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地图的阅读
- 格式:pptx
- 大小:7.65 MB
- 文档页数:30
【人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节地图的阅读一、单选题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千分之一B.万分之一C.十万分之一D.百万分之一2.下图为某地区中学校园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学校大门的朝向是()方向A.正北B.正南C.正西D.正东(2)该学校的比例尺最可能为()A.1:100B.1:1000C.1:10000D.1:100000 3.在野外考察时不能用来辨别方向的是()A.树干年轮B.北极星C.流星D.指南针4.地图三要素包括()A.方向、颜色、图例B.图例、指向标、符号C.比例尺、符号、图形D.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5.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图上4厘米代表实地距离是()A.200千米B.20千米C.2千米D.0.2千米6.下图中缺少了地图三要素中的()A.经纬线B.指向标C.比例尺D.图例二、判断题7.如果在北极点盖一间房,房的四周都是朝南的。
8.任何地图上判定方向都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
9.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南方。
10.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1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的方向是正南。
12.甲在乙的正西方向。
三、填空题13.地图的三要素:。
14.图幅相等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图的内容就越。
15.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是:、、。
16.读“某村平面图”,并回答问题:(1)此图可用来辨别方向,图中A村在B村的方向。
(2)图中公路实地长度为3000米,在图上量得其长度是6厘米,则该图比例尺为(任写一种形式即可)。
17.如果小明站在南极点上,他的正前方是方。
18.地图的基本要素是、、图例和注记。
四、综合题19.把下列比例尺用其他两种形式表示出来。
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A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B千米C1:1500000 20.学地理,用地理。
在认识地图的时候,老师让同学们在一张A4纸(约20×30厘米)上画出学校平面图,已知校园的长、宽均大约是1000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1.3 地图的阅读》一. 教材分析《1.3 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地图的种类、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以及如何使用地图的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为今后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环境和事物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地图比例尺、方向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并学会如何阅读地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和绘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应用,地图的绘制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绘图工具等,直观展示地图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引发学生对地图阅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地图基本要素:讲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地图基本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3.地图阅读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如辨别方向、理解比例尺、阅读图例和注记等。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地图的阅读》是一节关于地图知识的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地图的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等。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图认知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地图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地图阅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地图的构成要素理解不深,阅读地图的方法不够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学会阅读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地图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实物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地图,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讲解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讲解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以及地图的构成要素,如比例尺、图例、注记等。
3.示范地图阅读方法:教师示范如何阅读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地图阅读的方法。
4.学生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图阅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阅读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图的种类、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通过板书,使学生对地图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评价学生对地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地图阅读能力的提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以及地图的阅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阅读地图,理解地图信息,为今后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地图的阅读技巧和地理知识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地理思维,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比例尺的换算和地图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阅读地图。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图案例,让学生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样本,包括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省份地图等。
2.准备与地图相关的案例资料,如地图上的路线规划、地点查找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的基本要素,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地图是如何阅读的吗?”激发学生对地图阅读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关于地图阅读的案例,如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
让学生尝试阅读地图,获取相关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地图的基本要素,并讲解比例尺的换算方法。
【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的阅读》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
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