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采食量过低或不增料的原因
- 格式:docx
- 大小:17.25 KB
- 文档页数:3
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作者:王莹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9年第1期摘要:夏季肉鸡常出现采食量下降的现象,当肉鸡的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营养物质就会不足,会导致肉鸡的生长发育受阻、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还会引起肉鸡患病死亡。
夏季高温、养殖环境较差、饲养管理不当、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肉鸡患有疾病,以及肉鸡的自身因素等都会引起肉鸡的采食量下降。
因此为了提高肉鸡的采食量,从而达到促进肉鸡生长,提高肉鸡生产性能的养殖目的,需要根据引起下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
关键词:夏季;肉鸡;采食量;下降原因;温度;饲养管理;饲料;解决办法中图分类号:S83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1-0021-02目前肉鸡养殖多为笼养,这种方式便于管理,养殖量大,是规模化、集约化肉鸡养殖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在夏季会出现肉鸡采食量低的问题,而肉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离不开饲料,如果采食量较少,则摄入的营养物质不足,就会导致肉鸡的生长发育受阻,增重速度减慢,严重时还会出现营养不良,患有多种疾病,出现生长停滞,甚至是死亡。
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主要包括温度过高,肉鸡长期处于热应激的状态下、养殖环境较差,通风不良、饲喂不合理,营养的摄入不足或者不均衡、肉鸡患有疾病,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肉鸡自身的原因。
根据引发肉鸡采分量下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肉鸡的采食量,对于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非常重要。
1 热应激因素夏季高温季节,天气较为炎热,尤其是对于舍饲饲养模式下,饲养密度大,温度相对较高,鸡舍内的温度难以调整到适宜温度,肉鸡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发生热应激反应,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饮水量增加,采食量下降。
当肉鸡发生热应激后,机体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并且热应激的程度越大,损伤就越大。
当发生严重的热应激反应还会出现死亡。
肉鸡在热应激状态下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鸡在采食饲料后会产热,这会增加额外的温度,而鸡出于自我保护,就会减少采食。
肉鸡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一、肉鸡采食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问:任老师您好,我的这批817肉杂鸡,从一进来鸡苗时,采食量就不高,今天是十一天了,粪便很好,都是成型的,小肠粪便细长,现在吃的是510颗粒料,精神很好,个头均匀,几乎没有呼吸道症状,(有几个)采食量和饮水成正比,现在每天吃料三袋(240)斤左右。
500斤水。
请问老师是什么原因呢?以前进的鸡苗也是这样,我们这里好多都是进的一家的鸡苗。
都是采食量不高,死亡率很低,是不是和孵化有关啊?饲料换了好几家了。
该咋办啊老师??
答:你好!原因很多:
1.疾病因素:肠道菌群失调或腺胃炎感染,可以黄芪多糖饮水,微生态制剂拌料或饮水,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2.品种因素:如果母本是海蓝或罗曼,就不如海赛前期长势好。
3.环境因素(室温高、通风不良.
4.饲养管理因素:密度、喂饲设备等原因。
二、如何增加肉鸡采食量?最新养鸡技术
试验证明,在25℃以上时,鸡舍温度每升高1℃,肉鸡采食量就降低1.6%,要适当降低能量,提高蛋白质水平,可用植物蛋白质代替动物蛋白质饲料,可减少鸡采食腻感,增加日粮中多维素。
同时,可换用颗粒饲料,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肉鸡的总摄入营养量。
高温季节最好夜间喂料,每晚10时至次日凌晨6时是较凉爽的时间,有利于肉鸡采食。
其方法是:适当调高舍内亮度,增加肉鸡的兴奋性,夜喂4次 -5次,并通过振动料桶驱赶鸡群运动等措施保持旺盛食欲。
此外,夏季时可利用干燥无污染的河沙做垫料,既便于肉鸡沙浴和鸡体散热,又能使肉鸡采食沙粒,有利于食物消化。
59白羽肉鸡采食量不增的原因及防控李在银(安徽省广德市邱村镇人民政府农服中心242227)摘要:白羽肉鸡采食量不增是养殖临床较为常见的现象,由多种因素所引起,常见的因素为霉菌毒素中毒、慢性小肠球虫感染和肠毒综合症等;霉菌毒素超标时,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蒙脱石、硫酸铜溶液等制霉产品进行防控;慢性小肠球虫病可口服球虫药进行防控;肠毒综合症需使用抗厌氧菌药进行防控。
关键词:肉鸡;采食量;不增;防控近些年,白羽肉鸡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采食量下降或吃料停滞的问题,导致鸡体重增长缓慢,出栏时间延长,影响经济效益。
1发生原因1.1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在饲料中都有存在,完全毒素含量为零的饲料是不存在的。
饲料原料中,以玉米发霉最为普遍,霉菌毒素最容易超标。
霉菌毒素中毒后的鸡可引发肌胃和腺胃炎症,免疫出现抑制,胃肠黏膜受到损伤,肝细胞受到破坏,肾脏肿大,这会总体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进而引发采食量不增[1]。
霉菌毒素不止一种,临床常见的有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 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这些毒素对消化道黏膜的直接破坏是引发采食量不增的最主要原因。
1.2慢性小肠球虫感染很多鸡场对球虫的防控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南方鸡场,高温高湿的天气非常利于球虫卵囊的孢子化,很多鸡场甚至一年四季都会受到本病的困扰。
球虫是胞内寄生虫,感染后可直接寄生在肠黏膜细胞中,其在肠腔内繁殖过程中,可对肠黏膜上皮组织进行破坏[2]。
由于肉鸡日龄小,黏膜修复较快,导致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这在临床常被认为是球虫的隐性感染,但隐性感染也是感染,对肠道黏膜的破坏使得饲料消化吸收不良,反馈性抑制大脑的食欲中枢,导致采食量不增。
1.3肠毒综合症肠毒综合症主要是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的病原菌感染所导致,产气荚膜梭菌俗称魏氏梭菌,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能形成芽孢,芽孢体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非常强,对大多数种类的消毒剂不敏感,经常污染饲料和饮水。
经饲料或饮水途径进入消化道的芽孢体在肠道内会很快复苏,转变为繁殖体。
肉鸡为啥不增料生长慢
专家:与高温、饲料和疾病有关,提前预防效果最好。
近段时间,不少肉鸡养殖户来电反映,肉鸡在中后期不增料,或增料慢,体重达不到标准。
据介绍,肉鸡-般在2O日龄左右起采食量就明显不正常,而且生长也慢,但是鸡群的状况还算可以,每天的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围内,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效果都不明显。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山东省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研究员刘玉山。
据刘玉山介绍,肉食鸡(包括杂交肉鸡)今年夏天以来几乎都出现了这种情况。
鸡群开始仅有-定程度的“过料”,后期出现拉稀,排柿样或烂肉样便,皮肤(腿部明显)失去正常的黄色。
将不太好的鸡解剖,发现有轻度的肠炎及小肠球虫病变。
刘玉山认为,造成肉鸡不增料、生长慢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是高温天气影响。
目前,肉鸡大多数是饲养在大棚内,大棚保温差,在外界温度高时也没有很好的降温措施,在高温条件下肉鸡的采食量就会减少。
ニ是饲料质量下降。
今年饲料原料价格直线上升,玉米价格上涨更多,饲料厂为了降低成本便开始用小麦来代替部分玉米,这就会导致肉鸡肠道内容物粘稠,影响营养的消化、吸收及利用。
由于肠道内容物粘稠,使其通过消化道的时间延长,采食量便相应减少。
由于营养的消化、吸收降低,采食量ㄡ少,生长速度肯定会明显降低。
三是易发疾病增多。
本来,肉鸡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球虫
1。
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养殖场中的肉鸡采食量逐渐下降。
这个问题不仅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到养殖业主的经济效益。
那么,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一、原因分析1.气温过高夏季气温高,养殖场内的温度特别容易上升。
肉鸡就像人一样,当气温过高时,采食量就会下降。
因为气温过高,肉鸡的代谢率随之升高,体内出汗和热量交换也会增加,需要更多的能量和水分来保持体温平衡。
2.饲料质量差夏季天气潮湿,饲料很容易受潮发霉。
在这种情况下,饲料的营养成分会被降低,口感也会变差,使得肉鸡的食欲降低。
3.饮水质量不佳夏季养殖场环境潮湿,水质很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从而导致水质问题。
当饮水的品质不佳时,肉鸡会不愿意喝水,而这就会使得其采食量也随之下降。
4.养殖环境问题夏季养殖环境潮湿,养殖房内空气循环不畅,氨气与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也会持续增加,从而影响到肉鸡的健康。
如果养殖场内缺乏适当的通风与卫生设施,肉鸡就很容易感染上各种疾病,导致其食欲降低。
二、解决办法1.降低环境温度夏季是肉鸡采食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为了保持肉鸡的采食量,我们必须尽量减少环境温度。
在养殖房中设置风扇或者空调等设备,调节温度和湿度,保持房内环境的通风与舒适,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肉鸡的疲劳和压力,提高其食欲。
保证良好的饲料质量可以提高肉鸡饮食的兴趣和食欲,促进其生长发育。
对于饲料,要注意储存和保管,保持其新鲜度和营养成分,避免饲料发霉、变质等问题的发生。
良好的水质对肉鸡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在夏季季节,保持饮用水的干燥,定期更换并保持卫生有助于提高水质。
同时,可加入适当的药物预防和治疗肉鸡的水源病害。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严格管理养殖房内卫生,及时清理卫生死亡的鸡只、鸡粪等,保持养殖房内通风、干燥、卫生的环境,能够有效地提高肉鸡的健康水平和生长发育速度。
综上所述,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夏季肉鸡的采食量,为肉鸡的生长发育创造最佳的环境条件。
肉鸡不吃料是什么原因养鸡最快的方法增肥最近肉鸡,肉杂鸡说的最多的话题就是鸡吃不动料了,养殖户束手无策!其实在鸡群减料的背后定有原因。
回忆一下鸡群减料后的症状:少量死亡或没有死淘、有的拉细干鸡粪、有的拉过料鸡粪、有的鸡群得过腺肌胃炎和肠炎、有的有咳嗽症状......剖检一般看到胸腺萎缩,嗉囊有料或料水,脾脏和肌胃萎缩明显,肠道变细。
这是见得最多的症状。
还有的鸡有肌胃角质层干裂溃疡的、肠道粘膜脱落的、肝脏发黄硬化的、拉黄绿稀粪的等等症状。
这些症状只要有其中一二的鸡群,采食量都会下降。
根据市场上治愈的众多病例总结了五大原因。
1、种鸡换羽,引起商品代鸡先天性的中气不足,表现在肝脏、脾脏、肾脏生长速度跟不上正常日龄的生长需要,鸡群养到快速增肥期的时候,先天性的肝、脾、肾的缺陷就影响了正常采食量。
这种情况817肉杂鸡最多,改善的办法就是在雏鸡育雏的时候,用肾肝宝为鸡的肝肾发育增加一把助力,为后期的生长打下坚实基础。
2、环境中的霉菌产生的毒素引起肝、肺、肠、肾功能下降。
造成早在十几日龄,晚到三十多日龄出现采食量下降。
为了降低霉菌对鸡的影响,在鸡的肝脏最脆弱的前五天用脱霉剂治霉菌、肝肾康保肝排毒。
还有就是很多养殖场为了防止霉菌的影响,长期在饲料中添加使用劣质脱霉剂,引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最终造成鸡群肠炎,生长缓慢。
如果有类似情况,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饲料中用肾肝宝拌料,保肝解毒、修复受损肠粘膜、平衡肠道菌群。
3、前期的腺肌胃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时间久了引起脾胃虚弱,胃肠萎缩,消化机能下降。
这种情况肉鸡、肉杂鸡都有发病,建议用腺胃肌炎康治疗。
4、高温高湿引起的胃肠湿热症,引起采食量下降。
5、病毒性疾病引起的机体发烧,没有采食欲,吃不动料。
这种情况病因比较复杂。
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夏季是肉鸡生产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比较困难的时期。
在炎热的夏季,肉鸡采食量会大幅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高温、高湿度、蒸发散热导致的水分丢失、缺乏运动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提高肉鸡生产效益,需要分析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并采取相关的措施。
一、原因分析1.高温高温是导致夏季肉鸡采食量降低的主要原因。
当温度超过30℃时,肉鸡的食欲会逐渐减弱,这是由于高温会加速鸡身上的水分流失,使得鸡体失去水分过多,容易导致鸡热应激,从而使肉鸡的食欲逐渐下降。
2.缺乏水分在高温的环境下,肉鸡的新陈代谢会不断加快,尤其是对于蛋鸡和肉鸡来说,其水分需求也将大大增加。
然而,在夏季,由于高温和干燥,饮水量也会大大减少,使肉鸡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也进一步导致其采食量的降低。
3.缺乏营养在高温下,肉鸡的新陈代谢会加快,而肉鸡的饮食中必须含有充分的营养成分。
如果营养不足,就会造成肉鸡采食量的下降,甚至引起疾病,影响肉鸡的生产效益。
4.环境不适夏季,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会发生改变,红鸡舍内部温度也会急剧升高。
在此背景下,肉鸡的生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即使饲料很好,肉鸡也会出现暂停食用和排毒的情况。
这也是肉鸡采食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解决办法1.营养方案调整在高温下,肉鸡的新陈代谢会加快,营养和能量需求也会增加。
饲料应尽量细腻,口感更佳。
营养成分应充足,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要增加。
此外,应尽可能增加肉鸡饲料中镁、钾、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延长肉鸡的采食时间和促进消化。
2.增加饮水量夏季肉鸡需要大量饮水,饮水器应保持清洁。
更换水可刺激鸡的食欲,增加摄食量。
鸡能喝到清洁的水,不容易感染口腔疾病,也可改善部分家禽经常得口腔溃疡的情况。
3.环境控制在夏季,适当降低鸡舍的温度、湿度,通风排湿,精心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灯光、风扇、加水等方式进行调节,保持鸡舍内部的清洁和干燥,使其舒适和安全。
在此基础上,可以精准控制饲料添加和供应的次数,以确保鸡牛在饥饿时有饲料供应,并在正常时段活泼地活动。
健康养殖·管理62畜牧业环境 2020.02摘 要:近年来随着肉鸡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肉鸡的养殖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但近两年来,特别是夏秋季节,有许多肉鸡养殖场在30日龄后的肉鸡养殖过程中在没有明显病症的情况下发生不采食和采食量低下的现象、而影响最终出栏体重,导致肉鸡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降低。
对于肉鸡养殖后期发生采食量低下的原因各种资料众说纷纭,虽然有些养殖场户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成效甚微。
至今没有统一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让广大肉鸡养殖户夏秋季养殖后期的瓶颈。
本人结合多年从事肉鸡养殖技术指导经验和养殖场现场考察,并通过与同行业技术老师和养殖管理者的交流探讨。
关键词:肉鸡饲养;采食量低下;原因1 饲养管理方面1.1 通风问题近年来新建肉鸡养殖场大部分为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立体笼模式的养殖场,风机、水帘、通风小窗是鸡舍的必备设施,但在风机、水帘、通风小窗的设计方面有些养殖场存在不足,如通风小窗数量不足、水帘面积设计、布局不合理、通风小窗与风机不匹配。
在肉鸡养殖过程,随着肉鸡体重的增加,肉鸡的需氧量不断增加,尤其到达养殖后期,如果通风小窗数量不足,会造成空气自然交换流通性差,通风不良,从而造成鸡群采食量下降;进入夏秋季节,为了给鸡舍鸡群降温,鸡舍风机会长时间大量启动,如果通风小窗进风面积不足会造成鸡舍内负压过大,导致鸡群缺氧采食量下降、严重者会导致鸡群窒息死亡;水帘方面,如果水帘面积设计过大,虽然能够起到很好的降温效果,但是一旦启动水帘降温就会使鸡舍内湿度增加、空气流动速度减慢,同样会引起鸡群缺氧、导致采食量下降。
另外,通风方法也会影响鸡群的采食量。
只考虑保温、通风过于保守,会使鸡舍温度较高,造成鸡群采食量下降;如果通风过渡,鸡群会因环境温差变化较大产生应激,从而造成鸡群采食量低下。
1.2 饮水及水线问题随着鸡群日龄的增加,如果水线长时间不清洗,或清洗不净,会使后期水压降低,加之前期饮水投药也会使水线内水嘴位置生物膜蓄积,阻塞水嘴,水嘴流速低,同时造成水线内霉菌等有害菌超标,影响鸡群正常饮水健康,造成采食量下降。
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夏季是肉鸡养殖中一段比较困难的时期,因为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和食欲,导致采食量降低。
本文将对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原因分析:1. 高温高湿度:夏季气温高,尤其是炎热潮湿的气候容易造成鸡只体温过高,影响食欲。
2. 高温下饲料变质:高温下饲料易受潮、霉变,导致饲料的质量下降,鸡只对其食欲减退。
3. 肉鸡怕热:由于肉鸡的热耐受性较低,会因为温度过高而产生热应激,进而影响采食量。
4. 营养均衡不足:夏季鸡只需要增加排热的能量消耗,但其同时需要补充养分以维持正常的生长,营养供给不均衡也会导致采食量降低。
二、解决办法:1. 降低环境温度:通过安装防暑设备,如风扇、冷却系统等,降低鸡舍内的温度,使鸡只处于舒适的环境中,提高采食量。
2. 加强通风换气: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大小,保持鸡舍内空气的流通,减轻空气中的湿度和氨气浓度,提高肉鸡的舒适度。
3. 合理做好饲喂管理:夏季应适当调整饲喂时间,减少高温时段的饲喂量,避免在鸡只高温时段集中大量喂食。
应增加饲料中的蛋氨酸、酸化剂等营养物质,改善饲料的品质,提高鸡只的采食兴趣。
4. 合理饲喂计划:夏季应增加鸡只的进食次数,减小单次饲喂量,提高鸡只进食的频率,增加采食量。
5. 提供清凉的饮水:夏季鸡只容易变得口渴,应及时更换饮水器中的水,并保持水的清洁和新鲜度,提供凉爽清凉的饮水,增加鸡只的摄水量。
6. 提供适宜的活动空间:为鸡只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过度拥挤,鸡只可以自由活动,减轻热应激程度,增加采食欲望。
7. 监控鸡只健康状况:定期检查鸡只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保证鸡只的生长健康,提高采食量。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夏季肉鸡采食量低的问题,提高肉鸡饲养效果,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
肉鸡采食量过低或不增料的原因
肉鸡采食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能量需要,同时也为了产生饱感。
采食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肉鸡的体形和年龄、环境温度、活动性、繁殖周期的阶段、食物的外观和滋味等因素。
一、采食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1.营养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代谢能增加,采食量下降。
饲料合理均衡的营养浓度是决定采食量的前提。
在非热应激条件下降低饲料营养浓度,鸡能够通过增加采食量来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相对低营养浓度饲料配方的关键为营养均衡,营养素消化利用率准确。
虽然鸡采食量自我调节能力很强,但是饲料营养水平低,一般采食量超过145g·d-1·只-1,会造成因采食量过大而对消化系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生产性能的下降。
2.季节因素
禽类羽毛厚且无汗腺,极易受高温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鸡只采食量下降,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鸡的生产性能降低。
鸡适宜温度为20~23℃。
低于适宜温度,鸡体产生热量来保持体温(每低1℃,采食量增加1%),>26℃时,鸡体开始膨胀血管使血液到达鸡冠、髯和脚来加强散热。
需要增加能量来散热,因此热应激时鸡需要更多的能量。
寒冷季节,舍内温度<17℃时,应提高能量适当降低其他营养素的含量,确保产品的价格优势。
炎热季节,应从营养水平进行适当调节,以减少热应激引起采食量降低而造成的损失。
增加日粮能量的浓度,添加脂肪(油、脂)是增加日粮能量最有效的途径,脂肪增加适口性,并能减少体增热。
控制蛋白质含量,提高蛋白质质量,添加合成氨基酸来提高日粮的氨基酸水平。
刺激采食量可增加饲喂次数,在凉爽时间饲喂或在饲料中喷植物油、糖蜜甚至是清水。
日粮中或饮水中补加碳酸氢钠能有效防止呼吸性碱中毒,但要减少日粮中食盐的含量。
补充维生素C,总含量为200mg·kg-1饲料。
考虑体内能量储备,热应激情况下,肉鸡只会动用自身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产,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饮水温度。
饮水中添加维生素D3是解决维生素D3缺乏的最好途径。
3.饲料颗粒性状
颗粒料是全价料加上黏合剂调质后压制而成。
颗粒大小可调,以适应不同鸡只的需要。
一般肉鸡前期料(亦称育雏料或开食料)直径为0.1~0.2cm,后期料(亦称育肥料或宰前料)直径为0.3cm。
颗粒料还可提高适口性,使肉鸡采食量增大,更容易达到肉鸡生产性能所要求摄
入的营养成分,使鸡只无法挑食,减少了饲料的浪费
4.饲料气味适口性
鸡味蕾数目少,对味觉不敏感,但许多试验表明,调味剂和甜味剂能够调节采食量。
鸡能够挑选和区分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及蔗糖、麦芽糖、乳糖和三糖。
这为应激条件下使鸡采食更多饲料提供了一种手段。
鸡料利润低,原料杂,日粮中经常会有一种或多种会减少采食量的原料,这些调味剂可加快鸡适应这些饲粮的过程。
5.品种、生理状况
鸡的采食量和鸡的品种、体重呈正相关。
一般大型品种鸡体重大,维持需要量大,采食量大;轻型或小型品种鸡体重小,采食量小。
生理状况对采食量也有很大影响。
如鸡感染上某些疾病(腹泻、寄生虫等),采食量会明显增大或减少。
6.饲养管理
鸡在黑暗下不啄食,在强、弱光照交替时则减少采食量。
填料方式和均匀性也影响采食量,三阶梯架式鸡笼饲养蛋鸡,手工填料,经常出现给料不均,少数鸡偶尔吃不饱,特别是顶层食槽较高,更易造成填料不均,采食量变化,对鸡群产蛋率造成不良影响,高温季节饲喂时间也影响采食量。
7.采食量计算的准确性
计算采食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价饲料质量,影响采食量的数据要准确,饲料的损耗要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产蛋鸡群存在一直不产蛋的鸡只导致料蛋比的增高也不可忽视,采食量的计算要准确客观,才能指导配方设计。
在肉鸡饲料配制过程中既要考虑促进采食,确保生产性能,同时又要兼顾营养均衡,控制采食量达到最佳效益。
养殖方式不同,采食量的调控也有所不同,契约式肉鸡放养要尽量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和消化率,以确保生产性能和最低的料肉比,要求有相对低的采食量。
营销式的肉鸡饲料就要求有最佳的饲料价格和生产效益,适当提高采食量以提高产品竞争力。
鸡饲料要结合原料性价比、季节、行情等因素,兼顾禽类采食、消化特点精确设计和及时调整。
二、采食量过低信号的提示
肉鸡的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不增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出现在10~25日龄,这种现象有提前发生的趋势。
发病鸡群鸡只参差不齐,鸡腿不着色,颜面苍白,料粪严重,用肠炎类药物和球虫药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停药后易复发。
采食量过低这一信号,提示饲养者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
雏鸡质量问题:雏鸡沙门氏菌(鸡白痢)、大肠杆菌等病菌感染。
饲养管理问题:育雏温度过低或波动太大,鸡舍湿度过大;温度过低极易造成鸡群受凉,湿度过大极易造成鸡白痢、球虫病,同时温差过大还会造成“大肚子病”,均会影响采食。
饲料问题:饲料原料霉菌是一个较普遍而又不易解决的问题,霉菌毒素导致肝脏、肾脏、胰腺变性坏死,肌胃角质膜糜烂,腺胃、肠黏膜损伤,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拉稀;造成鸡免疫抑制,使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特别是新城疫、大肠杆菌等的继发感染。
饮水不洁,水温过低,供水或水位不足等均会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拉稀。
用药不当:许多药物(如痢菌净、喹诺酮类药物)早期用量过大,对胃肠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轻者拉料粪,重者胃溃疡。
疾病原因:肠毒综合征是球虫与一些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其他诱发因素引起的多因素肠炎综合征,临床以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下降为特征;病毒感染如H9型禽流感、新城疫等感染引起的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即使治愈,采食量恢复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腺胃炎的流行非常普遍,且危害大,腺胃炎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病毒病,也有寄生虫病,还有其他因素,不论何种原因,腺胃发炎会引起鸡消化功能降低,鸡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采食量维持在同一水平而不增料。
应激反应:雏鸡早期饲养过程中存在重多应激危害因素,如接雏、扩群、免疫、换料、密度过大等,应激反应会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菌群失调,进而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
不论是何种原因所造成的采食量过低或长时间不增料,首先应查明发生原因,对因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危害因素,注意生物安全措施,防治病毒病,选择适宜药物防治细菌及球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