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沿江1
- 格式:ppt
- 大小:3.60 MB
- 文档页数:23
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域特征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1.读长江地带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①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②如何概括长江沿江地带最重要的地理位置特点;北纬30度③简单评价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长江两岸沿江地带中低纬度2.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界线(宜昌、湖口)(1)长江沿江地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
(2)气候适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3)河湖众多,河网密布,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
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被称为“黄金水道”。
(4)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大,煤、铁、铜等矿产丰富,有利于工业发展。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名称特点有利条件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河、湖自然资源长江沿江地带西起四川攀枝花,东至上海,东西绵延3000多KM,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二岸100—200KM的范围内,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带状”区域。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①.长江沿江地带纽带的意义;②.经济通道;③.交通通道。
1. 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1)“H”形的经济格局(2)意义:①联系了长江上游与下游的省内经济区域②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区③四条经济通道——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④交通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以长江干流为横轴,东连沿海经济地带,西接广大内陆地区所构成的“H”形经济格局;不仅联系了长江上游与下游的省内经济区域,更重要的是沟通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两大经济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第一,西部地区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第三,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第二节长江沿岸地带(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地图使学生认识本区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分布与河流、地形、陆上交通、自然资源等的相互关系,分析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分布密度的差异;认识本区不同地区的差异。
2.通过对长江沿岸工业基地主要工业部门、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分析它们之间进行协作,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事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2.正确认识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的差异和协作方法、途径。
教学难点从图中指出沿江地带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挂图;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分布图;资料:长江上的主要城市介绍(学生课下准备);课件:介绍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经济的发展;课件:长江沿江工业基地介绍等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江的纽带和发射作用的知识,认识到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在长江河流沿江地区,许多城市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河流,例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就与长江的关系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问题。
教师:我们都知道在长江的沿江地带,从上游到下游的大城市依次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那么,这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如何依托长江的?其他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情况与这四个城市的关系又怎样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教师:下面请大家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图,按小组分别研究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在长江中的分布情况,讨论这些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周围地区的其他哪些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好,下面请大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每组同学可以指派代表到讲台来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几个人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长江沿江地区知识点总结1. 地理位置长江沿江地区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横跨了多个省市,包括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上海等地,总面积约为50万平方公里。
长江流经的地区地势多为丘陵和平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和工业发展。
2. 自然资源长江沿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长江水系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为当地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此外,长江沿江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铜、铝等矿产资源,以及肥沃的农田土壤,适宜种植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
3. 经济发展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拥有发达的工业和农业。
长江沿岸的城市如上海、武汉、南昌等都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业中心,有着发达的航运、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轻工业等产业。
长江沿岸的农业也十分发达,主要种植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农作物,畜牧业也十分兴旺。
4. 文化古迹长江沿江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
如南京的明故宫、武汉的黄鹤楼、荆州的关公祠、巫山的三峡人文景观等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5. 旅游资源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三峡、夔门、巴东、白帝城、恩施等风景名胜区。
此外,长江沿岸的城市也有着现代化的购物中心、酒吧街、主题公园等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多种选择。
6. 生态环境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备受重视,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长江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快实施生态文明建设。
禁毒劝返、农村生态环境组织建设层级,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加大,有效维护了长江沿江地区生态平衡。
总而言之,长江沿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带和文化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了解长江沿江地区的这些知识点,增加对这一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长江沿江地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掌握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运用数据和图表,探究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3)调查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状况,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保护长江、珍惜资源的意识;(3)培养学生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3)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
2. 教学难点:(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的分析;(2)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概况;(2)制作PPT和教学素材;(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2)收集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准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长江沿江地带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长江沿江地带的资料;(3)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情况;(2)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作用;(3)引导学生关注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问题。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讨论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发达程度及其作用。
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点1、长江沿江地带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有: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
2、武汉、重庆、攀枝花在位臵分布上的共同特征:都位于长江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
3、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地形差异:上游江面狭窄,峭壁高耸,水流湍急;中下游地区地势地平,水网密布。
4、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落差大,可以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长江中下游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可以进行养殖业;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宽阔,水流缓慢,可以进行内河航运;长江沿江地带风景秀丽,景色迷人,可以进行旅游业开发。
5、长江沿江地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绵延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致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
6、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的优势: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④自然资源丰富。
7、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①西部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②东部产业可以沿江向中西部推进;③长江连接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④长江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技术、资金、信息向西部地区传递转移的通道。
8、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通过铁路干线和南北支流向南北辐射,北可以到华北平原,南到珠江三角洲。
9、长江沿江地带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城市用地的扩展,农村劳动力外出导致的耕地荒,退耕还林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占用耕地。
10、长江沿江地带发展农业的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历史悠久。
11、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资源:煤,天然气,铁,铜,磷,水资源。
上游能源丰富,中下游能源缺乏。
12、沿江地带的工业:四大工业基地①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区;②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工业地区;③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地区;④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地区。
13、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长江沿江地带第一课时八年级地理教案【教学重点】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1.分组: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过程设计:师生活动提示和建议导入:请学生欣赏一段录像片,大家体会一下片中介绍的地方有什么特色?(教师播放资料片:话说长江)教师: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自己对有关长江的感受。
教师:从本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区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新课:教师:(将长江流域教学挂图布置好),我们学习某个地区或地带,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在什么地方?具体包括那些范围?下面,请大家看这幅挂图,结合课文上“长江沿江地带”图,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下面,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
学生:几个学生上来在挂图上具体介绍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教师:通过刚才几个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明确:本区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长达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约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长江沿岸知识点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它从青藏高原开始,穿越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沿岸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源。
本文将介绍长江沿岸的几个知识点。
1.长江发源地:长江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约为5,200米。
这里是中国的“屋脊”,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发源地之一。
长江发源地的水源来自于冰川融水和降雨。
这里的气候严寒,地势险峻,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旅游者探险和观赏美景的好去处。
2.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指长江在湖北省宜昌市至重庆市奉节县之间的一段峡谷地带。
这里有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三峡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三峡大坝的建设不仅调节了长江水位,还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供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长江经济带:长江沿岸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之一。
这个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农产品供应中心。
长江经济带涵盖了从上海到重庆的广大地区,在这个区域内有很多重要的城市,如南京、武汉和重庆等。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长江文化:长江沿岸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名胜古迹,如南京的明城墙、武汉的黄鹤楼和重庆的洪崖洞等。
长江上的船舶交通也为这些地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
长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生活的见证。
5.长江生态环境: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长江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淡水河流,支持着众多动植物的生存。
长江流域的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结:长江沿岸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