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第二单元主要包括如下知识点:整数的认识与比较、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整数的应用以及解决整数问题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第一节:整数的认识与比较1.整数的概念:整数是正整数、零、负整数的统称。
用数轴表示整数,正整数在零的右边,负整数在零的左边。
2.整数的比较:利用数轴可以进行整数的大小比较。
在数轴上,数越大,位置越靠右;数越小,位置越靠左。
3.相反数的概念:两个数绝对值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数称为相反数。
例如,-2和2是一对相反数,-5和5是一对相反数。
第二节: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1.整数加法的运算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整数。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整数。
-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大小。
2.整数减法的运算规则:-两个正整数相减,结果可能是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两个负整数相减,结果可能是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相当于加上这两个数的绝对值。
-负整数减去正整数,相当于将相应的正整数改为负整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第三节:整数的应用1.温度计的读数:摄氏度和华氏度都可以用整数表示,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关系是C = 5/9 × (F-32),其中C表示摄氏度,F表示华氏度。
2.海拔的表示:海拔可以用整数来表示,正数表示地面以上的高度,负数表示地面以下的深度。
3.草原上牛群的数量变化:用整数表示牛群的数量,正整数表示牛群增加,负整数表示牛群减少。
4.整数的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需要运用整数加减法来求解,例如求温度变化、高度变化等。
第四节:解决整数问题1.整数问题的解决过程:-理解问题:仔细阅读、分析题意,明确问题所涉及的内容。
-建立模型:根据问题提出问题的关键要素,建立相应的代数模型或图形模型。
-解决问题:运用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得到问题的解。
-检验答案:将解代入原问题,检验是否满足题意。
数学六年级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分数乘法的意义1. 分数乘整数- 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分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即(2)/(3)+(2)/(3)+(2)/(3)。
2. 一个数乘分数- 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5×(3)/(4)表示5的(3)/(4)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 分数乘整数- 计算方法: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例如,(2)/(7)×3=(2×3)/(7)=(6)/(7)。
2. 分数乘分数- 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例如,(3)/(4)×(2)/(5)=(3×2)/(4×5)=(6)/(20)=(3)/(10)。
三、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1.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a× b = b× a,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如(1)/(2)×(3)/(4)=(3)/(4)×(1)/(2)。
- 乘法结合律:(a× b)× c=a×(b× c),例如((1)/(3)×(2)/(5))×(5)/(6)=(1)/(3)×((2)/(5)×(5)/(6))。
- 乘法分配律:(a + b)× c=a× c + b× c,如((1)/(2)+(1)/(3))×(6)/(5)=(1)/(2)×(6)/(5)+(1)/(3)×(6)/(5)。
四、解决问题1.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解题步骤:首先确定单位“1”,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 = 所求量。
例如,一本故事书有120页,小明看了全书的(2)/(5),求小明看了多少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知识点』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找观测点。
2.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
3.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在平面图上绘出物体的具体位置1.绘出方向。
2.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标准绘出距离。
3.标出物体的名称。
三、描述路线1.描述路线时要按照行驶的路线适当分为不同的路段描述。
2.每段都要有明确的观测点。
3.描述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四、描绘路线图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距离。
五、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在叙述具有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距离相等。
2.相对位置例如: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知识点』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找观测点。
2.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
3.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在平面图上绘出物体的具体位置1.绘出方向。
2.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标准绘出距离。
3.标出物体的名称。
三、描述路线1.描述路线时要按照行驶的路线适当分为不同的路段描述。
2.每段都要有明确的观测点。
3.描述行走的方向和距离。
四、描绘路线图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距离。
五、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在叙述具有相对性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距离相等。
2.相对位置。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二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小数的认识与比较、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小数的认识与比较小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表示方式,它介于两个整数之间。
在学习小数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比如,0.1表示十分之一,0.01表示百分之一。
在比较小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小数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比如,0.3比0.2大,0.05比0.1小。
当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小数部分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和分数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
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根据小数的位数将它转化为分数形式。
比如,0.3可以表示为3/10,0.05可以表示为5/100。
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将分子除以分母。
比如,2/5可以表示为0.4,3/10可以表示为0.3。
三、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整数的运算类似,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加减运算时,我们需要保持小数点对齐;乘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先计算数字部分的乘积,再根据小数位数进行调整;除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先将除数的小数位数调整与被除数相同,再进行运算。
四、小数的应用小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货币计算、测量、比赛成绩等方面。
我们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通过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则和应用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小数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数学世界,为我们探索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数,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善于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六上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个连贯的科目,每一个知识点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一些总结:1.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分数乘法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例如,$\frac{2}{3} \times 4$ 表示的是 4 个$\frac{2}{3}$ 的和。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例如,$\frac{2}{3} \times \frac{3}{4} = \frac{2 \times 3}{3 \times 4} =\frac{6}{12}$。
2.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不同,分数除法表示的是“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
例如,$\frac{4}{5} \div 2$ 表示的是$\frac{4}{5}$ 平均分成 2 份。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frac{4}{5} \div 2 = \frac{4}{5} \times \frac{1}{2} = \frac{4}{10}$。
3. 比和比例: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frac{a}{b}$。
比例:表示两个比之间的关系,例如,$\frac{a}{b} = \frac{c}{d}$。
4. 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运算的顺序,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5.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将分数化为小数:例如,$\frac{2}{3} = 0.\overline{6}$。
将小数化为分数:例如,$ = \frac{3}{5}$。
6. 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与分数有关的问题时,可以使用线段图、方程、直接计算等方法。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通常会涵盖各种不同的主题,这取决于你所使用的教材和地区课程。
然而,一般来说,这个单元可能会涉及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比如比例和百分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大纲:1. 比例的基本概念:定义和理解比例比例的表示方法(例如,1:2,2:3等)交叉乘法原则2. 应用比例解决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烹饪,制作模型等)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地图的比例尺,化学反应的比例等)3. 百分数:百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例如,50%表示为或5/10)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4. 百分数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折扣,市场份额等)在科学,工程和经济中的应用(例如,增长率,市场份额等)5. 比例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理解比例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转换6. 实践项目: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应用比例和百分数的知识。
这可以包括调查,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
7. 复习和总结:复习本单元的主要概念和技能总结学生的理解和困惑,以便进一步澄清和教学调整。
8. 附加主题:百分比计算(例如,增长或减少的百分比)百分比与统计的关系(例如,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与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百分比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人口统计数据,选举结果等)9. 解决问题策略:教授学生如何识别问题是否涉及比例或百分数,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0. 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强调比例和百分数与其他数学概念(如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这有助于学生建立一个更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备课笔记一、课程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数的读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以及数的运算,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读写阿拉伯数字。
2. 掌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按照大小排列数。
3. 理解数的顺序概念,能够在给定的数列中找出规律。
4.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阿拉伯数字,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概念。
2. 教学难点:数的顺序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数字卡片、数轴、练册、小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快速识读阿拉伯数字。
2. 讲解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字卡片进行实际比较,教授数的大小顺序。
3. 操练数的大小比较:组织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的练,加深理解。
4. 引入数的顺序概念:通过数轴和数列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规律。
5. 进行数的顺序练:设计一些数的顺序练题,巩固学生对数的顺序概念的理解。
6. 讲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小黑板和彩色粉笔进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
7. 练加法和减法运算:组织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练,熟练掌握运算技巧。
8. 总结与反思:对本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课后布置练册上相关练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答题准确率以及对概念的理解程度。
七、延伸拓展1.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比较和顺序概念。
2. 给学生更多的练机会,巩固数的读写和运算技巧。
3. 设置趣味性小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阿拉伯数字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顺序概念以及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有了初步的掌握。
但在课程设计上,可以更多地设置生活实例,增加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理解能力。
标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小数的运算一、概述在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大纲中,第二单元主要介绍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小数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字形式,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则对我们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小数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步深入探讨小数的运算规则,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基本概念1. 小数的定义我们需要了解小数的概念。
在数学中,小数是指整数和分数之间的数,它可以用小数点来表示,例如0.5、3.14等。
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我们购物时的价格,时间的表示等等。
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这些实际问题。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读法和写法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0.25可以读作“零点二五”,3.14可以读作“三点一四”。
在写法上,我们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和数字的排列顺序,这对于小数的运算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加法运算小数的加法运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应用的技能。
在进行小数的加法运算时,我们首先需要对齐小数点,然后按照十分位、百分位等顺序逐位相加,最后将小数点直线对齐,得出结果。
举例来说,0.25 + 0.14 = 0.39。
通过多做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熟练地掌握小数的加法运算。
四、减法运算与加法类似,小数的减法运算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在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时,我们同样需要对齐小数点,并按照十分位、百分位等顺序逐位相减,最后将小数点直线对齐,得出结果。
0.5 - 0.37 = 0.13。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
五、乘法运算小数的乘法运算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
在进行小数的乘法运算时,我们首先将小数化为分数形式,然后按照分数乘法的规则进行计算,最后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0.25 × 0.4 = 0.1。
通过练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则。
六、除法运算小数的除法运算同样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二单元《百分数二》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百分数表示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
3.知道利用百分数表示的分数间的关系;
4.了解分数和百分数的换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百分数的向分数的转化;
2.理解百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教师:熟悉教案内容,准备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举例题引导学生回顾并掌握“百分数”的概念。
2. 讲解
•讲解如何将百分数转化为分数,并通过举例讲解求解步骤。
3. 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转化规则的理解。
4. 拓展
•利用实际例题,拓展学生对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1. 复习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2. 讲解
•讲解如何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并通过实例演练。
3. 练习
•给学生讲解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理解。
第三课时
1. 复习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2. 讲解
•讲解分数和百分数的互相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
•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转化技巧。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百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熟练地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百分数,并掌握了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方法。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1. 概述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了数的逻辑推理和应用题的解决。
通过对数学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数的基本性质在本单元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数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这些性质对于我们进行数学运算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 数的逻辑推理本单元还涉及了数的逻辑推理,例如提取信息、列方程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用本单元还涉及了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用,例如找规律、应用题等。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掌握了数的基本性质和逻辑推理方法后,我发现在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尤其是在解决应用题时,我逐渐掌握了找规律和列方程的方法,对数学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6.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对数学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就是对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的梳理和个人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了数的逻辑推理和应用题的解决,通过对数学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习了数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这些性质对于我们进行数学运算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圆柱的表面积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圆柱的()面积加上()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 把圆柱体的侧面沿着它的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
的();也可以得到一个()形,这时圆柱的()和()相等。
3. 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4.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5. 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6.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 厘米,侧面积是200.96 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7. 2.6 米 = ()厘米 48 分米 = ()米
7.5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 9300 平方厘米 = ()平方米
8.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为 15.7 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 )厘米。
9.将一根长5 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2 段,表面积增加60 平方分米。
这根木料的底面面积是()平方分米。
10.把一个底面积是15.7 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1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是2 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
12.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是3 厘米,将它锯成两个圆柱体后表面积增加()。
13.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12.56 分米,高是10 厘米,它的侧面积是(),表面积是()
14.把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是 2 分米的圆柱,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底面的长约是()分米,宽约是()分米,底面积约是()平方分米,体积约是()立方分米.
15. 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2.56 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 分米,它的高是()厘米。
16. 把一张长8 分米,宽5 分米的白纸,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二、判断题
1.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它们的底面积一定也相等。
()
2.圆柱的底面周长扩大2 倍,表面积就扩大8 倍。
()
3.求一个圆柱形水桶能装水多少,就是求这个水桶的表面积是多少。
()
4.一个圆柱的高缩小2 倍,底面半径扩大2 倍,表面积不变。
()
5. 6 立方厘米比5 平方厘米显然要大.()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乘以高。
【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2.把一个直径为4 厘米,高为5 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算式是()
【 A、3.14×4×5×2 B、4×5 C、4×5×2 】
3.把一个棱长是2 分米的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平方分米。
【 A.6.28 B.12.56 C.18.84 D. 25.12 】
4.冬天护林工人给圆柱形的树干的下端涂防蛀涂料,那么粉刷树干的面积是指( ).
【 A.底面积 B.侧面积 C.表面积 D.体积】
5.甲乙两人分别用一张长12.56 厘米、宽9.42 厘米的长方形纸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卷成一个圆柱体,(接头处不重合),那么卷成的圆柱体()
【 A 高一定相等 B 、侧面积一定相等 C、侧面积和高都相等 D、侧面积和高都不相等】6.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是31.4 厘米,如果高增加2 厘米,底面大小不变, 那么表面积增加( )平方厘米。
【 A、15.7 B、31.4 C.62.8 D.125.6 】
7.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这个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比是( )。
【 A、2π :1 B、1:1 C.π :1 D.1:2π】
8.压路机的滚轮转动一周能压多少路面是指( )。
【 A、滚轮的两个圆面积 B、滚轮的表面积 C、滚轮的侧面积 D、滚轮的体积】
9.一个圆柱体,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2 倍,体积扩大( )倍。
【 A、 2 B、 4 C、6 D.、8 】
四、求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半径是2 分米,高是7.3 分米。
(2)底面周长是18.84 米,高是5 米。
五、应用题。
1、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0.6 米,高是40 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内半径是 2 米,高是 1.5 米,在池内周围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圆柱高9 分米,侧面积226.08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4、一个圆柱形,侧面展开是一个边长为62.8 厘米的正方形,这个圆柱形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某宾馆大堂有6 根圆柱形大柱,高10 米,大柱周长25.12 分米,要全部涂上油漆,如果按每平方米的油漆费为 80 元计算,需用多少钱?
6、一根长 2 米,底面积半径是4 厘米的圆柱形木段,把它据成同样长的4 根圆柱形的木段。
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
7、一支没有橡皮头的圆柱形铅笔长20 厘米,底面半径0.5 厘米。
这支铅笔有油漆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8、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 24 厘米,底面直径是20 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9、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
它的横截面半径是0.5 米,长是2 米,它滚一周能压过多大的路面?如果它滚 100 周,压过的路面又有多大?
10、一个盛奶粉的圆柱形铁罐,底面周长是31.4 厘米,高是1.3 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罐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