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全身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0.97 KB
- 文档页数:2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吃什么药1. 手足口病吃什么药2. 手足口病的病因3.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三、手足口病的危害手足口病吃什么药1、手足口病吃什么药中医讲究辨证治疗手足口病,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方剂。
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
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生津,清热润咽。
如果孩子口腔出现疱疹,则可采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
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
2、手足口病的病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
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
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3、手足口病传播途径 3.1、传播方式手足口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3.2、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
手足口病知识问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感染成人。
它以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为特点,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以下是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答。
1.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什么?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
这两种病毒是最常见的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
2.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皮疹。
发热一般在38-39摄氏度之间,口腔溃疡主要出现在舌头、口腔黏膜等部位,手足皮疹则主要出现在手掌、脚底和手指、脚趾等部位。
3. 手足口病如何传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将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给他人;接触传播是指直接接触患者的皮疹、口腔分泌物等感染源;消化道传播是指通过食物、饮水等途径摄入病毒。
4.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手足口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控制发热、缓解口腔溃疡症状、保持水分和营养平衡等。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在1-2周内可自愈。
5.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经常通风换气;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毛巾等;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对幼儿园、托幼机构的环境卫生管理等。
6. 手足口病有哪些并发症?手足口病的并发症相对较少,但仍有一定风险。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炎、脑膜炎、肺炎、心肌炎等。
这些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病程的后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7. 手足口病可以预防吗?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用于手足口病的预防。
但根据病毒传播途径,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室内环境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传播风险。
8. 手足口病可以复发吗?手足口病一般不会复发,即使出现再次感染,也很少出现复发的情况。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2篇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
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和手脚出现疱疹等。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一、控制症状
1. 饮食调理。
手足口病患者口腔溃疡会引起口腔疼痛,
饮食会受到影响。
建议患者以软食、流质饮食为主,避免进食酸性、辛辣食物。
2. 控制体温。
手足口病患者常伴有发热,建议及时服用
退烧药物,注意不要过度服药。
3. 清洁口腔。
手足口病患者口腔溃疡容易感染,建议患
者勤刷牙、漱口,用温盐水或者酒精棉球消毒口腔。
4. 缓解疼痛。
手足口病患者大多伴有全身不适、头痛、
肌肉疼痛等症状。
建议患者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以缓解疼痛。
二、预防并发症
手足口病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肺炎等,需要注意预防。
1. 加强营养。
手足口病患者身体会产生免疫力的下降,
加强营养可以提高免疫力。
2. 保持室内清洁。
手足口病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保持室
内清洁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避免过度劳累。
手足口病患者身体很虚弱,过度劳累
会让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症。
4. 隔离患者。
手足口病是属于传染病,患者需要隔离,
以防传染给他人。
总之,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调理、清洁口腔、控制体温、注意休息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的全身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手足口病;全身;治疗手足口病是由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感染所致。
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
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
1959年以手足口病命名。
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 16型,1969年EV 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以后两者交替出现,每2~3年可造成一次流行。
手足口病本为常见病,但近年出现暴发流行,而流行时常伴随较高的死亡率[1],尤为其所引起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肌损害,且自2008年5月2日被纳入丙类传染病后,对该病的诊治更为医者所重新认识。
因此该病的早期全身用药尤为重要,现就手足口病全身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抗DNA和RNA型病毒药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
具有很强的单磷酸次黄嘌呤脱氢酶抑制剂,能抑制肌苷酸-5-磷酸脱氢酶,阻断肌苷酸转化为鸟苷酸,从而抑制病毒的RNA和DNA合成,对DNA和RNA 病毒均有抑制复制作用。
何蓓[2]在28例手足口病患儿中用利巴韦林(病毒唑)10 mg/(kg·d)加入葡萄糖一次静脉滴注,并与20例使用聚肌胞1~2 mg一次肌注的对照组比较,结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朱丽蓉等[3]在54例该病患儿中采用病毒唑15~20 mg/(kg·d)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亦收到明显疗效。
2 抗DNA型病毒药2.1 阿昔洛韦又名无环鸟苷等,系嘌呤核苷衍生物,为核苷酸类抗病毒药。
可进入被感染的细胞,与病毒编码的特异性胸苷激酶结合,迅速转化为无环鸟苷单磷酸,再通过细胞鸟苷激酶的作用转化为无环鸟苷二磷酸,再经其他细胞酶转化为无环鸟苷三磷酸而与鸟苷三磷酸竞争,干扰单纯疱疹病毒DNA聚合酶、抑制病毒DNA合成和复制[4],尤其对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最高。
阿昔洛韦口服后吸收仅为15%~37%,生物利用率较低,静滴后血药浓度可显著增高,血浆结合蛋白率低,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脊液的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3~1/2。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手足口病的辨证论治”我们搜集整理了“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手足口病的辨证论治””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一)辨证要点本病以脏腑辨证为纲,根据病程、发疹情况及临床其他症状区分轻证、重证。
轻证者病程短,皮疹少,全身症状轻;重症者病程长,皮疹多,全身症状重。
(二)治疗原则以清热祛湿解毒为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1.邪犯肺脾证证候:发热轻微,或无发热,或流涕咳嗽、纳差恶心、呕吐泄泻,1——2天后或同时出现口腔内疱疹,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流涎,不欲进食。
随病情进展,手掌、足跖部出现米粒至豌豆大斑丘疹,并迅速转为疱疹,分布稀疏,疹色红润,根盘红晕不著,疱液清亮,舌质红,苔簿黄腻,脉浮数。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
代表方剂:甘露消毒丹。
2.湿热蒸盛证证候:身热持续,烦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手、足、口部及四肢、臀部疱疹,痛痒剧烈,甚或拒食,疱疹色泽紫暗,分布稠密,或成簇出现,根盘红晕显著,疱液混浊,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
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
预防与调护(一)预防1.加强流行病学监测,本病流行期间,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病人,应及时进行隔离,对密切接触者应隔离观察7——10天,并给予板蓝根颗粒冲服。
2.注意搞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3.注意饮食起居,合理供给营养,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阳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
(二)调护1.患病期间,宜给予清淡无刺激的流质或软食,多饮开水,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
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以防溃破感染。
对已有破溃感染着,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敷布患处,以收敛燥湿,助其痊愈。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
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
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
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
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
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
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
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
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
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
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
手足口病和口蹄病的诊治常规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主要发生于儿童的一种疱疹性病毒性传染病。
传染性较强,常在托幼机构中发生小流行,成人也可以发病,病原体主要为柯萨奇Ais,也可由柯萨奇A;、A₁g引起。
【主诉】患者常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还可有流涎、拒食、烦躁等表现。
【临床特点】1.主要症状(1)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很快破溃成浅溃疡,周围绕以红晕。
(2)掌跖及足跟侧缘小水疱,周围有红晕。
此外,皮疹也可累及臀部、膝部、甚至全身。
2.次要症状好发于婴儿,潜伏期3~5日,可有食欲减退、低热、头痛等前驱症状。
3.误诊分析应与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疱疹性咽峡炎:局限于口腔内水疱、溃疡,手足、臀部无皮疹。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示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分类淋巴细胞增多。
【治疗要点】(一)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支持治疗。
(二)具体治疗方法1.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缓慢静脉滴注;板蓝根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抗病毒口服液10ml,每日3次,口服等。
2.发热时,首先宜用物理降温,高热时可酌用退热剂。
3.如果口腔溃疡严重,患儿进食少,要加强补液,支持治疗。
4.口腔溃疡可用淡盐水漱口,掌跖等部位皮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三)治疗注意事项1.该病易于在幼儿园中流行,一旦发现要注意隔离,并注意环境、用品消毒等。
2.要防止患儿脱水,加强支持治疗。
二、口蹄病口蹄病又称阿夫他热,是一种侵犯牛、羊、猪等有蹄类家畜的病毒性烈性传染病。
对家畜危害甚大。
偶尔传染给人,使人发病。
【主诉】患者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有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临床特点】(一)临床症状1.潜伏期人的潜伏期为2~6日,人体发病过程和易感动物十分相似,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口干、口腔黏膜潮红,出现水疱。
手足部位的皮肤亦出现水疱。
手足口病的全身治疗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造成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但成人也可能感染。
通常,手足口病会自行缓解,但一些患者可能需要全身治疗来缓解症状并防止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可能用于手足口病全身治疗的方法:
1. 对症治疗:这包括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退烧镇
痛剂来降低热度和减少疼痛。
口腔清洗液、润喉剂和鼻塞减轻剂也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
2. 增强免疫系统的治疗: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健康饮
食以及增加锌的摄入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
一些补品(如维生素C)也可能有助于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3. 抗病毒治疗:一些药物可能对手足口病病毒产生作用,但目前尚无特定药物可用于治疗手足口病。
如果医生认为这样的治疗方案对特定患者有帮助,可能会选择应用。
此外,对于手足口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入院治疗。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接受静脉补液,以保持足够的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素,并通过医疗监护来管理并发症和其他症状。
虽然手足口病通常不需要全身治疗,并且大多数病例可以自愈,但某些情况下,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提高免疫系统功能,防止并发症和促进康复。
任何患有手足口病或有症状
的人都应该咨询医生,并跟随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在康复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