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中国音乐的大师强烈推荐.pptx
- 格式:pptx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23
谭盾的音乐作品风格分析谭盾的生平简介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
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
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
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
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
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
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
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
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谭盾的音乐风格特点谭盾曾在媒体中出言不逊:“艺术就是比胆量。
”在多元化背景和复杂的音乐创作道路上他以反常规的音乐理念与中国文化底蕴相结合创造出了一条独特风格之路。
谭盾琵琶协奏曲一、谭盾琵琶协奏曲的背景介绍1.1 谭盾的简介谭盾,中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出生于1957年。
他从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决心将音乐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谭盾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血脉,同时又融入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1.2 琵琶协奏曲的意义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
谭盾琵琶协奏曲是谭盾为琵琶独奏而创作的大型作品,通过这一曲目,谭盾展示了琵琶的多样化表现能力,并带领听众进一步了解和欣赏琵琶这一传统乐器。
二、谭盾琵琶协奏曲的乐曲结构2.1 前奏部分谭盾琵琶协奏曲的开始部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前奏,通过琵琶的独奏展示了其独特的音色和技巧。
前奏部分在音乐上具有一定的张力和跌宕起伏,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为后续的乐曲奠定了基础。
2.2 主题部分接下来是主题部分,谭盾巧妙地将琵琶与管弦乐队的演奏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韵律。
主题部分的旋律优美动听,琵琶的独奏与管弦乐的伴奏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美妙的音乐画面。
2.3 发展部分发展部分是整首曲目的核心部分,谭盾在这里展示了他丰富的创作才华和对音乐结构的独特把握。
琵琶在发展部分中展示了其丰富的技巧和表现力,与管弦乐队的合作更显出乐曲的丰富多样性。
2.4 尾声部分曲目的尾声部分是整首曲目的总结和收束,谭盾通过巧妙的编曲和演奏方式,使乐曲在尾声部分中达到高潮,并以宏大的音乐结构结束。
琵琶在尾声部分中再次展示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谭盾琵琶协奏曲的艺术特点3.1 引入西方古典音乐元素谭盾在创作琵琶协奏曲时,不仅借鉴了中华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还融入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元素。
这种融合使得琵琶协奏曲更具世界性,更容易被世界范围的听众欣赏和理解。
3.2 展示琵琶的多样化表现能力谭盾琵琶协奏曲通过琵琶的独奏和与管弦乐队的合作,展示了琵琶的多样化表现能力。
琵琶在乐曲中既有柔和悠扬的旋律,又有激情澎湃的高潮部分,使整个乐曲更加丰富和生动。
谭盾琵琶协奏曲简介谭盾琵琶协奏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以琵琶为独奏乐器,与交响乐团共同演奏。
这部协奏曲结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古典音乐的特点,展现了谭盾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音乐才华。
谭盾简介谭盾,1964年出生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自幼学习钢琴,并于198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攻读硕士学位。
在他的创作中融入了丰富多样的音乐风格,包括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等。
谭盾以其独特的创新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了国际上备受瞩目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得大奖,并受到众多演出团体和知名艺术家的邀请演出。
琵琶协奏曲谭盾琵琶协奏曲是谭盾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探索和创新的体现。
这部协奏曲由三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具有独特的音乐表达和情感。
第一乐章:激昂而豪放第一乐章以激昂而豪放的气势开场,展现了琵琶独奏和交响乐团相互呼应的精彩对话。
这个乐章充满了力量感和激情,旋律优美且富有变化。
第二乐章:温柔而抒情第二乐章以温柔而抒情的方式呈现,让人们感受到深沉的内心世界。
琵琶独奏在柔美的旋律中展示其独特的表现力,并与交响乐团形成和谐共鸣。
第三乐章:欢快而活跃第三乐章以欢快而活跃的节奏展开,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
这个乐章充满了活力和节奏感,琵琶独奏与交响乐团相互呼应,展现出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力。
谭盾的创作风格谭盾的音乐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他善于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西方古典音乐进行融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个性的音乐语言。
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和情感表达方式,又融入了现代音乐的技巧和形式。
谭盾在创作中注重对琵琶这一传统乐器的发扬光大,通过琵琶独奏展示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力。
他运用琵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技术手法,使其在协奏曲中发挥出最大的艺术效果。
影响与评价谭盾琵琶协奏曲在首演后受到了广泛赞誉,并成为了中国当代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谭盾丰富多样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音乐功底,也为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谭盾琵琶协奏曲
摘要:
1.谭盾琵琶协奏曲的背景与创作
2.琵琶协奏曲的音乐特点
3.琵琶协奏曲的艺术价值与影响
正文:
谭盾琵琶协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的一部音乐作品。
该作品于2000 年完成,结合了中西方的音乐元素,以琵琶这一传统中国乐器为主角,展示了琵琶的独特魅力。
琵琶协奏曲的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巧妙地融合了古典与现代、民族与西洋的音乐风格,通过琵琶与管弦乐队的对话,呈现出一幅富有东方神韵的画卷。
在谭盾琵琶协奏曲中,作曲家运用了各种现代音乐技法,如和声、对位、节奏变化等,使作品更具现代气息。
同时,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五声音阶、民间曲调等,展现了琵琶在中国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此外,谭盾还巧妙地运用了琵琶的各种演奏技巧,如扫弦、抹弦、颤音等,使作品更具表现力。
琵琶协奏曲的艺术价值在于其成功地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西方音乐相结合,为世界音乐舞台增添了一部富有特色的作品。
此曲在国际上广受好评,被誉为“东方的帕格尼尼”。
它不仅为我国音乐事业争得了荣誉,还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总的来说,谭盾琵琶协奏曲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影响力的音乐作
品。
它将琵琶这一传统中国乐器与现代管弦乐队相结合,展现了琵琶的魅力和东方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