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矿震)事故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8.43 MB
- 文档页数:25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2015年12月27日摘要1.事故单位: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2.企业性质:国有重点3.事故时间:2015年12月22日10点42分20秒4.事故地点:13230工作面运输顺槽(以下称“下巷”)波及范围:13230工作面下巷超前工作面160米5.事故类别:冲击地压6.事故性质:该事故是一起矿区大范围矿震引发的冲击地压事故。
7.直接原因:2-3煤具有强冲击倾向性;13230工作面上部13210、13190、13170、13150、13130等5个工作面已经开采完毕,形成了长730米、宽950米的采空区;13230工作面开切眼以东为千秋矿21121、21141工作面采空区;下部600~700米处有落差为50~500米的F16断层;13230工作面顶板上覆岩层为280米灰白色砂质泥岩及380米巨厚砾岩层;矿井地表沉陷系数为0.30~0.70,顶板垮落不充分。
这些因素使13230工作面及其相邻区域大范围应力场重新分布并形成高度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矿区大范围矿震(事故发生的同一时间内相邻矿井杨村矿、跃进矿、千秋矿微震监测系统均监测到大能量微震事件,震源影响范围达5公里),引发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
8.伤亡人数:死亡2人。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12.22”冲击地压事故专家组技术鉴定报告一、矿井概况(一)矿井基本情况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耿村煤矿(以下简称耿村煤矿)隶属于河南能源义煤公司,矿井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之南2~3km,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1°44′30″~111°47′0″,北纬34°42′30″~34°44′0″,东距义马市17km,北距渑池县城2km。
矿井始建于1975年,1982年底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矿井在1988年~1992年进行改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达240万吨/年;后经多次技术改造,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400万吨/年。
冲击地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井下煤巷掘进工作面受埋深、地质构造、煤层及顶底板物理性质影响,处于较高的静载应力水平,随着掘进、顶板运动等多因素叠加影响,易发生冲击地压显现现象,造成巷道底鼓、炸帮、顶板下沉、锚杆、锚索拉断等情况,严重时可造成设备损坏,威胁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一节冲击地压事故的隐患分析一、埋深大,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当前工作面顺槽掘进期间,煤层虽然具有矿压显现,但由于煤体应力不大,未能达到临界破坏条件,因而不会出现动力灾害事故。
随着掘进深度的加大,煤岩体中聚积的弹性能也因此增加,矿压显现程度将不断升高。
整体来看,xx井田范围内煤层埋深呈西部大,东部小的趋势。
井田大部分区域埋深均远超xx矿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
尤其xx背斜轴部西侧及井田东南部区域,煤层埋深接近1000m。
xx煤矿受大埋深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二、煤层厚度变化造成应力集中程度高井田范围内2煤、5煤及8煤层厚度变化较小,规律稳定,但也出现了煤层局部缺失,出现无煤区,无煤区边缘区域属于煤层厚度变化带,势必存在应力局部集中,冲击地压危险性会明显增强。
其次,在煤层等厚线图中,曲线密集位置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也容易形成高应力集中区。
在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高应力集中区域的地质预测预报,以提高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
三、煤层顶板坚硬层岩层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在xx背斜轴部副井及井田西南部,2煤层顶板近距离出现厚度超过36m的半坚硬型岩层,尽管该类砂岩强度不高,但由于厚度较大,容易积聚较大能量而引起冲击地压的发生。
井田内其他大部分区域,在煤层上方50m范围,出现多层较薄的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强度不高,未出现厚硬顶板。
总体来讲,再出现较厚半坚硬型顶板区域,顶板因素会造成冲击地压危险性明显增强。
四、地质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根据xx井田煤炭勘探报告,井田主要受xx背斜和里河向斜控制,两条构造走向大致相同,两翼倾角较小。
其余6个褶曲均为长度1km左右的宽缓构造。
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杨赟发表时间:2019-06-19T10:21:34.4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杨赟[导读] 摘要:煤炭深部矿区开采时的主要灾害就是冲击地压,冲击地压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得到各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
陕西华电榆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摘要:煤炭深部矿区开采时的主要灾害就是冲击地压,冲击地压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因此得到各煤矿企业的高度重视。
分析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形成原因,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性。
关键词:冲击地压;事故原因;防治措施随着矿井回采深度的持续增加,井下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频率不断加大,程度不断加剧,对矿井生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与影响要素的多变性使得对其的防治难度大幅增加。
1、重大冲击地压事故原因 1.1防冲设计先天不足按照防冲原则,区域先行是根本。
所谓的区域先行就是在矿井设计、采(盘)区设计阶段合理部署开拓布局、采掘接续,避免结构和采动应力集中,它是系统性防冲的灵魂工作。
煤矿建设过程中,面对主要大巷时而发生动力现象,按冲击地压矿井要求调整设计为时已晚,防冲设计先天不足,区域先行治理欠账严重,导致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开掘工作面或推采工作面而留存隐患。
1.2防冲工作主动性不强局部跟进就是在区域先行措施的基础上评价采掘工作面、巷道、硐室的冲击危险性、划定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和确定危险等级,再根据区域和局部监测结果采取解危措施。
解危措施一般采用煤层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煤层注水、顶板爆破预裂、顶板水力致裂、底板钻孔或爆破卸压等方法。
《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中的防冲措施非常具体,规定必须执行,但由于缺乏正确认识,防冲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防冲措施的实施错失良机。
1.3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近几年煤矿在监测设备投入方面积极性普遍较高,应装备的监测设备基本都装备到位。
三一文库()〔千秋煤矿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7900字〕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日前,《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已经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批复结案,现予发布。
20xx年10月16日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秋煤矿“11·3”重大冲击地压事故调查报告 20xx年11月3日19时18分,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千秋煤矿发生重大冲击地压事故,造成10人死亡、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48.48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及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11月4日,温家宝总理和张德江副总理相继作出重要批示。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时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率有关司局负责人于11月4日凌晨赶往事故现场,指导协调抢险救援工作。
卢展工书记对救援及善后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长郭庚茂、副省长李克、陈雪枫和河南省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彭苏萍、张铁岗院士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了以郭庚茂省长为组长、陈雪枫副省长为副组长的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义煤集团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抢险救援力量,成功开展了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20xx年11月8日,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会同河南省工信厅、公安厅、监察厅、安监局、总工会、检察院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并聘请了以彭苏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协助事故调查。
经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技术鉴定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原因和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并制定了防范措施。
现将事故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千秋煤矿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千秋煤矿是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名称: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骨干矿井之一,位于河南省义马市南1~2km,始建于19xx年,19xx年简易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万/a,19xx年达到设计能力,经过多次技术改造,20xx年核定矿井生产能力为210万/ a。
浅析煤矿冲击地压类型特征及防治方法
煤矿冲击地压是指由于煤层内部应力状态的突变造成的巨大冲击力,会导致矿井岩体的迅速破裂和变形,引发一系列灾害事故。
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冲击地压的发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常常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突然发作,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煤矿冲击地压的影响范围较大,不仅仅限于开采工作面,而且还会扩散至矿井深部和周边岩体中,对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3.冲击地压的压力测量表明,其作用力极大,能达到几千到几万吨的级别,破坏强度非常高,会严重威胁矿井的稳定性。
对于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矿井地压观测和预报,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对冲击地压的认识和监测能力。
2.实施合理开采和支护设计,采用适当的采煤方法和支护措施,防止矿井地质条件和采煤技术的不合理性造成压力集中和运动不稳定。
3.增强矿井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指导,加强瓦斯抽放和水文地质处理,控制矿井复采和掏底,防止地压积累关联、相互助长。
4.对新型冲击地压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如地压规律预测和仿真模拟、地压控制和消减、冲击地压综合治理等,为减少地压灾害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提供新的保障。
Not good at listening to different voices is the greatest negligence of manager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星村煤矿7.26冲击地压事故剖析一、事故基本情况(一)星村煤矿基本情况星村煤矿位于山东省兖州市以东约15km,曲阜市西南约10km,主体位于曲阜市陵城镇境内。
井田勘探范围:东起峄山断层,西至曲阜井田的31勘探线,北以F40断层为界,南以滋阳断层与兴隆庄井田和东滩井田相邻,勘探面积约32.6km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t/年,2014年核定为120万t/年。
矿井主采煤层为3煤,经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鉴定,3煤及老顶均具有强冲击倾向性。
(二)3302工作面基本情况3302工作面位于矿井西翼(-1196m水平)三采区东翼,北侧有已回采完毕的3308工作面和正在掘进的3310面两顺槽;南侧为-1196水平三条开拓大巷;三采区西翼有已回采完毕的3303工作面、准备回采的3307工作面和正在掘进的3311面运输顺槽。
3302工作面走向长1125m(平距),面长100m,煤厚8.2m,倾角平均8度,埋深在1260m左右。
由于2013年8月5日3302工作面运输顺槽在掘进过程中发生过冲击地压,所以3302工作面在回采以来,全部按照高度危险区域进行防冲监测、卸压和管理。
(三)3302工作面采取的主要防冲措施1、3302工作面根据规定编制了《3302工作面冲击危险性评价研究报告》和《3302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专项设计》。
由于3302面运输顺槽在掘进期间发生了一起强冲击现象,矿邀请相关专家对矿防冲工作进行了审查,并根据专家意见编制了《3302工作面防治冲击地压变更设计》,以上均通过济宁市煤炭局组织的专家评审。
2、防冲监测方面(1)SOS微震监测系统矿实行24小时对井下发生的震动进行全天不间断监测。
当回采工作面发生3×104J以上震动时,及时组织人员分析和预测预报,根据不同危险程度划分冲击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冲击地压事故心得体会冲击地压事故心得体会有了一些收获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冲击地压事故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冲击地压事故心得体会1在全矿深入开展“事故反思月”活动,全方位、多层次查找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各类突出问题,并严格制定措施加以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在事故反思月活动中,常村矿各科室针对相应的分管范围,结合“五查三反”活动,对近期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使广大干部职工受到深刻的`反思教育,认真查找思想上、管理上、作风上、执行力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各队组充分利用班前会,学习会等时间,组织职工对近期发生的典型事故进行深刻分析和讨论,让每名员工讲述身边的问题、身边的隐患是什么,并开展事故反思月签字活动,使职工深刻反思自我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和教育职工严格按照规程作业。
同时,该矿各班组在职工中开展“事故就在身边,隐患就在眼前”事故大反思、隐患大排查、大整改活动,职工从自身工作实际和作业环境出发,深入反思自我在作业时有没有违章行为,存在哪些隐患、如何整改,使职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
冲击地压事故心得体会2经过“事故反思月”活动的开展,全矿各级干部职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全矿构成了强管理、严落实、全员查隐患、超前抓安全的自主安全管理氛围,进一步夯实了自主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同时,该矿组织各科室专业人员对矿井偏远地区,薄弱环节,薄弱地点进行隐患大排查,各业务科室和队组及时制定出相应措施,各级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执行“三走到、三必到”制度,深入现场查隐患。
针对整合矿井安全监管工作,常村矿进一步健全完善以矿带矿,以科带科、以队带队方案,安监处、生产科、地测科等生产职能科室深入整合矿井开展传帮带活动,帮忙整合矿井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其管理质效。
华丰煤矿冲击地压事故案例、八前言我们华丰煤矿四层煤具有强烈冲击地压倾向性,井田煤系地层以上覆盖着巨厚砾岩层,矿井采深大、地压高,特殊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矿井深部将受到冲击地压灾害的威胁。
自1992年3月8日矿井发生第一次冲击地压以来,矿井发生了100余次破坏性冲击地压,造成工作面停产的12 次,发生了4起多人伤亡事故,累计造成多人伤亡,给矿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矿井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为回顾以往我矿冲击地压事故惨痛教训,举办了这次防冲案例牌板展览。
牌板展览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矿历史上典型冲击地压事故案例,第二部分是防冲基本知识。
通过举办防冲牌板展览旨在进一步强化全员防冲意识,使各级人员切实认识到防冲工作对矿井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人人自觉遵守防冲规章制度,将各项防冲工作切实落实到实处,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1、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3.8”冲击事故92 年3 月8 日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初采期间发生了矿井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
工作面上平巷自切眼推采13米时,发生1 次冲击地压,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冲击地压造成上平巷60 米内断面缩小70%,开关被掀翻,轨道变形,上平巷注浆管路被弹起造成两人重伤,工作面停产生产3 天。
本次冲击地压属于华丰矿的第一次冲击地压事故,事故位置标高为-530 米水平,因此矿井的临界冲击深度被确定为-530 米。
主要原因:1、四层煤达到临界冲击深度;2、工作面处于三面采空区受阶段煤柱和边界煤柱影响;3、工作面初采期间受顶板跨落影响。
置1405采空区"3.8"2406东(上分层)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示意图2、华丰煤矿第一次冲击地压死亡事故一“ 4.20”冲击事故92年4月20日1405东(中分层)工作面下平巷距停采线55米时在下平巷发生一次冲击地压事故,由工作面回柱放顶诱发。
本次事故造成下平巷底鼓0.5-1.2 米,顺槽皮带全部被掀翻,机头接触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