗果实粒大、成熟时期早的品种来作为授粉树。
当板栗树枝上的雄花序或者雌花序的花药由青开始变成黄时,即为采粉的最佳时期。
早上将采好的雄花序或者雌花序放置在一张白纸上,在干燥无风的地方放置2~3天,每天翻动几次,然后将落下的花粉
和花药装起来备用。
常温下,板栗的花粉发芽能力可以维持大约1个月时间。
在对板栗树进人工授粉时,可以采用喷雾器喷洒,或用纱布袋均匀撒在上面。
如果遇到下雨天气,一定要及时抢救。
2.6采收方法
2.6.1打栗法。
将刺苞用竹竿轻轻打落之后,然后分开栗蓬,捡取栗实,每隔2~3d敲打1次。
一定要特别注意是向外打,以免损伤板栗的树枝和枝叶,切记不可将成熟不同的板栗一并打掉。
2.6.2拾栗法。
等待板栗的果实完全成熟之后,刺苞开裂,板栗的果实底座和总苞分离开来,等到坚果自然落地再去拾起。
为了方便拾捡,在拾取之前,一定要清除杂草,然后再摇动板栗树,待板栗落下之后拾起。
要坚持每天早晚各1次,并及时储存。
这种做法的好处就是板栗的果实饱满,产量高,品质优良。
2.6.3拾打兼用法。
就是拾栗法和打栗法的结合,前期拾捡板栗,后期进行摇动打落,能够保证板栗的产量,一般需要耗时半个月之久。
2.7贮藏方法
2.7.1冰箱储存法。
半盆凉开水里加一小勺盐,将板栗浸泡3~5min,进行简单的消毒杀菌。
然后再冲洗1遍,晾晒大约2~3d,板栗摇晃时会发出干燥的响声,用塑料袋扎好放进冰箱冷藏。
最多可存放1个多月。
2.7.2沙土埋藏法。
如果有大量板栗需要存储时,用沙藏法最佳。
将板栗晾晒1~2d,埋在沙土里用脚踩紧实,不透风,最多可存储2~3个月。
3经济效益分析
板栗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且比较稳定,经济效益十分乐观。
近年来,板栗的市场明显高于苹果、梨、橙子等大众水果。
尤其是近2年,板栗的价格持续上升,多在6~12元/kg,按照667m2产250kg计算,至少也可收入纯利润3000元/667m2,经济收入也较稳定。
因此,种植板栗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4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栽培技术是板栗获得高效产量的基
础,目前,板栗市场需求还是很大的,因此,更要注重优质高产高效的板栗栽培,进一步扩大栽培规模,以确保板栗产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丁锋.板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17,49(04):25-27.
[2]温创新,黄志松,宋裕安.板栗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4):89+96.
[3]范俊伟.板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18(23):98-99.
[4]张雯.无公害板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果树,2007(05):26-27.
[5]王记英,石清花,张艳梅,等.山区板栗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08(07):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