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作文指导
- 格式:pptx
- 大小:59.78 KB
- 文档页数:11
借物喻人的作文加点评在农村长大的我,见惯了各种各样的家畜,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憨厚老实的老黄牛。
我家曾经就有一头老黄牛,它身躯庞大,毛色棕黄,脊梁高耸,那一对弯弯的角坚硬而有力。
它的眼睛大而明亮,总是带着温和与顺从的神情。
每次看到它,我心里都会涌起一种莫名的亲切。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夏日,田里的稻子已经成熟,金黄一片,等待着收割。
家里人早早地就起来准备,父亲把老黄牛从牛棚里牵了出来,给它套上了犁具。
老黄牛似乎知道要开始干活了,乖乖地站在那里,任由父亲摆布。
一开始,老黄牛走得很慢,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
它喘着粗气,嘴里不断地吐着白沫,汗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从它的身上滚落。
父亲在后面扶着犁,一边吆喝着,一边用鞭子轻轻地抽打它的屁股。
老黄牛似乎受到了鼓舞,步伐逐渐加快,犁在它的拉动下,深深地插进了土地里,翻出了一道道黑褐色的土沟。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越来越毒,气温越来越高。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老黄牛和父亲在田里辛勤劳作,心里满是心疼。
我跑回家,拿来了水和草料,想要给老黄牛解解渴、充充饥。
当我走到它身边时,它抬起头看了我一眼,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我把水倒进盆里,它迫不及待地喝了起来,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不一会儿,一盆水就见了底。
我又把草料放在它嘴边,它大口大口地咀嚼着,吃得津津有味。
“这老黄牛啊,真是咱们家的大功臣!”父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感慨地说道。
我点了点头,心里对老黄牛充满了敬佩。
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从无怨言。
哪怕是再苦再累的活,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都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它就像我们家里的一位长辈,默默地付出,守护着这个家。
到了中午,活终于干完了。
父亲解下了老黄牛身上的犁具,牵着它往回走。
老黄牛的脚步显得有些蹒跚,它的身上沾满了泥土和汗水,但是它的眼神里却透着一丝满足和欣慰。
回到牛棚里,它一下子就卧倒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黄牛依然尽职尽责地为我们家干活。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借物喻人”技巧指导(含范文)“借物喻人”,是散文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初中记叙文中,如果能灵活的运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拓宽自己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作文的立意,让普通写人的文章,意蕴深长。
【技法总结】1、寓物于事。
例如作家肖复兴的散文《苦瓜》,文章记叙的是母亲种植苦瓜的事件。
把要写的对象,融入一件事情当中写,有情节,有故事。
2、寻找人与物的相似点。
本文的结尾2段,明确点出了苦瓜与母亲的相似之处。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
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日‘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母亲,与君子,有相似之处,都是把苦留给自己,把“甜”带给他人。
借物喻人的作文,关键是点明“物”与“人”的相似之处,共同之处。
这里的相似和共同,主要是指品质上的,赋予物品人的品质,赞美物品的同时,也是赞美人。
3、画龙点睛,明点中心。
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在行文中,可以隐含表达。
但到了文章末尾,一定要明确点明,不要让读者去猜测。
周敦颐的《爱莲说》,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
“于都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就是点明中心的句子。
作为初中生,写考场记叙文,尽量将点题句或段,放在文章的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到你想表达的中心。
【名家作品】《苦瓜》作者:肖复兴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子,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子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子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如何指导学生写“借物喻人”的作文——听《落花生》教学有感最近听了我们学校的钟老师上了一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第三课《落花生》第二课时,是一节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及“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后的小练笔,这是课文的一个难点。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由表及里地谈论花生的可贵之处,揭示了做人应该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
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如下: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借物喻人的文章来,如何选择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的事物的特点,是难点之一;确定事物特点之后,运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是难点之二;怎样由物及人自然过渡揭示做人的道理,是难点之三。
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做法试试:一、以读促写,读中悟法。
考虑到借物喻人的文章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并没有正式接触过,因此教学《落花生》一课的时,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同时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父亲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
二、例文引路,潜移默化。
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写法,特别是让学生写好借物喻人的文章,光靠写作理论空头说教不行,只靠《落花生》一例也不行。
因此,建议老师们选几篇“借物喻人”的例文,好像歌颂蜡烛、粉笔、让学生从较多的感性材料即案例中,去无声地感受能更好地体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通过让学生“读——悟——练”,体会写法,掌握技巧。
小升初作文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一、关于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它是一种以物喻人的表达方式,通过物体的形象、特征、性格、行为等来比喻或表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以此来形象地描述人的形象、性格、品质等。
二、借物喻人的作文指导
1、仔细观察物品
借物喻人是一种文学手法,要想使用这种手法,首先要仔细观察物品,弄清楚物品的形状、颜色、结构、性质等,以及它们能够表达的含义,然后再将这些物品的特点与人物的特点相结合,来形象地描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
2、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一个人物的特点,也可以采用一种物品表达多个人物的特点,这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主旨,也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把握好情节发展
借物喻人的文章要想写得生动有力,就要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
展,从开头到结尾,要能够紧扣文章的主旨,让文章在情节上有一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总之,借物喻人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手法,要想写出生动有力的文章,就要仔细观察物品,把握好借物喻人的节奏,把握好文章的情节发展,这样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借物喻人写作指导
借物喻人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
点,,这是习作中用来常用的写作手法。
那么怎么应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呢?
1.抓住事物的本质。
当我们掌握事物的本质后,可以发散的想想:眼前的事物使
你?
它象征
着
?两种事物本质上的
2.围绕这个展开联想,并以此表现或。
如:面对一根正在燃烧的蜡烛可以这样联想:由烛光驱走黑暗给我们带来光明,想到教师传播文化使人们摆脱愚昧而充满智慧;由烛光照亮我们前进之路,想到教师点燃我们的理想之火;由蜡烛渐渐缩短燃尽自己,想到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习作:从小到大,我们见过许多的事物,在它们平凡的外表上却蕴含着不平凡的品质,当我们领悟的那一刻,也使我们受益匪浅,请以《那一刻,我懂了》写
一篇习作,抓住身边平凡的事物,用借物喻人的方法突出它们的品质。
借物喻人作文导入
哎呀呀,让我来给你们讲讲这个借物喻人作文导入哈。
就说有一天我去公园里溜达,那花开得那个艳丽哟,五颜六色的,可美啦!我走着走着,就看到一棵特别的树,它的树干歪歪扭扭的,不像其他树那么笔直挺拔。
但是呢,它的枝叶却特别茂盛,就像一把大大的伞一样。
我就在那树底下坐了会儿,感受着那树荫带来的清凉。
你说这树,虽然长得不那么出众,没有那些直直的树好看,但是它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呀,能给人带来阴凉和舒适。
这不就跟人一样嘛,有些人可能外表普普通通的,但却有着特别温暖和善良的心,能给人带来很多好处和帮助呢。
所以说呀,我们不能光看表面,就像这棵树一样,要去发现它内在的美和价值。
嘿嘿,这就是我想到的关于借物喻人作文导入的一个小事例,你们觉得怎么样呢?希望能让你们对借物喻人有更直观的理解啦!。
练笔借物喻人写作指导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写作指导(一)--------借物喻人一、借物喻人:即是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动物、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一个人(或一种人)的某种品格,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写“借物喻人”的文章:1、形象描写“物”的特点;2、深刻揭示“物”的本质;3、升华人的精神品质;4、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参考题目:《小草》、《粉笔》、《桥》、《路》、《松树》、《垃圾箱》、《蜡烛》、《老牛》、《抹布》、《书桌》三、写作结构A赞美式(我热爱......因为......)开篇:引出对象 B下定义(......,这便是......)C引用式(诗句\名句)中间: 描写对象: A外在特征:外形习性作用等B内在品质:品格\精神等由物及人:拿出具体例证:可分段列举1~3个结尾: 赞美物,学习它的精神或品质.范文学习:翠竹有人喜欢花,喜欢花的娇艳;有人喜欢柳,喜欢柳的婀娜多姿;而我虽喜欢花,也喜欢柳,但更喜欢那一枝枝翠色欲滴,亭亭玉立的竹子。
竹子既没有花儿娇艳,也没有柳树婀娜,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它浑身流动着生命的绿色,一年四季总是给予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它身姿细长而又英挺,高贵而又典雅,在微风轻拂下,像一位少女在翩翩起舞,舞姿而又柔美,又像一个绿色的精灵在摇头晃脑。
我喜欢竹子,不仅因为它全身都是宝,更因为它具有从不索取,只会无私奉献的品质。
它为了人类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嫩嫩的竹笋用来制作各种美味佳肴、翠绿的竹叶即是大熊猫的美味食物又是人们用来做扇子的好材料、竹皮被削成竹条,用来编织成了各种各样坚固耐用的竹器、精美别致的工艺品........我为竹子无私奉献的品质所感动,不由得想起像竹子一样为祖国奉献的许许多多的建设者,他们为祖国、为人民辛勤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
他们就如竹子,有着宁屈不折的精神。
借物喻人的作文加点评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我们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我狂喜地抄起笔,脑海里浮现出许多东西,像单纯无邪可爱的兔子,像可爱的蝴蝶,像高大的树木……
我考虑写一只小兔子。
它有一双红宝石般的眼睛,老是好奇地东看看西瞧瞧。
小小的鼻子不断地嗅着,仿似在寻找着什么。
它最喜欢的事情是跳来跳去,像一颗欢声笑语的弹珠,一蹦一跳,玩得很起劲。
不过老师说,要“借物喻人”,也就是说,要像小兔子一样,用它来形容人。
我皱着眉,郑重的思考着,小兔子有什么好特点呢?它天真烂漫,喜欢搭伴一起玩儿,而且总是富有朝气……
突然间,我的脑海中闪烁出一个人的身影,我的好朋友小明!他就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总是很开心,喜欢笑,玩大型游戏的时候也总是精力充足,像一个永远不会疲倦的小精灵。
我们一起玩耍的时候,他总是蹦蹦跳跳,像一只开心的兔子,在草地上狂奔、追逐嬉戏。
我拿起笔,就开始了我的写作。
我写了小明爱笑的嘴巴,像一只兔子的小嘴巴一样,总是流露出甜甜的微笑;我又写了他明亮的大眼睛,像兔子那双红宝石的眸子一样,充满了好奇和渴望。
我仿佛看见小明在阳光下,像一只快乐的小兔子,自由地奔跑着,搭伴玩耍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写到一半的时候,我读着我的作文,感觉上也很开心高兴。
毕竟我不仅仅写了一只天真活泼的小兔子,更写了我对朋友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希望,我的作文也能像一只快乐的小兔子一样,一头扎进老师的心里,带去一份快乐和小小的感动!。
小升初作文写作指导:学会借物喻人
一、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借物喻人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生动地表达观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借物喻人。
二、正文
1、把物品和人物联系起来。
借物喻人的时候,首先要把物品
与人物联系起来,比如说,把一个人比作一棵树,树叶的颜色代表这个人的性格,树枝的形状代表这个人的行为,树干的高度代表这个人的精神境界。
2、把物品和人物的特征联系起来。
借物喻人的时候,还要把
物品与人物的特征联系起来,比如说,把一个人比作一只鸟,鸟的翅膀代表这个人的勇气,鸟的喙代表这个人的智慧,鸟的羽毛代表这个人的美丽。
3、把物品和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
借物喻人的时候,还要把
物品与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比如说,把一个人比作一只狐狸,狐狸的灵活性代表这个人的机智,狐狸的智慧代表这个人的智慧,狐狸的敏捷性代表这个人的敏锐。
三、结尾
以上就是关于借物喻人的指导,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生动地表达观点。
借物喻人的作文加点评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项很奇怪的作业:借物喻人。
我怎么也找不到了书包,能找到了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它像一只小兔子,眼睛圆圆的的,嘴巴小小的,以前在嚼着草。
石头是应该不会动的,但它却像个勇敢的的士兵,守护着山坡。
风吹过的时候,石头纹丝不动,像一位沉默不语的守卫。
雨水打在它的身上,它只不过默然地经受着,像是在奇遇一场考验。
我认真地观察着石头,它得象一位慈祥的老人,有过了岁月的洗礼,却依旧流露出着坚强自信。
我倒是感到,它身上蕴涵着无穷的力量。
石头,它也没生命,却有着独特的魅力,它竟像我们身边的人,无声地守护者着我们,默默的地意见着我们。
我想要拥有像石头一样的很坚强的人,永远都是守护者着我的家人和朋友。
老师说,我的作文写得很有创意,流露出了想象力。
我兴奋极了,因为我清楚,我用自己的心感觉到了石头的故事。
借物喻人的作文加批注《路灯》在我们小区的角落里,立着一盏普普通通的路灯。
这盏路灯啊,可真不一般。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出来扔垃圾。
天气异常闷热,一丝风都没有,感觉整个世界都像被放进了一个大蒸笼里。
我正抱怨着这鬼天气,一抬头就看到了那盏路灯。
它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里,发出柔和的光。
我走近它,仔细地观察起来。
它的杆子是铁灰色的,上面布满了斑斑驳驳的锈迹,就好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那灯罩呢,也有一些灰尘,但这并不影响它发出光芒。
突然,一只小飞虫直直地撞向了灯罩,啪的一声,然后就掉落在了地上。
我心想,这小虫子可真笨啊。
这时,我看到有个小朋友在路灯下玩耍,他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玩得不亦乐乎。
路灯的光洒在他身上,仿佛给他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而路灯呢,就好像一个守护者,默默地看着小朋友,给他带来光明和温暖。
这盏路灯,它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它却在每一个夜晚,准时地亮起来,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
它多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啊,比如每天清晨早早起来清扫街道的清洁工,比如在讲台上辛勤耕耘的老师,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付出,却从不求回报。
我又看了一眼路灯,然后转身回家。
那盏路灯依然静静地立在那里,发出温暖的光。
它会一直这样立着,照亮着我们,也照亮着我们的生活。
这普通的路灯,真的有着不普通的意义啊。
批注:文章以小区角落里的路灯为写作对象,详细描述了在一个闷热夜晚路灯的样子和其给周围带来的影响,如照亮小朋友玩耍,这些细节让路灯的形象具体可感。
通过小飞虫撞灯罩、小朋友在灯光下玩耍等细节描写,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
接着由路灯联想到生活中的默默奉献者如清洁工和老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首尾都强调了路灯的不普通,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较为完整。
没有过多华丽的语言,符合轻松幽默的风格,且语言通俗易懂,符合要求。
借物喻人的作文指导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1],有时也叫托物言志。
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以下是,欢迎大家阅读!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听听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促进作用:山中的老杏树杏子明朗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特地儿背着木棍儿,棍儿上放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
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荣登山梁,老远就看见了那棵树。
它就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
走进了才遥望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白不蓝的杏子,成串成串地坐满枝头。
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晃动起至枝叶,像在和我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
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
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
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走跌,无意中辨认出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
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道这杏子又紫又大不美味,是因为一棵太高,她看不到结在上面的杏子,只剥些下面大的。
她不能上一棵,够不着,用石头又砍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