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签订于1900年 ②导致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典型例题
6.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 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 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 丧失。” 这一论述( )
——《变
图三 维新思想
2、过程 (1)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人物:在京官员,各省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 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 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
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 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 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 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 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典型例题
2.下表(表2)是部分近现代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康有为变法思想的不 同认识。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
作者 茅海建 冯自由 王立新
出处
《戊戌变法 研究》
《革命逸史 》
《美国传教 士与晚清中 国现代化》
认识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 、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2)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 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典型例题
3.1900年4月,梁启超评价义和团为“莠民招乱”“暴徒窃发”。7、 8月间,则认为义和团“一呼而集者数十万人,赴死军前,曾不返顾”,“ 以抗御普世界中显赫之众强国”。梁启超对义和团评价的变化反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