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21.81 KB
- 文档页数:3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的传播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一、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咽痛、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
患儿常常在发热后1-2天出现口腔溃疡,主要分布在舌头、口腔黏膜和软腭上。
同时,手掌、脚掌和手指、脚趾也会出现红斑、水疱和疱疹,这些症状是手足口病的典型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手足口病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病毒分离、病毒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病毒分离是手足口病的金标准,可以通过病毒培养、PCR等方法来检测病毒。
此外,血清学检测也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包括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
三、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进行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方案(2010年版)》,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包括,1)发热,伴有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2)实验室检查阳性,包括病毒分离、核酸检测或血清学检测。
四、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水痘、荨麻疹、口腔溃疡性疾病等。
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以避免误诊。
五、治疗和预防。
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此外,对于重症病例,还需要进行积极的支持性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六、结语。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正确的诊断对于疫情的控制至关重要。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及时准确地诊断手足口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希望本文所述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发热急性传染病,其型别甚多,但主要以柯萨奇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该病虽可在多年龄组引起感染,但常在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端部位。
本病如无合并症,一般预后良好。
2、诊断原则手足口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确诊时须有血清及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3、诊断依据3.1.1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
3.1.2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
3.1.3 手、足、口皮肤、粘膜出现典型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并伴有卡他性症状。
3.2临床表现3.2.1 典型病例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天以上。
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几乎都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
由于口腔黏膜溃疡疼痛,患儿有流涎拒食。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
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无疼痛和痒感,愈后不留痕迹。
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病损不一定全部出现。
3.2.2不典型、散发型病例出疹只表现在患者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3.2.3合并症有的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肺水肿等,但以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最为常见。
3.3实验室检查3.3.1 血液检查的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3.3.2 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2024年手足口病的解读与防治临床诊断病例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
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
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
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小儿手足口病例的观察与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于儿童群体。
该病主要侵犯儿童的口腔、手部、足部等部位,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因此,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以供家长和医护人员参考。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诊断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是口腔、手部、足部的皮肤疱疹和溃疡。
患儿口腔内出现一些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水泡或疱疹,并伴有口腔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
手部、足部也会出现疱疹和溃疡,并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症状。
此外,患儿还可能会发热、咳嗽、喉咙痛、纳差等全身症状。
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通常采用查体、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儿口腔、手足部的疱疹和溃疡,以及检查患儿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制定。
二、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两部分。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 对症治疗(1)口腔护理:口腔护理是小儿手足口病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
患儿口腔内出现的疱疹和溃疡会造成口腔疼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因此,对口腔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应该为患儿提供润喉剂、消炎药水等口腔护理用品,让患儿保持口腔清洁和湿润。
此外,尽量避免给患儿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淡饮食,避免刺激口腔。
(2)对症用药:对症用药可以缓解患儿的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针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
比如,对于口腔疼痛,可口服醋酸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
对于口腔溃疡,可以用涂擦口腔护理用品、涂擦口腔消炎药水等方法进行治疗。
(3)保持休息: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急性感染病,患儿需要休息来让身体更好地恢复。
家长应该为患儿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让他们尽量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
2. 综合护理(1)病情观察:家长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随时关注患儿的体温、皮肤状况、饮食情况等病情指标,及时就医。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方法手足口病经常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潜伏期最多为10d,急性起病。
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属于一种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播。
绝大多数患儿在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只有少数患儿病情非常严重,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主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讲解,一起来看看吧!一、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一般病例症状和重症病例症状,一般病例症状为发热、口痛、厌食以及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者是溃疡,手、足、臀部和腿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后期转为疱疹。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比较少,其中手足部疱疹明显,皮疹数目不确定,通常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
在消退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并且没有色素沉着,有的患儿只表现为皮疹或者是疱疹性咽峡炎,一周内即可痊愈,预后效果良好[1]。
有的患儿则皮疹表现不明显,单一部位只表现为斑丘疹(如图1)。
重症病例因为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在发病1-5d左右会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情况危急,甚至导致死亡,存活下来的患儿可留下后遗症,危害性极大。
因此,临床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中患儿精神差、头痛、嗜睡、容易受惊、谵妄,严重者会直接昏迷,存在眼球运动障碍、肢体抖动、共济失调,无力或者急性弛缓性麻痹,查体后可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和脑膜刺激征。
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嗽,咳嗽中带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合并肺水肿患儿肺部还可闻及湿啰音或者是痰鸣音。
循环系统表现为患儿面色苍灰、四肢发凉,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增加,合并心肌炎患儿会出现心率变快或者是减慢,脉搏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降低。
图1:小儿手足口病二、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先判断疾病类型,即一般病例还是重症病例,再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案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在儿童群体中。
本文将通过一个手足口
病的实际案例,来介绍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明,3岁,男,因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症状就诊于医院。
经过详细
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初步怀疑小明患上了手足口病。
经过实验室检查,发现小明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出了肠道病毒71型的核酸阳性,最终确诊为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
皮疹。
在临床上,手足口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学检测和临床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口腔护理、皮疹护理等。
小明的治疗方案是口服退热药物,口腔溃疡局部用药,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注意休息。
同时,家长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环境。
手足口病通常在1-2周内可以自行缓解,但在治疗期间,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
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持续呕吐、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对于这类疾病,家长要及时了解相
关知识,加强预防意识,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就医治疗,以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希望本文的案例能够帮助更多家长更好地了解手足口病,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导语:手足口病对于孩子的健康影响还是蛮大的,所以家长要了解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如果发现孩子可能患上手足口病,那么一定要尽快治疗,那
手足口病对于孩子的健康影响还是蛮大的,所以家长要了解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如果发现孩子可能患上手足口病,那么一定要尽快治疗,那么手足口病如何治疗呢?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呢?
小儿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疱疹
孩子患上手足口病之后身体多个部位会出现水泡或者是疱疹的现象,口唇部或有溃疡。
孩子手部和口部比较多。
发热
因为病毒感染的关系,儿童可能会出现发热(一般都是低热)以及由低热所致的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睡眠不安等症状。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
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生活常识分享。
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
该病症状轻微,但易传播,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临床表现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主要包括喉头痛、发热、咳嗽、头痛和肌肉疲乏等。
接着,病人会出现口腔黏膜的水泡(包括舌头、口腔、喉咙和唇部)和手脚水泡疱疹。
该疾病较为严重的病例会导致出血、皮疹、脱皮,以及脑炎、脊髓炎、肺炎、心肌炎和肝脏炎等并发症。
二、诊断诊断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
首先,患者口腔、手、脚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病变,其次是口腔黏膜炎症。
医生应该询问病史,检查所有的病症,并可能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
这些检查包括:1.血液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检查身体中死亡的细胞数量,从而确定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是否正常。
2.腹泻咽拭子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确定何种病毒引起的疾病。
3.肝功能测定。
检查血液中ALT和AST酶是否升高。
4.脑脊液检查。
只有在患者出现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时,才需要进行该项检查。
三、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手足口病。
但是,一些支持性疗法可以缓解症状并加速康复。
以下是一些治疗手足口病的方法。
1.休息。
患者需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来保持身体健康。
2.尽可能多饮水。
口腔和口咽部的溃疡可能会导致疼痛和难以进食,因此患者应尽可能多地饮水。
3.注意保持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是一种高度感染性的疾病,因此病人应采取适当的生活措施,如洗手和消毒。
4.口腔护理。
患者可以使用冰棒缓解口腔的疼痛和肿胀。
5.发热治疗。
在发热阶段,患者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法或服用退热药来控制体温。
6.应用破水消肿。
患有严重手足口病的患者可使用破水消肿来缓解症状。
四、预防预防是手足口病的最佳策略。
以下是一些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1.与病人保持距离。
手足口病可以通过空气和触摸方式传播,因此请尽可能少与患者接触。
2.勤洗手。
洗手是避免手足口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9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感染成人。
自从1960年首次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报道以来,手足口病已经成为全球流行的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人口流动和旅游业的发展,手足口病的爆发也日趋普遍。
因此,本文为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9,将介绍该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控制策略。
一、流行病学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Coxsackievirus A16)和肠道病毒16型(Enterovirus 71)。
该疾病主要在夏秋季发生,尤其在亚热带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流行。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经飞沫、直接接触和粪口途径。
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感染群体,特别是五岁以下儿童。
成年人也可能感染,但症状通常较轻。
二、临床表现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
发热通常在感染后1-2天开始,持续3-5天。
口腔溃疡主要位于舌头、口腔后部和软腭,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和进食困难。
皮疹通常在口腔溃疡出现后1-2天内出现,主要分布在手掌、脚底和臀部。
皮疹可能呈现红斑、丘疹或水疱的形式,也可伴有疼痛或瘙痒感。
在一些儿童中,手足口病可能引起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并导致严重并发症。
三、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手足口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病史对于初步诊断是关键的。
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和检测、血液学检查和核酸检测。
病毒分离和检测可以通过咽拭子、口腔溃疡或粪便样本进行。
血液学检查可帮助评估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
核酸检测是诊断手足口病最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PCR 检测病毒的核酸。
四、治疗原则手足口病通常属于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
治疗的原则主要是缓解症状、预防继发感染和减轻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发热,可以使用退热药进行控制。
对于口腔溃疡和疼痛,可以使用局部麻醉剂和含氯己定的漱口液来缓解症状。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脱水。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张艳玲, 邓莉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感染消化科,北京,100020
刊名:
中国医刊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年,卷(期):2008,43(7)
被引用次数:6次
1.李丽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2)
2.张桂芹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刊 2010(11)
3.郭晓渊.徐燕.方建庆清开灵颗粒佐助治疗手足口病8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 2009(9)
4.李杏芬小儿手足口病214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9(4)
5.张蕾.李梅.马淑香手足口病危重症18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9(5)
6.文茂林.杨明.宋俊伟.龙俊峰.张玉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15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医药指南 2008(23)
7.李丽手足口病604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yk20080700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