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的困惑》教案说课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5
《中国,水的困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中国,水的困惑》是劳社版(第四版)上册第二单元中关于中国水问题的一篇说明文。
这篇文章语言准确、朴实、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文章综合运用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抓住事物内部的逻辑顺序,从介绍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地位入手,引出了一个令人困惑而又十分严肃的问题—中国水资源丰富,却是世界上的“贫水国”,进而分析形成贫水国的原因,提出解决水问题的方法,教育我们要充分认识水问题的严重性,树立起正确的关于水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说明事物的一般顺序,能够辩识并运用常用的说明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并利用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关注水资源危机的同时,关注中国用电危机、石油危机等能源问题以及日益加剧的环境危机,进而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树立节水保水意识,更加热爱自然、珍惜生命。
三、教学重点“中国,世界上的贫水国”、“脱‘贫’致‘富’之路”两部分,紧扣本文说明要点,综合运用举例子、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采用先主后次的方法,抓住事物内部逻辑关系安排说明顺序,详略得当,条理清晰,较完整地体现了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因而我把它们作为重点来讲述。
四、教学难点1、对课文题目“中国,水的困惑”的解释。
2、对课文最后一部分所提问题的理解。
五、文章特点1、小标题的运用。
文中三个小标题很有特色,不但点明了段落的主要内容,而且标题本身极其醒目,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六、教学方法从提高技校学生分析、阅读、思考能力以及学习主动性等目标出发,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网络)了解中国水资源的状况,在头脑中搭建关于中国水资源状况的主题架构,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通过启发—思考—讨论—总结的步骤学习课文。
《中国水的困惑》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的概况和分布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水资源的关注和保护意识1.2 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地区差异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状和问题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使用图片和地图展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1.4 教学活动让学生分享对水资源的了解和认识教师讲解中国水资源的概况和分布特点学生讨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和方法第二章:中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不均衡性分析造成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2.2 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的差异和特点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如降水、地形、气候等水资源分布不均对地区发展的影响2.3 教学方法使用地图和数据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的不均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原因和影响2.4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中国水资源分布地图,指出不均情况教师讲解影响水资源分布的因素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分布不均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第三章: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中的困难和挑战3.2 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现状,如农业、工业、城市供水等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如水资源浪费、水污染等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困难和挑战,如水资源短缺、供需不平衡等3.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数据展示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现状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困难和挑战的原因3.4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教师讲解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困难和挑战的方法和建议第四章: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现状和措施分析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成效和挑战4.2 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现状,如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措施,如水资源节约、水污染治理等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成效和挑战,如水资源状况的改善、仍然存在的问题等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数据展示中国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现状和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成效和挑战的原因4.4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现状和措施教师讲解水资源保护和治理的成效和挑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挑战的方法和建议第五章:水资源问题的思考与行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个人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责任和行动提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建议和方法5.2 教学内容个人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作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等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个人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行动分享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成功案例和方法5.4 教学活动学生思考个人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行动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建议和方法学生分享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成功案例和方法第六章: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2 教学内容水资源管理的定义和内涵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6.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数据展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6.4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水资源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师讲解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管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七章:国际经验与启示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分析这些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7.2 教学内容其他国家水资源管理的成功案例和经验这些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7.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数据展示其他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这些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7.4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其他国家水资源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教师讲解这些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在中国实施水资源管理的建议第八章:青少年与水资源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青少年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提出青少年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具体行动和建议8.2 教学内容青少年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青少年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具体行动和建议8.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青少年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具体行动和建议分享青少年成功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案例和方法8.4 教学活动学生思考青少年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角色和责任学生分组讨论青少年参与水资源保护的具体行动和建议学生分享青少年成功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案例和方法第九章: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关系9.2 教学内容水资源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的联系9.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和数据展示水资源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析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关系9.4 教学活动学生了解水资源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教师讲解水资源教育与公众参与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水资源教育在公众参与中的作用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展望未来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发展方向10.2 教学内容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分享对未来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发展方向的展望10.4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总结课程的重点和意义学生分组讨论未来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水资源的概况和分布特点: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中国水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以及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地区差异。
《中国水的困惑》教案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分类:海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等。
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基本情况: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问题。
水资源的重要性: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活动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展示世界和中国水资源的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和利用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章:中国水资源利用与开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情况。
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策略。
2.2 教学内容中国水资源的利用:农业、工业、城市生活等领域的用水情况。
中国水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水库建设、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
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浪费等。
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的策略: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保护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图表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活动讲解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用水需求和方式。
展示中国水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开发方式的优缺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第三章:水资源保护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
让学生了解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挑战。
3.2 教学内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维护。
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资源合理配置等。
中国水资源保护的现状:水资源污染、生态退化、水资源过度开发等问题。
中国水资源保护的挑战: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水资源保护意识不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