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头痛的个偏方
- 格式:docx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缓解头痛的八个小偏方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下面介绍八个简单而有效的小偏方,可以帮助缓解头痛的不适。
1. 休息放松当头痛发作时,及时休息放松是非常重要的。
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放松身心。
可以尝试一些深呼吸和放松的练,帮助缓解头痛症状。
2. 按摩太阳穴太阳穴是头部疼痛时的一个重要穴位。
用指腹轻轻按摩太阳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症状。
按摩时要轻柔而不用太大力气。
3. 喝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帮助增强免疫系统和抗炎能力。
喝一杯或者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菠菜等,可以缓解头痛的不适。
4. 热敷或冷敷根据头痛的原因,可以尝试热敷或者冷敷来缓解症状。
对于紧张性头痛或者偏头痛,可以用热水袋或温热的毛巾敷在头部,放松肌肉。
对于头部受伤或者血管收缩引起的头痛,可以用冰袋敷在头部,缓解疼痛和肿胀。
5. 饮用足够的水脱水是引起头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确保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保持身体的水平衡,有助于缓解头痛症状。
每天至少喝八杯水,多饮水果和蔬菜汁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6. 均衡饮食不良的饮食惯可能会导致头痛。
要注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健康营养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等。
减少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酒精和加工食品,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头痛。
7. 规律生活保持规律的生活惯对预防头痛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睡眠惯,规律饮食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这些有助于调整身体的节律,减少头痛的发生。
8. 避免刺激物某些刺激物可能会引发头痛或加剧头痛症状。
如吸烟、气味刺激物、强光、噪音等。
尽量避免这些刺激物的接触,有助于减轻头痛的不适。
以上是缓解头痛的八个小偏方,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不同,效果可能会有所差异。
如果头痛严重或者持续不退,请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22种偏方调治头痛偏方一、葱白姜汤配方:葱白7根,生姜9克。
制法:将葱白切段,生姜切丝,加适量水煎汤。
功效: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头痛,其症痛连项背,常伴恶意发热、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
用法:趁热饮服,覆被取汗,汗出则愈。
偏方二、白芷葱白绿茶、配方:绿茶10克、葱白3节、白芷10克。
制法:将三味煎水。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通窍。
主治风寒头痛。
用法:趁热饮服。
偏方三、菊花蜂蜜茶配方:绿茶1克,菊花9~15克,蜂蜜25克。
制法:菊花加水600毫升,煮沸5分钟,加入绿茶、蜂蜜即可。
功效:去风热、止头痛,主治风热头痛。
用法:日服1剂,分3次服完。
偏方四、杏仁菊花茶配方:杏仁、菊花3克。
制法:将杏仁捣碎,与菊花一起加水煎汤。
功效:去风热、止头痛,主治风热头痛。
用法:代茶饮。
偏方五、荷叶粳米粥配方:粳米50克,荷叶30克。
制法:将粳米洗净,荷叶切细丝,两者一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成粥。
功效:适用于湿邪引起的头痛。
用法:早晚温热服食。
偏方六、祛风胜湿剂配方:白蔻仁4.5克、羌活15克、苏叶12克、生姜9克。
制法:将以上四味水煎取汁。
功效:祛风散湿,适用于风湿头痛,其症常伴头重、肢体困重、胸闷、脘胀、食少便溏、苔白厚、脉濡缓等。
用法:分2次服,数日即效。
偏方七、芹菜粥配方: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
制法:粳米加适量的清水煮熟后,加入切好的芹菜,再煮5分钟左右即成。
功效:可清热止痛。
用法:此方每天吃一剂。
偏方八、葱白川芎茶配方:葱白两段,川芎、绿茶各10克。
制法:将葱白、川芎和绿茶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祛风止痛,缓解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状。
用法:可每日饮1剂。
偏方九、桑菊豆豉粥配方:桑叶10克,甘菊花15克,豆豉15克,粳米100克。
制法:桑叶、甘菊花、豆豉水煎取汁,放入粳米煮成稀粥,加入药汁,稍煮即成。
功效:疏风清热、清肝名目,缓解风热所致头痛,症见头痛而胀、口渴便秘者。
用法:可早晚食用。
头疼缓解最快方法头疼是一种常见的身体不适,它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比如压力、疲劳、饮食不当、环境因素等。
当头疼发作时,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快速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头疼缓解最快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可以尝试按摩太阳穴和颈部。
太阳穴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疼的症状。
用指尖轻轻按摩太阳穴,每次持续约5分钟,可以有效减轻头疼的不适感。
同时,也可以按摩颈部,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疼的疼痛感。
其次,可以尝试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深呼吸可以增加氧气供应,帮助舒缓头疼。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深吸几口气,然后缓慢呼出。
同时,也可以进行放松训练,比如瑜伽、冥想等,帮助放松身心,缓解头疼的不适感。
另外,适当休息也是缓解头疼的有效方法。
当头疼发作时,可以选择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
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调整一个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放松一下,让大脑得到放松,有助于缓解头疼的症状。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头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的疲劳感,有助于缓解头疼。
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帮助缓解头疼的不适感。
最后,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头疼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预防头疼的发生。
比如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等,都有助于预防头疼的发生。
综上所述,头疼缓解最快方法包括按摩太阳穴和颈部、深呼吸和放松训练、适当休息、适当运动、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当然,对于头疼的治疗,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比如服用止痛药等。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大家缓解头疼的不适感,恢复健康的状态。
20种治疗头痛的中药和偏方中药是治疗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治疗头痛的中药:1. 川贝母:有清热止咳、润肺止逆之功,适用于风寒头痛、喉痹、哮喘等症状。
2. 丹参:有活血化瘀、缓解头痛、头晕的功效。
3. 当归:有养血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血气不足引起的头痛。
4. 神曲:能够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抵抗力,适用于由风热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5. 白芍: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内外伤、痛经引起的头痛。
6. 独活寄生:有祛风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缺血、风湿病等症状。
7. 五倍子:有收敛止泻、止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脑膜炎、骨折等症状。
8. 红花: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瘀血肿痛等症状。
9. 川芎: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神经性头痛等症状。
10. 防风:有祛风止痛、散寒解表、发汗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感冒、风寒等症状。
11. 薄荷:能够疏散风热、清凉解毒、解表散热,适用于头痛、头晕、风热感冒等症状。
12. 甘草:有调和各种药物、缓解副作用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心悸、胸痹等症状。
13. 忘药:有开窍明目、清凉神志、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昏迷、中风等症状。
14. 地黄:有滋阴补血、安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昏、失眠等症状。
15. 斑蝥:有镇痛、止血、解毒的功效,适用于头痛、眼痛等症状。
16. 龙胆草:有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清目明便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舌生疮等症状。
17. 桑叶:有清热润喉、解毒轻身、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高血压等症状。
18. 熟地黄:有补肾益气、滋阴补血、健脑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19. 葛根: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痛、润肺开音的功效,适用于头痛、口渴、胸痹等症状。
20. 白术:有健脾益胃、祛湿化痰、止痛的功效,适用于头痛、肠胃不适等症状。
中药治疗头痛主要有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偏方:1. 巴戟天安神饮将巴戟天、枸杞子、茯苓、白术、甘草、白芍、赤芍、木通、菊花等中药材煎成浓汁,加入枸杞、菊花、甘草等,定时饮用能减轻头痛症状,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草药偏方治百病-内科部分-头痛方 1〔组成〕鲜杨桃根 50~100g,豆腐 200g。
〔用法〕炖服、每日 1 次。
〔附注〕此方用于慢性头痛。
方 2〔组成〕鲜六棱菊根 60g。
〔用法〕水煎服。
或与羊脑 1 个合炖,加酒少许服。
〔附注〕此方用于久年头痛,也可用于产后关节痛。
方 3〔组成〕石仙桃 30g,灰藜 15g,鸡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晕痛,亦可用于脑震荡后遗症。
方 4〔组成〕仙人掌适量。
〔用法〕仙人掌去刺,剖成 2 片、剖面澈食盐少许,合拢,湿纸包裹,用细铁线捆扎,放入火内煨至八成熟,将剖面贴额颞部,胶布固定,每次约4 小时,可连续使用。
方 5〔组成〕羊乳(草药)45g,猪瘦肉适量。
〔用法〕水煮服。
〔附注〕此方用于阴虚头痛,亦可用于白带。
方 6〔组成〕野艾 15g,鸡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方 7〔组成〕野枇把根茎 30g,野鸦椿果 1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风湿头痛。
方 8〔组成〕野菊花 180~210g,野养麦 60~120g。
〔用法〕水煎,冲酒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风。
方 9〔组成〕向日葵花托 30g,野鸦椿果 15g,鸡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方 10〔组成〕麦斛 30g,藁本 6g,向日葵 10g,丹参 9g。
〔用法〕水煎服。
方 11〔组成〕鲜鹿蕾 21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习惯性头痛。
方 12〔组成〕鲜梧桐叶 7 片,星宿菜根 60g。
青壳鸭蛋 1 个。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用于头风痛。
方 13〔组成〕大青根 30g,臭牡丹根 30g,鸡蛋 2 个。
〔用法〕水煎,吃蛋和汤。
〔附注〕此方用于高血压头痛。
方 14〔组成〕桃金娘鲜叶茎 30g。
〔用法〕酌加水煎成半碗,连服 2~3 天。
方 15〔组成〕桃金娘干根 60g。
〔用法〕水煎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虚寒哮喘。
方 16〔组成〕山梅花根皮、白糖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敷贴患处。
名中医治头痛十二个秘方治头痛秘方(12首)6.1加味乌星散【来源】任应秋,《任应秋论医集》【组成】制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各3克,菊花6克,冰片0.9克(研细,分2次冲服)。
【用法】先煎川乌、南星、细辛、地龙四味,后入菊花,稍煎即成,分2次服。
冰片临服时分2份各冲入1份。
服后稍事休息,头痛即止。
【功用】升清阳,化浊气,止头痛。
【方解】方中川乌、南星、细辛祛风散寒止痛;地龙通络镇痉;菊花疏风、清头目;冰片开窍散瘀,清热止痛。
诸药合用,有通络止痛、疏风散邪之功。
药专力宏,取效颇佳。
【主治】慢性头痛。
悠悠戚戚,迁延不愈,或在一侧,或在巅顶,诸如生气、受风、感寒以及天气变化都能引起发作。
脉象往往沉细微弦。
可用于神经性头痛。
【疗效】屡用屡效,多1剂痛止而愈。
6.2柔肝熄风方【来源】潘兰坪,《新编经验方》【组成】生地、熟地、天冬各9克,玉竹15克,黑芝麻12克,钩藤9克,白菊花6克,鲜莲叶20克,羚羊角0.5克(研细,分2次冲服),苦丁茶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熄风,滋阴益血。
【方解】方用鲜莲叶、菊花、羚羊角、钩藤、苦丁茶清肝热,熄肝风;地黄、天冬、玉竹、黑芝麻滋肝益肾。
“此养肝体佐以清肝用法,阴虚火浮之头痛最宜。
即偏正头风亦可治。
叶案所谓育阴和亢阳,柔润熄内风者以也”。
【主治】阴虚火浮之头痛,偏正头风。
可用于阴虚阳亢,血压上升引起的头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6.3头痛汤【来源】岳美中,《岳美中医案集》【组成】连翘、菊花、霜桑叶、黄芩各9克,苏薄荷3克,苦丁茶6克,夏枯草12克,藁本、白芷各3克,荷叶边半张,鲜白茅根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温服,日2次。
【功用】祛风散热,通窍止痛。
【方解】方中连翘轻浮,为解热清气分之炒品;菊花、薄荷消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桑叶搜肝络之风邪;黄芩除中上焦之火邪;苦丁茶祛头部之热邪;夏枯草解散结热;荷叶边舒散邪热;鲜茅根消除痰热,更使以白芷通窍散发表邪,引以藁本上升直达头顶。
治疗头疼的小偏方篇一:治头痛小偏方治头痛小偏方足底理疗+泡脚足部反射区的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有些人认为足底按摩和中药足浴能缓解头痛症状,尽管神经内科医师一定都会告诉你,这一招对正在发作的头痛没有太大用处,但既然有人觉得有效,也不妨一试,不管怎样,足底按摩强身健体的功效是存在的,但一定要找资质较好的足疗馆,不能乱按。
多喝绿茶绿茶就是知名的抗氧化剂,能够协助身体新陈代谢,也有些人真的,多喝绿茶能够协助他们防治头痛。
晒晒太阳晒太阳能够使人的心情不好出来,减低紧绷情绪,还能够使身体制备一些营养物质,对减轻头痛必须也存有一定促进作用。
戴根头带也有人说道,头痛的时候,在额头边线绑上一根头带,能迁移大脑对头痛的“注意力”,因而减低偏头痛芹菜粥取连根芹菜12克,粳米250克。
将粳米河沙后米饭粥,提芹菜连根晒干磨碎再煮熟即可。
此粥具备健脾消炎之功,适用于于肝火而致偏头痛者。
疏肝止痛粥挑香附9克,玫瑰花3克,白芷6克,粳米或糯米100克,白糖适度。
将香附、白芷水煎挑汁,再将粳米晒干后重新加入药汁和水,煎至水沸,将冲洗整洁的玫瑰花放入,用文火快煮10分钟,衣时冲泡。
此粥具备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效,能够预防偏头痛,经常服用能够显著增加偏头痛的发作次数。
篇二:治疗头痛的各种偏方化疗头痛的各种偏方头痛是常见疾病的一种,分很多种情况,这里根据不同情况列举几种常用的偏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偏头痛:多见于女性,常于青春期发病,呈圆形周期性发作,更存有部分病人的头痛与月经周期存有密切关系。
典型发作前病人常常先存有头晕、烦躁、忧伤美感,并可能将在眼前发生闪光、暗点还可以发生面、唇、肢体麻木、迷乱等。
这些先兆症状大约经过20-30分钟后消散,然后发生剧烈头痛,苦得似的钻子扣和针刺一样。
这种头痛常常略偏于一侧,常从眼眶或前额部已经开始,向半侧部拓展,也可以遍布整个头部。
头痛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后逐渐减低,常常在入眠后完全缓解。
【偏方】偏头痛中医效验良方(含单方及外用方)西医认为,偏头痛是由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和某些体液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发作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风寒刺激,使调节血管运动的神经功能失调,反射的引起头部某些小动脉痉挛或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
方一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偏头痛,头痛反复发作5个月以上,间隔期一切正常,体检正常,且大多有偏头痛家庭史,排除颅内炎症、占位病变、高血压、脑外伤、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所致各种头痛。
【方药】:法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云茯苓10g,甘草5g,红花10g,川芎10g,僵蚕10g,葛根15g,蔓荆子10g,蜈蚣1条。
【加减】:呕吐、恶心明显者加竹茹6g、苏叶8g,觉全身火热者加石膏15g、知母10g,有头痛先兆者加胆南星8g,忧郁眠差者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与月经有关者加熟地15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
【用法】:上方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5天为一疗程。
【编按】:方中天麻、法夏、陈皮、茯苓健脾化痰,解痉祛风;红花、川芎活血祛风止痛;僵蚕、蜈蚣化痰通络;葛根升清阳,使清浊得分。
本方能化痰引瘀,气血兼治,故能取得明显疗效。
84例患者治疗1~3个疗程后,治愈(5天内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4例,好转(5天内疼痛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发作,再应用本方症状迅速控制者)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4%。
方二穴位埋线【主治】: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性,搏动性,偏于一侧,再遇紧张或风寒刺激而诱发。
【方法】:将1号铬制免煮型医用外科羊肠线,剪成1cm或2cm 长线段。
主穴取外关、合谷。
配穴:伴心烦郁怒,脉弦数加太冲;胸闷,恶心,脉弦滑加丰隆;面色晦暗,脉弦细加阿是穴;少气懒言,心悸,少寐,脉细者加足三里。
使用自制埋线针,万福金安液浸泡消毒,选好穴位,做好标记,常规消毒,1%利多卡因表皮局麻,取一段羊肠线,用埋线针将肠线顶入穴内,埋入肌层,查看针孔,无线头外露,立即贴上创可贴,保护针孔。
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
在《伤寒论》中,治疗头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所致的头痛。
2. 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所致的头痛。
3. 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升津舒经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所致的头痛。
4. 大柴胡汤: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阳明合病所致的头痛。
5.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病所致的头痛。
这些方剂都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头痛进行治疗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善,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等。
家庭医疗大宝典-头痛
盐治头痛法
用食盐轻擦舌尖,并且喝一杯盐开水,头痛症状可望减轻。
按穴治头痛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劲按两边的太阳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颈部的颈窝,可治头痛。
白萝卜治偏头痛法
仰卧,用白萝卜汁滴鼻,右痛滴左,左痛滴右。
每次3~4滴,每日2~3次,可治偏头痛。
冷敷治偏头痛法
偏头痛发作时,取湿毛巾敷在痛处,毛巾捂热后就随时更换,一般20分钟左右就能减轻疼痛。
荞麦治头痛法
将250克荞麦面和适量米醋制成面饼,放入铁锅烘热,包在毛巾内趁热包扎患处,可治头痛。
热水浸手治偏头痛法
双手浸入热水中让水没过手腕,每次浸半小时。
在浸泡过程中,要保持水温。
连续浸泡数次,偏头痛症状可消失。
梳头治头痛法
每天反复梳头,再用木梳齿轻轻叩击头皮3~5分钟,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等。
若能针对头部穴位和疼痛部位叩击,疗效会更好。
治头痛的个偏方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治头痛的13个偏方
1、头痛时,把双手浸在一盆热水中(保持水温在60℃左右),一般约30分钟,头痛会减轻或至消失。
这是因为偏头痛是由脑血管充血,压迫脑神经产生。
当手部血管膨胀,血液流聚于手部,脑血管充血量就相对减少,血管膨胀也减少,压迫减轻,痛感便逐渐消失。
2、生白萝卜汁,每次滴鼻孔两滴(两鼻孔都滴),一日两次,连用4~5天,可根除。
忌吃花椒、胡椒。
3、白芷4克,冰片2克,细辛2克,研磨粉卷入纸筒放药粉燃着,用鼻吸入烟气,该方适用于神经头痛。
4、用白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治偏头痛。
5、干白菜跟1块,红糖60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服3次。
6、鲜丝瓜根3个,白芷10克,与瘦猪肉适量共煮,吃肉喝汤。
7、双勾30克,红枣60克,黑豆60克,生姜3片,鸡蛋2个,共煮服。
8、川芎6克,绿茶6克,红糖适量。
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渣饮用。
9、当归10克,川芎5克,白芷6克,葱白3根。
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每日1剂。
10、辛夷花10-12克,鸡蛋2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
11、头痛时把苹果磨成泥状涂在纱布上,贴在头痛处,症状可减轻。
12、冰袋冷敷。
将冰块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头疼部位。
等冷却的头部血管收缩后,能够有效的缓解偏头痛。
13、菊花枕。
菊花干品1000克,川芎400克,丹皮、白芷各200克,装入枕套内,使药物缓慢挥发,具有活血行气、清热凉血、祛风解表、生肌止痛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