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和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集中表现为:中国还存在着 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指出:“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 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作它们的基础,那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 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 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80—1081页)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 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少奇则强调,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 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 路线的斗、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