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丰煤矿发生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分析0
- 格式:doc
- 大小:428.00 KB
- 文档页数:11
华丰煤矿深部冲击地压综合防治技术一、华丰煤矿冲击地压发生概况1、发生破坏情况华丰煤矿是一个典型的受冲击地压严重威胁的矿井,冲击地压主要发生在四层煤中。
首次冲击地压发生在1992 年3月8 日2406(1)工作面上平巷,上平巷标高为-538m。
自发生冲击地压现象以来,共监测出冲击地压事件31400 余次,其中0.5 级以上冲击地压28000 余次,1.0 级以上冲击地压2900 余次,1.5 级以上冲击地压495 次,大于2.0 级以上的7 次,最大震级2.9 级。
通过全面落实防冲措施,现场共发生破坏性的冲击地压有108 次,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 次,发生了4 起多人伤亡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根据统计,华丰煤矿破坏性冲击地压共破坏巷道2000余米,平均顶底板移进1.2m,两帮移进0.8m,摧毁巷道600余米,断面收缩率75%以上,其中部分顶底板闭合,需要停产大修;累计破坏工作面长度400 余米,平均底鼓1.1m,煤壁向老空区移进0.5m,共损坏单体液支柱500 余根,铰接顶梁600 余根;还严重损坏了多台设备、设施及多道通防设施。
2、冲击的主要原因冲击地压发生原因有内因、外因两种因素,内因包括煤层本身的物理属性、煤层原岩应力状态,外因包括采深、采动集中应力、诱发因素等。
一是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
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
经试验,华丰煤矿4 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
二是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4 层煤平均厚6.4 米,上方基本顶为70 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
其上为40 余米厚的红土层,随基本顶的跨落而弯曲下沉。
再上部为500~800m 的巨厚砾岩层,砾岩层整体性强,完整性较强,抗压及抗拉强度均较大,采后不易冒落下沉,导致砾岩层与红土层之间产生离层空间。
随着采空面积的加大,巨厚砾岩层形成板状悬空岩梁,砾岩层原来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增加了未采4 层煤的应力水平。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前言我们华丰煤矿四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地压倾向性,井田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砾岩层,矿井采深大、地压高,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矿井深部将受到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
自1992年3月8日矿井发生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矿井发生了100余次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次,发生了4起多人伤亡事故,累计造成多人伤亡,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为回顾以往我矿冲击地压事故惨痛教训,举办了这次防冲案例牌板展览。
牌板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矿历史上典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第二部分是防冲基本知识。
通过举办防冲牌板展览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员防冲意识,使各级人员切实认识到防冲工作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人人自觉遵守防冲规章制度,将各项防冲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3.8”冲击事故92年3月8日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了矿井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工作面上平巷自切眼推采13米时,发生1次冲击地压,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冲击地压造成上平巷60米内断面缩小70%,开关被掀翻,轨道变形,上平巷注浆管路被弹起造成两人重伤,工作面停产生产3天。
本次冲击地压属于华丰矿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事故位置标高为-530米水平,因此矿井的临界冲击深度被确定为-530米。
主要原因:1、四层煤达到临界冲击深度;2、工作面处于三面采空区受阶段煤柱和边界煤柱影响;3、工作面初采期间受顶板跨落影响。
2406工作面3.8冲击位置13米1405采空区2405采空区"3.8"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2、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4.20”冲击事故92年4月20日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下平巷距停采线55米时在下平巷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事故造成下平巷底鼓0.5-1.2米,顺槽皮带全部被掀翻,机头接触顶板。
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预防与治理论文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采煤工作面和设备,伤击人员。
据统计,山东省从1996年至xx年3月份,先后有13处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破坏性冲击地压353次,死亡28人,重伤65人,摧毁巷道8 000余米。
冲击地压发生原因有内因、外因2种因素:内因包括煤层本身的物理属性、煤层原岩应力状态;外因包括采深、采动集中应力(主要为超前支承压力、煤柱集中应力等)、放炮诱发等。
1.1 冲击地压发生的内因(1)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对华丰煤矿4层煤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表明,华丰煤矿4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倾向性,其直接顶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1]。
(2)砾岩活动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华丰煤矿4层煤上方基本顶为70余米厚的砂岩层,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周期性跨落;其上为40余米厚的红土层,随基本顶的跨落而弯曲下沉;再上部为500~800 m的巨厚砾岩层,砾岩层完整性较强,抗压及抗拉强度均较大,采后不易冒落下沉,导致砾岩层与红土层之间产生离层空间。
随着采空面积的加大,巨厚砾岩层形成板状悬空岩梁,砾岩层原来的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增加了未采4层煤的应力水平。
当板状砾岩层悬露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缓慢下沉并周期性断裂跨落,砾岩层的断裂跨落对下部的煤岩体产生冲击载荷,从而加剧了4层煤工作面煤体的应力集中程度,导致4层煤工作面冲击危险增强,因此,巨厚砾岩层是发生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1.2 冲击地压发生外因(1)采深大应力高华丰煤矿首次冲击地压发生在-538 m水平,垂深为668 m,即冲击地压发生临界深度为668m,开采大于该深度就有可能发生冲击地压。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新矿集团华丰煤矿“5.4”顶板事故剖析一、事故基本情况2015年5月4日中班17时55分,2410(3)综采工作面下平巷违反作业规程规定回撤后部U型棚时,出现上部碎矸抽冒,致使1人被埋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2410(3)综采工作面位于五水平前组二采区,4煤层总厚度为4.5-6.5m,倾角33°,事故前工作面已推釆两个循环1.2m。
2410(3)综釆工作面下平巷釆取内错式布置,内错间距2m,以4煤层夹矸作顶板,巷道宽4.0m,高3.5m,采用直墙半圆拱U型钢棚支架铺金属菱形网作永久支护,支护材料为U29型钢,棚距为1m,支架间拉杆使用U型钢两端开缺口卡在支架上,每架间两帮均匀使用两根拉杆。
平巷内铺设转载机和皮带。
超前支护釆用双排DZ28-25/100型单体支柱配HDJB-100型金属铰接顶梁托U钢横梁联合支护,柱距1m,排距1.2m,支柱未穿鞋。
2410(3)综釆工作面底板高于下平巷底板约1.5m,因煤层倾角较大,该面正对着下平巷支架拱部,造成支架拱部的一侧及上帮处于空顶、空帮。
冒落面积大约长3m×宽3m×高4m,冒落破碎的矸石埋压了推到的两架U型钢棚支架和单体支柱,冒顶区域无明显的压力显现。
二、事故发生经过及抢救经过(一)事故发生经过5月4日13时,综釆二部中班为检修班,综釆二部经理助理陈一召开班前会,安排检修釆煤机、整理上平巷的物料并清理巷道杂物等工作。
15时左右,职工到达2410⑶综采工作面上平巷开始工作。
约17时,班长李大生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安排朱宁凯、秦伟两人到2410(3)综釆工作面下平巷从里向外回撤第三架U型钢棚。
二人到达工作地点后,首先回撤了超前支护中的第三、第四架U型钢横梁及其两端的单体支柱,并在第三架U型钢棚头梁中间支设一棵临时单体支柱。
然后回掉两帮棚腿,并把末端带有安全绳的专用卸载把手卡在临时单体支柱安全阀的阀口处,安全绳的另一端距离单体支柱2.5m,具体分工是朱宁凯负责监护,秦伟负责操作。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前言我们华丰煤矿四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地压倾向性,井田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砾岩层,矿井采深大、地压高,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矿井深部将受到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
自1992年3月8日矿井发生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矿井发生了100余次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次,发生了4起多人伤亡事故,累计造成多人伤亡,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为回顾以往我矿冲击地压事故惨痛教训,举办了这次防冲案例牌板展览。
牌板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矿历史上典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第二部分是防冲基本知识。
通过举办防冲牌板展览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员防冲意识,使各级人员切实认识到防冲工作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人人自觉遵守防冲规章制度,将各项防冲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3.8”冲击事故92年3月8日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了矿井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工作面上平巷自切眼推采13米时,发生1次冲击地压,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冲击地压造成上平巷60米内断面缩小70%,开关被掀翻,轨道变形,上平巷注浆管路被弹起造成两人重伤,工作面停产生产3天。
本次冲击地压属于华丰矿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事故位置标高为-530米水平,因此矿井的临界冲击深度被确定为-530米。
主要原因:1、四层煤达到临界冲击深度;2、工作面处于三面采空区受阶段煤柱和边界煤柱影响;3、工作面初采期间受顶板跨落影响。
2406工作面3.8冲击位置13米1405采空区2405采空区"3.8"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2、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4.20”冲击事故92年4月20日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下平巷距停采线55米时在下平巷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事故造成下平巷底鼓0.5-1.2米,顺槽皮带全部被掀翻,机头接触顶板。
第24卷 增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 ol.24 Supp.1 2005年8月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 .,2005收稿日期:2005–05–10;修回日期:2005–06–16作者简介:张修峰(1970–),男,现为工程师,主要从事冲击地压现场研究与防治方面的工作。
E-mail :xiufengzhang_sd@ 。
华丰煤矿煤柱冲击地压发生规律及防治张修峰(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山东 宁阳 271413)摘要:煤矿冲击地压是世界采煤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介绍了华丰煤矿煤岩体的地质条件和历年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描述了华丰煤矿发生的几次煤柱冲击地压的过程,分析了冲击原因和冲击特征,提出了在巷道掘进期间和工作面回采期间防治煤柱冲击地压的措施,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采矿工程;煤柱冲击地压;发生规律;防治中图分类号:TD 82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15(2005)增1–4765–04GENERANT LAW AND PREVENTION OF PILLAR ROCKBURSTAT HUAFENG MINEZHANG Xiu-feng(Huafeng Coal Mine ,Xinwen Mining Group in Shandong ,Ningyang 271413,China )Abstract :Rockburst in coal mine is a disaster which exist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mining and the history of rockburst of Huafeng coal mine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generant process of pillar rockburst which occurred in Huafeng coal mine is mainly discussed ,and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s are analyzed. At last ,some prevention and cure measures about how to prevent pillar rockburst during the laneway digging and working face mining are advised. In practice ,these measures get an ideal result.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pillar rockburst ;generant law ;prevention1 引 言煤矿冲击地压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难题。
Don't be a hedgehog. If you can't fight against others, you won't fight against others forever. There are some things you don't need to keep in min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株洲华丰矿业有限公司石联井“10?28”顶板事故一、概述1.企业名称:株洲华丰矿业有限公司石联井。
2.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10月28日15时30分。
3.事故发生地点:+110m水平南石门5煤回采工作面。
4.事故类别:顶板事故。
5.事故伤亡:死亡1人。
6.直接经济损失:39.1万元。
二、事故单位概况㈠煤矿概况华丰矿业有限公司石联井位于攸县黄丰桥镇境内,于1978年建井,原是株洲市国有企业。
2003年12月由国有华银电力集团控股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2007年11月由刘贻承包经营。
矿井采矿许可证号码为:4300000730419,煤炭生产许可证号码为:204302230110,安全生产许可证号码为:(湘)MK安许证字[2008]0096号,工商营业执照号为4300001100623、矿长资格证号为湘煤-0502261,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07043010002522,证照齐全有效。
该矿由刘贻任董事长,刘建和任矿长,刘曼仔任安全副矿长,负责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李征良任生产副矿长,负责生产管理,刘海德负责技术工作。
矿井二班作业,由安全、生产矿长兼值班矿长现场跟班,配备了安全员和瓦斯检查员,配备了其它特种作业人员。
㈡矿井开采情况1、矿井开采地质情况:矿井开采黄南矿区黄丰桥井田煤炭资源,含煤地层为二迭纪龙潭组煤系。
共含煤36层,其中4、5、14、19、21煤层为可采煤层,其它煤均不可采。
煤层平均厚1.5m;地层倾角55度。
5煤层直接顶板均为为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前言我们华丰煤矿四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地压倾向性,井田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砾岩层,矿井采深大、地压高,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矿井深部将受到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
自1992年3月8日矿井发生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矿井发生了100余次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次,发生了4起多人伤亡事故,累计造成多人伤亡,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为回顾以往我矿冲击地压事故惨痛教训,举办了这次防冲案例牌板展览。
牌板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矿历史上典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第二部分是防冲基本知识。
通过举办防冲牌板展览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员防冲意识,使各级人员切实认识到防冲工作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人人自觉遵守防冲规章制度,将各项防冲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3.8”冲击事故92年3月8日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了矿井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工作面上平巷自切眼推采13米时,发生1次冲击地压,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冲击地压造成上平巷60米内断面缩小70%,开关被掀翻,轨道变形,上平巷注浆管路被弹起造成两人重伤,工作面停产生产3天。
本次冲击地压属于华丰矿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事故位置标高为-530米水平,因此矿井的临界冲击深度被确定为-530米。
主要原因:1、四层煤达到临界冲击深度;2、工作面处于三面采空区受阶段煤柱和边界煤柱影响;3、工作面初采期间受顶板跨落影响。
2406工作面3.8冲击位置13米1405采空区2405采空区"3.8"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2、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4.20”冲击事故92年4月20日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下平巷距停采线55米时在下平巷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事故造成下平巷底鼓0.5-1.2米,顺槽皮带全部被掀翻,机头接触顶板。
石门以东机头处底鼓0.8米,局部顶煤冒落造成1人死亡。
本次冲击地压是华丰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事故发生后引起原矿务局领导及煤炭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于5月20日在我矿召开了第一次由原煤炭部、全国防冲专家参加的冲击地压研讨会,会议确定了全矿的近期及中长期防冲规划,制定了我矿防冲工作的技术路线。
主要原因:1、工作面向煤柱方向推采,造成工作面应力不断升高。
本次事故后改变了四层煤工作面的推采方向,一律背向采空区推采;2、受边界煤柱支承压力与工作面超前压力叠加影响;3、受工作面周期来压的影响。
2406工作面4.20冲击位置2405采空区1405(中)工作面"4.20"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3、华丰煤矿第一次巷道冲击地压事故—“12.27”冲击事故92年12月27日1406(上分层)切眼掘进100米时发生了一起冲击地压事故,由放炮诱发。
迎头内20米支架倒棚,迎头卸压被掀翻,底鼓0.4-1.2米。
主要原因:1、1406切眼距离2406采空区10米,处于高应力区。
本次事故后将四层煤采区隔离煤柱由10-40米改为不大于5米;2、1406切眼进入1405、2405、2406三个工作面围成的三角煤柱区,迎头处于高应力集中区;3、迎头采取的直径108mm的钻孔卸压和放炮卸压不充分。
4、华丰煤矿“1.11”1406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93年1月11日,1406(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放炮诱发,造成放炮员一人重伤。
工作面自切眼开采第一茬,放最上部一茬炮。
造成工作面支架变形60余棚,煤壁推出0.4-0.8米,冲击区工作面底鼓1.5米。
主要原因:1、1406工作面距离2406采空区10米,工作面处于高应力区;2、1406工作面上头处入1405、2405、2406三个工作面围成的三角煤柱区的影响,煤体应力较高;3、放炮没有执行躲炮时间大于30分钟、躲炮距离大于150米的规定。
1406工作面"1.11"1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2406采空区2405采空区1405采空区1.11冲击位置5、华丰煤矿“2.12”1407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95年5月12日,1407(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在腰巷发生一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2人重伤,事故由工作面放炮诱发。
1407、1408工作面为联合布置,1408工作面首先投产,在后部推采,两工作面相距10米时1407工作面投产。
事故破坏巷道50余米,底鼓0.4-1.0米,工作面破坏支架40棚。
主要原因:1、1407工作面初采期间受初次来压的影响;2、受1408工作面超前压力的影响;6、华丰煤矿第一次多人冲击地压事故--“4.27”冲击地压96年4月27日08:42,在1407(上分层)工作面上平巷发生一起2.9级冲击地压事故,事故由工作面上缺口放炮诱发。
本次冲击地压破坏巷道120m ,摧毁工作面50m ,折损柱梁100余棵。
工作面出口外20m 范围内,上平巷人员不能进入,超前30-120m 范围内上平巷由冲击前的净宽 2.2-2.8m 缩小为 1.1-0.7m ;工作面第一排支柱往老空方向推移0.9-2.0m ,片帮深1.5m ,采高由冲击前的2.1-2.2m 缩小为1.3-0.6m ,顶板沿倾斜方向出现一条长35m 裂缝。
发生冲击时地表震感明显。
本次事故造成10人重伤、1人轻伤。
主要原因:1、1407工作面的上部为一、二采区之间的隔离煤柱,煤柱净宽10m,发生冲击地压时,1407工作面正位于采区隔离煤柱的中间位置;2、1407工作面受上部的8-13m阶段煤柱影响;3、卸压手段不完善造成高应力得不到有效降低。
1407上平巷掘进通过该区域期间及工作面到达该区域之前,均已制定了专项措施,实施了综合防冲措施,但由于卸压手段及技术限制,煤柱深部的高应力得不到有效消除,导致本次强烈冲击地压的发生。
4、躲炮距离不够是造成多人受伤的主要原因。
受伤的11人躲炮距离在超前60-100m范围内。
本次冲击地压的影响范围距放炮地点120m,如果能在150m 以外躲炮,就可避免人员受伤程度。
7、华丰煤矿“3.10”3406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01年3月10日17:38,3406(上分层)工作面上出口下14-25米范围发生了一次1.7级冲击地压,造成1人重伤,1人轻伤。
事故由工作面放炮诱发。
本次事故造成工作面上出口下14-25米范围内,第一排支柱有10余棵支柱歪斜,第二排支柱有2棵支柱歪斜,歪斜支柱失去支撑能力,煤壁处发生冒顶,冒高1.2米,冒宽1.2米,倾斜长度6.5米。
主要原因:1、煤柱的影响。
3406上部为3405(上分层)防水隔离煤柱,煤柱上头宽23米,下头宽55米,倾斜长65米。
该煤柱的集中应力是造成本次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2、工作面周期来压也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原因之一。
"3.10"3406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8、华丰煤矿“7.5”3406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01年7月5日3406(上分层)工作面下平巷发生一起1.7级冲击地压事故,本次冲击地压严重影响区为工作面下头40米及下平巷超前40米范围内,折损支柱20余棵,平均底鼓1.0米,巷道平均收缩率达50%,转载机弹起向上位移0.5米,开关、电煤钻综保和顺槽皮带被掀翻,超前30米范围内支护失效;本次事故造成在工作面和下平巷施工的3人重伤、9人轻伤。
主要原因:1、对冲击地压规律认识不清;2、工作面受周期来压影响;3、受上覆巨厚砾岩活动的影响。
9、华丰煤矿“11.3”3407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01年11月3日在3407(上分层)工作面下平巷发生一起1.7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人死亡、13人受伤。
11月3日夜班22:00交接班后,22:30工作面下部1-95棚一次起爆完毕,23:00所有施工人员进入工作面分段进行铺网、挂梁。
23:22工作面下隅角附近突然一声巨响,煤尘飞扬,将正在工作面下出口铺网的工人李某冲击致死,将在工作面下部从事铺网挂梁和下平巷工作人员13人冲击致伤。
本次冲击造成工作面下部50m内的支柱底端向老空侧推移,造成断柱梁50余根,底鼓0.4~1.2m,工作面下平巷超前8m范围内全部堵严,向外40m巷道断面由冲击前的6m2减少到0.35~1m2,并造成部分堵塞,将下平巷40T刮板运输机弹起,吊挂皮带扭曲。
主要原因:1、对冲击地压规律认识不清;2、工作面当时推采83米,事故前工作面下部出现少量砾岩水,分析认为砾岩活动是本次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之一;3、现有的防冲手段及措施不能满足防冲要求,冲击地压发生前,坚持了正常的松动爆破、煤层注水、煤粉监测、电磁辐射仪监测和工作面阻力监测,未发生异常现象;4、当时三采区正在开采的回采工作面有3405(3)、3406(1)、3407(1)工作面,正在掘进的巷道有3406(2)工作面上平巷和下平巷。
采掘活动过于集中也是发生冲击地压事故的重要原因。
"11.3"3407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10、华丰煤矿“8.28”1410上平巷冲击地压事故06年8月28日04:10在1410上平巷掘进期间发生一起2.0级冲击地压,冲击造成迎头后18米范围内围岩变形,综掘机顶部7米范围顶板破碎下沉约1.0~1.2米,底鼓约为0.5m;下帮煤体破碎形成网兜,移近量最大0.8m;受冲击影响范围内有6根锚杆被拉断;综掘机冲击后紧贴向上帮。
主要原因:1、工作面前方接近六层煤柱50米,已经进入了六层煤柱强烈影响范围;2、掘进头前进方向断层发育,属于构造应力异常区,并受六层煤柱集中应力叠加影响;3、1409工作面采空区下方的固定支承压力较高,造成掘进头处于高应力集中区。
11、华丰煤矿“6.10”1410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06年6月10日15:13在1410工作面发生一次2.0级冲击地压,造成2人重伤、5人身体多处擦伤。
事故发生时,工作面上行割煤,煤机上滚筒刚好行进到工作面上端头。
冲击地压发生后,煤尘飞扬。
并导致泵站高压停电,正在运行的工作面两部溜子和煤机突然停止运行。
工作面80架以上支架安全阀开启;工作面75~79架发生片帮;上平巷开关列车全部倾斜、掉道。
本次冲击破坏巷道170余米,1410上平巷出口外66米范围内底鼓、两帮移近量约500 mm,66米~136米(开关列车段)顶板多处冒顶,因巷道移近量大将部分开关列车压坏;冲击波冲倒一座密闭墙、冲坏两个风门调节风窗。
主要原因:1、1410工作面走向已推采130.7米,与工作面倾斜长度128米形成正方形采空区,根据采空区上覆岩梁冒落理论,此时采空区中心的冒落高度达到最高,煤体应力较高;2、1410工作面前方的移动支承压力与1409工作面采空区下方的固定支承压力迭加,形成工作面前方上部的高应力集中区;3、1409工作面开采后上覆岩梁运动不充分也是发生本次冲击地压的原因之一;4、工作面推采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