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精编版

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精编版

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精编版
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精编版

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一览表

领域分类

(内容)

年级

(册别)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第二单元《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

轻重。

第三单元《分一分》:简单的分类,分类的方法。

第五单元《认数(一)》: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分与合》:10以内数的组成。

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十单元《认数(二)》:11~20各数的直观认

识,11~20各数的意义,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认识钟表面上的整时和

接近整时的时刻。

第十二单元《加法》: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第四单元《认位置》:分

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

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

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

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

第九单元《统

计》:用分一

分、排一排、

数一数的方

法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象

形统计图和

统计表。

《有趣的拼搭》:。“滚一滚”“堆

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

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

成的表象,“搭一搭”是各种立

体的形状特征的简单应用,“数

一数”综合应用认数和认物体

的知识。

《丰收的果园》:是一次场景型

实践活动,综合运用认数、计

算和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

下册

第一单元《减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三单元《认数》:认识100以内的数。

第四单元《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减整十

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

进率,简单的购物。

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二)》: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进位、退位)。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

形、圆、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

第七单元《统

计》:用作记

录的方法收

集整理数据,

继续认识简

单的统计表。

《我们认识的数》:组织学生在

生活中应用学过的数“说一

说”、猜一猜“、数一数”。

《小小商店》:综合型的实践活

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

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

学问题。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

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

模拟的购物活动。

《假日小队》:一次情境问题型

的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些已知

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

学生回想自己小队开展过的假

日活动,提出并解决一些现实

问题。

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若干个相同加数相加的

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1~6的乘法口诀,共

21句。

第四单元《认识除法》: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用1~6的乘法口诀求

商。

第六单元《厘米和米》: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7~9的乘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

形、六边形,感受图形的

变换。

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

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

是用“第几排第几个”以

及类似的表达方式确定

物体所在的位置,另一部

第十一单元

《统计和可

能性》:有两

部分内容:

一是统计知

识,分类整理

事件里的信

息,用方块图

表示数据;二

《快乐的队日活动》:场景型的

实践活动,一是场景里有许多

同数相加的内容,用乘法来解

决实际问题。二是组织学生观

察场景图,整理和交流从图画

里获得的数学信息。

《有趣的七巧板》:操作型的实

践活动,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平

面图形,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

法口诀、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

法。

第九单元《时、分、秒》:初步形成1时、1分的观念,认读钟面上的时间,会进行时、分、秒单位的

换算。分是东、南、西、北四个

方向,并用这些方位词描

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单元《观察物体》:

从前、后、左、右等不同

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指

出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

形状。

是感受确定

现象与不确

定现象,初步

体会可能性。

《量一量》:进一步巩固长度观

念,培养测量技能。

《算“24点”》:在游戏中练习

加、减、乘、除口算。

《田园风光》:

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余数的含义,

初步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解答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

第二单元《认数》:认识千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

米。

第四单元《加法》:三位数的加法,包括加法的笔

算、口算、估算、验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六单元《减法》:三位数减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

问题。

第八单元《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与倍”有关的

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

际问题。

第五单元《认识方向》:

有两个内容,一是认识东

北、西北、东南、西南。

二是会看简单平面图中

的路线。

第七单元《认识角》:包

括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

称,角有大小及比较大小

的方法,直角、锐角和钝

角等内容。

第九单元《统

计》:用已经

教学的方法

收集、加工信

息,根据存在

于同一事件

里的不同问

题,选用不同

的分类标准

和计数方法

进行统计。

《测定方向》:采取小组合作的

形式,在校园里测定方向。

《你能跳多远》:是学生第一次

进行专题性实践活动,突出应

用统计的方法开展专题性实践

活动。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

数)的除法,在解决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量关系,

先求总和或剩余是多少,再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认数》:认识万以内的数。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第四单元《加和减》: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

不超过100),解决与“倍”或“差”有关的两步计算实

际问题。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

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经过时间的联系实

际问题。

第七单元《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连乘计算的

实际问题。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

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

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特点,周长的含义,长方

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

上面;从正面、侧面和上

面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

形状的物体;从正面、侧

面和上面观察3个相同的

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初步

进行物体与其正视图、侧

视图、俯视图间的相互转

换。

第九单元《统

计与可能

性》:体会事

件中各种情

况发生的可

能性有时是

相等的、有时

是不相等的,

学会用“经

常”“偶

尔”“机会是

相等的”等词

语来描述生

活中一些事

情发生的可

能性。

《农村新貌》:应用刚学到的两

位数除以一位数和其他数学知

识,在现实场景里解决实际问

题。

《称一称》:分两段进行,第一

段称1千克水果或蔬菜,数数大

约有多少个;第二段称体重。

《周末一天的安排》:看懂作息

时间表,制作时间安排表,相

互交流各人作息的安排,指导

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周长是多少》:让学生通过

围、搭、拼、量、算、估等活

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

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

法。

《摸牌和下棋》:在摸牌和下棋

游戏中继续体会可能性相等与

可能性有大有小。

下册

第一单元《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以及

用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年、月、日》:年、月、日以及相邻单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认识生活里常见的平移

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

第十单元《统

计》:平均数

的意义、计算

《生日快乐》:以学生的生日为

题材,活动形式新颖有趣,紧

扣年、月、日的知识,运用了

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 第四单元《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验算。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认识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和较大的质量单位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把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的分数表示这个整体里的一份或几份。二是应用对分数的理解,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

第十一单元《认识小数》: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进

行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

上把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4个相同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简单描述看到的形状。比较几个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或上视图)。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正

方形的面积计算。

方法和实际

应用。

统计方法。

《美丽的花边》:操作型的实践活动,通过设计并制作花边,体会图形平移在生活里的一种

应用。

《了解千米》:操作型的实践活动,紧扣体会1千米设计, 《奇妙的剪纸》:操作型实践活动,欣赏一些漂亮的剪纸作品,利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剪出

自己喜欢的作品

《我们的试验田》:场景型实践活动,综合了有关求面积、简单的分数以及其他数学内容的

实际问题。

《运动与身体变化》:专题型实

践活动。

四 年 级

上册

第一单元《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用除法计算的一步问题或两步问题(分步解答)。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找规律》:间隔现象的规律。 第七单元《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

交换律、结合律。 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列表法有条理地整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单元《认数》:认识亿以内数。

第十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计算),探索规律。

第二单元《角》: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角的概念,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画指定度数的角。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在同一平面内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在

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按照大小顺序分段整理数据,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怎样滚得远》:的一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地对待问题的态度,纠正对一件熟悉事情

的不正确猜想;二是提高收集、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三是

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

《了解我们自己》:用统计方法

收集、整理有关班内同学的身

高、体重、年龄、生日、参加

兴趣小组人数等数据,从而了解自己班内的一些情况。 《一亿有多大》:通过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等活动,在具体情境和推算活动中体会1亿有多大,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

力。

下册

第一单元《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以竖式计算为主。

第二单元《升和毫升》: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六单元《找规律》:简单的搭配现象,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第七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

第三单元《三角形》: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三角形的高和底,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

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以及它们的高。

第十二单元《统计》:折线统计图,

《美妙的“杯琴”》:怎样在几个

不同的容器里倒入同样多的

水,怎样在几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不同量的水。 《我们去春游》: 《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对学

第九单元《倍数和因数》:自然数之间的倍数与因数关系,5、2、3的倍数的特点,以及偶数、奇数,素数与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积的变化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第十一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画图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第十三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

系,已知字母的值求式子的值。

第八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轴对称图形,采

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旋

转,要在方格纸上将简单

图形旋转90°。

生进行一次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表达、利用信息的能力。

五 年 级

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负数认识。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

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加法和减法的

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第五单元《找规律》: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

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枚举的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小数与整数相

乘、小数除以整数

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认识较大的面积单

位公顷和平方千米

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小数乘小数和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

第十单元《统计》: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面积是多少》:激活已经教学

的面积知识,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

动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计算打

基础。

《校园的绿化面积》:丰富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培养估计、测量等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想像和创新精

神。

《了解周围的家庭》:为城、乡学生各设计了一项调查内容:城镇居民一般都要支出电、水、电话、燃气等费用,农村家庭

一般都种植农作物。

下册

第一单元《方程》: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

整数或带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第五单元《找规律》:简单图形沿一个或两个方向

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

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

约分,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

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加法。

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逆推的策略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确定位置》:用数对表示位置,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第十单元《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计算,圆的面积和计算,有关圆的

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统计》:复式折线统计图。

《数字与信息》:通过调查和交流参与活动,感受数字在表达

信息中的作用。 《球的反弹高度》 《奇妙的图形密铺》:呈现生活中图形密铺的场景,体会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圆和正五边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尝试将七巧板中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欣赏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的图案,并尝

试进行设计。

《画出美丽的图案》:用圆规画圆,制作美丽的图案,体会创

造美的愉悦。

上册

第一单元《方程》:解类似于ax ±b=c 、ax ±bx=c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 第八单元《可

《大树有多高》:测量树、旗杆、

年级

的方程,并用于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

分数相乘。

第四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用

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认识比》:比的意义、表示方法、各部

分名称、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按比例

分配问题。

第六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

算和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

问题。

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

实际问题。

第九单元《认识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表示方

法以及简单应用。

体》:系统、深入地教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能性》:用分

数表示事情

发生的可能

性有多大。

楼房的高度,通过“在同一地

点,同时测得的竿长和影长的

比值相等”的规律,间接获得。

《算出它们的普及率》:应用百

分率的知识分别统计电话普及

率和电脑普及率,进一步感受

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下册

第一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

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根据已知的税率

求应缴纳的税款以及根据已知的利率求应得的利

息,与折扣有关的实际问题,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

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比例》:图形放大、缩小的含义,比例

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解决图形放大

或缩小的实际问题,比例尺的知识和实际应用。

第五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正、反比例的概念

教学,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应用正、反

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策略。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

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

第四单元《确定位置》:

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

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第七单元《统

计》:扇形统

计图、众数和

中位数。

《测量物体的体积》:测量形状

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面积的变化》:研究图形放

大,发现面积与长度变化的关

系。

《实际测量》:实际测量相隔较

远的两点间的距离。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最新版)

最全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1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1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1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1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1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17、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1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19、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20、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21、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2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23、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24、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25、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26、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数与形》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数与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2、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发现规律,正确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 教具学具: 电子白板、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回顾感知数形结合的应用 (1)课件展示一年级到六年级学过的一些数形结合的例子。[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总结: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数”与“形”(板书) 【揭示课题】 二、通过拼摆小正方形,初步感受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

1、出示问题情境 电子白板出示1个小正方形、3个小正方形、5个小正方形,可以共同拼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大正方形图,有规律地呈现这些图,让学生说出前后两个大正方形图形相差多少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形图和加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2、说出每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每行或每列各有几个小正方形?【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能写出等号右边的括号里的数,是几的平方】 3、想象一下,下一幅图会是什么样子呢?需要多少个小正方形? 4、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记录单。 预设:1=1×1=(1)2 1+3=2×2=(2)2 1+3+5=3×3=(3)2 1+3+5+7=4×4=(4)2 ;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 5、汇报交流结果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7”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凑巧是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6、思考: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第n幅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详尽的例子找到数与形之间蕴藏着的大凡的规律】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与 与-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与差问题的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与+差)÷2=大数 (与-差)÷2=小数 12、与倍问题 与÷(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与-小数=大数) 13、差倍问题

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公式大全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4)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小学数学定义定理公式(二)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完整版)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二、单位换算

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1-6年级公式大全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6年级小学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公式 一、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边长×4 C=4 面积=边长×边长S= a×a= 2.正方体(V体积、S面积、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边长) 周长=(长+宽)×2 C=(+b)×2 面积=长×宽S= ×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长、b宽、h高) 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表=2(+h+bh) 体积=长×宽×高V=bh 5.三角形(S面积、底、h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面积=底×高÷2 S=×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h =×2÷ 三角形底=面积×2÷高=×2÷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底、h高) 面积=底×高 S= ×h 7.梯形(S面积、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b)h÷2 8.圆形(S面积、C周长、圆周率、d直径、r半径) 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周长=×直径=×半径×2 c=πd =2πr 面积=×半径×半径 S环=(-) 9.圆柱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d底面直径、C底面周长、h高)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ch=dh=2rh 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S表=ch+2s=ch+2 体积=底面积×高 V=Sh 10.圆锥体(V体积、S底面积、r底面半径、h高) 体积=底面×积高÷3 V =Sh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 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13.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概念(公式)

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数学概念(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 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一到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总归纳-(1)

一到六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总归纳 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三个数相乘,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分后的分子、分母相乘。 4、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5、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6、分数除法的意义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7、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8、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9、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位数不够要用0补齐)。 10、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11、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遇到除不尽或小数位数多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1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把能约分的约分成最简分数。 13、画圆时,固定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14、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对称轴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5、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总数*100% 16、y=kx(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y与x成正比, y=k/x(k>0),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y与x成反比, 17、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18、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19、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0、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21、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2、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23、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 被减数-差 被减数= 差+减数 24、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第一部分: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正方体的体积=边长×边长×边长公式:V=a×a×a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第三部分:其它数学公式 一、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二、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三、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四、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

整理百化分公式表_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百化分公式表_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整理表 姓名: 职业工种: 申请级别: 受理机构: 填报日期: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

=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练习题及解析

数学广角-数与形 填空 1.观察下面的点阵图规律;第(9)个点阵图中有()个点。 考查目的:数与形结合的规律;通过特例分析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答案:30。 解析:第(1)个图有1+2+3=6个点;第(2)个图有2+3+4=9个点;第(3)个图有3+4+5=12个点……第个图就有个点。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再利用规律求解。 2.先画出第五个图形并填空。再想一想:后面的第10个方框里有()个点;第51个方框里有()个点。

考查目的:数与形结合的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答案:;1+4×4;37;201。 解析:分析图形;可得出第个图中共有个点;则第10个图共有1+4×(10-1)=37个点;第51个图共有1+4×(51-1)=201个点。 3.按下面用小棒摆正六边形。摆4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10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摆个正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考查目的:根据已知图形的排列特点及数量关系;推理得出一般的结论进行解答。 答案:21;51;。 解析:摆1个六边形需要6根小棒;可以写作5×1+1;摆2个六边形需要11根小棒;可以写作5×2+1;摆3个六边形需要16根小棒;可以写作5×3+1……由此可以推理得出一般规律;即摆个六边形需要根小棒。 4.学校阅览室有能坐4人的方桌;如果多于4人;就把方桌拼成一行;2张方桌拼成一行能坐6人(如图所示);请你结合这个规律;填写下表:

考查目的:分析图形的变化规律并列出代数式。 答案:10;。 解析:一张方桌坐4人;每多一张方桌就多2个人;那么有4张方桌时就多坐了6人;总人数为4+6=10。如果是张方桌;则所坐人数是 。 5.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认真观察图形;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 ; ; ; 。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总结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所有数学公式总结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s面积a长b宽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圆形 S面积C周长∏d=直径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7、什么叫比:两个数相除就叫做两个数的比。如:2÷5或3:6或1/3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8、什么叫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3:6=9:18 9、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 10、解比例: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如3:χ=9:18 11、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的比值(也就是商k)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如:y/x=k( k一定)或kx=y 12、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反比例关 系。如:x×y = k( k一定)或k / x = y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上数学广角习题精选一.用方程或假设法解下面各题 1 鸡、兔 78 只,共有 200 只脚,求鸡和兔各多少只? 2 .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清脚共五十双,各有多少鸡和兔? 3 .储蓄罐里共 2 分和 5 分硬币 70 枚,一共有 19 4 分,求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4 .一班 30 人捐款 20 5 元,同学每人了捐了 5 元或 10 元,你知道捐 5 元和 10 元的同学各有多少人吗? 5 .松鼠妈妈采松籽,晴天每天可以采 20 个,雨天每天只能采 12 个。它一连 8 天共采了 112 个松籽,这八天有几天晴天几天雨天? 6 .一次数学竞赛共有 20 道题。做对一道题得 5 分,做错一题倒扣 3 分,刘冬考了 52 分,你知道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7 . 52 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 11 只船,其中每只大船坐 6 人,每只小船坐 4 人。求大船和小船各几只? 8 .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小轿车和摩托车一共 32 辆,这些车一共 108 个轮子。求小轿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9 .解放军进行野营拉练。晴天每天走 35 千米,雨天每天走 28 千米, 11 天一共走了 350 千米。求这期间晴天共有多少天? 10 . 100 个和尚吃了 100 个面包,大和尚 1 人吃 3 个,小和尚 3 人吃 1 个。求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 11 .一队强盗一队狗,二队拼作一队走,数头一共三百六,数腿一共八百九,问有多少强盗多少狗?

1 .鸡 16 只,兔 14 只。 2 .鸡 30 只,兔 18 只。 3 .鸡 56 只,兔 22 只。 4 .鸡 22 只,兔 14 只。 5 . 20 分邮票 25 张, 50 分邮票 10 张。 6 . 50 分邮票 8 张, 80 分邮票 12 张。 7 . 2 分硬币 52 枚, 5 分硬币 18 枚。 8 . 5 元 19 人, 10 元 11 人。 9 . 2 元 27 人, 5 元 7 人。 10 .晴天 2 天,雨天 6 天。 11 .男生 35 人,女生 15 人。 12 .做对了 4 道题。 13 .做对了 8 道题。 14 .大船 4 只,小船 7 只。 15 .小轿车 22 辆,摩托车 10 辆。 16 .晴天 6 天。 17 .大和尚 25 个,小和尚 75 个。 18 .蜻蜓 7 只。 19 .强盗 275 个,狗 85 只。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1)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a×4=4a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 c=π×d =2×π×r 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 s=πrr 圆柱体侧面积 =底面周长×高= c×h=π×直径×高 = 2×π×半径×高=π×d×h=2×π×r×h 圆柱体表面积 =侧面积+2×底面积=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r2 π×d×h+2×r2 2×π×r×h +2×r2 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 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 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 π×半径的平方×高 s×h 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 ×π×半径的平方×高×s×h ×r2×h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周长与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

小学1-6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公式大全一.图形计算公式 1.周长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周长= (长+宽)×2 (a+b)×2 正方形周长 =边长×4 a×4=4a 圆的周长= 直径×π = 2×π×半径 c=π×d =2×π×r 2,面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面积= 长×宽 s=a×b 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 s=a×a 平行四边形面积= 底×高 s=a×h 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角形面积= 底×高÷2 s=a×h÷2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h+b×h)×2 正方体表面积 =棱长×棱长×6 s= a×a×6 圆面积= π×半径的平方 s=πr2 圆柱体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π×直径×高 =2×π×半径×高 =c×h =π×d×h

=2×π×r×h 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底面周长×高+2×π×半径的平方 =π×直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2×π×半径×高+2×π×半径的平方 =c×h+2πr2 =π×d×h+2πr2 =2×π×r×h +2πr2 3.体积公式 类型公式字母表示 长方形长×宽×高a×b×h 正方体棱长×棱长×棱长a×a×a 圆柱体底面积×高Πr2h 圆锥体底面积×高÷3 π×半径的平方×高÷3s×h÷3 πr2h÷3 补充说明: 长方体棱长和=(长+宽+高)×4 正方体棱长和=棱长×12 二.熟记下列正反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y=kx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一公里=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00毫米 2.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公亩 1公亩=1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积单位: 1立方千米=1000000000立方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 升 1升=1000毫升 1亩=666.666平方米 4.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500克=1斤 5.时间单位: 一世纪=100年一年=四季度一年=12月 一年=36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一季度=3个月一个月= 3旬(上、中、下) 一个月=30天(小月)一个月=31天(大月) 一星期=7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

1-6年级数学公式全部汇总

1-6年级数学公式全部汇总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3、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4、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5、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1世纪=100年;* 1年=365天平年;* 一年=366天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天= 24小时* 1小时=60分* 一分=60秒 6、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8、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7、小学数学常用公式大全(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5、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这个数,结果不变。例:90÷5÷6=90÷(5×6) 6、1公里=1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运用,展现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应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鸽巢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借用学具、实物操作或画草图的方法进行说理。通过说理的方式理解鸽巢问题的过程就是一种数学证明的雏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思维严密的数学证明做准备。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当我们面对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否将这个具体问题与鸽巢问题联系起来,能否找到该问题的具体情境与鸽巢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出该问题中什么就是“待分的东西”,什么就是“鸽巢”,就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就是否属于鸽巢问题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这

个过程就是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从复杂的现实素材中找出最本质的数学模型,就是体现学生思维与能力的重要方面。 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鸽巢问题本身或许并不复杂,但其应用广泛且灵活多变。因此,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所以有时找到实际问题与鸽巢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鸽巢”。因此,教学时,不必过分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只要能结合具体问题,把大致意思说出来就行了,鼓励学生借助实物操作等直观方式进行猜测、验证。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数学广角…………………………………………………………………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鸽巢问题(1) 【教学内容】 最简单的鸽巢问题(教材第68页例1与第69页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