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 1

B. 小于1

C. 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0.6YD,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

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经济学原理_试题(B)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本科2010级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B 卷)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任课教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30分) < 1、关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下不正确的是:( ) A 、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国家利用资源所能生产出的最大商品集合的边界。 B 、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代表了增加某种商品产出的机会成本。 C 、 生产可能性边界凹向原点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D 、 生产可能性边界随着技术进步而向右移动。 2、对一种奢侈品征税,很可能使税收负担( ) A 、 更多的落在买者身上 B 、 、 C 、 更多的落在卖者身上 D 、 在买者和卖者之间平等的分摊 E 、 完全落在买者身上 3、假设可以购买三个一样的鼠标。买者1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60元钱,买者2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50元钱,买者3愿意为一个鼠标支付40元钱。如果鼠标的市场价格是50元钱,将卖出多少鼠标,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值是多少( ) A 、 将卖出一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60元钱 B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0元 C 、 将卖出三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D 、 将卖出两个鼠标,消费者剩余值为10元 ; 4、如果一个竞争企业的产量翻了一番,它的总收益( ) A 、 翻一番 B 、 翻了一番还多 C 、 翻了不到一番 D 、 不能确定,因为物品价格可能上升或下降。 5、在能供给整个市场的产量时,其平均总成本一直下降到最小的企业称为( ) A 、 完全竞争者 B 、 自然垄断 C 、 政府垄断

E、受管制的垄断 6、垄断竞争企业在长期内经济利润为零,是因为:() A、市场上存在许多卖者。 B、虽然产品有差异,但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够大。 C、企业可以无成本的自由进入与退出市场。 D、以上都是。 7、在以下商品中,提高价格最有可能使生产者的收入提高的商品是:() A、粮食。 B、》 C、高档服装。 D、汽车。 E、手机。 8、下列哪个事件影响了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A、2010年中国人的家庭劳动 B、2010年中国公司在海外承包的大型建设工程 C、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钢铁公司为另一家在中国的造船厂生产的特种钢材。 D、2010年在中国的一家汽车公司把生产出来的汽车封入库存,以便明年旺季销售。 . 9、X与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由去年的10元与2元上涨至今年的11元与元,如果一个篮子是由4个X和10个Y组成的,那么以去年为基期,今年的通货膨胀率是() A、10% B、15% C、20% D、25% 10、下列情况中可能会降低社会的失业率的是() A、政府组织公共培训计划 B、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水平 C、工会为其会员争取更高的工资待遇 D、| E、企业实行效率工资 11、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A、公开市场操作 B、法定准备金 C、贴现率 D、发行或回购国债 12、假定货币供应量是万亿,真实GDP是5万亿,物价水平是2,货币流通速度则是()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文案加习题答案8章

144 WHAT’S NEW IN THE S EVENTH EDITION: A new In the News box on ―The Tax Debate ‖ has been added.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axes reduce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 the meaning and causes of the deadweight loss from a tax. why some taxes have larger deadweight losses than others. how tax revenue and deadweight loss vary with the size of a tax. CONTEXT AND PURPOSE: Chapter 8 is the second chapter in a three-chapter sequence dealing with welfare economics. In the previous section on supply and demand, Chapter 6 introduced taxes and demonstrated how a tax affects the price and quantity sold in a market. Chapter 6 also described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how the burden of the tax is divided between the buyers and sellers in a market. Chapter 7 developed welfare 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ffects economic well-being. Chapter 8 combines the lessons learned in Chapters 6 and 7 and addresses the effects of taxation on welfare. Chapter 9 will address the effects of trade restrictions on welfare. The purpose of Chapter 8 is to apply the lessons learned about welfare economics in Chapter 7 to the issue of taxation that was addressed in Chapter 6. Students will learn that the cost of a tax to buyers and sellers in a market exceeds the revenue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Students will also learn about the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degree by which the cost of a tax exceeds the revenue collected by the government. 8 APPLICATION: THE COSTS OF TAXATION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第十章作业题(CZ组)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是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达到的标准是( C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2、四种经济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错误的是(D ) A.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的矛盾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C.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4、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吻合的是(B )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缓和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D.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5、降低贴现率的政策(A) A.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 B.将制约经济活动 C.与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作用相同 D.通常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6、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C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7、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B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8、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用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出 9、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A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10、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是( D ) A.贷款 B.利息 C.债券 D.存款 二、判断题 1.债券价格与债券收益的大小成反比,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 F ) 2.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T ) 3.贴现政策中最主要的是贴现条件。( F ) 4.在经济学中,广义的货币是=通货+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T ) 5.经济增长是指达到一个适度的增长率,这种增长率要既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有事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能达到的。(T ) 6.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三种,其中计价单位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F ) 7.在短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在长期内,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能力。( T ) 8.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增加政府支出( F ) 9.商业银行性质和一般的企业一样,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代客结算。(T ) 10.提高劳动力数量的方法是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F ) 三、简答题 1.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当经济萧条时,扩张性财政政策会使收入水平增加。一方面,扩张性财政本身意味着总需求扩张,另一方面,通过乘数的作用,扩张性财政会导致消费需求增加,因此,总需求进一步扩张。当然,在扩张财政时,由于货币供给不变,利息率会提高。这样,投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扩张性财政的产出效应大于挤出效应,最终结果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2.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填写下表 政策种类对利率的影响对消费的影响对投资的影响对GDP的影响 财政政策(减少所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得税) 上升增加减少增加 财政政策(增加政 府开支,包括政府 购买和转移支付) 财政政策(投资津上升增加增加增加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 A. 生产的需要 B. 欲望满足的需要 C. 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 D. 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 资源配置 B. 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 C. 经济体制 D. 资源利用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A. 价格决定 B. 产量决定 C. 成本决定 D. 利润决定 4.( )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A. 收入决定 B. 物价水平 C. 经济增长 D. 厂商均衡 5.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A. 经济模型 B.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 C.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D. A、B、C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 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A. 均衡价格 B. 市场价格 C. 需求价格 D. 最低价格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A. 需求量增加 B. 需求增加 C. 需求量减少 D. 需求减少 3.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A. 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 B.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 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D. 商品自身的价格 4.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 A. 需求量 B. 需求 C. 价格 D. 均衡价格 5.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A. 向左方移动 B. 向右方移动 C. 不变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7.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 )。 A. 供给量增加 B. 供给量减少 C. 供给增加 D. 供给减少 8.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 )。 A. 缺乏弹性的 B. 富有弹性的 C. 无弹性的 D. 与弹性无关 9.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 )。 A. 大大增加 B. 稍有增加 C. 不变 D. 减少 10.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 )。

Aofafcs北大课程-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微观部分--期中试题参考标准答案

Aofafcs北大课程-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微观部分--期中试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2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经济学原理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消耗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2、小强星期六下午决定学习三个小时,而不是去打网球。请问他学习的机会成本是() A、学习三个小时后,学习成绩的提高 B、学习成绩的提高减去打网球带来的快乐 C、从打网球中得到的快乐和锻炼 D、没有机会成本 3、以下哪一项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A、政府管制对民航机票价格的影响 B、农民决定今年种植多少粮食的决策

C、加入WTO对中国汽车企业的影响 D、中国的高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以下哪一种表述是实证而非规范的表述:() A、我国政府应该调高人民币汇率 B、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障 C、印度去年的GDP增长率为9% D、我们必须要遏制经济过热的势头 5、以下哪个概念不能用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现出来?() A、效率 B、公平 C、权衡取舍 D、机会成本 6、假定在某个市场中,消费者用于购买正常品的收入减少,而生产该物品的投入品的价格下降。那么,我们可以预期:() A、均衡价格将上升,但对该市场均衡数量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B、均衡价格将下降,但对该市场均衡数量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C、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都上升。 D、均衡数量将上升,但对该市场均衡价格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 7、当禽流感到来时,鸡蛋的销量下降了,但价格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鸡蛋的供给曲线呈完全水平状态,而需求曲线左移

《经济学原理》练习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总目录 第一篇导论 第一章导论 第二篇微观经济理论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产品市场理论 第六章生产要素理论 第七章微观经济政策 第三篇宏观经济理论 第八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决定理论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十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 1、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C.相互补充的D.部分联系的 2、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是指()A.技术B.信息C.价格D.行政命令 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是4、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数量很少 D.由于存在资源浪费而产生的稀缺 5、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市场出清D.完全理性6、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失业理论B.通货膨胀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经济增长理论 7、关于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说法正确的是() A.两者并不是绝对相互排斥的,而应当是相互补充的。 B.规范经济学是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而实证经济学则是以规范经济学作为指导的。 C.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的、决策性的问题,就越具有规范性。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多项选择 1、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体格决定理论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D.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 A.宏观经济政策B.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下列关于资源稀缺性的正确的说法有() A.资源稀缺性是相对于欲望的无限性而言的 B.地球上的资源本来就少 C.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 D.资源稀缺性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 三、判断题

曼昆经济学原理英文版文案加习题答案22章

WHAT’S NEW IN THE S EVENTH EDITION: A new Case Study on Left-Digit Bias has been added and a new In the News feature on "Can Brain Science Improve Economics" has been added.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how to examine problems caus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the market solutions to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hy democratic voting systems may not represent the preferences of society. why people may not always behave as rational maximizers. CONTEXT AND PURPOSE: Chapter 22 is the last chapter in the microeconomics portion of the text. It is the second of two unrelated chapters that introduce students to advanced topics in microeconomics. These two chapters are intended to whet their appetites for further study in economics. The purpose of Chapter 22 is to give students a taste of three topics on the frontier of microeconomic research. The first topic addressed i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 a situation when one person in an economic relationship has more relevant knowledge than the other person does. The second topic is political economy ,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tool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 The third topic addressed is behavioral economics , the introduction of psychology into the study of economic issues. 22 FRONTIERS OF MICROECONOMICS

经济学原理I(10秋季期中1)

经济学原理I (2010年秋季学期) 期中考试1(A 卷答案) (2010/11/3)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写在答题册上,写在本试题纸上一律无效。 一、判断题(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必要时可以用图形。每题4分,共20分) 1. 假设你捡到了20美元,并选择用它购买一本小说。则你购买这本小说的机会成本是零。 错误。你购买小说的机会成本是用这20美元购买其他物品或服务带给你的好处(可能大于或等于20美元。(注:答20美元也算对) 2. 电脑行业的技术进步只能使得经济中的电脑产量增加,而经济中其它产品的数量不会增 加。 错误。电脑行业的技术进步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如图)。一般来说,这会使得社会可以生产的其他产品的数量也增加(如图中A 到A’点)。直观来说,由于技术进步,当社会在既定的生产要素配置下可以生产更多电脑和同样多的其他产品时(图中B 点),通过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也可以同时生产更多的两种产品(图中B 到A’点)。 3.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notebooks raises the quantity of notebooks demanded but not the quantity supplied. False. The increase in demand for notebooks results in an increased quantity supplied, in general. The reason is that demand increase will raise the price (to eliminate the shortage it causes),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 quantity supplied. The only way the statement would be true is if the supply is perfectly inelastic. 4. If more Americans go on a low-carb diet, the demand for bread will fall. The de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bread will cause the price of bread to fall. The lower price, however, will then increase the demand. In the new equilibrium, Americans might end up consuming more bread than they did initially. (DO use a diagram to illustrate your explanations) False. When the demand falls, there will be a surplus of bread for a while (FE 1 in the graph), when the original equilibrium price P 1 has not fallen yet. As time goes on, price begins to fall, quantity 电脑 其他产品

经济学原理作业及答案

1. 经济学原理的假定前提有哪些? 西方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定:第一,经济人的假定。经济人假定也称为理性人假定。“经济人”被规定为经济生活中的一般的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 第二,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这一假设条件的主要含义是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 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 2.假设某学生有10小时的时间用于准备即将到来的经济学与英语的考试。在给定该学生时间资源的条件下,试画出其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该学生没有认真复习,而是去玩电脑游戏了,那么,相对于他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而言,他的分数“产量”在何处?如果该学生将学习时间从10小时增加到15小时,那么,他的分数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何种变化? 给定10小时学习时间的条件下,该学生的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所示。缺乏效率的学习时间会导致其分数“产量”位于先前勤奋学习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下方。如果学习时间增加,分数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将沿东北方向向外移动。

3.假定下表是供给曲线Qs= -3+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4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1)供给价格弧弹性的公式: 2)21(2)21(Q Q P P P Q Q P P Q P P Q Q E ++???=???=??= 6.12)37(2 )35(3537=++?--=E (2)供给价格的点弹性公式 1.6 5 4 2)'23(E 5 423Q 4P P ]P Q )[('=?=?+-==?+-==? =?==Q P P Q P Q Q P dP dQ P dP Q dQ E 时,当求导对表示 4.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 ;Qs=2+6P 。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Qd s Q 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此时14-3P=2+6P ,得出 10,34 == Qe Pe 此时需求价格弹性为: 4 .01034 31034 )'314()('=??=?--=?-=?-=P Q P P Qd Q P dP dQ Ed 供给价格弹性为:=?=Q P dP dQ Es 8.010******* )'62()('=?? =?+=?P Q P P Qs 5.运用供求图,说明下列事件对运动衫市场的影响。 (1)皮夹克价格下降。 (2)发明了新织布机。 a.皮夹克价格下降。

经济学原理I(05秋季期中1)

经济学原理(Ⅰ)期中考试一 注意:请全部用中文回答(留学生可用英文)。试卷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才有效,请记住在答题册上写下姓名和学号。 一、判断题(判断并必须说明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图形。每题5分,共40分) 1.某城市幼儿园的规定是每天下午4点钟家长必须将孩子接走,可是每周都有那么几个家长迟到(孩子在等待父母的过程中会较烦躁,幼儿园也不得不留下一个老师专门看护。)。因此,有人向校长建议对迟到的家长每次罚款10元。如果校长采用该建议,那么迟到的家长数肯定减少。 错误。在没有罚款之前,家长们迟到实际上是免费的,但是很多家长没有迟到,这说明迟到会引起一种心理成本(内疚感)。一旦有了罚款,家长们迟到的成本变为10元钱,但是心理成本消失,其净效果很可能是激励更多的家长迟到。 2.众所周知,汽车超速对于公路安全带来危害,并且超速越严重危害越大。某城市现行的法律是每超速10公里就增加罚款2千元。有代表指出这种交通立法对于超速行为过于宽松,建议只要发现超速行为,不管超速多少即罚款1万元。该代表的建议能够降低超速带来的危害性。 错误。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采用该建议后,驾驶者只要交足1万元就可以随意超速,即超速的边际成本等于0,面临这样的激励,超速的程度将很严重,危害也就越大。 3、出版社的张编辑是某著名经济学教科书的销售负责人,他认为,由于允许学生将旧的教科书再次出售,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某著名化学家对此建议,出版社可以使用一种他本人发明的印刷墨水,当教科书使用半年后,这种墨水自动褪色,使得书页变成空白。如果张编辑接受这一建议,其结果是必然导致新书价格上升和出版社盈利增加。 错误。这里的分析虽然看到了旧教科书和新教科书为替代品,随着旧教科书的供给下降(甚至消失),旧教科书价格上升,引起新教科书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这可以增加出版社盈利。但是,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购买新教科书的需求者来说,他原来使用教科书实际支付的价格仅是新书和旧书的差价,而现在必须支付新书的全部价格,相当于新书的市场 ..价格而言,现在的需求曲线会左移(需求下降)。两方面的影响相反,抵消后的结果使得需求曲线变化方向不确定。加上新书的印刷使用该墨水还可能提高了生产成本,是否盈利更成为问题。 4.小明的预算是每月用在手机通讯上的部分为100元,该预算长期不变。通过这个信息我们可以认为小明手机通话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单位1. 正确。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或总支出的关系:如果是单位弹性,则价格的变动不会带来总收益或总支出的变化。反之命题也为真。 5、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notebooks raises the quantity of notebooks demanded, but not the quantity supplied. 错误。练习本的需求提高了练习本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数量同时代表者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所以供给量也增加了。这一说法混淆了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两个术语。实际上,随着需求增加,开始会出现短缺现象,推动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量增加(和需求量下降),最终回到供求平衡。 6、“非典”期间,口罩的价格上升了,购买的人也大大增加了。这一现象违背了需求定律,因为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非典”事件是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因此,这一变化不能用需求定律(沿着需求曲线移动)来解释。实际上,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和数量上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经济学原理随堂作业答案(2015华工)

经济学原理 第二章生产什么? 1.10.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A.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消费其他商品的总效用之比 B.等于该商品的价格 C.是消费该商品产生的总效用与该商品的数量之比 D.是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参考答案:D 2.11. 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 A.随服务水平的增加,效用服务的成本越来越低。 B.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总效益。 C.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总的支付意愿将减少。 D.一个人的消费组合中拥有越多的某种产品,该种产品的每一额外增加产生越少的额外收益 参考答案:D 3. 1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 ) A.该商品的效用总量趋于递减 B.该商品的平均效用趋于递减 C.该商品的效用增量趋于递减 D.该商品的总效用趋于递减 参考答案:C 4. 13. 某消费者逐渐增加某种商品的消费量,直到实现效用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该商品的() A.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B.总效用不断下降,边际效用不断增加

C.总效用不断增加,边际效用不断下降 D.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不断减少 参考答案:C 5. 14.如果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那么()。 A.该商品的总效用已经是最大 B.商品没有效用,它不是消费者想去享用的东西 C.在考虑要购买这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达到了他的均衡点 D.该商品的总效用肯定也等于零 参考答案:A 6. 15.已知某消费者的收入是200元,商品X的价格是20元,商品Y的价格是6元。假定他打算购买7单位X和10单位Y,这时商品X和Y的边际效用分别是50和18,如要获取最大效用,他应该()。 A.停止购买 B.增购X,减少Y的购买量 C.增购Y,减少X的购买量 D.同时增购X、Y 参考答案:C 7.16.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参考答案:B 8.17.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B.因消费者人数增加则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增加 C.不因公共产品的增加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增加 D.不因公共产品的减少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的减 参考答案:A 9. 18. 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提出了以下假设:()。 A.消费者是社会人 B.消费者对商品存在偏好 C.消费者是理性人 D.存在预算收入的约束 参考答案:BCD 10. 19.下面属于序数效用论观点的是()。 A.消费者对两种商品的任意一种组合都能明确说出其偏好顺序 B.消费者的偏好有传递性 C.消费者均衡条件是:消费者使自己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D.消费者更偏好数量多的商品组合 参考答案:ABD 11.20.公共产品的特征有()。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受益的非排他性 C.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D.消费的竞争性 参考答案:ABC 12. 21.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 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C.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 D.消费者的减少将减少对其他消费的非竞争性 参考答案:AB 第三章如何生产? 1.2 2.如果我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某一个可变要素的收益递减,这意味着: A.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和产量的增长等幅变化 B.产量的增长幅度小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C.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小于产量的增长幅度 D.产量的增长幅度大于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幅度。 参考答案:B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 拟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消费减少 B.储蓄减少 C.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英文版)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CHAPTER 1 Scarcity : 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 resources. Economics :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Efficiency : 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 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Opportunity cost : 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 some item. Marginal changes : small incremental adjustments to a plan of action. Market economy : an economy that allocates resources through the decentralized decisions of many firms and households as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 for goods and services. Market failure : 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 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 efficiently. Externality : t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 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 Market power : the ability of a single economic actor (or small group of actors) to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market prices. Productivity :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from each hour of a worker’s time. Inflation :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level of prices in the economy. Phillips curve : a curve that shows the short-run tradeoff between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Business cycle : fluctuations in economic activity, such as employment and production. CHAPTER 2 Circular-flow diagram : 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 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 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

2004北大经济学原理期中考试答案1

经济学原理I(2004年秋季学期) 期中考试1(B卷答案,A卷只有顺序不同) 一、判断题(判断并必须说明理由,可以用文字或图形。每题5分,共40分) 因为历史数据表明,基础教育的平均社会收益大于高等教育,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应该优先增加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错误。这里应该考虑的是给定的新增投入带来的收益的增加量,也即边际收益,而不是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的平均收益。(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2、某大学决定将拥挤的学生澡堂扩建一倍。这一做法必定会使得澡堂的拥挤程度下降一半。错误。在学生的洗澡行为(特别是洗澡频率)不变时,澡堂扩建一倍会使得其拥挤程度下降一半。但学生会对澡堂拥挤下降的激励做出反应,增加洗澡频率,这样澡堂的拥挤程度会有所回升。(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3、Certain very talented people have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everything they do. 错误。他可以在任何事情上都有绝对优势,但不会都有比较优势。 4、单个农民减少自己的产量并不能使自己受益,但农产品总量的减少可能使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正确。在市场上,单个农民面对的是既定的市场价格,减少产量只能使自己的收益下降。但市场供给总体上的减少,由于市场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可以使得价格上升,其幅度大于销售量下降的幅度。从而使得卖者的总收益上升,农民在总体上受益。 5、In a competitive market, an increase in the demand for notebooks raises the quantity of notebooks demanded, but not the quantity supplied. 错误。练习本的需求提高了练习本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数量同时代表者需求和供给的数量,所以供给量也增加了。这一说法混淆了供给变动和供给量变动两个术语。实际上,随着需求增加,开始会出现短缺现象,推动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给量增加(和需求量下降),最终回到供求平衡。 6、“非典”期间,口罩的价格上升了,购买的人也大大增加了。这一现象违背了需求定律,因为价格上升导致需求上升而非下降。 错误。“非典”事件是除价格以外其他因素导致的需求变动,是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不是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因此,这一变化不能用需求定律(沿着需求曲线移动)来解释。实际上,需求曲线右移,均衡价格和数量上升,运用比较静态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7、出版社的张编辑是某著名经济学教科书的销售负责人,他认为,由于允许学生将旧的教科书再次出售,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某著名化学家对此建议,出版社可以使用一种他本人发明的印刷墨水,当教科书使用半年后,这种墨水自动褪色,使得书页变成空白。如果张编辑接受这一建议,其结果是必然导致新书价格上升和出版社盈利增加。 错误。这里的分析虽然看到了旧教科书和新教科书为替代品,随着旧教科书的供给下降(甚至消失),旧教科书价格上升,引起新教科书需求上升,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这可以增加出版社盈利。但是,必须看到问题的另一方面。对于购买新教科书的需求者来说,他原来使用教科书实际支付的价格仅是新书和旧书的差价,而现在必须支付新书的全部价格,相当于新书的市场价格而言,现在的需求曲线会左移(需求下降)。两方面的影响相反,抵消后的结果使得需求曲线变化方向不确定。加上新书的印刷使用该墨水还可能提高了生产成本,是否盈利更成为问题。 8、同需求价格弹性的情况一样,如果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价格上升则卖者总收益下降。 错误。供给弹性永远是大于零的,价格上升总会导致供给增加和总收益上升。

最新《经济学原理》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 大于 1 B. 小于1 C. 等于1 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减少 B. 储蓄减少 C. 消费增加 3、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量减少会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C. 国民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4、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A.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 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不变C.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5、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A. 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 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 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民生产总值: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充分就业: 5、通货膨胀: 三、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说明经济增长的含义,指出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经济增长含义的不同。(6分)

2.指出可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两种经济因素,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4分) 四、计算题(本题10分) 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4r,名义货币供给M=600,价格水平P=3,消费C=150+0.6YD,税收T=60,投资I=150—5r,政府支出G=80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收入和投资

五、论述题(本题共10分) 试述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应对方法

中小学生培训学校 暑假各科目话术 (内涵科目)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 (涉及年级) 小学二年级至高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