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冲击地压事故预测控制及其动力信息系统
- 格式:pdf
- 大小:256.91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为做好本矿井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冲击地压预测预报由防冲办负责,防冲办负责微震、应力在线系统及钻屑法指标分析,采掘区队及防冲队按照分工要求及工作安排负责现场监测施工。
检测有冲击地压危险时,预测结果和处理意见由矿冲击地压防治领导小组审核,监测数据要存档。
2.冲击地压危险采取区域预测、区域监测、局部检测的综合预测方法。
3.区域预测:防冲办根据矿井年度生产计划,结合生产实际情况,根据经验类比等方法预先划分出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并确定危险程度,进行冲击地压的早期区域预测,分析采掘工作面是否具有冲击危险,并制定相关监测方案、措施,对于重点冲击隐患地点聘请科研院所防冲专家进行防冲专项评估,制定防治方案及措施。
4.区域监测:防冲办负责应用微震监测、应力实时在线监测等方法,对矿井监测地点的冲击危险性进行区域监测,提出冲击危险预警。
区域监测对预测的冲击危险程度应进行日分析汇报与中等及严重冲击危险及时汇报,并按规定要求安排相关区队进行冲击危险局部检测确定危险程度。
5.局部检测:采掘区队及防冲队按照措施规定采用钻屑法检测冲击地压危险地点的危险程度。
6.综合分析:防冲办结合矿压显现等情况综合采用以上方法预测冲击地压危险。
7.钻屑法施工情况必须及时汇报防冲办或工区,检测数据应当真实有效。
当出现煤粉指标超过警戒值或发生动力效应等冲击地压危险征兆时应立即停产撤人。
8.当检测存在冲击地压危险时,施工单位负责人将冲击危险区域内所有人员撤出,并设置警戒,严禁任何人员进入冲击危险区,并汇报调度室、防冲办、工区。
9.当分析存在冲击地压危险时,必须实施解危措施,解危前,必须编制专门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批。
10.采取解危措施施工的同时必须撤出危险区域所有与防冲施工无关的人员,停止一切与防冲施工无关的设备运转。
11.某地点发生冲击地压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防冲办,矿调度室按重大事故处理程序通知有关领导及部门成立抢险指挥部,进行事故处理。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冲击地压是指开采过程中出现瞬时涌出大量地层水和煤层气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在煤炭采掘过程中,冲击地压是一种常见的危险因素。
为了防范和控制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预测预报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预测预报的必要性冲击地压突发性强,预防难度高,常常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煤炭生产企业需要建立预测预报机制,及时预警及采取行动,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和减轻事故影响。
预测预报的方法地质条件法地质条件法是一种基于煤层地质条件来预测冲击地压的方法。
该方法根据煤层的厚度、倾角、长度等特征,以及煤层下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该采区是否易发生冲击地压。
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利用数学模型来分析冲击地压的发生和演化规律,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冲击地压进行预测。
该方法需要对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有较深入的认识,并且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
岩层压力法岩层压力法是根据岩石力学、岩层压力理论和实际采矿工程情况,建立岩层受力状态模型,以预测冲击地压的发生。
该方法在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
预测预报的步骤预测预报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步骤:预测通过采用地质条件法、数学模型法、岩层压力法等方法,对采矿区域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该采区的冲击地压易发性和危险性。
预警当预警值达到预定的危险级别时,及时向相关人员发出预警信息,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预报在发现冲击地压的迹象时,及时向煤炭生产企业和相关单位发布预报信息,指导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避免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报告对预测和预报的结果进行报告,及时总结分析,对预测预报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结语建立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是煤炭企业的重要任务,对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改善采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要选择合适的预测预报方法,完善预报制度,做好预警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
煤矿冲击危险预测与监测预警技术发展现状
买巧利;吴学松
【期刊名称】《陕西煤炭》
【年(卷),期】2024(43)1
【摘要】随着矿井生产强度与开采深度的日益加大,煤炭资源开采逐步向深部、西部转移,致使冲击地压灾害普遍化,成为威胁中国井工煤矿开采的主要灾害之一。
从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两方面,重点阐述5种预测预报技术、7种监测预警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冲击危险指标构建以及综合监测体系与平台构建,论述冲击危险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技术创新发展思路,并展望其总体发展趋势。
【总页数】6页(P87-92)
【作者】买巧利;吴学松
【作者单位】华亭煤业集团华亭煤矿;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华亭煤业集团砚北煤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324
【相关文献】
1.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2.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
3.煤矿瓦斯抽采管道泄漏监测预警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4.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
5.煤矿冲击地压危险监测预警技术及应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其控制技术发表时间:2019-09-11T09:15:16.39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31期作者:惠楠[导读] 随着经济和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冲击地压是矿压显现最为突出的一种现象,破坏形式迅猛、严重,并伴有冲击能量释放。
惠楠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煤股份一矿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随着经济和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冲击地压是矿压显现最为突出的一种现象,破坏形式迅猛、严重,并伴有冲击能量释放。
断层造成的冲击地压作用机制一直以来是矿压界研究的热点。
经过冲击地压理论的研究、完善,对冲击地压有了一定的认识。
断层在采掘扰动下会直接诱发冲击地压,比如巷道发生的冲击地压是断层、煤层和顶板共同作用造成的结果。
斜沟煤矿23107工作面回采巷道发生冲击地压后,巷道变形严重,风筒被拉裂,支护立柱偏斜严重,巷道最窄处只有1m左右,设备被损坏,瓦斯浓度显著增加,严重制约了工作面生产。
因此研究分析冲击地压显现及影响,采取措施防控冲击地压的危害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动力灾害;防治措施;监测预警引言随着浅部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矿的开采深度逐步加深,地压大,水温高,深部岩石岩性改变等特点逐步突出显现,随之而来的各种动力灾害现象也显著增加。
根据巷道及工作面冲击震动破坏的原因和机理,现对煤矿冲击地压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其特点,提出了冲击地压防治的有效技术手段和监测预警系统。
1冲击地压的特点和技术研究冲击地压问题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①研究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机理机制,主要有冲击地压发生前内部受力情况;冲击矿体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冲击矿体赋存环境情况。
②研究冲击地压破坏性、危险性并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冲击地压监测与预测技术,以服务于冲击地压的监测,预防其发生。
③研究在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如何进行人员救护和其他灾难的妥善治理,以减少人员伤亡或无伤亡,并使其损失降到最低。
冲击地压的发生主要由错综复杂的煤岩性质及煤岩构造造成的,而煤岩性质和煤岩构造的研究困难度很高,导致现今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仍没有一套成系统的、统一的理论来做指导。
目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汇报人:2023-12-15•冲击地压灾害概述•冲击地压灾害的成因•冲击地压灾害的预测与预防目录•冲击地压灾害的监测与控制•冲击地压灾害的危害与影响•案例分析01冲击地压灾害概述矿山开采过程中,煤岩体在一定条件下突然发生瞬间破坏,并伴随有强烈震动、冲击波和声响等,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建筑物倒塌等灾害现象。
冲击地压灾害由于冲击地压而导致的矿山事故和灾害。
按发生机理分类按发生时间分类按发生地点分类可分为突发性冲击地压和延时性冲击地压。
可分为井下冲击地压和地面冲击地压。
0302 01可分为岩爆、煤爆和矿震等。
冲击地压灾害在矿山开采中一直存在,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加大,其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加。
历史回顾目前,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形势严峻,许多矿井都存在冲击地压危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冲击地压灾害,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员工素质等多方面措施的综合应用。
现状分析冲击地压灾害的历史与现状02冲击地压灾害的成因复杂的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
地质构造煤岩层的强度和硬度等岩性特征,对冲击地压的影响较大。
岩性特征地下水的活动可以改变煤岩层的物理性质,增加发生冲击地压的风险。
地下水地质因素采煤方法采煤工艺采用长壁式采煤法或其他采煤工艺,不同的采煤工艺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程度不同。
开采顺序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顺序不合理,可能导致应力集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
顶板管理顶板管理方法的选择对冲击地压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
煤柱的尺寸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增加冲击地压的风险。
煤柱尺寸煤柱的形状不规则或存在突变,也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
煤柱形状煤柱的尺寸和形状顶板的支护方式不合理或支护强度不足,可能增加冲击地压的风险。
对顶板的控制不力,如不及时支护或支护材料质量差等,也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发生。
顶板的管理方法顶板控制支护方式03冲击地压灾害的预测与预防通过监测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微震活动,分析其分布、频次和能量等信息,对冲击地压灾害进行预测。
冲击地压多源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发布时间:2021-11-05T06:41:16.07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17期作者:崔新峰[导读] 论文在获取工作面开采期间矿震频次崔新峰大屯煤电公司徐庄煤矿江苏省徐州市摘要:论文在获取工作面开采期间矿震频次、能量变化及震源时空演化等冲击地压危险前兆信息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将震动波CT中长期动态预警与冲击变形能短临时空预警相结合的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法:通过震动波CT波速异常系数指标工作面冲击危险做出周期性动态评价,预测下一时段的强矿震及动力显现位置;冲击变形能指数在时序上实时反映监测区冲击危险状态,并实时预测工作面动力显现与强矿震发生时间,提供及时的冲击危险预警信息,为冲击地压矿井开采冲击地压多源信息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指导现场采取相应防治对策和最大限度确保工作面人员安全及降低财产损失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冲击地压;震动波CT波速反演;冲击变形能时序监测;冲击危险预警信息1.引言CT层析成像技术就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是采矿地球物理方法之一。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地震波射线对工作面的煤岩体进行透视,通过观测地震波走时和能量衰减参数,对工作面的煤岩体进行成像。
地震波传播通过工作面煤岩体时,煤岩体上所受的应力越高,震动传播的速度就越快。
通过震动波速的反演,可以确定工作面范围内的震动波速度场的分布规律;根据速度长的大小,可以确定工作面范围内应力场的大小,从而划分出高应力场和冲击地压高危险区域,为其防范治理提供依据。
实现工作面区域的震动波CT成像的方法为:在回采工作面的附近设置一系列检波器,当矿震发生后,这些检波器接收到震源发出的震动波,根据不同震源产生震动波信号的初始到达检波器的时间数据,重构和反演煤层速度场的分布规律。
根据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煤岩体受载变形过程中,主要经历四个变形区如图1所示,分别为非线性弹性变形(OA阶段)、线性弹性变形(AB阶段)、应变硬化(BC阶段)及应变软化(CE)。
煤矿重大灾害辩识和控制信息系统范本煤矿重大灾害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重大灾害,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
本文将介绍一个煤矿重大灾害辩识和控制信息系统的范本。
一、概述煤矿重大灾害辩识和控制信息系统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煤矿重大灾害的辨识、预警和应急控制等功能,旨在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二、系统架构该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应用服务子系统组成。
1. 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负责采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瓦斯浓度、煤尘浓度、温度等参数的实时监测数据。
数据采集子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仪、通信设备等。
2. 数据处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煤矿重大灾害风险。
数据处理子系统采用数据挖掘和智能识别技术,建立预测模型,为后续的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持。
3. 决策支持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基于数据处理子系统的分析结果,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
该子系统采用专家系统和知识库,结合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和灾害预警。
4. 应用服务子系统应用服务子系统为煤矿管理人员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实时监测、报警提示、预警信息查询等。
该子系统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三、系统功能煤矿重大灾害辩识和控制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 数据采集功能:实时采集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包括瓦斯浓度、煤尘浓度、温度等参数。
2. 数据处理功能: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和挖掘,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煤矿重大灾害风险。
3. 风险评估功能:基于数据处理结果,评估煤矿重大灾害风险,为后续的灾害预警提供依据。
4. 灾害预警功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供灾害预警信息,包括声光报警、短信通知等方式。
5. 应急控制功能:在发生煤矿重大灾害时,提供应急控制指导,包括疏散路线、救援方案等。
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 年X 月X 日封面页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安全事关每个家庭的幸福,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计划方案,做好单位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及考试更是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您浏览的《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正文如下:基于煤体应力监测的冲击地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冲击地压,又称岩爆,这是一种岩体中聚积的弹性变形势能在一定条件下的突然猛烈释放,导致岩石爆裂并弹射出来的现象。
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冲击地压发生的自然条件是:煤体具有冲击倾向性,并且采场上覆岩层中具有厚度达、强度高易于形成能量积聚的岩层。
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诱因是: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下位岩层冒落和离层沉降使上位厚度达、强度高的岩层形成大面积悬露,在煤岩体中形成高应力集中区,积聚巨量压缩弹性能。
因此,以上覆岩层运动为核心,以采场矿山压力理论为指导,√预计采场上覆岩层运动规律,确定支承压力集中区的大体分布范围,并对这些重点部位进行支承压力的在线监测,是工作面冲击地压预测的可行手段之一。
重点部位包括:工作面初次来压,工作面采空区见方,双工作面采空区见方,构造异常区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图1冲击地压测点布置本方案所使用的GYY15Z矿用钻孔矢量应力传感器,是根据煤体应力测试的要求专门开发的应力传感器,是目前国内精度和灵敏度最高的传感器。
采用应变测量技术,测量的是煤体或岩体载荷应力,内部经过高精度A/D转换,得出钻孔内部的应力变化量,传感器内还含有一个电子罗盘,用来进行力方向判断,适用于煤矿井下煤层或岩层各种角度安装。
采用普通煤体应力传感器(钻孔应力计),由于灵敏度低,不能实现对煤体应力的高精度监测,也就不能实现对冲击地压的精确预测。
矢量应力传感器主要由集成电路、芯体和防护外壳组成,安装在煤或岩石的钻孔中,并用水泥浆或环氧树脂填充密封。
YF-ED-J6042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体系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冲击地压是采动诱发高强度的煤(岩)弹性能瞬时释放,在相应采动空间引起强烈围岩震动和挤出的现象。
是我国煤矿常见的重大事故灾害。
冲击地压引起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不仅发生在推进的工作面现场,而且可能波及弹性释放范围的巷道、峒室,特别是存在应力集中的空间部位。
迄今为止,冲击地压的控制处在统计管理与条理决策阶段,没有形成冲击地压的防治理论、监测方法及控制决策的一体化体系。
本文基于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对冲击地压事故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冲击地压事故预测与控制动力信息基础,形成了实用的冲击地压预测控制的体系。
1冲击地压发生的原因及实现的条件具有冲击倾向的煤(岩)层,受构造运动和采场推进影响而形成的高度应力集中和高能级的弹性变形能的储存,是冲击地压发生的根本原因。
没有采取释放应力和能量的措施,在可能有高应力集中和高能级弹性能释放的区域推进采掘工作面,是冲击地压得以实现的条件。
有冲击倾向的高强度煤(岩)中储存的高能级弹性能,包括煤(岩)受构造运动挤压储存的弹性能、坚硬顶板条件下大面积推进采场聚集的压缩弹性能及高强度大厚度坚硬岩层大面积悬露的弯曲变形弹性能。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其控制技术发布时间:2021-03-17T10:14:28.53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邹继超[导读] 摘要:冲击地压也叫作“岩爆”,冲击地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聚集在岩石中的弹性变形势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突然的剧烈释放,最终导致的是岩石的爆裂并随着这种势能弹射开来。
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鹤岗 154103摘要:冲击地压也叫作“岩爆”,冲击地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聚集在岩石中的弹性变形势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突然的剧烈释放,最终导致的是岩石的爆裂并随着这种势能弹射开来。
与此同时,在岩石爆裂发生的同时,还会带有一定程度的震动。
冲击地压所带来的岩石爆裂现象而产生的震感不仅仅发生在岩石爆裂的瞬间,而是延续时间较长的震感。
如果在煤矿中出现冲击地压的情况,对于身处煤矿深处的工作人员是一种极大的安全威胁。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及其控制技术,以供参阅。
关键词:煤矿;冲击地压;灾害;控制技术引言冲击地压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典型动力灾害之一,它可能会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煤层自燃、冒顶等次生灾害。
由于岩爆的发生是荷载集中的局部化问题,使得岩爆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是一个非常抽象和难以直接监测和控制的问题。
目前,由于灾害和能源在国外发达国家结构调整,我已被关闭,而中国已成为防治岩爆研究的主要国家。
目前,对岩爆的认识、监测和控制方法复杂多样,难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岩爆问题。
1冲击地压现象概述冲击地压是矿山井巷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的以突然、急剧、猛烈的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与岩爆、矿震、煤与瓦斯突出同属于煤岩动力灾害,但是它又明显不同于岩爆、矿震和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与岩爆最显著的差异在于构成结构体的岩性明显不同,冲击地压发生在煤矿井巷,而岩爆多发生在含脆性岩体的非煤矿山和井巷工程中,冲击地压的破坏程度、影响范围比岩爆要大的多。
冲击地压和岩爆常会导致矿震的发生,而矿震则不一定会导致冲击地压或岩爆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