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 1.6《乐音和噪声》(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北京课改版
- 格式:doc
- 大小:217.50 KB
- 文档页数:4
乐声与噪声1.乐音的三个特征含义决定因素相关问题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科目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授课时间课题授课教师学习目标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常识性了解用分贝划分声音的等级2.噪声减弱的途径有:(1)在声源处减弱,比如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可减弱气流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比如使用吸音材料,高架道路两旁建筑隔音墙、道路旁植树,可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3)在人耳处减弱,比如我们可以堵住耳朵减弱噪声新知探究探究点一:音调探究点二:响度探究点三:音色探究点四:减弱噪声的方法达标检测3.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音色一定不同B.音调一定不同C.响度一定不同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4.对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B.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手机的响声越大C.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D.安装“噪声监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7.贵港又称荷城,南广高铁穿城而过,高铁两旁的隔音墙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途径是在()A.传播过程 B.声源处 C.人耳处 D.声源和人耳处8.如图所示,是常见的交通标志牌,其中与声现象有关的是()A.B.C.D.达标成果1解析:音调和响度取决与不同的条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牛叫的声音比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
教案编辑专员:《八年级物理上册乐音与噪音教案沪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定义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乐音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原理及防治方法。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噪音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音和噪音的定义、特点、产生原理及防治方法。
2. 教学难点:乐音和噪音的产生原理、噪声监测及防治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噪声监测仪器、乐音和噪音素材。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乐音和噪音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音和噪音的区别。
2. 讲解:介绍乐音和噪音的定义、特点及产生原理。
3. 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乐音和噪音的产生过程,学会使用噪声监测仪器。
4. 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噪音问题,探讨防治方法。
5. 总结:强调乐音和噪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实验结果。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源,提出防治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其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评估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或补充。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
4. 教学效果: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乐音和噪音的创意表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开展校园噪音调查,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噪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乐音和噪音的相关知识。
XX秋八年级物理上册乐音导学案(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乐音》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导学目标了解乐音及其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频率决定音调,振幅决定响度。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重点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学法指导观察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当堂展示阅读讨论课前导学1.知识点一:音调a.声音的______叫音调,它决定于物体振动的________。
b.物质振动的快慢用________来表示,它是物体每秒内振动的_______.单位是____.符号是____.c.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Hz~______hz,低于_______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_____HZ的声音叫超声波;人耳均听不到这两种声波..知识点二:响度a.声音的__________叫响度,它决定于物体的__________.b.物体的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_________越小,响度越小。
.知识点三:音色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的。
我们能区别音调、响度完全相同的两个不同声音,主要就是____不同。
姓名:班级:组名:课堂导学1.下列操作中,能改变发声音调的是:a.用力敲击锣面b.绷紧琴弦c.用力拨动琴弦d.在二胡的琴弦上涂一松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音调不同b.我们不能听到蝴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声响度太小c.敲锣鼓时用力越大它发声的响度越大d.歌唱家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节日庆典上,男低音放声歌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b.“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
“女声”音调低,响度小d.“男声”音调低,响度小。
“女声”音调低,响度大下列对声音的描述中,指音调的是——:a.听不见,声音再高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4节噪声危害和控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 、知道乐音和噪声的区别;2、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了解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3、能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辨别防止噪声的途径;【学习重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提高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难点】知道噪声的危害和减弱噪声的途径、【自主学习】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深刻;但是当某一节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听讲效果也就特别差,好象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
”这是为什么呢?二、自主学习内容、指导、检测:(一)噪声举例:(1)工地机器的轰鸣声、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隆声;(2)在音乐厅听音乐;(3)入睡时有人放声歌唱;问题:上述声音是否是噪声?应如何界定噪声?(阅读课本42页的相关内容。
应明确:噪声应从物理学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来认识)物理学角度: 环保角度:(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阅读课本43页小资料,通过读表,了解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合作导学】噪声的控制阅读课本44页有关控制噪声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不同的噪声并提出减弱噪声的途径举例说明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1,2,3,【分层导练】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关于噪声的来源有哪些?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街道上的汽车声B、安静的图书馆里的轻声耳语C、建筑工地的机器声D、半夜里邻居家的电视声6、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禁止汽车鸣喇叭3、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在工厂的工人戴噪声耳罩,这是在__________减弱噪声。
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配套k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人教小初高试卷教案类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一、自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2.能简单解释有关声现象的实例;3.晓得声音在相同介质中的声速相同,晓得空气中的声速;4.自学推理小说、概括的方法;自学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自学难点:探究物体传声实验二、课前预习1、举例说明在生活中你所听过的各种声音。
思索:生活中我们时时都在与各种各样的声音关系密切,声音就是如何产生的?又就是怎样被听到到的?2、我的疑问三、课内探究【学点一】声音的产生实验器材:乒乓球,音叉,水、音乐发声器、塑料袋、尺子、笔帽等;1.实验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恳请同学们想要办法,动手设计精妙的实验,使桌面上的物体出现各种声音,同时,调动我们的感官、视觉和触觉,观测物体表达意见时存有什么特点。
要想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你是怎样做的?①你用了哪些器材?。
②怎样并使它发出声音的?。
③怎样并使它暂停表达意见?。
④它表达意见时存有什么特点?。
恳请用一句话归纳你的结论:。
k12小学初中高中小初高试卷教案类2.恳请你列出:生活中振动表达意见的例子,并表明就是依靠什么振动表达意见的?【学点二】声源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使尺子、纸、水、笔帽等都发出了声音,哪些是由固体发声的,哪些是由液体、气体发声的?请同学们大概分分类。
由固体发声的是由液体发声的是由气体发声的是我们把正在表达意见的物体鸣叫源。
追踪练:将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上下不断跳动,这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
【学点三】声音的保存恳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3页的有关内容,通过自学你都晓得了哪些声音留存的方法?除了没其他留存声音的方法吗?(小组内交流)【学点四】声音是怎么传播的1.思索:课堂上老师没紧贴在同学的耳朵上讲话,而同学们就能够听见老师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3章第2节乐音与噪声导学案(新版)沪科版1、知道乐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征的主要因素2、了解噪声的危害,寻求噪声的防治方法3、会进行简单的专项社区调查,提出防治噪声的建议合作探究乐音的特性一、乐音和噪声(1)乐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乐音。
(2)噪声_____________ ,叫噪声。
提出问题:声音有三大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那么它们各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各种特性应该与振动情况(振幅大小、振动快慢等)有关。
二、探究影响声音特性的因素:(一)响度:响度:叫做响度、探究1: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你用力分别轻敲和重敲音叉,在用耳感觉响度(声音强弱)变化的同时,并观察悬挂的塑料小球被弹开的角度是如何变化的?2、用力轻敲鼓面和重敲鼓面,在用耳倾听声音的响度变化的同时,仔细观察两次鼓面上塑料泡沫小球的跳动情况是如何变化的?3、当你逐渐远离音量不变的录音机时,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由以上实验说明:响度跟有关,越大,则响度越大。
其次响度还跟距离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则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
阅读教材P41第 4、5自然段及表格内容,了解声音强弱的表示方法。
声音强弱用表示。
(二)音调:音调:称为音调。
探究2: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1、用硬纸片刮木梳,快速刮一次,缓慢刮一次,比较两次音调的有何不同?2、用同样大小的力依次拨动吉他上粗、细不同的弦,观察弦的振动快慢情况,听听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3、左手按在吉他上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处,右手用同样大小的力依次拨动,观察弦的振动快慢情况,听听声音的音调是否发生变化?由以上实验说明:1、音调的高低与有关。
物体振动音调就越高。
2、频率: 称为频率,单位:,简称,用符号:表示。
(三)音色: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可能不同之外,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阅读教材P42-43页“音色”部分的内容,然后回答:1、音色:叫做音色。
【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1-6《乐音和噪声》(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北京课改版第二课时一、自我预习【知识回顾】1、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有关,物体振动的,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受、影响。
【预习活动】1、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噪声的来源有哪些?2、人们用什么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具体是怎样分的?3、人们又通过哪些途径来控制噪声?二、互动教学学习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难点:噪声的等级学习活动(活动一)自学课本P34-35“噪声的来源”1、以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2、小组讨论: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活动二)阅读课本P35-36“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完成下列题目:1、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是_________符号________。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
3、列举噪声的危害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1、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噪声,我们应从那三个方面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交流: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个方面减弱噪声。
4、小组讨论:噪声总是有害的吗?_________你知道噪声有哪些用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B、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C、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2、张强在家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是邻居少受干扰,张强想出了三种方法:(1)在被敲的地方放一块抹布(2)把自家的门窗关的严实(3)嘱咐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乐音与噪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区分乐音和噪声,准确说出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乐音和噪声在生活中的实例,并能简单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如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乐音的美妙,培养学生对音乐等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使学生认识到噪声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减少噪声污染。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对声音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这为学习乐音和噪声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实例来辅助。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尝试,这有利于开展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等活动。
3、兴趣爱好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喜欢听流行音乐等,这可以作为教学的一个切入点,让学生从熟悉和喜爱的事物中去发现乐音的特征。
同时,他们也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现象比较关注,如汽车的喇叭声、建筑施工的噪声等,便于引导他们思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4、学习风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倾向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如实验演示、视频播放等。
他们也喜欢参与课堂互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乐音的定义、特征(音调、响度、音色)及其影响因素。
2、噪声的定义、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乐器发声、交通噪声、工厂噪声等,加深学生对乐音和噪声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乐音和噪声的基本概念、特征、危害及控制方法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三学一论坛大单元教学导学案8.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_____的响度大,________的音调高。
9.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两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两图。
三、实验探究题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尺子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实验:(1)该同学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________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__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有关。
(2)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幅度;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快慢大致相同。
实验发现拨动钢尺的力度越大,钢尺________越大,发出声音的________越大。
(3)在实验中会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实验中,用到了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或“转换法”)。
11.林红同学向暖水壶内倒开水时,听到暖水壶竟然“唱起歌”来,刚开始瓶内传出低沉的轰鸣声,随着水越来越多,声音逐渐变尖。
结合乐音的三个特征,她认为,声音由低沉变尖说明“歌声”的音调越来越________。
她又想,一切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那么此时这个发声体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暖水壶内壁和里面的水振动发声;猜想二:可能是暖水壶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猜想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振动发声。
第六节乐音和噪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音调、响度、音色与什么因素有关3、了解减弱噪声的方法二、学习过程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声音?哪些声音听着舒适,哪些声音听了让人心烦意乱?一、声音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二、乐音1、乐音概念:乐音指是指有规律的、悦耳动听、令人愉悦的声音2、乐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音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调高低由________决定,_______越大,音调越高4、响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响度大小由________决定,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比如______________)5、音色(又叫____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音色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
(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____不同.2、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有关.三、噪声1、噪声是对人的生活、工作有害的污染环境的声音2、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例如:安装消声器、减震装置)(2)在__________________减弱(例如:装隔音玻璃;植树造林)(3)在___________减弱(例如:戴耳机、塞棉花)练习:1、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2、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音的接收环节减弱噪声的是A.在高噪声工作区工作的人员佩带防噪声的耳罩B.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C.平日禁止在市区内鸣放鞭炮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安装隔音板。
乐音和噪声
第二课时
一、自我预习
【知识回顾】
1、声音音调的高低与有关,物体振动的,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受、影响。
【预习活动】
1、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噪声的来源有哪些?
2、人们用什么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具体是怎样分的?
3、人们又通过哪些途径来控制噪声?
二、互动教学
学习目标
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重点:噪声的来源及危害,减弱噪声的途径
难点:噪声的等级
学习活动
(活动一)
自学课本P34-35“噪声的来源”
1、以自己对声音的感受,说出什么是噪声:
2、小组讨论: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活动二)
阅读课本P35-36“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完成下列题目:
1、声音强弱的等级单位是_________符号________。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__________;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__。
3、列举噪声的危害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1、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噪声,我们应从那三个方面着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交流:列举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弱噪声采取的一些措施,并分析分别属于从哪个方面减弱噪声。
4、小组讨论:噪声总是有害的吗?_________
你知道噪声有哪些用途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下列哪些措施可以减弱噪声()
A、停止使用一次性白色泡沫饭盒
B、科学家研制冰箱中氟利昂的代用品
C、在摩托车内烯机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为了推销商品,商场在门上安装高音喇叭
2、张强在家修理桌子时有敲击声,为了是邻居少受干扰,张强想出了三种方法:(1)在被敲的地方放一块抹布(2)把自家的门窗关的严实(3)嘱咐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张强在减弱噪声的方法中:
(1)是在出减弱噪声
(2)是在出减弱噪声
(3)是在出减弱噪声
有效训练
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呜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
2、下面是小明同学观察到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污染的是()
A、小明的邻居在晚上听音乐时,将音响的音量开得很大
B、某清洁工为了减少垃圾的运送量,将垃圾就地焚烧
C、某货车司机为了超车,不断的按喇叭
D、在高考、中考复习期间,居民附近的建筑工地晚间停止施工
3、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叫做,其波形的。
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叫做,其波形是的。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本节课掌握了哪些内容?
三、课后拓展
1、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械发出的声音
B、乐音悦耳动听,使有心情舒畅,噪声使人烦躁不安,危害人体健康
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的声音都叫噪声
D、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可循,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2、下列哪个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的()
A、在内燃机排气管上加消声器
B、在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机动车在市区禁鸣
D、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3、晚上当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因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有效的是()
A、打开窗户让空气增加流动
B、用棉花堵住耳朵
C、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4、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生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是,噪声的强弱用表示。
5、在日常生活、生产噪声来、、等。
6、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
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
7、(创新思维题)假如你家附近正在建筑一座高楼,施工噪声很大,你应当采取什么办法来减弱噪声对你的影响。
8、(开放题)通过调查,了解学校(或社区)周围几内部的主要噪声声源。
学校(或
社区)采取过那些降低噪声的措施?为进一步降低学校(或社区)的噪声,你还有什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