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总分:100时间:90分钟一、基础与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1.看拼音写词语。
(8分)通xiāo( ) 深hè( )色 áo zhōu( ) 甜nì( ) 蜜jiàn( ) tūn shì( ) gōu lóu( ) 鼓bó( )shī chuán shēn shòu( ) yōu zāi yóu zāi( )2.按要求补全成语。
(6分)(1)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劳动模范”。
精卫________ 愚公________ 夸父________ 女娲________(2)补全成语,认识成语中的“超级学霸”。
_____鸡起_____ _____门立_____ 手不______ _______忘食(3)补全成语,结识成语中的反义词。
开________辟________ 舍________逐________无________有________ 声________击________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8分)(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上面句子中,“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的意思相同。
(2)表示获得第一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第1题中句子的写法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句话。
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一筹莫展4.按要求进行下面句子的转换。
(4分)原句:老舍爷爷说:“北京的春节到处悬灯结彩,你们一定会喜欢的。
”(1)改为转述句:(2)改为双重否定句:(3)改为反问句:(4)改为拟人句:5.照样子,写出下列习俗的寓意。
(4分)例: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人都有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真正的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真正统一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回答2-3题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D.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4.“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就是辩证法5.马克思说:“哲学不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哲学在物质世界之内 B.生活处处有哲学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6.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B、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7.对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8.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
1、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只要参加文化活动,人的精神就会健康向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A.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要真正赢得尊严,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社会事业之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较高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的力量。
”这表明()A.只有物质与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B.经济的发达与社会事业的繁荣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就一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D.文化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源泉4、20世纪末,四川全兴集团宣称,在对成都锦江水井街的酿酒车间实施环保改造时,发现了600年前的古代酿酒作坊遗址。
于是他们追溯历史,把文化掺在酒里卖,抓住多次文化事件树立水井坊品牌形象,仅仅用七年时间便取得了骄人的营销业绩。
这表明()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C.文化对社会发展始终具有积极的作用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5、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A.国际文化交流中充满霸权主义色彩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强弱优劣之分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软实力”这一概念。
“软实力”是同由国家军事、经济力量等组成的“硬实力”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一般认为,“软实力”是指精神力量,是文化、制度、价值观念等所谓的软件要素表现出来的能力。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题一、单选题1.“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人,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也希望遇见阳光般的彼此,希望有一个清朗健康的精神家园。
让网络成为这样一个“精神家园”,需要我们()①在网上传播正能量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④增加上网时间,寻找需要我们帮助的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
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B.人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C.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D.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人做出各种牺牲3.2021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某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庆典仪式()A.体会生活的不易B.体验交往形式更加多样C.体会各种社会关系D.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一生中既要学会读课本这本“有字之书”,又要学会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这是因为()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③我们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撑和精神滋养④积极融入社会就能实现人生价值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下面的阐述中,属于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的是()A.提高媒介素养,获取新知促发展B.注意浏览信息,学会“信息节食”C.学会辨别信息,抵制不良信息D.恪守道德、遵守法律6.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纵使相隔万里,也如近在咫尺。
这说明()A.地球村太小B.网络丰富日常生活C.互联网能实现我们的一切梦想D.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7.“00后”的青少年正日益成为社会中的新生力量。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小林利用暑假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虽然累得筋疲力尽,却很有成就感。
小林了解社会生活的方式是()A.学校学习B.社会实践C.体力劳动D.休闲娱乐2.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千千万万个在平凡岗位上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人,他们忠实地履行着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富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是()A.工作岗位平凡而普通B.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C.做好本职工作D.关注社会,服务社会3.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生活和劳动,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群体中,互帮互助,才能共同生活。
这说明()A.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B.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个人C.个人离不开社会只表现在衣食住行上D.社会离不开个人是因为个人的劳动为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4.《上海市初中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规定,初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必修课,学生在初中阶段需完成社会考察136课时、公益劳动80课时、职业体验32课时、安全实训24课时。
初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①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②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③有利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④会增加学习负担,影响学习成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小红是妈妈的女儿,是爷爷的孙女,是石家庄市某中学的学习标兵,是小黄的同桌……这说明()①小红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地缘关系②小红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小丽是某校八年级的一名学生,班上有40名同学,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看,这种社会关系属于()A.同学关系B.血缘关系C.朋友关系D.业缘关系7.某中学团委会每年都要组织团员到当地福利院开展助残活动。
第1页,总16页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9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词语。
1.fú xiǎo( ),外祖父在园子里辛勤gēng yún( ),我在园子里xiā nào( ),一会儿bá cǎo( ),一会儿捉qīng tíng( ),一会儿捕mà zha( )。
2.小hú dié( )向妈妈chéng rèn( )了错误,不应该zhòu yè( )不停地xián guàng( )。
2.补全下列词语,从中挑选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 )光( ) 溢 ( )峨( )奇 美妙( )( ) ( )此不( ) ( )( )成趣 顶( )立( )1.午夜醒来,窗外的静寂,在___________的月光里,越发孤寂难以入眠。
2.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真是______________啊!3.根据课内外积累填空。
1.春天来了,乡村大地上一片繁忙,家中的父母在田地里不辞辛苦劳动着,就是到了晚上,依然停不下忙乱的双手,令我们想起了学过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小孩子,也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令我们想起了范成大所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从盆中取出冰来,用一条线从中间穿起来拎着玩,真像《稚子弄冰》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山口公园里的池塘涨满了水,而且池中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夕阳西下时,山巅的落日倒映在水中,这番景色好美啊,我不禁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①2008年6月12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钓鱼台5号楼紧紧握手,两会领导人直接启动了双方中断九年多的商谈。
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③晨练、下棋、唱歌、扭秧歌等社区活动④某校为迎接高考的到来,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共铸诚信”征文活动⑤书法协会、美术协会、读书俱乐部等社团活动⑥2008年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举行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3.“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绘画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庐山的自然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C.《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D.文化是由人所创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4.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人不会因为“地球”的形成而使价值观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文化具有多样性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这充分说明()A.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B.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C.宗教文化同祖同根D.文化具有共性4.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5.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6.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
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
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客家文化。
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7.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B.电视的广泛推广C.网络的普及D.印刷媒体的推广8.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按姓氏的音序排列下列著名诗人的名字,正确的一项是()A. 白居易苏轼李白杜甫B. 白居易杜甫李白苏轼C. 杜甫白居易李白苏轼D. 李白苏轼白居易杜甫【答案】B【解析】“白”的音序是B,“苏”的音序是S,“李”的音序是“L”,“杜”的音序是“D”。
故选B。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后来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又因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所以又称它为“长短句”。
C.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对历史著作《春秋》较为详细的叙述。
B.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人因此被成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乐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D.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答案】C【解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C项,应该是编年体历史著作。
所以选C。
3.请从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杜工部集》、《白氏长庆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A. 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 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 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 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绪论单元测试1、判断题:机器大生产和流水作业是工业社会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2、判断题: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容易受到机器大生产和流水作业生产方式的规制和影响,生活时间让渡于工业的生产时间,生活的内容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的产品。
选项:A:对B:错答案: 【对】3、判断题:文化是社会的基因,它本质上是非历史性的。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4、判断题:机器大生产和工业化、标准化、市场化、效益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标准配置。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多选题:现代生活的特征包括()。
选项:A:现代生活时间受工业社会“流水作业”的生产或工作时间所支配B:现代生活质量受工业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C:现代生活空间受工业社会的空间制约D:现代生活内容受工业产品种类所影响答案: 【现代生活时间受工业社会“流水作业”的生产或工作时间所支配;现代生活质量受工业产品质量、市场价格和社会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现代生活空间受工业社会的空间制约;现代生活内容受工业产品种类所影响】第一章单元测试1、判断题:在人类社会初期,衣服应该起源于人类的生物本能需要。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2、判断题:现代社会中的服饰嬗变不是工业化影响的结果。
选项:A:对B:错答案: 【错】3、多选题:现代服饰的特点包括()。
选项:A:功能个性化B:工艺精细化C:面料多元化D:风格时尚化答案: 【功能个性化;工艺精细化;面料多元化;风格时尚化】4、判断题:从本质上讲,现代服饰功能的个性化其实是人们通过着装的变化区分工业化规制的流水作业时间和个人生活时间的一种方式。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5、判断题: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着人们的服饰文化偏好。
选项:A:错B:对答案: 【对】6、多选题:文化偏好本身具有()特点。
选项:A:强制性B:差异性C:稳定性D:普遍性答案: 【强制性;差异性;稳定性;普遍性】7、判断题:无论是中式快餐,还是洋快餐,“快餐”本身已构成现代生活的一种文化标识。
第一单元测试卷(A卷基础篇)(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朗润.(rùn)起来了,水涨.(zhàng)起来了,太阳有脸红起来了。
B.就是这点儿幻想不想一时实现,他们也不并不着.(zhuó)急,因为有这样的慈善的冬天,干啥.(shá)还希望别的呢!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jié)儿白花,好像日本看.(kān)护妇。
D.呼吸变得畅.(chàng)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yòu)惑着鼻子和嘴唇。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A项的注音有误,“涨”应读“zhǎn g”;B项有误,“着”应读“zháo”;C项有误,“髻”应读“jì”。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B.同学们,一年之计在于春。
我们正当青春年少....,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吧!C.你说话和气一点行不行?老是这样咄咄逼人....,谁还愿意跟你交流呢?D.这鬼天气,淅淅沥沥....的雨还停不停?【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
A项的成语使用有误,“花枝招展”意思是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漂亮,与此处的语境不符。
B项中,“青春年少”意思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符合语境。
C项中,“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时间:45分钟总分:5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下列做法中能正确感受社会生活的是()①参观科技馆,丰富的展品使我们眼界开阔②参与爱心捐赠等社会公益活动,体会奉献③关心国家大事,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④了解到社会生活中的负面现象,对社会失去了信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做菜、收拾房间、我是田园小当家、家庭种植、多彩扎染……天桥区各学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身经历,收获成长。
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有利于()①感受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丰富知识,开阔视野③体会社会关系的错综复杂④掌握劳动技能,促进全面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①更加关心国家发展②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③把精力集中在社区治理上④对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在“我与社会”议题学习时,老师出示了下图,让同学们对此进行讨论。
下列同学的发言正确的是()A.同学甲:我与亲戚组成了整个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B.同学乙: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C.同学丙:社会离不开个人,但个人可以脱离社会D.同学丁:个人为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社会为个人提供精神滋养5.“在家里,我是妈妈的孩子;在小区,我是邻居大哥哥;在商场,我是消费者;在学校,我是一名学生……”这说明()A.人人都是社会的合格成员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C.人的身份在社会中难以确定D.人在社会中只有一种身份6.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对下列语句所体现的社会关系解读正确的是()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血缘关系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业缘关系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地缘关系④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业缘关系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7.2023年5月21日是第33个全国助残日。
第一单元测试卷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一、你们一家在暑假期间去杭州西湖游玩。
(共47分)1. 你在网上看到了一条对杭州西湖的评价,请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8分)西湖 qià sì( )一颗明珠, diǎn zhuì( )在杭州城。
它的水又清又静,就像bō li( ),微风吹过, shāo wēi( )有一些波纹,富有动态美。
夏夜的西湖,水汽mí méng( ),甚是yōu yǎ( )。
趁夜色看湖中的荷花,虽然有的还是huā lěi( ),但依然有huǎng rán( )身在仙境之感……2. 你查看了很多西湖的游览攻略,攻略中,多音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是( )。
(3分)A. 勾勒. 勒.索 勒.紧B. 蒙.骗 蒙.面 内蒙.古C.参.差 参.加 参.谋D. 嚼.烂 咀嚼.嚼舌3. 路上,你和爸爸背起了诗词古文。
诗词古文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 )。
(3分)A. 明月别.枝惊鹊 萋萋满别.情B. 稻花香里说.丰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故.人具鸡黍 月是故.乡明D. 路转溪桥忽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4. 在临近西湖的路上,你看到了这样的路牌。
(4分)(1)路牌中有一处拼音的规则有误,正确的应该是 。
(2)你不认识“保俶路”中的“假”字,但根据路牌,你猜这个字的读音可能是 。
(3)你观察路牌的角度不太好,“北山路”下面的拼音正好被树枝挡住了。
这条路用拼音拼写应该是 。
(4)路牌附近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
“岳飞”用拼音拼写应该是 。
5. 到达杭州西湖后,导游向你们介绍杭州西湖:“我来带领大家游览这令人心驰神往....的杭州西湖。
大家看,我们旁边那对着湖面顾影自怜....的垂柳正在微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
这里很适合秋天来,因为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硕大无朋....的菊花竞相开放。
”你觉得导游话中的四字词语“ ”使用不当,应该改为“ ”。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测试卷答案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C )A.轻薄(báo) 狐肷(qiǎn) 癖好(pǐ) 衙役(yáyi)B.绰号(chuò ) 裸露(luǒ) 名讳(wěi ) 褴褛(lán lǚ)C.眼翳(yì) 神祗(qí) 黏稠(nián) 祭祀(jì sì)D.摹画(mó) 挥霍(huò) 拮据(jí) 斟酌(zhēn zhuó)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A.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
B.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C.过了辞灶日,春节就迫在眉睫了。
D.街上像遛冰场一样光滑,我挣脱了她的手,顺着街面遛下去,越遛越快。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混”,表明当时作者的境遇并不理想。
)B.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笔直,这里指循规蹈矩。
)c.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
(每个人都感到自己不安全,有危险。
)D.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说话急躁,脸色严厉。
形容对人发怒时的神情)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________衣坐起。
②她说:你总要________上你老子的脚步。
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③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_______我去上早学。
④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_______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2022年单元测试卷(7)一、阅读80分1.(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专家与通人雷海宗①专家是近年来的一个流行名词,凡受高等教育的人都希望能成专家。
专家的时髦性可说是今日学术界的最大流弊。
学问分门别类,除因人的精力有限之外,乃是为求研究的便利,并非说各门之间真有深渊相隔。
学问全境就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全境的探索与追求,各门各科不过是由各种不同的方向与立场去研究全部的宇宙人生而已。
政治学由政治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经济学由经济活动方面去观察人类的全部生活。
但人生是整个的,支离破碎之后就不是真正的人生。
为研究的便利,不妨分工;但我们若欲求得彻底的智慧,就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
各种自然科学对于宇宙的分析,也只有方法与立场的不同,对象都是同一的大自然界。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史上,凡是有划时代的贡献的人,没有一个是死抱一隅之见的人。
如牛顿或达尔文,不只精通物理学或生物学,他们各对当时的一切学术都有兴趣,都有运用自如的理解力。
他们虽无哲学家之名,却有哲学家之实。
他们是专家,但又超过专家;他是通人。
这一点总是为今日的一些专家或希望作专家的人所忽略。
②假定某人为考据专家,对某科的某一部分都能详述原委,作一篇考证文字,足注能超出正文两三倍;但对今日政治经济社会的局面完全隔阂,或只有幼稚的观感,对今日科学界的大概情形一概不知,对于历史文化的整个发展丝毫不感兴趣。
这样一个人,只能称为考据匠,若恭维一句,也不过是“专家”而已。
又如一个科学家,终日在实验室与仪器及实验品为伍,此外不知尚有世界。
这样一个人,可被社会崇拜为大科学家,但实际并非一个全人,他的精神上之残废就与身体上之足跛耳聋没有多少分别。
③再进一步。
今日学术的专门化,并不限于科门之间,一科之内往往又分化为许多的细目,各有专家。
例如一个普通所谓历史专家,必须为经济史专家,或汉史专家,甚或某一时代的经济史专家,或汉代某一小段的专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A)(1-4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5 DABBC 6—10 CADDB 11—15 CCAA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第18题10分,第19题20分,共70分)16、(1)隋朝大运河(2分)隋炀帝(2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每个2分,共8分)(2)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对开凿大运河持否定态度。
(2分)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致数百年以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
对开凿大运河基本持肯定态度。
(2分)(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当然大运河的开凿也消耗了大量的钱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6分)(意思相近可酌情加分)17、第一组图:A(2分)灌溉(2分) C(2分)第二组图:F(2分)武举(2分) E(2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2分)调整统治政策,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
(4分)18、(1)唐玄宗(2分)开元盛世(2分)参考答案一:真实、愿意。
(2分)因为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封建社会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
(4分)参考答案二:不真实、不愿意(2分)因为封建社会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压迫广大贫苦农民的基础上的!诗中描绘的只是少部分地主阶级的情况,对于广大人民来说生活可能仍然是贫困的,只是相对隋朝来说可能农民的生活有所改善。
(4分)(本题答案无论肯定或是否定只要表述准确,意思对即可得分。
)19、(1)科举制度(2分)隋朝(2分)唐朝时期(2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每个1分,共3分)(2)进士、明经(4分)(3)改善了用人制度,废除魏晋以来按门第高低作为为官条件的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铜川是一座文化“聚宝盆”,具有陶瓷发祥地的青色文化、佛教兴盛地的金色文化、生态养生地的绿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文化、煤炭富集地的黑色文化。
透过铜川“五色”文化我们可以领略到()
①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我国区域文化特色鲜明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不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不会阅读的国家是没有生命的国家!”阅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话题。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①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物质力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作者触景生情,吟诵诗歌是文化活动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吟诗作赋是诗人为了表现文化素养的高低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国家影响力不断提高,全球掀起一股中国热乃至汉语热,孔子学院就此应运而生、发展壮大。
这表明()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②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④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根据甘肃省的区域特点,甘肃省以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了优势发展、生态发展。
这是基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③文化促进科技的发展④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这是因为()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始终占突出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李克强总理在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指出,人文交流是深化国家关系的“基础设施”,是推进民间友好的“民心工程”。
这说明()
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②文化给政治以重大影响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④文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助推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列能为下面漫画提供理论支撑的是()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③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④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握手礼是英国人使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在一般情况下,与他人见面时,英国人既不会像美国人那样随随便便地“嗨”上一声作罢,也不会像法国人那样非要跟对方热烈地拥抱、亲吻。
这表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交往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10.2015年10月23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宣传推选100个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
举办该活动,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2015年11月27日,全国家庭情景剧展示活动在北京颁奖。
该活动以“传播科学家教、弘扬家庭美德、培树良好家风”为主题,活动的开展()
①是基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能使文化直接转化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物质力量③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④是基于文化是促进个人成长,塑造完美人格的助推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充满正能量的央视春晚小品,引起了国人的共鸣。
小品《扶不扶》之所以能引起国人共鸣,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②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烽烟滚滚唱英雄”“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悠扬的旋律响起,总会让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
这说明()
A.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D.优秀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15.某作家指出,如果文学是一辆马车,思想道理就是车上装载的货物。
读者能够通过文学驾临心灵,满载而归,这便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文学之所以能够“载道”“化人”,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具有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价值②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的文化DNA,已深入国人骨髓④精神产品对人自身修养的形成具有极大影响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的理念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
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注重“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理论依据。
(20分)
17.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知识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人类吸取精神能量的重要途径。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
2016年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
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倡导全社会的读书之风。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