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图的阅读(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1.19 MB
- 文档页数:37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根底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识别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上下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能力目标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上下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3.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4.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德育目标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区分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比照、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绘制图表等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1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
〞或“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
〔地图〕对,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方法2 请同学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比拟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方法3 同学们知道“和氏璧〞和“图穷匕见〞这两那么历史故事吗?这两那么故事都跟地图有关。
在历史上,地图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
因此,各国总是把地图藏在皇宫内院,不轻意给人看到。
地图的阅读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第3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根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根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1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方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识别,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展示假设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
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标准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适宜,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根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公开课优质课课件教案视频 -教学目标:课程要求:识别地图上的方向,解读经纬度,测量距离。
知识与能力:1.理解尺度的含义,记住尺度的表现形式,掌握尺度三种表现形式之间的互换,明确尺度大小的含义;并能正确使用秤。
2.认识水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学会正确识别地图上的方向,总结三种不同地图的定向方法。
3、了解一些常见图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计算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初步学会辨别方向、寻找地理事物。
2.通过用比例尺测量两地的实地距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地图的空间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使用地图。
同时明白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表现形式;2、不同地图上方向的判别。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运用;2.辨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教学方法:以“读图分析”法为主、讲授法相结合,并安排分组讨论与课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以提高他们与人交往、处理问题的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第一部分的内容。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内容分为两部分——“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 和“选择适用的地图”,两者之间相互联系。
从教材的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地球相关知识的延伸,又为学习“选择适用的地图”和以后的读图、用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在学会使用地图的过程中掌握地图知识。
学会用图,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而第一课时“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则是引导学生在对地图的阅读过程中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