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安全培训教材五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风险控制横向
- 格式:ppt
- 大小:4.67 MB
- 文档页数:46
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培训教材一、前言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必备的管理能力之一。
拓宽员工的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意识,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材旨在帮助企事业单位组织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员工深入了解危害辨识和风险防控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相关技能,并能够在工作中主动识别潜在的危害和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基本概念1. 危害辨识:指对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危害进行分析和识别的过程。
包括对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各种潜在危害的认知和评估。
2. 风险防控: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降低或消除危险和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原则1.预防原则:重在预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的发生和风险的产生,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2.综合防控原则: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达到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最佳效果。
3.合理评估原则:对危害进行准确客观的评估,确保风险的控制措施合理可行。
4.全员参与原则: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防控。
四、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流程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危害: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和人为性等各种因素。
2.评估风险:对已确定的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包括危害程度的评估和可能性的评估,以确定潜在风险的大小和可能性。
3.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4.实施控制措施:将制定的控制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监管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5.持续改进:定期对已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五、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培训方法危害辨识与风险防控的培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享、实地考察、演练等。
班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班组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1.1班组长先要要对本班组管辖范围或承担的作业明确无误,对重点、难点、危险点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
如根据井下班组工作的工序,组织危险源辨识人员从职工上班出家门开始—职工到单位-开班前会-换衣下井-入井-到达工作岗位-(开始工作—按工序)工作过程-完成工作-返回地面—洗澡更衣—班后会—下班回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排列出来,逐一辨识,汇集成表。
1.2班组应对所承担的项目、任务、可能会发生哪种伤害,引发哪类事故,如触电、起重伤害、落物坠人、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都要在作业前仔细预想,并运用《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中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风险等级划分,分别列出对策加以落实,防患于未然。
1。
3让班组每个成员都清楚,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细化分析,认真填写《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览表》.着重从作业状况、发生事故因素、潜在危险、重点对策、预防措施方面下功夫,以此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达到危险预知大家清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一览表》人人都能看明白,从而保证每次危险作业都能顺利完成。
1。
4班组长要做明白人。
班组长和职工之间、职工和职工之间,工作、生活、学习在一个特定的班组集体中,同志情、工友爱、师徒谊,组成一个共同体。
班长要通过“上班看脸色、吃饭看胃口、干活看劲头、休息看情绪"来发现班组成员的心理、体力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安全不放心人,即人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排除或控制隐患)加以解决。
1。
5就每一个具体项目而言,班组长都要按照“人员是否足够、素质是否适应、配合是否默契、方案是否可行”的要求,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避免由于工作安排不当,任务分配不合理,人为造成安全隐患。
2辨识出的危险源如何控制和整改2。
1加强巡检,发现危险源及时控制并整改到位。
班组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采取措施进行控制,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班组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以下将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一、班组危险源的辨识班组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在工作班组中,对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法: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如设备故障、不安全的操作行为等。
2. 咨询与交流法:通过与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员工等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的看法和观点。
3. 资料查询法:通过查询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安全生产资料等,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 数据分析法:通过对历史事故数据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
5. 现场评估法: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班组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为进一步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提供基础。
二、班组危险源的评价班组危险源的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事故发生概率。
评价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故树分析法:通过构建事故树模型,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危险作业分析法:对涉及危险作业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危险源辨识矩阵法:使用危险源辨识矩阵,根据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发生频率,对危险源进行评价和分类。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对危险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班组危险源的控制班组危险源的控制是指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和减少危险源的风险。
控制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工作设备,减少危险源的产生或减轻其对员工的损害。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员工的行为,避免或减少危险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