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3.45 MB
- 文档页数:80
长江流域【教学目标】1.认识长江流域的位置、范围。
2.了解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
3.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长江流域地区的经济。
【教学难点】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2023年7月22日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视频,多媒体展示长江流域一些省区,如四川重庆、安徽等省区日全食的照片,让学生对长江流域的大致范围有个了解。
二、新课讲授活动一:在图中找出长江流域地区的具体范围,观察长江流域主要包括哪些省区?引导:通过观察地图,归纳长江流域的范围。
小结:1.长江流域是指整个长江水系的流域范围,约180万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8%。
2.长江流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3.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级行政区,直流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级行政区部分地区,流域涉及19个省级行政区。
活动二:学生探究: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长江流域有哪些种类的自然资源?通过一系列长江流域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长江流域地区面积广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多种多样,为流域内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利用展示的照片、课本“长江流域矿产资源分布图”、“长江水系通航河段示意图”及《知识之窗》、课本图片、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认识长江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并结合地图,明确资源的分布及流域内的主要资源在全国的地位。
小结:1.水资源: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内水资源总量近1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是解决北方缺水、实施南水北调的最佳水源地。
2.水运资源:总通航里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
长江干支流航道与京杭运河共同组成中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
其中干流通航里程2713公里,上起四川宜宾,下至长江口。
初中地理长江知识点总结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总面积5分之1。
流域内包括11个省份、市级行政单位,人口约有4亿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长江流域地势起伏较大,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齐全,河流众多,气候类型也较为多样。
长江干流长江干流全长约6300千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地势起伏大,流经的地区有山地、高原、平原等地貌类型,有的地区河道狭窄,有的地区河道宽广。
长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长江的上游流域位于四川盆地,上游长江流域内有大量矿产资源,水果种类丰富。
中游长江流域是长江流域的主体,流经的省市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也普遍较高。
下游长江流域包含江苏、上海等地区,经济发达,交通发达。
长江的支流长江流域内有众多的支流,主要有大渡河、岷江、涪江、嘉陵江、汉江、沅江、资水等。
长江的支流数量较多,有些支流流域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长江的城市长江流域内有众多的城市,其中包括成都、重庆、宜宾、武汉、安庆、南京、上海等城市。
这些城市都是长江流域的经济中心,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为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长江的气候长江流域内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暖温带季风气候等。
长江流域内的气候和地势起伏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上游地区气候寒冷,下游地区气候温暖。
长江的经济利用长江是中国南北交通要道,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资源地。
长江水资源全年充沛,可以用于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长江流域内的水能、煤炭、铁矿等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同时,长江流域内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工业基地。
长江的生态环境长江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加强了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长江流域》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过关1.我国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内河水运最便利的地区是()A.珠江三角洲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华北平原2.“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这句话说明了长江()A.煤炭和石油资源丰富且得到充分利用B.煤和石油丰富但利用少C.水土流失严重D.水能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3.我国兴建的最大水电站是()A.葛洲坝B.三峡C.小浪底D.龙羊峡4.有“鱼米之乡”和“水乡”之称的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东北平原5.面对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①沿江地带的工业等产业可沿着南北向的支流向南北方转移、扩张②沿江地带的技术可借助南北向的支流向南北方传递、转移③沿江地带的信息可借助南北向的交通干线向南北方传递、转移④沿江地带的人才可借助南北向的支流和交通干线向南北方传递、转移.A.①②B.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是()A.沪宁杭工业基地B.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基地C.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的工业基地D.以攀枝花、六盘水为中心的工业基地二、综合训练1.读图“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长江流域四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名称:A_____ B_____ C_____ D_____(2)长江水能资源丰富,在干流和支流上修建了不少水利枢纽工程,它们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雅砻江上的水电站,长江干流上的_____、_____水电站等都是我国大型水电站.(3)长江流域经济发达,东西互补性强,目前形成了以下工业基地:①以宜昌、_____为中心的电力冶金工业基地;②以_____为中心的钢铁、轻纺工业基地;③以_____等城市为中心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④以_____、六盘水为中心的钢铁煤炭基地.2.读长江沿江地带图回答(1)A城市是______,是长江与_______江的交界处,有______铁路经过.E是______湖,D是______湖.(2)长江中游城市群以______市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为中心(填字母)(3)在长江沿江工业带的城市中,A C 为中心的是______等工业基地,以B为中心的是______等工业基地.三、拓展应用1.读“长江流域图”及有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长江发源于_____山脉,自西向东注入_____海,是我国第_____大河.(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主要集中在_____游河段,图中M是_____水利枢纽,它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它发挥的综合效益体现在:_____,_____(任意写出两方面).(3)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水系的丰富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地区.该工程分为_____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2.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各题.(1)长江沿江地带西起攀枝花,东到______市.(2)长江沿江地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和西部地区构成“H”形格局,对东部沿海地带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______(纽带或辐射)作用.(3)长江沿江地带众多工业城市构成一条“汽车工业走廊”,请任意写出一个汽车工业中心______.(4)武汉周边地区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水电站,盛产棉花,由此可推导出以武汉为中心的工业带是我国______工业的重要基地.A.钢铁、煤炭B.钢铁、轻纺C.火电、冶金D.石化、汽车(5)下列关于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A.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B.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侨居世界各地的侨胞数量极大C.是我国最大的林、牧、副、渔业基地D.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6)上海钢铁工业发达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A.劳动力资源丰富B.附近地区工业发达,是一个巨大的钢铁消费市场C.靠近煤、铁产地,原料丰富D.技术人员众多,资金雄厚(7)长江流域严峻的环境问题有______.①沙尘暴严重②洪涝灾害严重③酸雨严重④地震频繁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8)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能够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______.A.水资源污染问题B.大气污染问题C.水土流失问题D.“城市热岛”问题.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1.【答案】C【解析】我国河流众多,其中长江干流航线由于丰富的水资源,极高的航运价值而被叫做“黄金水道”。
长江全部知识点总结一、长江的地理特点1. 长江流域的地理位置长江流域位于中国东部,横跨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温带三个气候带,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
长江流域东起江苏中云,西至青藏高原东麓,横跨中国东部的四分之三地区,包括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扬子江平原和华北平原。
2. 长江整体的地形地貌长江流域地形地貌复杂,包括高山、丘陵、盆地、平原等地形类型。
三峡地貌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地貌,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地质奇观。
位于长江中上游,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峡谷之一。
3. 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为9.5万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被称为“中华水塔”。
长江流域水文特征丰富多样,包括降水、蒸发、径流等。
年降水量为1000-1600毫米之间,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蒸发量受气温、风速、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000-1600毫米之间。
径流是长江流域水文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经常变化的。
“洪水”和“涝灾”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长江流域的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等带来重大影响。
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1. 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丰富多样,拥有大量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植物包括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动物包括水生动物、陆生动物等。
长江流域的水域生态系统包含丰富的鱼类资源,约有1400多种鱼类,占全国鱼类总数的1/3。
长江流域的陆地生态系统包含多种野生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种类约1400种,占全国野生动物种类的1/3。
2.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主要包括水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系统退化等方面。
长江流域公害问题突出,在北部湾有由于化工厂或废水处理不当造成的酸雨、废水、土壤污染。
长江流域大部分土壤退化严重,土地资源大量损失和破坏,成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大部分已退化,部分湿地面临消失的危险。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江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系(湘江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附件二: 长江流域十大规划区行政区划表
行政区变化调整说明:
填表说明:1、上述十大规划区主要是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水系划分确定的各区域的行政单位,由于近年来,各地行政调整与变动较大,请各省认真核实各规划区包含的行政区是否正确,并将正确的结果直接修改在表上,反馈给中心站。
2、十大规划区及各区包含的行政单位确定后,各省必须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十大规划区填报规划的基本资料。
一个
县(市、区)包含两个以上规划区的要分开填写。
长江沿江地带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区,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1.西部可以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2.沿海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3.沿江地带从东到西将上海、武汉、重庆等商业中心连接起来,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4.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和辐射作用A、形成了自东向西的4条经济通道——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从而沟通了东西两大经济地区;B、组成了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运输通道。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经济发达,就像一个热力四射的太阳,把它的能量辐射给周围地区,从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2、辐射作用(1)通过众多南北支流和铁路向南北辐射(2)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过渡)长江沿江地带依托长江不仅使本区经济发达,而且对其它地区还有纽带与辐射作用,河流确实是这个地区发展的生命线(强调副标题)。
实际上世界一些著名的河流也有相同的功能。
长江沿线有大量的工业城市分布,以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为主的大城市,构成了长江沿线的工农业带状分布,长江流域都受其辐射,从而带动整个流域的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大,多雨云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尤其是四川盆地,地势相对低洼,多云雾天气,而且工业发达,空气污染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明显,大气辐射作用强。
黄河流域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多晴朗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不明显,大气辐射作用弱,故,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比黄河的强。
长江流域是我国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工业经济长江流域发展工业具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约有110种,其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就有30种,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90%以上;流域内丰富的农副产品如粮、棉、油、桑、茶、果、畜、禽、鱼等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它们为流域轻、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雄厚的物质条件。
花岗岩地区在我国南⽅分布总⾯积达23.9万km2,主要分布在⼴东、福建及⼴西东南部,长江流域的湖南、江西南部,安徽、湖北东部与西南部以及四川省局部地区。
这些地区多数是丘陵、低⼭区,部分为中⼭、⾼⼭区,地⾯坡度陡,坡⾯破碎,表⼟层深厚或已出现母质层*露,为降⾬径流侵蚀提供了条件。
⼀、⽔⼟流失特点 1.母质层容易风化,风化层深厚 花岗岩多为中⽣代燕⼭期花岗岩侵⼊体出露,形成厚达数⽶、⼗⼏⽶甚⾄数⼗⽶的风化层。
2.流失物质颗粒粗,⼟壤结构松散 花岗岩组分较粗的颗粒,粒间黏结⼒极⼩,由此形成的⼟壤,结构松散。
3.发⽣多种侵蚀,侵蚀模数⾼,泥沙流失量⼤ 花岗岩集中分布区,在坡耕地、荒⼭荒坡和稀疏林地上产⽣侵蚀;随着侵蚀强度加⼤,出现沟蚀,不断扩张下切,地⾯破碎形成花岗岩红壤区的“红⾊沙漠”。
4.坡度陡,垦殖指数⾼,⽔⼟流失潜在危险性⼤ 分布在长江三峡库区黄陵背斜轴部的花岗岩区,⼭区地⾯坡度陡,坡耕地坡度⾼达25°~35°,垦殖指数⾼达50%~60%. 5.粗沙砾⽯⼊江淤积,危害⼯程 0.2~0.02mm的细沙或2~0.2mm粗沙及>2mm的砾⽯进⼊长江,既不易被推移到三峡⼯程坝前沉积,⼜不能被以后三峡库区“排浑”排出库区,被淤积在狭长的三峡河道中,对三峡⼯程效益的发挥造成巨⼤危害。
6.侵蚀⼟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低,造林种草不易成活 由于花岗岩强度流失区⼟壤颗粒粗,结构疏松,透⽔性强,保肥⼒差,经过强度剧烈流失,⼟壤有机质含量不⾜1%,⼟壤中氮、磷、钾含量仅有15~30ppm,造林种草成活率低,⽣长缓慢。
⼆、⽔⼟流失危害 1.分布区域较集中,流域上下游涉及⾯⼴,危害程度⼤长江流域花岗岩分布较集中,遭受严重侵蚀后,⽣态失调,⾃然灾害频发,农业产量低且不稳,农民群众⽣活贫困。
2.⽔⼟流失加重了⼟地资源破坏和⼟地恢复利⽤的难度 江西省南部花岗岩区,丘陵⼟层风化剧烈,⼟壤⼟层剖⾯明显,⼟壤⽔稳性指数值仅为0.05左右,抗冲指数⼩于0.5,⼟层的耐蚀性能差。
收稿日期:2018-07-22作者简介:刘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基金项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项目———节水型社会建设。
摘要:介绍了2014—2017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开展用水定额评估工作以来,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西藏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定额修订情况、各行业用水定额指标变化情况,并对用水定额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用水定额评估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建议健全用水定额管理制度,重视定额管理的迫切需求,确保用水定额管理能够落到实处,以实现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节水;用水定额;定额管理;节水型社会;长江流域Assessment of management of water use quota in parts of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Liu Qiang,Sang Lianhai Abstract :Evaluations on water use quotas in 2014-2017have been conducted by the Changjiang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on (CWRC),with summary of revision of water use quotas in 6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of Jiangxi,Hubei,Hunan,Chongqing,Sichuan and Tibet,as well as changes of water use indicators of various industries.Aiming at perfect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water use quota and satisfy the urgent needs of highlightingquota management for its full implementation,main challenges faced by evaluation and experiences are summarized,so as to realiz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otal quantity control and quota management.Key words:water conservation;water use quota;quota management;water-saving society;Yangtze River Basin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18)15-0028-04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用水定额评估及定额管理情况综述刘强,桑连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430010,武汉)用水定额管理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解读2013-05-27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七大流域中首个通过国务院审批的流域综合规划,这一规划制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长江流域综合规划是长江流域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基础和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新中国成立伊始经历1954年大水抗洪的洗礼,1956年国务院安排长江流域规划的编制工作,于1959年正式提出《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新要求,1983年国家计委报经国务院批准,开展长江流域规划修订,1990年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
《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批准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流域社会经济和水利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相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二,水利部党组提出了要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提出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核心理念的治水新思路,长江委提出了维护健康长江,促进人水和谐,在开发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开发的治江新思路;其三,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中的资源、环境、区域和社会问题突出显现出来,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环境污染严重,湖泊、湿地大量萎缩,部分河流断流严重,河流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为有效支撑和保障流域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修编流域规划;其四,原规划的近期水平年已到,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东线工程和长江中下游大规模防洪工程建设等流域骨干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原规划拟定的近期目标已基本实现;其五,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呈蓬勃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和多元化的投资模式极大促进了水电、航运等行业发展,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行业的矛盾利益、有效发挥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等等,都对规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其六,有关行业和区域制定了大量专业和区域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专业规划必须服从综合规划、区域规划必须服从流域规划,迫切需要尽快提出满足全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各行业新的要求、协调好各行业矛盾和利益的综合规划;其七,资料的不断积累、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域水情工情的深刻变化等也迫切需要对综合规划进行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