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2012年第·4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9期Apr2012[摘要]破产管理人是整个破产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关。
管理人制度被引入破产法无疑是一个进步,但管理人制度的缺陷与不完善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问题。
因此,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管理人制度是我国破产制度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破产;管理人;制度完善[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4-0061-03论我国现行破产法中的管理人制度及其完善张臻(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9)我国现行的破产法是2006年8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
这部《破产法》被公认的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了破产管理人制度。
其中直接规定管理人的第三章虽只有八个条文(第22条第29条),但这已经是一个突破和进步。
一、管理人的概念管理人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是非常成熟的一项制度。
目前各国对管理人的称谓有所不同,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称为破产管理人,而英美法系国家一般称为破产委托人,我国将其称之为管理人。
破产管理人是整个破产程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机关。
因为破产程序开始后,无论是进行重整、清算还是和解,都必然需要对企业法人进行持续的管理。
包括对企业进行必要的财产清理、营业维持、权利行使以及财产处分。
由于在企业法人很可能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情况下,债务人及其管理层必然存在较高的道德风险,各种当事人之间也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而且破产财产的处理不仅涉及到各方的利益,更涉及法律、审计、财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因此,设立一个中立的专门机构来管理破产财产和事务就显得非常必要。
这种专门机构就是破产管理人。
二、我国现行《破产法》中的管理人制度(一)管理人的任命1.管理人的任命方式我国《破产法》认为,管理人是法律为实现破产程序的目的而设定的履行法定职能的机构。
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职业化制度之建议[摘要]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破产管理人职业化制度的相关建议:一是规范职业破产管理人的从业资格。
二是明确破产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
三是建立破产管理人从业专门机构。
[关键词] 破产管理人破产法职业化目前破产管理人制度虽然在许多国家已日趋完善,可是对于我国来说却是一个新课题,但不断的完善破产管理人职业化制度显然有利于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规范职业破产管理人的从业资格1.专业技能要求。
由于破产事物往往涉及面广,为达到高效、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有必要对职业破产管理人的专业技能要求严格。
更由于破产事物所涉及的不止一两个方面的行业,更要求破产管理人是多方面专业的人才。
当然,一个人不可能具备多个专业方面的高度专业知识与技能,这就使得破产管理人的专业范围更大,职业化人数更多。
无论哪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都可以参考国外较为成熟的行业的考核标准。
2.职业道德要求。
正如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法学院教授barin(karm)kamarul所说的,为了保正破产程序的公正和迅捷,有必要保持破产从业人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能力。
除了新法中的相关规定外,还可以设立责任金担保制度。
从立法上确立该制度,除了可以提高职业破产管理人的责任心外,还可以作为其道德水平、职业能力的考核又一标准。
3.执业要求。
由符合条件的人员加入一定的破产管理人机构,以该机构工作人员身份执行破产事物。
这样,不仅有利于“破产管理人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也有利于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行业纪律。
同时,个人加入破产管理人机构,法院在选任破产管理人时,直接选任某一机构,而不是由法院单独选定个人。
再由该机构派出认为最适合执行该破产事物的工作人员作为真正的破产管理人。
省去了法院制作名册的不便与不周到之处,又节省了时间。
二、明确破产管理人的权利与义务1.破产管理人的权利。
在此说的权利,应与“职权”区分。
职权是基于破产管理人的特殊职业身份,在破产事物中必须享有的处理事物的权利。
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破产重整制度是指债务人因无力清偿债务而申请或被强制申请进入法定程序,并通过对债务人资产进行及时处置与债务清理,来实现债务人的破产重整。
破产重整制度不仅可以帮助债务人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还可以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与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破产重整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与发展,下面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其发展与完善的历程。
一、破产重整制度的起源与基本框架破产重整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的破产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同时可以帮助债务人恢复经济实力,重新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破产重整制度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借鉴与采用。
在中国,破产重整制度最早得到法律认可还是在1991年颁布实施的《破产法》中。
该法明确规定了破产债务人的清偿顺序,强调了债务人与债权人平等对待的原则,为破产重整制度的渐趋成熟奠定了基础。
此外,该法还明确了破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与权利,确立了破产重整制度的基本框架。
二、破产重整制度的不断完善虽然中国的破产重整制度在1991年就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缺陷与问题。
一方面,破产程序的时间较长,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这使得债务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同时可能会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目前我国的破产制度主要以清偿和分割为主,对于破产重整的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也导致了破产重整的实施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破产重整制度的过程中,政府及有关部门不断地加强完善,积极探索破产重整的有效路径。
1. 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1991年破产法实施后,我国不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破产重整程序进行不断修订与完善。
例如,在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企业破产法》,明确了破产重整的三个环节:破产申请、破产组织和破产清算,提高了程序效率,更好地保障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权益,逐步完善了破产重整的法律体系。
2. 实践经验的积累在破产重整制度的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论我国破产管理人制度的完善
【摘要】我国新破产法中,由于在管理人制度上认识不完善,给予法院过多权力,对破产程序中必需的制约机制的形成造成了重大障碍。
我国应借鉴目前世界破产管理人制度结合破产管理人的基本理念,纠正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中现有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破产立法。
【关键词】破产管理人;选任;监督机制
一、破产管理人制度的现有缺陷(一)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主体、选任方式不合理
由于清算组成员不具备破产清算工作的专业知识,需要人民法院的指导,导致人民法院工作量增大,司法资源浪费,清算效率低下,债权人利益容易受到不利影响,使得破产案件的审理与清算工作在陷入低质低效的现象。
而且,清算组组成方式使得破产程序难以按照正常市场经济的原则来操作,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本身是兼职,不能集中精力到破产清算工作中去。
(二)清算组法律地位不明
清算组行政化色彩浓厚使清算工作受制于地方政府,难免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从而使清算工作的客观、公正难以保证。
在政府的行政主导与干预下,清算组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目标偏离,为政府目标与利益所取代,并将安置职工等一系列本属政府的责任转嫁给清算组和人民法院,清算组的重大问题由政府直接决策,人民法院成为政府的清算机构,影响了人民法院的中立地位。
(三)破产管
理人监督机制不健全
清算组组成方式阻碍了债权人会议监督权的形成与行使,在整个破产程序中,债权人会议对清算组必要的监督基础因此而丧失。
虽然新破产法改变了原有的仅由法院一方对破产管理人实施监督
的方式,增加了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委员会的监督,但监督措施仍不到位。
(四)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不明,责任制度不完善法律规定,清算组以其接管的债务人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清算组自身没有独立承担责任的能力,在现行的破产程序进行中,特别是破产财产分配完毕或者清算组被撤销以后,追究清算组的责任难以实现。
决定清算组成立的机构是人民法院,在清算组撤销后,不可能由人民法院承担责任,导致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重构破产管理人制度(一)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实行双轨制
国外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法院指定,效率较高,但容易滋生腐败;二是由债权人会议选定,能充分体现债权人意志,但效率较低。
新破产法在破产管理人的选任上赋予人民法院很大的权力,这不符合破产法的立法宗旨;不符合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中立的性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我认为,我国应参考德国的破产管理人选任方法,改变以法院为主导的破产管理人选任制度,采用以法院选任为主,以债权人会议选任为补充的双轨制立法模式,债权人会议享有决定权。
人民法
院首先从管理人名册中指定管理人,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时,由全体债权人表决是否同意该人选,若不同意,则由债权人改选。
为了使债权人对管理人的选任能实施有效监督,对债权人行使异议权的条件也应放松,不能仅仅局限于债权人会议决议的形式,单个债权人对管理人的选任都可以个人名义行使异议权。
这种制度赋予了债权人更多的发言权,充分体现了债权人的意思,同时又避免了法院权力过大易导致权力寻租的弊端。
(二)明确破产财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
由于破产法对清算组的法律性质未作明确规定,在理论界、实务界对清算组的法律地位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有代表性的主要有破产企业法定代表人说、特殊机构说、清算法人机关说。
这些对破产财产管理人之法律地位的说明和争议,均是意图对破产财产管理人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的行为做出一致的说明,但无论哪种说明均有某一侧面的说服力,却又有其不足之处。
但所有立法例,都承认破产管理人对外代表破产企业,可以破产企业的名义起诉与应诉,其结果由破产企业承担。
我认为,破产管理人是由法院指定或认可的在破产程序中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执行破产事务的人,其法律地位应当由法律直接做出明确规定。
(三)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监督机制
破产管理人即债务人财产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债务人业务的决策者,是破产事务的具体执行机构,在破产程序中享有诸如接管、清算、评估和分配等广泛权限。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如
何对破产管理人的权力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防止其为了私利损害他方当事人利益,成为破产程序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人民法院、债权人会议、债务人、破产事务管理局的监督这样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监督机制是最佳选择。
(四)完善破产管理人的责任制度在破产程序中,破产管理人负责对破产财产的清理、管理、估价、处分和分配,债权人最终能否得到公正清偿,破产程序是否顺利展开,均取决于破产管理人的尽职程度。
责任制度成机制的完善对整个破产制度的实施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1.增设关于破产管理人的行政处罚责任
破产管理人在履行职责时出现严重失职行为,损害到债权人、债务人的利益,人民法院可以撤销管理人的资格,并提出司法建议,对管理人给予警告、暂停执业、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2.加大对破产犯罪的惩治力度
我国的刑法与新破产法没有相配套的立法,对破产管理人违法犯罪没有相应的刑事罚则,这既不利于保证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因此,应该以一种分散式的立法思路来完善有关破产犯罪的规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体系化的构建,即增加破产犯罪的条款,明确规定刑种和法定刑,真正实现破产管理人的权责统一。
参考文献:
[1]陈菲.试论新破产法中的破产管理人法律制度[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2]丁文联.破产程序中的政策目标与利益平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谢俊林.中国破产法律制度专论[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
[4]宋新宇.破产管理人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5]张艳丽.破产管理人的法律责任[j].法学杂志,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