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地图的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一、单选题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千分之一B.万分之一C.十万分之一D.百万分之一2.下图为某地区中学校园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学校大门的朝向是()方向A.正北B.正南C.正西D.正东(2)该学校的比例尺最可能为()A.1:100B.1:1000C.1:10000D.1:100000 3.在野外考察时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A.树干年轮B.北极星C.流星D.指南针4.地图三要素包括()A.方向、颜色、图例B.图例、指向标、符号C.比例尺、符号、图形D.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5.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图上4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A.200千米B.20千米C.2千米D.0.2千米6.下图中缺少了地图三要素中的()A.经纬线B.指向标C.比例尺D.图例二、判断题7.如果在北极点盖一间房,房的四周都是朝南的。
8.任何地图上判定方向都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9.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南方。
10.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1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的方向是正南。
12.甲在乙的正西方向。
三、填空题13.地图的三要素:。
14.图幅相等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图的内容就越。
15.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是:、、。
16.读“某村平面图”,并回答问题:(1)此图可用来辨别方向,图中A村在B村的方向。
(2)图中公路实地长度为3000米,在图上量得其长度是6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任写一种形式即可)。
17.如果小明站在南极点上,他的正前方是方。
18.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图例和注记。
四、综合题19.把下列比例尺用其他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A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B千米C1:1500000 20.学地理,用地理。
在认识地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在一张A4纸(约20×30厘米)上画出学校平面图,已知校园的长、宽均大约是1000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1.3 地图的阅读》一. 教材分析《1.3 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使用地图的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为今后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地图比例尺、方向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并学会如何阅读地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地图的绘制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绘图工具等,直观展示地图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阅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地图基本要素:讲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地图基本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3.地图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如辨别方向、理解比例尺、阅读图例和注记等。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是一节关于地图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认知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地图的构成要素理解不深,阅读地图的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地图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讲解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以及地图的构成要素,如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3.示范地图阅读方法: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地图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评价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以及地图的阅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理解地图信息,为今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地图的阅读技巧和地理知识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思维,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地图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地图。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让学生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样本,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份地图等。
2.准备与地图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地点查找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图是如何阅读的吗?”激发学生对地图阅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关于地图阅读的案例,如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让学生尝试阅读地图,获取相关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基本要素,并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
【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
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地图的阅读》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方法,了解地图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以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地图的概念和要素,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
四、核心素养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认识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分布。
2.综合思维:结合地图的要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空间关系。
3.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4.人地协调观:认识地图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作用,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2.教学难点理解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在实际情境中正确判断地图上的方向。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实践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展示几幅不同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城市地图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这些图片,它们是什么呢?对,它们是地图。
地图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图的阅读》,了解地图的奥秘。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地图,回答问题。
“是地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地图产生好奇,期待学习地图的知识。
2.认识地图的基本要素(15分钟)教学环节: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地图的三要素。
教师活动:“大家看课本上的这幅地图,它包含了哪些要素呢?首先,我们来看比例尺。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大家看这个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比如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谁能来说一说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哪种表示方法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地图和阅读地图。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可能对地图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
他们对地图的使用和阅读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他们的困惑和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提高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以及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探究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讲解地图的种类、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总结: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和方法。
5.拓展:学生进行地图设计或分析项目,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以及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地图的阅读技巧和地理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定位和导航。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养成良好的地图阅读习惯,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地图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图阅读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地图,提高空间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地图案例、动画和互动环节的课件。
2.地图资料:准备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等。
3.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绘图工具:准备彩色笔、直尺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等。
同时,让学生谈谈对地图的认识和阅读地图的经验。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重点介绍比例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03 地图的阅读知识梳理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地图上的指向标一般指向()A. 南方B. 东方C. 西方D. 北方2.今年是党中央提出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
四川省W县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县已实现脱贫目标。
下图是四川部分地区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W县所处地区的地形类型是()A.平原B.盆地C.丘陵D.山地(2)W县顺利实现脱贫,是因为()A.人口大量外迁B.修建多个机场C.政府大力支持D.自然环境改善3.下图是某校学生绘制的“北京天坛公园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中信息,应补充在图上的指向标是()A.B.C.D.(2)祈年殿到回音壁实际距离约560米,这张图的比例尺是()A.1:20B.1:200C.1:2000D.1:200004.下列各项不属于地图中三要素的是()A. 比例尺B. 方向C. 地图名D. 图例和注记5.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A.山顶B.鞍部C.陡崖D.山脊(2)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向西B.自西北向东南C.自南向北D.自东北向西南6.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旗杆位于教学楼的()A.正东B.正西C.正南D.正北(2)假如在图中测得旗杆至教学楼的长度为3厘米,那么旗杆至教学楼的实地距离是()A.3米B.30米C.300米D.3000米7.2014年6月24日湖南地图出版社编制、发行了竖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这是中国地图史上的重大变革.据图完成后面小题:(1)下列有关地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图三要素是指向标、图例、备注B.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C.面对地图始终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D.百度地图是属于传统纸质地图(2)下列有关中国竖版地图出版发行的意义正确的是()A.扩大了中国领土面积B.有利于国民的版图意识和海洋意识的树立C.改变了中国领土轮廓D.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8.图中a、b为我国西部两大著名城市,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a为重庆,b为西安B. M为巫山,N为南岭C. a为长江上游最大工业城市D. b城市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文化古迹9.下列比例尺内容最详细的是()A. 1:100 000B. 1:10 000C. 1:1 000 000D. 1:10 000 00010.图幅一定绘制下列地图时选择的比例尺最小的是()A. 世界地图B. 中国地图C. 河北省地图D. 卢龙县地图11.如图四幅地图图幅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A. B. C. D.12.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等高线图中,A,B两点所表示的实际距离最长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13.下列四幅图中,表示面积最大的是()A. B. C. D.14.在一幅四川省地图上,量得某两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实际直线距离为144千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A. 1:20B. 0└─┘20千米C. 二十万分之一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15.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