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44例
- 格式:pdf
- 大小:170.84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231例作者:郑远林宇杜俊峰胡佳心王侃阮新民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340-01【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31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231例自发性气胸均治疗有效。
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明显。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中西医结合;活血祛瘀自发性气胸是胸科常见急症,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作者于2007年12月~2011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231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31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明确诊断为气胸,其中男性215例,女性16例,年龄15~73岁,平均22.1岁。
既往慢性肺脏疾病史者3例,均为年龄60岁以上患者,余无慢性肺脏疾病史;胸廓畸形1例,为不对称性漏斗胸,余无严重胸廓畸形。
初次气胸者159例,第2次气胸者54例,第3次气胸者14例,第4、5次气胸者均为2例。
复发性气胸45例为同侧复发,15例为对侧复发,12例为既往双侧发作。
自发性血气胸7例。
发病时间1天内者160例,2~3天者47例,4~7天者19例,大于1周者5例。
1.2 气胸部位及程度左侧132例,右侧96例,双侧3例;肺组织压缩≤3 0%者62例,30%60者88例。
1.3 肺大疱存在情况治疗后大部分病例均未查胸部C T,已查16例胸部CT有肺大疱者7例。
231例中96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发现肺大疱者95例。
2 治疗方法2.1 一般治疗根据自发性气胸的不同类型与病因、肺压缩程度、发生次数、病情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适当选择各种具体措施。
常规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治疗。
肺组织压缩小于30%者一般给予保守治疗,低流量吸氧。
对肺组织压缩大于30%者视病情行保守治疗或行胸膜穿刺抽气或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144例行闭式引流,5例行胸腔穿刺抽气,40例行保守治疗。
国医大师郭子光:经方治愈自发性气胸案唐某,男,46岁,打工农民。
初诊:1999年3月2日。
主诉及病史:10天前因受凉感冒咳嗽,未予介意。
昨日忽觉心悸、气短,咳则右侧胸胁疼痛,有少量泡沫痰,右侧睡卧时感到胸胁疼痛,只能仰卧或左侧卧,渐觉体力不支,而来就诊。
诊查:自诉一身酸软乏力,往来寒热,右侧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咳嗽,有少量泡沫痰,气短、心悸较前几日更甚,咳嗽、喷嚏时右侧胸胁更痛,因而不敢大胆进行,大便正常,饮食不香。
有长期吸烟史。
察其形体偏瘦,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口唇微紫暗,呼吸短气,呈抑制性咳嗽,咳时呈痛苦面容。
察其右侧胸廓明显高于左侧,右侧胸廓语颤消失,呼吸音明显减弱,舌苔白而干,脉濡数。
当即在本校附院作CT检查(CT 号:29126):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少量)慢性支气管炎。
再三嘱其住院治疗,患者因经济困难,坚持门诊中医药治疗。
辨证:少阳不和,痰热结滞,形成“悬饮”。
治法:和解少阳,辛开苦降,清逐痰热。
处方:小柴胡、小陷胸合方予服。
柴胡20g、黄芩20g、法夏15g、泡参20g、炙甘草6g、黄连10g、全瓜蒌15g、生姜10g、大枣10g。
1日1剂,每剂浓煎2次,日3夜1予服。
二诊:3月8日。
上方服4剂,寒热尽除,精神好转,很少咳嗽,胸胁疼痛亦显著减轻,口苦、咽干等症消失,饮食知味,仍觉心悸、气短,扪其右侧胸廓仍无语颤,呼吸音未闻及,苔白润,脉细数。
是少阳半表之邪已解,而半里之“悬饮”未除,但已折其转化之势,仍以小柴胡枢转气机,合小陷胸,葶苈大枣泻肺、瓜蒌白化裁,积极清逐痰热结滞,以除其根本。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法夏15g、泡参20g、炙甘草6g、大枣10g、全瓜蒌15g、黄连10g、葶苈子15g、白芥子15g、茯苓15g、薤白15g、苏子15g。
1日1剂,服4剂三诊:3月16日。
自觉心悸、气短大减,已全日上班工作(轻劳动),右侧胸语颤明显,呼吸音清晰可闻,且较前平坦,但比左胸仍略高起。
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
许晓敬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6)018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自发性气胸治疗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治愈11例,好转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4.21±5.40)d,对照组为(22.48±6.70)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在自发性气胸患者治疗期间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减缩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其经济压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与应用.
【总页数】2页(P174-175)
【作者】许晓敬
【作者单位】天津医院天津3002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5
【相关文献】
1.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 [J], 余少辉;严月娥
2.40例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J], 谭丽莎
3.急诊危重症患者40例转运过程中预见性护理分析 [J], 顾怡兰
4.40例脑卒中焦虑患者的护理分析 [J], 郑兴华
5.407例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疑似病例的临床护理分析 [J], 陈潞楠; 倪东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年自发性气胸30例内科治疗的护理体会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可分为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三类。
自发性气胸又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于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发生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1]。
2007年3月~2012年7月收治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30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2007年3月~2012年7月收治青年氣胸患者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16~28岁,平均21岁,均为自发性气胸。
其中单纯性气胸28例,张力性气胸2例。
5例保守治疗,17例经胸腔穿刺抽气,8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2例转胸外科手术治疗。
28例治愈,2例转胸外科治疗,肺复张时间3~10天,平均7±2天。
护理一般护理:①卧床休息保持舒适的卧位,一般给予坐位或半坐卧位,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改善呼吸困难。
②心理护理青年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后,因发病突然,呼吸困难症状较重,往往有频死感,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在各方面关心患者,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语言轻柔委婉,告知自发性气胸的一般常识和其自身相关病情以及检查、治疗方案,解释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的过程和必要性,关心、安慰患者,当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时应尽量床旁守护,注重与患者之间的语言及非语言交流,鼓励患者配合治疗[3]。
③吸氧护理吸氧可帮助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有利于肺复张,鼻导管或面罩吸入40%以下的氧,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4]。
青年患者多数都不懂得吸氧的重要性,且自主性强,认为自己不感到胸闷、气促,就无需吸氧,常常自行拔掉鼻导管,此时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吸氧在加速肺复张、缩短病程中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接受。
④饮食护理气胸患者多数原有慢性肺部疾病,体质衰弱。
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消耗,增加抵抗力。
多饮水,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致气胸加重,必要时使用通便的药物。
青年自发性气胸40例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方法:对4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青年患者心理反应良好,临床痊愈快。
结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及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持呼吸、循环正常是自发性气胸护理措施的重点。
【关键词】青年;气胸;护理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于剧烈活动、大笑、剧咳、憋气等时,肺大泡内压突然增加而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而诱发。
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单纯性、开放性及张力性三种类型,体型瘦长之青年为其好发人群,且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它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患者往往以突然出现患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或刺激性干咳甚至休克等而急诊就医。
针对青年气胸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3月~2010年1月我们共收治青年气胸患者40例,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18~25岁,平均21岁,均为自发性气胸。
其中单纯性气胸38例,张力性气胸2例。
2例保守治疗,3例经胸腔穿刺抽气,35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治愈。
2 护理措施2.1 心理护理青年患者发生自发性气胸后,即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个别患者甚至出现心悸、面色苍白、心率增快等更严重的不良反应,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且缺乏相关知识,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的同时,在各方面关心患者,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语言轻柔委婉,告知自发性气胸的一般常识和其自身相关病情以及检查、治疗方案,解释胸腔穿刺抽气及胸腔闭式引流的过程和必要性2.2 吸氧护理吸氧可帮助加快胸腔内气体的吸收,有利于肺复张,鼻导管或面罩吸入40%以下的氧,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1]。
青年患者多数都不懂得吸氧的重要性,且自主性强,认为自己不感到胸闷、气促,就无需吸氧,常常自行拔掉鼻导管,此时应向其耐心解释,说明吸氧在加速肺复张、缩短病程中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接受。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辩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中西医结合;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自发性气胸属于内科临床医学常见急性多发病,指因肺部疾病而使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谢伟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
自发性气胸多发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慢支、肺气肿及肺结核患者。
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胸痛、刺激性咳嗽及其它症状等[1]。
本研究以我院自发性气胸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1.2±2.1)岁,病因为肺结核18例,肺大泡21例,病因不明11例;观察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1.6±1.9)岁,病因为肺结核16例,肺大泡20例,病因不明14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西医治疗,即依据患者症状,进行止咳、吸氧等,如有必要需对患者胸腔采用穿刺抽气术,避免感染[3]。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辩证治疗,即选用丹参注射液20 mL 及黄芪注射液40 mL,分别溶于5%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采用静脉滴注,1次/d。
自发性气胸40例诊断与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1995~2008年收治的自发性气胸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经保守治疗、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膜粘连术等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典型的自发型气胸通过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不难作出正确诊断,但要注意与一些相关疾病鉴别。
[关键词]气胸;自发性;鉴别诊断;治疗治理分析自发性气胸(SP)是指在不存在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使胸膜腔内积气。
气胸治疗的目的是尽快排出胸腔内气体,使肺复张。
因此,临床医生在处理上主要关心的问题是对气胸患者首先应该做什么:观察、抽气或插管?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2年6月~2004年5月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17~75岁,平均43.8岁,其中≥60岁25例。
原发性气胸5例(12.5%),继发性气胸35例(87.5%)。
原发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例,肺结核6例,支气管哮喘2例,肺炎2例,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支气管肿瘤2例,支气管扩张症2例,正压人工通气者2例,月经性气胸1例,气胸分型:①闭合性气胸22例;②张力性气胸8例;③交通性气胸10例。
1.2 方法:本组40例中保守治疗6例,单纯抽气治疗8例,抽气治疗失败后改用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直接胸腔闭式引流术23例。
2 结果①守治疗6例,小量气胸(肺压缩≤25%),10d内复张[1];②单纯抽气治疗8例,肺压缩25%~50%,4例3d肺复张,4例6~12d肺部分复张,复查X线胸片示余气10%~25%,好转出院;③抽气治疗失败后改用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肺压缩50%以上,抽气3~4次后,肺不复张或压缩加强,改用胸腔闭式引流术5d内复张;④直接胸腔闭式流引术23例,肺压缩程度不一,13例1~5d内复张,7例6~10d内复张,3例分别于14~15d复张。
自发性气胸50例诊治分析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脏层胸膜破裂,肺或支气管内的空气进入胸膜腔而自发引起的疾病,是内科急症之一。
该病来势急骤,抢救的关键是分秒必争,迅速做出诊断,采取合理措施,否则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及健康。
我科近5年来收治50例自发性气胸的病人,现就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4例,女6例。
年龄在18-73岁之间,其中小于20岁4例,20-59岁30例,大于60岁16例。
有16人既往身体健康,有28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肺癌3例,左侧毁损肺1例。
其中并发肺结核12例。
1.2临床表现(1)症状:均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2)部位:右侧22例,左侧24例,双侧4例。
(3)压缩程度:肺脏压缩50%以上者34例,压缩50%以下者16例。
(4)胸腔积液:X线检查气胸合并胸腔积液者10例。
(5)复发次数:同侧复发一次者8例。
(6)气胸类型:闭合型16例,开放型20例,张力型14例。
2 治疗根据气胸类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等,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2.1排气治疗包括胸穿抽气、胸腔闭式引流。
50例病人中4例单纯卧床休息,平均15天肺完全复张;胸穿抽气10例,平均7天肺完全复张;胸腔闭式引流35例,单纯水封瓶引流33例,平均11天肺完全复张,负压吸引引流2例,平均20天肺完全复张;死亡1例,为左侧毁损肺并肺心病病人。
2.2其他治疗包括吸氧、镇咳、止痛、抗感染、防治复张性肺水肿及病因治疗,视病情需要而用。
2.2.1吸氧气胸发生后肺面积突然萎缩,通气量减少,肺活量短期内降低,造成呼吸功能障碍,产生明显的呼吸困难、紫绀,通过给氧后可缓解症状。
2.2.2镇咳气胸病人多为干咳,是由于胸膜反射性刺激而引起的。
咳嗽可加速裂口增大,不易愈合,气胸加重,或使原有肺大泡破裂再次发生气胸,可适量给予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呼衰者禁用)。
2.2.3止痛病人因胸膜粘连牵拉,而产生神经性疼痛,可用去痛片或强痛定注射,以避免疼痛性休克的出现及缓解病人痛苦。
1188二诊服上方加减10剂,加西药奥美拉唑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三诊服上方加减14剂,加西药奥美拉唑后,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期。
四诊处方:党参15g,炙黄芪15g,姜半夏10g,白术15g,白芍15g,茯苓15g,黄连4g,吴茱萸3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丹参12g,干姜3g,枳壳12g,莱菔子10g,当归10g。
服上方30剂,西药奥美拉唑隔日1次,1次1片,一月后胃镜复查溃疡消失,随访一年未复发。
参考文献[1]彭世敏.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79例[J].实用中医杂志,2005,4(21):206-207[2]林俊辉.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162例[J].河北中医,2006,4(28):256[3]杨伟纲,何海国.中医辨证治疗消化性溃疡162例[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22(11):77-78[4]叶诚焯,吴滇,柴可夫.清热益胃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2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26(1):86[5]柴可夫,吴滇,方平楚,等.清热益胃口服液对大鼠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6]叶诚焯,王万春,吴滇,等.消痞舒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实验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6):124(收稿日期:2008-06-28)益气活血润肺止咳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茆建国张宏翔郭燕蓉朱蔚葛伟庭郑媛解放军第五医院(宁夏银川750004)关键词:益气活血;润肺止咳;气胸;中医药疗法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之一,因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腔破裂,或肺部疾病破溃到胸膜腔、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
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甚至由于缺氧而至呼吸衰竭。
西医治疗原则首先为排气,其次是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约有20%-30%患者在两年内复发[1],疗效欠理想。
笔者采用中医益气润肺止咳法配合排气疗法,取得满意效果。
气胸患者中西医诊疗要点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时,称为气胸。
气胸可分成自发性、外伤性和医源性三类。
自发性气胸又可分成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发生在无基础肺疾病的健康人,后者常发生在有基础肺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外伤性气胸系胸壁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医源性气胸由诊断和治疗操作所致。
发生气胸后,胸膜腔内负压可变成正压,致使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程度不同的心、肺功能障碍。
下面以自发性气胸为例介绍其诊断和治疗。
根据脏胸膜破裂情况不同及其发生后对胸腔内压力的影响,自发性气胸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萎陷而闭合,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
胸膜腔内压接近或略超过大气压,测定时可为正压亦可为负压,视气体量多少而定。
抽气后压力下降而不复升,表明其破裂口不再漏气。
2.交通性(开放性)气胸破裂口较大或因两层胸膜间有粘连或牵拉,使破口持续开放,吸气与呼气时空气自由进出胸膜腔。
抽气后可呈负压,但观察数分钟,压力又复升至抽气前水平。
3.张力性(高压性)气胸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胸廓扩大,胸膜腔内压变小,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压迫活瓣使之关闭,致使胸膜腔内空气越积越多,内压持续升高,使肺脏受压,纵隔向健侧移位,影响心脏血液回流。
此型气胸胸膜腔内压测定常超过10cmH₂O,甚至高达20cmH₂O,抽气后胸膜腔内压可下降,但又迅速复升,对机体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最大,必须紧急抢救处理。
(一)西医【诊断要点】1.病史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瘦高体型的男性青壮年,可有胸膜下肺大疱病史,多在肺尖部。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见于有基础肺部病变者,由于病变引起细支气管不完全阻塞,形成肺大疱破裂。
如肺结核、COPD、肺癌、肺脓肿、肺尘埃沉着症及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
月经性气胸仅在月经来潮前后24~72小时发生,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胸膜上有异位子宫内膜破裂所致。
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
杨丽形;曲哲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9(15)4
【摘要】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危重症,常因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危及生命。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3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32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两组75例。
治疗组43例中,男35例,女8例;年龄28~79岁;左侧发病28...
【总页数】1页(P27-27)
【关键词】气胸;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
【作者】杨丽形;曲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1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1.405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青年人自发性气胸44例临床分析 [J], 王兴东;顾学仁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严重肺气肿并自发性气胸临床疗效分析 [J], 颜新娥;王春霞
3.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J], 赵冬峰
4.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27例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J], 周静
5.中西医结合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J], 李战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