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文学的主流汉赋
- 格式:ppt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28
汉赋代表作品汉赋代表作品有:1.汉代司马相如的《子虚赋》;2.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3.汉代贾谊的《吊屈原赋》;4.汉代贾谊的《鵩鸟赋》;5.汉代枚乘的《七发》。
以上,就是汉赋的几部代表作品。
汉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样式,兴起并辉煌于两汉时期,尤其受到汉代文人墨客的喜爱。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专铺叙事,散韵结合,文体特点是大多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汉赋主要分为五大类,分别是记叙帝王游猎、渲染城市宫殿、谈论草木禽兽、叙述旅途所见、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在汉赋上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班固、扬雄、张衡。
《子虚赋》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之一,主要描写了楚国的子虚先生出使齐国,子虚向乌有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到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于云梦仅仅是他的后花园的小小一角,先生不服,用齐国的大海名山傲视子虚的故事。
首先,文章写了玉子先生和武玉先生的谈话,这引出了皇帝去森林的故事。
后来两人把皇帝要去森林的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树木都夸了一遍,然后写皇帝对郁庆功的狩猎,最后写皇帝的忏悔和反省。
文章主要讲述了贾谊被贬谪,来到屈原被贬谪的响水,表达对屈原这位一心为君的忠臣的哀思。
文章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悼念,也反映了他对非正义和世俗的厌恶。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贾谊借助猫头鹰的问答来表达自己的忧郁和怨恨。
文章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文笔潇洒,格调深沉,文笔苍劲有力,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是一篇讽刺赋的作品。
假设楚王病了,吴克去探望。
通过相互问答,最终形成整部作品。
通过吃、乘、乐、猎、宴、观道六件事,太子康复了。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诫贵族子弟不要沉溺于过度的放荡,同时表达他们对贵族群体奢侈生活的批判。
汉代的文学体裁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汉代,有许多文学体裁得到了发展和创新,为后世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包括诗歌、赋、乐府、散文等。
其中,诗歌是汉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汉赋唐诗”之称。
汉代的诗歌以五言为主,形式简洁明快,语言流畅优美,表现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
代表作品有《离骚》、《长歌行》、《九辩》等。
赋是汉代文学的另一种重要体裁,它是一种以描写事物为主的文学形式。
汉代的赋分为乐府赋和骈文赋两种。
乐府赋以音乐伴奏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乐府之宝”。
骈文赋则注重文辞的华丽和修辞的巧妙,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代表作品有《咏史》、《七发》、《东京梦华录》等。
乐府是汉代民间音乐和文学结合的产物,它是一种以歌谣、民歌为主的文学形式。
汉代的乐府以其朴实自然、感人肺腑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和文学中的珍品。
代表作品有《长歌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
散文是汉代文学中比较新兴的一种体裁,它以散漫、随笔的形式表现人物、事物和社会生活。
汉代散文以其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品有《吕氏春秋》、《淮南子》、《齐民要术》等。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体裁外,汉代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如神话传说、历史演义、官方文件等。
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感情,还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之,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汉代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为后世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经历了千年风雨洗礼,但这些经典之作仍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影响着后人的思想和创作。
两汉时期主要文学样式两汉文学的主要形式是散文、赋、楚辞体、乐府诗。
一、赋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
它借鉴楚辞,、战过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有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发,将诗歌融入其中。
赋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言和七言。
它的文体来源广泛,是一种综合性文体。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形成。
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最高成就。
西汉后期新体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二、楚辞体作品楚辞体作品在汉代没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都是在摹仿《离搔》、《九章》。
汉代盛行解读楚辞的风气,文人对屈原一往情深。
楚辞重在咏物抒情。
发展中慢慢与新体赋合流,总称为辞赋,楚辞被称为骚体赋。
三、两汉叙事散文两汉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
《史记》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
《汉书》继承了它的体例,并使之完善。
《吴越春秋》强化了史传作品的文学性,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的新文体。
马第伯的《封禅仪记》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游记。
汉代政论文承先秦诸子散文的余绪,在形式上没有大的突破。
四、诗歌四言诗在汉代继续沿用,但不在居于主导地位,汉代出现了五言诗。
五言诗在西汉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
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叙事诗有《孔雀东南飞》,五言诗抒情诗的典范是《古诗十九首》。
西汉已出现大量七言诗,附属于汉赋的七言诗通常是句句用韵,反映了早期七言诗的特点。
散文风格多样,有历史散文、政论散文。
其特征为别为前者开辟了新的文体样式,以人物为中心来记叙历史。
而政论散文则主要继承先秦散文的模式,但是却有所发展,散文结构更加严谨质实。
赋的风格是大赋、小赋、骚体赋相辅相成。
特征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一种新体制。
乐府诗风格承载先秦诗歌样式,但又有其鲜明的特点,如有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汉赋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见证汉唐繁华的体裁)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常用的体裁,相比诗词的脍炙人口,现代人对赋的了解却相对较少,但是在古代,诗与赋可是常常被相提并论的文学。
陆机曾在自己的著作《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观念,可见赋的兴盛,一篇优秀的赋论足以造成"洛阳纸贵"的盛况。
但相比贯穿整个历史,至今仍保持活力的诗歌,赋这一文学体裁在汉唐时期的辉煌之后,却逐渐开始衰退,至明清时期,几乎已经彻底被淘汰了。
这样一种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学体裁,为何消失了呢?赋的推动者司马相如,使它成为汉朝主流文学"赋"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况著有《赋篇》一书,让"赋"这个称呼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在战国时期,赋并没有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当时主流文体是诗和文这两种,《赋篇》全文也并没有采用赋这一体裁。
真正开创了赋这一文体的是楚国诗人屈原。
屈原所创作的《天问》等一系列作品,风格介于与诗、文之间,语言充满诗意与浪漫,铺张恣意之风迎面而来,但这些文章又无法像诗歌那吟唱,只能诵读。
于是后世史学家司马迁选用了"辞"和"赋"这两个词来称呼屈原的作品,赋这一文体才真正出现。
不过屈原作品是后人为其命名为赋的,真正将自己的作品称为赋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也正是从司马相如开始,赋开始兴盛起来,成为主流文体。
赋代表汉唐文化的载体,反映出当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自汉唐以来,赋继承了《楚辞》形式上的优点,讲究文采和韵律,又吸收了纵横家善用铺张排比的特点,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酣畅淋漓感,当时的文人中,诗歌虽然兴盛,但只是用于陶冶情操。
真正判断一个人的才识学问则要看他写赋的能力,擅长写赋而不会诗歌的依然是文学大家,但却从未听闻文人有会写诗而不会赋论的。
赋也被称为"汉代五绝"之一,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学符号,是最能代表汉文化的文体。
小升初文学常识—系列全集制作人:优胜教育李静静制作人:李静静前言朝代歌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又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是记录一个时期一个朝代文化特征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的历史文化的传承靠的就是文字的记录,有了文字,自然就会出现文学。
古代文学区别于现代,是指所有的文字作品。
文学是内涵,是艺术,是一个民族传承的保证,先秦的诸子百家,秦一统六国后,书同文。
而后历朝历代慢慢的都出现了具有朝代特征文学特征文学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大致可分为散文、诗歌、诗、词、曲、赋、文、小说、戏曲。
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后来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朝代都涌现了大批具有朝代特征的文学作品。
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文化大致同步,音乐、舞蹈、绘画和造型艺术等彼此关联,互相影响。
综合所学,结合历史各朝代文学特征,在此我把他们大致归纳为先秦既春秋战国的散文、诗歌,秦文汉赋晋书,南北朝辞歌,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名著导读。
正如:“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序》目录1、小升初文学常识————先秦两汉2、小升初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3、小升初文学常识————大唐诗歌4、小升初文学常识————宋词元曲5、小升初文学常识————名著导读第一讲:文学常识——先秦两汉课程目标:1、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背景。
2、掌握主要人物及其作品。
3、熟记易考知识点。
常识初探: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分别指什么?秦朝统一了哪六国?顺口溜——喊赵薇去演戏(韩赵魏楚燕齐)优胜讲坛:小神话-----------蚩尤和黄帝一、古代神话——浪漫主义文学源头含义:上古文学,幻想、远古先民生产力和认识水平极其低下,充满情感、富于想象力。
代表作:《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古代文献,其中以《山海经》中保存的课堂互动: 学生讲故事 考点对接: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 》2.列举其中的经典神话故事二、《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概况:是周王朝乐官在王官行人采诗和公卿列士献诗基础上搜集、整理,编选而成,辑录了春秋中叶以前的诗歌305篇,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世界文学发展史》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中国秦汉文学之四:汉代辞赋辞赋是两汉400 年间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
西汉初期,是骚体赋向散体大赋的过渡时期,辞赋以抒情为主,其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枚乘。
汉武帝时代是辞赋最兴盛的时代,辞赋内容广阔、辞彩富丽、体制宏大,因此成了文苑的宠儿,共有赋400 余篇。
这一时期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
此外,还有朱买臣、东方朔、枚皋等。
西汉末年,较有成就的辞赋家是扬雄。
东汉时期,散体大赋呈日益僵死的趋势,抒情小赋逐渐发展起来。
抒情小赋文字清新,体制短小,表现了汉赋晚期的重大变化。
其代表人物有张衡、蔡邕、赵壹等。
1.枚乘枚乘(公元——公元前140 年),字叔,淮阴(今属江苏)人。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
他生活在文景时代,初为吴王刘濞郎中,曾上书谏阻吴王谋反,未被采纳,遂投奔梁孝王,为梁孝王门客。
后来吴王发动叛乱,他又上书劝谏。
因此知名当世。
景帝召拜他为弘农都尉。
后来以病辞官,复游于梁。
" 梁客皆善辞赋,乘尤高"。
梁孝王死后,他回到老家淮阴。
汉武帝即位后,慕其文名,以安车蒲轮征其入京,卒于道中。
《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9 篇,今存《柳赋》、《菟园赋》、《七发》3 篇。
前两篇后人多怀疑是伪作。
《七发》比较可靠,它是标志汉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七发》是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说七事以启发太子。
作者铺写了8 段文字。
开头一段是全文的序,叙述楚太子得病的缘由,指出楚太子的病根是腐化懒惰:"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娥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 这些话切中贵族子弟的要害,批判色彩非常鲜明。
以下7 段是吴客用7 种办法来启发楚太子,为他治病。
前6种办法分别是描述美妙的音乐、丰盛的饮食、排场的车马、宏深的宫苑、壮阔的田猎和舒心的观涛。
一问一答,逐段铺陈,一步步启发太子,诱导他改变生活方式。
结果太子都以病推辞。
名词解释:1.汉大赋:也叫新体赋,汉初形成,汉武帝至东汉中期最盛。
它是汉赋的主要代表,居于主流地位。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
代表作有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等。
2.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以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略互见。
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在他传中写了,这是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事迹,在一片传中详写,在其它传中略写,这是详略互见。
蔡邕互见法,有时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有时则是为了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多样性。
3 乐府诗: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这些采集、保存而流下来的歌辞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4.古诗十九首:最早见载于《文选》,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没留下作者姓名。
诗非一人一时之作,作者是中下层文人。
古代抒情诗的典范,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是其一大主题。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被刘勰喻为“五言之冠冕”。
5.建安风骨:也称汉魏风骨,是指建安时期的作家反映社会动乱、民生疾苦和抒写雄心壮志时所形成的悲凉慷慨、明朗刚健的写作风格,是对建安文学成就的经典概括。
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和蔡琰。
6.太康诗风: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把逞才作为创作目标,并形成拟古风气。
在诗歌技巧方面,追求“繁缛”的艺术风貌,这也是太康诗风的重要特征。
它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是个的发展是有贡献的。
7.玄言诗:指盛行于东晋的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一方面是围巾鲜血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证据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
汉朝时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裁——汉赋,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汉赋作家。
试搜集并欣赏汉赋名家的名篇,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流行于汉朝时期。
以下是几位汉赋名家的代表作品,让我们一起欣赏并了解汉赋的基本特点:1.杨雄《七谏上》:七谏上天状同:“凡精神之所致行,贤者之所以成名,人之本心,安敢忽忽;而诚为表难,安敢怠怠乎?臣杨雄敢顾肆情,在先帝之节下,有所属焉。
然而天遣至灾,社稷至患,而先帝自息于兹,无垂念之色,则臣合神寿欲结舌矣。
……”2.司马相如《子虚赋》:人,亦有命于天。
既命丧乱,或有炎火百灾变化,俄而变多奇;或有雷震飘风大雹,俄而集以处安。
人岂可以窥天一隅而知盖世之变哉!而君不察天之殊行,而谓之疑阴势,怠废重权,陷余于忧患之中,亿几何哉!无宁辱以位为上天之制,置身事抚乎可贱,背至公乎可亲,运将至矣,君不可见。
3.司马迁《仓颉颂》:奏颂圭璋,大年碑列。
渊符星绂,旌组祯神。
著狐白豹,坫鸡丹凤,大成而缺风雨凄凄。
既造至人,上下难之。
言传日遄,开发出屡。
……奏哀清和,时翼负扆。
忿我诉如片二人城。
昔文王配八骏四帝雄,兔举道高,君来万里程。
4.司马贞《七发赋》:丧乱每多奇,任宠忽可欺。
谗邪竞作纪,雄猿斗于梨。
凤皇在寥廓,大光照晦期。
怀哉未尝愤,且孚用共辞。
十年上与下忧哉间之。
汉赋的特点包括:言辞华丽、修辞巧妙、意境丰富、气势雄浑、情感激烈等。
它以富丽堂皇的辞章、华美绮丽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人生境遇和个人情感的意境。
通过夸饰和修饰,描绘出丰富多样的景物和形象,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态度和情感。
汉赋的语言华美曲折,意象繁多,以此创造出雄奇壮丽、奇特夺人的艺术效果。
这些名篇代表了当时汉朝士人的思想情感,展现了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对命运和历史的思考。
它们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佳作,也是对当时历史背景和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表达。
通过欣赏这些汉赋名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赋的风采和特点,感受汉朝文化的魅力。
汉代的文学作品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时期之一,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汉代文学作品:
1. 赋:赋是汉代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包括骚赋和雅赋。
其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班固的《二京赋》最为著名。
2. 乐府诗集:乐府诗是汉代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以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朗朗上口的韵律而闻名。
汉代编有《乐府杂录》和《乐府集》等乐府诗集,包括了许多经典之作,如《长歌行》、《木兰辞》等。
3. 神话传说:汉代的神话传说也被广泛流传,包括《山海经》、《史记》等记载的神话故事。
4. 史书:汉代编纂了许多重要的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不仅记录了汉朝的历史,也融入了丰富的文学表达。
5. 散文:汉代的散文作品较为丰富,主要有《汉赋》、王充的《论衡》等。
6. 骈文:汉代也以骈文的创作而著称,如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就有许多优秀的骈文佳作。
这些作品在汉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也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汉赋四大家都有谁及代表作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四人都有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文誉其名。
司马相如确立了汉赋劝百讽一的风格,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标志着汉赋的成熟。
杨雄《甘泉赋》、《长扬赋》、《羽猎赋》则以司马相如诸赋为蓝本,在文学史上首开不逊于原作的模拟之风。
班固代表作《两都赋》,盛夸东汉之声威。
张衡所著《二京赋》比之《两都赋》篇幅更长、结构更宏伟,被誉为“长篇之极轨”。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的作品,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四大家简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前118年),西汉大辞赋家。
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本名司马长卿,因崇敬战国蔺相如,改名相如。
少好读书、击剑,曾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辞官,游于梁会王门下。
后回蜀,期间与才女卓文君私奔,留下千古美谈。
汉武帝后来看到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大为赞赏,召其入宫,司马相如由此成为宫廷辞赋家。
晚年任文园令,后免官居茂陵,元狩五年前后病卒。
汉代,赋这种文体大盛,涌现出了一批善于写赋的作家,而司马相如则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除《子虚赋》外,司马相如还作有《上林赋》、《美人赋》、《长门赋》等。
其中,《子虚赋》、《上林赋》内容相连,以子虚和乌有先生争相夸耀本国的故事为基本构架,极尽铺叙、夸张、想象、排比之能事,气势恢弘,典故堆砌,文字华彩,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散体大赋特点,奠定了散体大赋的体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长门赋》为代表的骚体赋对我国宫怨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因其文学影响,司马相如被认为是与司马迁齐名的重要作家。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言:“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赋二十九篇,其它古籍还引用了相如两篇赋的一些文句和篇名。
其赋作多佚,今仅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和《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与《美人赋》的作者仍有争论。
汉代文学代表——赋今天我们讲讲汉赋。
我前面说过,赋的出现和盛行实际上是早于乐府诗的,当然,从文学体裁上讲我们也不应该把这两者作比较。
汉赋实际上是一种有韵散文,在两汉时期,文人们更多的都是致力于这种文体,所以赋有时读来让人觉得无趣,语言华丽,叙事铺陈,偶有作品脱离实际,脱离百姓。
赋从内容题材上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作者怀才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老实说,我不喜欢赋,这些作品大多极尽奢华之词,不过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罢了,有骨气的文人怎么能写这种东西呢?因为这个缘由,我对汉赋的代表作家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当然,这是我个人眼中的汉赋,不妨碍大家对汉赋的喜爱。
我们今天虽然常说汉赋,但赋并不是汉朝独有,实际上,赋最早产生于战国时期,就是我前面讲的百家争鸣,诸子散文和《楚辞》对赋都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
我们能在一些汉赋中读到鬼神之奇幻,也有较严谨的排比和论点,这方面讲汉赋绝不是一无是处。
另一方面,汉赋的一些作家也不全是谄媚之徒,他们在卖弄文采之余也没有忘记对君王的劝诫。
比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虽然当中对上林苑和统治者拍了阵马屁,但也透出对帝王奢靡生活的不提倡。
而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讲,赋的出现让文学史真正有了“文章”的概念,它在创作上文法词藻的运用,也算独树一帜。
尤其是司马相如,刚刚提到他的代表作《上林赋》,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赋,从对皇家园林壮丽风光的渲染,气势磅礴的言辞,再到排比、对偶的大量使用,以及对帝王的劝勉,这篇作品使得司马相如成为汉赋的奠基人。
提到司马相如,大家一定对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津津乐道,他到底算不算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不好说,但我更喜欢他的《长门赋》。
《长门赋》和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属于骚体赋,骚体赋是由楚辞中发展而来,楚辞对汉赋有影响,这个刚刚讲过了。
骚体赋在内容上更多的表现怀才不遇,抒发郁闷之感,相比较很多内容空洞的汉赋,骚体赋更得人心。
秦汉文学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1.吕不韦门客集体撰写的《____吕氏春秋________》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这部著作体系完整,广泛吸收诸子百家的观点,客观上反映了战国末年即将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__李斯_________),他的《谏逐客书》铺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
3.记载秦始皇巡游封禅的刻石铭文多出自(__________李斯__)之手,除《琅邪台》铭文外,都是三句一韵的特殊诗体,质实雄壮,对后世碑铭文有影响。
4.文坛在经历了秦代和汉初的沉寂之后,到西汉(____文帝与景帝________)时期作家群体再度生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已,人才辈出。
5.汉代的官学和私学都以讲授儒家经典(___五经_________)为主,其中就有《诗经》这部文学作品。
6.西汉时期,解读(《楚辞》)是一种专门学问,例如武帝时的朱买臣、淮南王刘安都擅长此学,宣帝亦修武帝故事,深推重之。
7.汉宣帝时,宫中曾经用诵读奇文及自己作品的方法为宣帝的太子、亦即后来的元帝治病解闷的方法,这种精神疗法效果明显,不但太子得以康复,而且经他倡导在后宫形成了诵读(王褒赋)的风气。
8.诵读(辞赋)在汉代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是士人文化素养的标志。
9.因擅长文章辞赋而被录用的著名作家,武帝朝有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宣帝朝有王褒,成帝朝有(扬雄)等。
10.自武帝起,许多高官显宦都参与其间,成为西汉朝廷一大雅事的是创作辞赋,由此形成了向天子(进献辞赋)的制度。
11.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淮南王刘安)。
12.西汉武、宣、元、成诸帝都是文学爱好者,其中(武帝)还有诗赋传世。
13.淮南王群臣不但著书立说,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辞赋)创作的群体。
14.东汉后期,长期把持政权身居显位的(外戚),大量招纳宾客,东汉许多著名作家都当过他们的幕僚。
15.“妄自菲薄”、“作奸犯科”出自(《出师表》)。
汉赋汉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散韵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汉赋对诸种文体兼收并蓄,形成新的体制。
它借鉴楚辞、战国纵横之文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恣肆的文风,又吸取先秦史传文学的叙事手法,并且往往将诗歌融入其中。
仅从所采用的诗歌形式来看,既有传统的四言,又有新兴的五七言。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综合性的文学样式,它巨大的容量和颇强的表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
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赋体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新赋体的最高成就,西汉后期新赋体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赋体的两篇力作。
同时,张衡的《归田赋》突破了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七体赋的体裁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这种赋体由枚乘首创。
西汉枚乘的《七发》辞藻繁复,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着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
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
自此以后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的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模拟。
乐府乐府的含义是演变的。
在汉代,所谓乐府是指乐府机关,乐是音乐,府是官府,这是他原是的含义。
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也叫乐府,乐府便有一种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六朝人的着眼主要是在音乐上,显然是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
至唐,已经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皮日休的《正乐府》等,都不入乐,但都称之为乐府。
于是乐府又变为一种批判现实的挖苦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是单从乐府入乐来说的。
骚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骚体,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的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
首倡者是西汉初年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汉赋名篇欣赏
汉赋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之一,是汉朝时期最高水平的文学形
式之一。
汉赋的特点在于咏物、咏志、咏情三个方面都非常突出,风
格优美华丽,词藻华丽而严谨,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下面就来
欣赏一些汉赋名篇。
《长门赋》是汉代儒生杨雄写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长门为主题,
全篇表达出作者对长门从历史、文化和人文方面的赞美之情,既有情
感的表达,又有典故的描绘,赋中琐事无遗,极尽细腻之能事,被人
称为汉赋之极品。
《扬雄赋》是扬雄为他的老师司马迁所写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司
马迁为主题,比较具有人文学的特色。
全篇描写了司马迁一生的经历
和他为汉朝史书《史记》所作的贡献。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文献、人物铭记的高度敬重之情,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感情性,是汉赋中的
佳作之一。
《白马篇》是汉代书法家张怀瓘所作的一篇赋。
这篇赋以白马为
主题,描写了白马的形象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白马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赋中用词华丽,情感真挚深刻,表达了对于精神品质的重视和人
性的追求。
汉赋是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其思想表达和感情描写,深深地打动了几千年的中国人。
回顾这些传世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
感知古人的文化、思维和审美情趣,也更能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
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吊屈原赋《吊屈原赋》是汉代文学家贾谊的作品。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遂作此赋。
此赋描写出一个善恶颠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现对屈原深深的同情。
作者也流露出对自己无辜遭贬的愤慨,但他不赞同屈原的以身殉国,认为屈原最终的不幸在于他未能“自引而远去”。
作者主张“远浊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
此赋是汉初文坛的重要作品,是以骚体写成的抒怀之作,也是汉人最早的吊屈之作,开汉代辞赋家追怀屈原的先例。
作品原文谊为长沙王太傅,既以谪去(2),意不自得。
及渡湘水(3),为赋以吊屈原。
屈原,楚贤臣也。
被谗放逐,作《离骚》赋(4)。
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
”遂自投汨罗而死(5)。
谊追伤之,因自喻(6)。
其辞曰: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7)。
侧闻屈原兮(8),自沉汨罗。
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9)。
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10)。
呜呼哀哉!逢时不祥(11)。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12)。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13)。
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14)。
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15);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铦(16)。
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17)。
斡弃周鼎,宝康瓠兮(18)。
腾驾罢牛,骖蹇驴兮(19)。
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21)。
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谇曰(23):已矣(24)!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5)?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26)。
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27)。
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28)?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
使骐骥可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29)?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30)。
历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31)?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32)。
见细德之险征兮,遥增击而去之(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