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8
痴呆的护理原则
1. 提供安全的环境:痴呆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下降等问题,容易发生意外。
因此,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如确保房间无危险物品、安装扶手等。
2. 维护患者的自尊:痴呆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异常等问题,护理人员应该尊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避免使用侮辱性语言或行为,以维护患者的自尊。
3. 保持规律的生活:为痴呆患者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包括饮食、睡眠、活动等,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和行为。
4. 提供适当的刺激: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需要提供适当的刺激来延缓病情的进展。
可以通过拼图、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提供智力和感官上的刺激。
5. 加强沟通与交流:与痴呆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感受。
护理人员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复杂的措辞。
6. 照顾患者的情感需求:痴呆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7. 监测病情变化:定期评估痴呆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医生报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8. 培训家属和照顾者:为家属和照顾者提供关于痴呆护理的培训和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
总之,痴呆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和支持。
同时,护理人员应该与医生、家属等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护理体会【摘要】老年性痴呆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重大,因此做好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及其重要。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护理护理老年性血管性痴呆(vd)即由于脑卒中而并发的一种智能障碍,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仅使自身生活质量下降、身心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因此做好痴呆病人的护理是提高痴呆老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我院据患者特点、临床状况,对患者实施饮食、行为、心理、家庭护理干预,观察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康复的情况。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2012病区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30例,选择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生活半自理状态6例,不能自理病人19例,卧床病人5例。
2 评价病人首先对痴呆病人进行相关评估,以便利于针对性护理。
2.1 病人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工作能力。
2.2 生活自理能力、肢体活动能力。
2.3 病人个人爱好、读书、社交活动等。
2.4 病人是否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是否出现抑郁、焦虑状态。
3 护理方法通过饮食、行为、心理、药物等多方面护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认知、言语、肢体活动能力等明显的提高。
对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全面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性血管性痴呆病人的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3.1 饮食护理对患者做好饮食护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康复。
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纤维丰富的食物,以防便秘,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便扩充血容量,能起到降低脑梗塞发病的作用。
食物品种要多样,营养搭配合理。
对病情较轻,尽量让病人自行进食,以保留、提高生活能力,要保证环境的安静、整洁,进食应慢;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应协助进食,必要时给予喂食。
3.2 安全护理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安全认知能力下降,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隐患多,很容易发生意外,最为常见的安全问题比如误吸、跌倒、烫伤、走失、误服等,做好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要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护理及指导,尽量保持病人居住环境整洁、规整,把有洗涤剂、杀虫剂等有毒物品远离病人,把热水等能导致烫伤的物品远离病人,给病人制作能随时配带的卡片(包含病人的住址及家人联系电话)。
血管性痴呆的诊疗及护理
血管性痴呆,是指因脑血管性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性综合征,多见于老年男性,常有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病史。
【主要表现】
(1)病史:多有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史。
(2)症状体征: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少语、无原因抑郁或欣快。
逐渐不能胜任工作,严重时常有迷路、不认家门、穿错衣服等现象。
(3)辅助检查:脑CT检查显示脑白质低密度区。
磁共振显示病灶周围局限性脑萎缩。
【治疗与护理】
(1)治疗高血压:血压高者需控制高血压,维持血压在适当水平,可改善认知功能。
(2)改善脑循环:常用药物为双麦角碱0.5~1毫克/次,3次/日,口服。
还可酌情选用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烟酸、血栓通、川芎嗪等。
(3)脑保护药:可应用自由基清除剂,如维生素C或维生素E、银杏叶制剂等。
(4)中药治疗:酌情应用补脑丸3~6克/次,2次/日,口服;或心脑康胶囊4粒/次,3次/日,口服。
(5)康复治疗:适当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多与外界接触参加社交活动。
(6)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社会活动,合理
防范意外发生,但要注意安全措施,防止迷失方向走丢。
②心理护理。
老年人要注意心理卫生,加强修养,引导患者排除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健康心理。
③饮食护理。
多吃富含卵磷脂食品(如蛋黄、鱼、豆制品、香蕈、芝麻、海带、牛奶)和新鲜水果、蔬菜。
探讨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预防及护理措施[摘要]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一个特殊人群,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精心的护理、舒适的环境,防止外伤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应高度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并始终贯穿于日常护理工作之中,使患者及家属对脑血管病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出院后坚持康复锻炼,防止复发,是延缓疾病的发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预防;护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主要包括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痴呆等。
vad相对具有可预防性和可治疗性。
本文对28例老年血管性痴呆病人进行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危险因素分析1.1心脏病:心脏病(冠心病房颤、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肯定的脑血管的危险因素,vad患者中有心肌梗死史者明显多于非vad 者;心房颤动患者极易发生卒中及卒中后痴呆,房颤或心律失常本身就可能引发痴呆;心功能不全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1.2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促使痴呆的主要病理损害就是导致血管的动脉硬化。
对已有vad伴高血压病者,其收缩压控制在135~155mmhg可改善认知状态,低于此水平则症状恶化。
vad初期较高的收缩压可以发挥保护效应,将收缩压控制过低则易发生痴呆。
1.3糖尿病:糖尿病是vad可干预的又一个重要的血管性危险因素。
vad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5%左右。
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很重要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1.4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为肥胖,肥胖是年轻男性和老年女性脑梗死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腹部肥胖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度是2·33。
体力活动减少:与脑卒中的发病有梯样的关系,重体力活动降低脑卒中发病中作用最大,中等体力活动起中等度的保护作用。
1.5低教育:受教育程度越低,vad的发病率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vad的发病率越低;较高的教育程度被认为是痴呆的一个保护因素。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针对脑血管病。
原则是增加脑血流,改善脑供血,预防脑梗死、促进脑代谢,达到改善及缓解症状、阻止恶化的目的。
1.一般治疗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文娱活动或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激动,还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调整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
加强瘫痪肢体的功能锻炼及理疗等。
2.药物治疗(1)促进脑代谢药物:此类药物可改善认知功能,一般认为,最先改善的症状是:主动性降低、意志减退及情绪障碍。
改善率可达到30%~40%,对智能的提高尚无定论。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①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双氢麦角碱):药理作用是促进脑细胞代谢,继发地增加大脑血流量,临床观察对记忆、智能恢复有疗效。
并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情绪、治疗头痛及头晕的作用,可增强适应能力及生活能力。
常用量1~2mg,3次/d,饭前服用。
一般可在2个月见效,需治疗3个月。
常见的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鼻塞及胃肠道反应。
②茴拉西坦(吡乙酰胺):为γ-氨酪酸衍生物。
其作用为增进脑细胞腺苷酸激酶活性,促进ATP的形成及运转、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蛋白、酯类及RNA的合成。
老人常用量为1.2~2.4g/d,分3次服用。
副作用轻微,常见的有口干、食欲减退、睡眠欠佳等。
吡拉西坦(脑复康注射剂)的使用减少了口服药的消化道的副作用,可肌内注射,2g/d,静脉注射可加入5%~10%葡萄糖500ml中静点,4~12g/d,20天为1疗程。
③茴拉西坦(三乐喜、阿尼西坦):是新一代的吡咯烷酮类药物。
它能增强神经元突触内磷脂酶活性,并能激活脑细胞内腺苷酸激酶,增加脑内ATP含量,促进大脑半球的信息传递功能,临床有促进记忆作用,对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量0.6~1.2g/d,分3次服用。
④吡硫醇(pyrithioxine,脑复新):为维生素B6的衍生物。
老人常用量300~600mg/d,分3次服用。
时间:2014年7月日
地点:医护办公室
主持人:护士长
内容: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查房
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查房
一、护士长: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查房对象是406病室15床王恩启,查房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血管性痴呆护理及相关知识,提高我们科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检查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了解病人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及时给予解决,下面就有责任护士汪妹为大家介绍患者病情。
2、介绍病史:15床王恩启,男,71岁,1.血管性痴呆2.高血压病
3.脑梗死后遗症,入院主诉:认知障碍4-5年,加重一周。
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病史。
入院时神志清楚,双侧臀部见陈旧性疤痕。
查体:T37.3,P88/min,R21次/min,BP130/90mmHg。
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专科情况:反应迟钝,强哭强笑面貌,双侧眼球运动会正常,左侧鼻唇沟浅,伸舌不合作,左侧肢体肌张力轻度增高,左侧肢体肌力Ⅳ级,双侧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平衡试验不合作。
入院后按神经内科常规护
理遵医嘱予完善各项检查、改善循环、补液等对症处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现神志清楚、构音不清、营养一般、时有强哭强笑貌,仍有吞咽困难及认知障碍。
皮肤情况良好。
无发热。
二、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1、有压疮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有关。
措施:○1、勤翻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
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水枕、软枕、气枕垫于骨隆突处,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的作用。
○2、经常给患者按摩拍背。
○3、卧床患者的床褥要通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可用气垫床、高密度海绵床垫等。
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褶皱、无渣屑、无杂物。
气垫床充气软硬适度,过度充气反而使皮肤压力增加。
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应防止拖、拉、拽,以防损坏皮肤。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温水擦浴每天1-2次。
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
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洗肛周皮肤,涂上强生婴儿护臀霜或护臀粉。
2、有受伤的危险:与认知障碍有关。
○1、嘱家属加强陪护,注意安全防护。
○2、予保护用具,如:床档。
必要时行保护性约束。
3、潜在并发症:感染
○1、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减衣被,及时更换湿汗衣被。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分泌物,加强翻身拍背,必要时
予吸痰。
○3、注意各管道护理,如:留置导尿管予每日行会阴部清洁消毒2次。
留置胃管予每日行口腔护理1-2次。
现已解决的护理问题
暂未出现并发症。
2、营养情况一般。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有什么异议或者要补充的。
护士长孙寒梅:我认为目前主要的护理问题:多注意皮肤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该患者还有吞咽困难还应注意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
我们应针对这几个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落实。
五、相关知识
1、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答: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或VD)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邹文雨)
2、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病因?
答:血管性痴呆可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VD的症状、体征因卒中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量可不同,认知功能损害也不一致。
VD的危险因素可能包括年龄、文化程度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卒中病灶部位及大小、卒中合并失语等。
(赵素清)3、血管性痴呆的症状体征?
答: 1.同时存在两组症状体征是血管性痴呆的特征常由缺血性卒
中、出血性卒中及全脑性缺血缺氧所引起,故脑实质内可见出血性或缺血性损害,并同时具备痴呆症状(遗忘及认知障碍)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有偏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中枢性面瘫、构音障碍和病理征等表现及神经影像学证据),临床表现依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
2.患者的遗忘及认知障碍与脑血管病事件有时间与空间的相互关联病程波动,呈阶梯性进展;认知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伴记忆功能、定向力、注意力、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运用能力、运动自控和行为等缺损,由临床表现及神经心理检查证实;且患者功能缺损的程度足以妨碍日常生活,不完全由脑卒中引起的躯体功能障碍所致。
3.痴呆的排除标准是伴意识障碍、谵妄、精神病、失语和严重妨碍神经心理测试的感觉运动损害,伴记忆和认知缺损的系统性疾病或其他脑病。
4.缺乏影像学证据,或缺乏痴呆与脑卒中确切联系,或隐袭起病和病程多变,则应考虑其他病因导致的痴呆。
(卢珊)
4、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答:1.治疗原发性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治疗,一般认为收缩压控制在135~150mmHg可改善认知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等可改善脑循环;2型糖尿病是V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对VD有一定的预防意义;用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对预防脑血管病有积极意义。
2.认知症状的治疗
维生素E、维生素C和银杏叶制剂等可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对VD可能有效;脑赋活剂如吡拉西坦、尼麦角林等有助症状改善。
对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各种不良的行为、睡眠障碍等,应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患者的康复治疗亦很重要,关系到其生活质量。
(董艺文)
5、血管性痴呆的检查方法?
答:实验室检查:
测定脑脊液、血清中Apo E多态性及Tau蛋白定量、β淀粉样蛋白片段,有诊断与鉴别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CT和MRI所示与脑血管病变表现一致。
2.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负相关诱发电位P300分析。
3.神经心理测验常用的工具有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 AIS-CR)、韦氏记忆量表(WMS-CR)、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Blessed行为量表和认知能力甄别量表(CASI)等。
上述量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单独应用。
主要是依据临床的需要和患者的依从性而定,神经心理测验主要用于在认知功能方面鉴别痴呆与非痴呆,但不能单独依据某一测验结果来做出痴呆的诊断。
(曹虹)
6、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答; VD的诊断标准很多,诊断要点为:
1.神经心理学检查证实的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并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下降。
2.通过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各项辅助检查,证实有与痴呆发病有关的脑血管病依据。
3.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病后3~6个月以内,痴呆症状可突然发生或缓慢进展,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
4.除外其他痴呆的病因。
(宋曾曾)
7、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
答:1.阿尔茨海默病(AD)
AD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记忆等认知功能障碍突出,可有人格改变,神经影像学表现为显著的脑皮层萎缩,Hachacinski缺血量表≤4分(改良Hachacinski缺血量表≤2分)支持AD诊断。
2.Pick(匹克氏病)
进行性痴呆,早期即有明显的人格改变和社会行为障碍、语言功能受损,记忆等认知功能的障碍相对较晚。
CT或MRI主要是显著的额叶和(或)颞叶萎缩。
3.路易体痴呆(DLB)
波动性的认知障碍、反复生动的视幻觉、锥体外系症状。
但影像学上无梗死灶,神经系统检查无定位体征。
4.帕金森病痴呆
帕金森病痴呆早期出现锥体外系受累症状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表
现。
以注意力、计算力、视空间、记忆力等受损为主。
一般无卒中病史。
(肖良珍)
自由提问
1、血管性痴呆的预后及预防?(陈芳)
答:预后:与脑血管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同时痴呆的预后因病变部位、范围不同也不一致,但总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呈不可逆的进程,进展速度不一。
预防:○1.及早发现并避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并积极治疗,高度颈动脉狭窄者可手术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2.戒烟、控制饮酒及合理饮食。
○3.有明确遗传背景者应进行基因诊断和治疗。
(邱招发)
2、血管性痴呆的出院指导?(黄向阳)
答: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或减少吸烟,限制饮酒,劳逸结合。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动物脂肪和蛋黄、蟹黄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及甜食,多鱼和豆制品食物,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正确指导用药,按医嘱按时服药,定时检查血压情况,如有头痛、头晕、呕吐、恶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告知患者及家属基本的康复技术的掌握及复诊时间,尤其应注意预防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知识如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利于巩固住院治疗的
效果,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蔡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