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芳:必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及《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之经济部分(共42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307.83 KB
- 文档页数:42
必修1《经济生活》教材框架结构及内容概要《经济生活》主编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友芳《经济生活》教材自2004年秋季开始在各个实验区陆续试用。
就目前反馈的意见来看,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同学对《经济生活》教材“乐教乐学”,整体上比较满意。
但由于在教材编写理念、教材结构、呈现方式以及理论观点表述等方面,新教材与老教材《经济常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们也针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了不少的问题。
为了更好更顺利地推行本次新课程改革,在这里,我们结合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就如何准确把握和使用新教材,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如何准确把握《经济生活》教材的主要特色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一直以来都开设了经济方面的课程,不过,在不同时期,课程的名称不一样,上一轮课程叫《经济常识》。
由《经济常识》改成今天的《经济生活》,当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也不仅仅是呈现方式的变化,实际上蕴涵着教材编写理念、教材结构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
如果忽视这一点,就会使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打折扣。
那么,与《经济常识》相比,《经济生活》在编写上究竟有哪些鲜明的、突出的特色?或者说,有哪些重大的变化?准确把握好《经济生活》教材的主要特色或重大变化,是我们正确使用这本教材、顺利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前提。
《经济生活》是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应该说,它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与理念。
不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从《经济常识》到《经济生活》也有许多不变的地方。
第一,基本指导思想不变。
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二,追求的认识目标不变。
我们一如既往地希望通过《经济生活》这门课程帮助高中生正确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帮助高中生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帮助高中生准确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01商品与货币Chapter商品基本属性及分类商品基本属性商品分类货币产生货币职能货币发展030201货币产生、职能与发展价格变动因素及影响价格变动因素价格变动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会增加购买。
价值决定价格与市场机制价值决定价格市场机制02生产与消费Chapter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概述生产力概念01生产关系概念0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03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分析消费心理类型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理性消费原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含义通过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措施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绿色发展等。
绿色发展理念下消费新模式绿色消费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绿色消费实践03企业与劳动者Chapter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可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公司制、合伙制、个人独资等,各种组织形式在产权结构、管理方式和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差异。
企业类型划分根据所有制、行业、规模等不同标准,企业可分为多种类型,如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公司制企业特点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的管理结构等特点。
企业类型及其组织形式介绍01020304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劳动争议处理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解读1 2 3企业家精神内涵创新创业环境营造企业家精神培育途径创新创业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培育就业形势分析及就业指导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政策解读择业观念转变04财政与税收Chapter财政收入来源及支出方向概述财政收入主要来源01财政支出方向02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03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税收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税收政策调整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税收政策调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财政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进展财政监督管理体系的构成包括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多个方面。
2024年《经济与社会》课件部编版高中政治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经济与社会》教材的第二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具体内容包括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现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现状,培养其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增强其对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和支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状。
教学重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我国经济发展的数据,让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及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2)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3)举例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及对策。
答案:(1)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包括供求关系、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3)例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对策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保政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