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模第一课前言认识飞机
- 格式:ppt
- 大小:9.41 MB
- 文档页数:50
初步航模飞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航模飞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学生能了解航模飞机的飞行原理,包括升力、阻力、重力等基本概念。
3. 学生能掌握航模飞机的分类和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航模飞机的组装和调试。
2. 学生能运用遥控器对航模飞机进行基本的操控,实现起飞、飞行和降落。
3. 学生能通过团队合作,解决航模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航模飞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探索航空领域的热情。
2. 学生在课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航模飞机,增强对科技创新的认识,提高国家自豪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为学生后续学习航空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航模飞机基本结构认知:包括机体、机翼、尾翼、动力装置、控制系统等部件及其功能。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航模飞机的结构与设计”2. 飞行原理学习:升力、阻力、重力、稳定性、操控性等基本概念及其在航模飞机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航模飞机的飞行原理”3. 航模飞机分类与性能特点:不同类型的航模飞机及其性能参数,如固定翼、旋翼、扑翼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七章“航模飞机的分类与性能”4. 航模飞机组装与调试:介绍组装工具和材料,指导学生完成航模飞机的组装、调试及检查。
相关教材章节:第八章“航模飞机的组装与调试”5. 航模飞机操控技巧:教授遥控器的基本操作,训练学生对航模飞机进行起飞、飞行和降落。
相关教材章节:第九章“航模飞机的操控与飞行技巧”6. 航模飞机飞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飞行练习,提高操控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航空模型普及课程航空模型普及课程第一章航模概述第一节航空模型的基础知识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简称为“航模”。
航模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稳定。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稳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稳定。
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第二节航空模型的发展历史航空模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的中国,当时的人们用鸟羽和蝴蝶翅膀制作了一些玩具飞机。
20世纪初,航空模型的制作和飞行开始成为一项独立的业余爱好。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航模的种类和飞行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三节航空模型的分类航空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飞行方式和动力来源进行分类。
按照飞行方式分为滑翔机、飞机、直升机等;按照动力来源分为橡皮动力、电动、燃油动力等。
第二章纸飞机第一节纸飞机的基础知识纸飞机是一种简单的航模,由一张纸折叠而成。
在制作纸飞机时,需要考虑机翼、尾翼和重心的位置,以保证飞行的稳定性。
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和高度取决于折叠的方式和飞行的速度。
第二节纸飞机制作制作纸飞机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可以用普通的A4纸或专用的飞行纸。
根据不同的折叠方式,可以制作出不同形状和飞行特性的纸飞机。
第三节仿真舰载战斗机纸折飞机仿真舰载战斗机纸折飞机是一种模拟真实飞机的纸飞机。
它的折叠方式和形状都与真实的舰载战斗机非常相似,可以飞行较长的距离和保持较稳定的飞行状态。
第三章橡筋动力飞机第一节橡筋动力飞机飞行原理橡筋动力飞机是一种以橡皮筋作为动力来源的航模。
在飞行时,橡皮筋的能量被释放,推动螺旋桨带动飞机飞行。
橡筋动力飞机的飞行距离和高度取决于橡皮筋的长度和绷紧程度。
航模新手入门指南第一章:航模基本原理1.基本原理固定翼模型之所以能飞起来,是因为是因为机翼产生的升力。
机翼的横截面是流线型的,上弧的长度大于下弧的长度。
根据伯努力的流体压力差关系,流速越快受到的压强小,所以,机翼就在气流的作用下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合力,这就是升力。
2.翼型翼型分为五种:1,平板;2,平凸;3,凹凸;4,双凸;5,s型。
其中最后一种的升力最大。
3.机身机身一般分为板身和仓身两种。
机身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飞机各部分,调节尾力臂的长度。
尾力臂越长,升降舵和方向舵的舵效越好。
4.尾翼尾翼最主要分为三大类:1垂尾平尾型;2 V型;3无尾翼型。
垂尾平尾型也叫T 型,分为正T型倒T型,以及平尾在垂尾中间的三种情况。
根据垂尾的数量可分为单垂尾,双垂尾和多垂尾三种情况。
V型尾翼分为正V型和倒V型两种。
5.舵面(★重点★)接下来介绍各种舵面的作用。
舵面主要有以下四种:副翼,襟翼,升降舵和方向舵。
在介绍各舵面的作用之前,我先说说模型飞机的三轴,横轴,纵轴,立轴。
纵轴是与机身的几何对称轴,穿过机身;横轴与纵轴垂直且穿过机翼的一条直线;立轴是与上述二者皆垂直的直线。
这三者交与一点,这一点就是模型飞机重力的合力点,即重心。
(以下说明皆以上面的模型俯视图作分析。
)副翼:机翼后面可以上下运动且左右运动方向想反的舵面。
副翼的作用是使飞机绕纵轴做旋转运动。
当活动面左边向上运动,右边向下运动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飞机以纵轴向左倾斜,反之向右;(自己空间想象思考一下。
)襟翼:机翼后面靠近内侧的,且只能向下运动且两侧只能同向运动的舵面;襟翼的作用是起降时提高飞机稳定性,降落时减速,也叫空气刹车。
(在我们的航模中少见,因为小型的航模起降的要求低,用不着。
)升降舵:水平尾翼后面可以上下运动的舵面;升降舵使飞机绕横轴做旋转运动,翼面手受阻使飞机上升或下降。
飞行时滑跑一段距离可以轻轻的拉动拉杆一点,保持不动,看着飞机缓慢上升一定高度后松开,防止飞机迅速抬升,受阻,动力又不够而失速;方向舵:垂直尾翼后面可以左右摆动的舵面。
认识飞机的课堂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飞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飞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航空知识的热情。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飞机的定义:飞机是一种航空器,利用空气动力原理在大气中飞行。
2. 飞机的结构:机翼、机身、尾翼、发动机等。
3. 飞机的原理:机翼产生升力,发动机提供推力,尾翼调整方向。
4. 飞机的分类:民航飞机、军用飞机、无人机等。
5. 飞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飞行器到现代喷气式飞机。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民航飞机、军用飞机、无人机等。
2. 模型飞机:展示飞机的结构和特点。
3. 教学PPT:介绍飞机的相关知识。
4. 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飞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飞机。
2. 讲解:介绍飞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原理,通过模型飞机展示各部分的作用。
3. 互动:提问学生关于飞机的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见解。
4. 拓展:介绍飞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航空业的现状和未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飞机结构图,标注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飞机的认识和看法。
4.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民航飞机的飞行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飞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民航、军事、农业等。
2. 案例分析:分析飞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如紧急救援、货运等。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飞机设计师,提出改进飞机的建议。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飞机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八、教学策略1. 直观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和模型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机。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1篇在阳光明媚的周末,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航模制作与飞行。
这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作为航模第一课,我们迎来了充满期待的一天。
一、活动背景与意义航模制作与飞行是一项集科技、体育、艺术于一体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航模制作与飞行活动,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体验科技魅力,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提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邀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航模教练团队为我们讲解航模制作与飞行的相关知识。
其次,学校为每个学生发放了航模制作材料,包括木质框架、纸张、胶水、电池等。
此外,学校还安排了专业的飞行场地,确保学生们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航模飞行。
三、航模第一课上午9点,航模第一课正式开始。
航模教练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航模的历史、种类以及制作方法。
他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航模,如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多旋翼无人机等,并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随后,教练带领我们进入了航模制作环节。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工具、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进行组装等。
虽然航模制作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们一步步完成了航模的制作。
四、航模飞行下午,我们来到了飞行场地。
航模教练首先讲解了航模飞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在了解了飞行原理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航模飞行实践。
首先,教练让我们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地面操作练习,包括起飞、降落、转弯等基本动作。
随着对航模操作技巧的熟练掌握,我们逐渐开始了自主飞行。
在飞行过程中,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飞行的乐趣,还学会了如何应对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活动总结航模第一课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习了航模制作与飞行的知识,还收获了友谊和成长。
以下是我们在活动中的几点感悟:1. 动手能力的提升:航模制作需要我们动手操作,这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常识教案-认识飞机一、引言飞机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在军事、运输、探索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飞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飞机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目标1.了解飞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原理。
3.能够描述不同类型飞机的特点和用途。
三、学习内容1.飞机的构造–机身–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发动机2.飞机的工作原理–升力和重力的平衡–推力和阻力的平衡3.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原理–大气层的结构–飞行器面临的气动力4.不同类型飞机的特点和用途–客机–直升机–战斗机–货机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飞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纸飞机、风洞实验等,以加深对飞机飞行原理的理解。
3.多媒体展示法: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飞机的图片和视频,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飞机的特点和用途。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飞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首先,向学生展示一张飞机的示意图,介绍飞机的主要构造部分:机身、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和发动机。
2.接着,讲解飞机的工作原理:飞机飞行时,机翼产生升力,使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发动机产生推力,克服飞行中遇到的阻力,保持飞机的速度和平衡。
第二步:学习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原理1.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大气层的结构,阐述不同高度的大气层对飞行器的影响。
2.解释飞行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面临的气动力,包括升力、重力、推力和阻力的作用。
第三步:了解不同类型飞机的特点和用途1.向学生介绍客机的特点和用途,如载客量大、速度快、能够长时间在空中飞行等。
2.简要介绍直升机的特点和用途,如垂直起降、悬停能力强等。
3.介绍战斗机的特点和用途,如高速机动、作战能力强等。
4.简要介绍货机的特点和用途,如运输货物、支援救援行动等。
六、教学评估1.针对飞机构造和工作原理,设计一份选择题测试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
航模科普演讲稿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航模的科普知识。
航模,即航空模型,是一种模拟真实飞行器的模型,它可以是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各种飞行器的缩小版。
航模作为一种独特的爱好,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还可以增加我们对航空知识的了解。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航模的基础知识和有趣的科普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航模的种类。
航模可以分为静态模型和动力模型两大类。
静态模型主要是用于展示和收藏,它们通常是静止的,不具备飞行功能。
而动力模型则是可以进行飞行的模型,它们通常搭载发动机或电机,能够模拟真实飞行器的飞行动作。
在动力模型中,又可以分为遥控模型和自由飞行模型两种类型。
遥控模型需要操纵员通过遥控器来控制飞行器的飞行,而自由飞行模型则是在没有外部控制的情况下进行飞行,依靠飞行器本身的设计和性能来完成飞行动作。
其次,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航模的制作材料和原理。
航模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木材、塑料、玻璃钢等,这些材料具有轻质和强度高的特点,能够满足飞行器的结构和飞行需求。
在航模的制作原理方面,需要考虑到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和动力系统。
气动特性包括机翼的设计、机身的气动外形等,而动力系统则包括发动机或电机的选择和安装,螺旋桨的设计等。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航模的飞行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航模的发展和应用。
航模作为一种爱好和科普教育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航模爱好者中,有许多人利用航模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例如利用遥控飞机进行航空摄影、气象探测等应用。
此外,航模还可以作为教育工具,用于飞行原理的教学和科普知识的普及。
在一些航模比赛中,参赛选手们通过他们精湛的技术和创新的设计,展示了航模在科技和艺术上的魅力。
总结一下,航模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型制作和飞行爱好,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乐趣,还促进了航空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航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够对航模产生更多的兴趣。
航模科普演讲稿四分钟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航模的科普知识。
航模,即航空模型,是模拟真实飞行器的模型,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科学。
接下来,我将从航模的起源、种类、制作和飞行技巧等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航模的起源。
航模起源于20世纪初的飞机模型,最初是用木头和布料制作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航模材料也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改进,现在常见的材料有泡沫、玻璃钢、碳纤维等。
航模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有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以及各种不同的比例和风格。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航模的制作。
航模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首先,要根据实际飞行器的结构和原理进行设计。
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比如泡沫板、木头、玻璃钢等。
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飞行器的重量、平衡和飞行稳定性等因素。
最后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飞行器能够正常起飞和飞行。
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航模的飞行技巧。
航模的飞行技巧需要一定的训练和经验。
首先,要熟练掌握遥控器的操作,包括油门、方向舵、升降舵等。
其次,要了解飞行器的飞行原理,比如升力、推力、重力和阻力等。
在飞行过程中要注意风向、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等因素,保持飞行器的稳定和平衡。
同时,要遵守飞行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飞行过程中不会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总的来说,航模是一项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活动。
通过航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飞行器的结构和原理,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希望大家能够对航模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这项有趣的活动。
谢谢大家!。
2015年2月18 日武科大航模协会写在前面的话繁话休絮,开门见山。
本文档所包含教程供新手使用。
本教程并非全是原创,只是由于网上东西太乱,所以笔者搜集并整理广大资料并融入个人经验编纂成此教程,本教程供且仅供本协会内部使用,鄙人不才,错误之处还望包涵。
第一章航空模型的一般知识航空模型就是各种航空器模型的总称,它包括航空飞机和其他模型飞行器。
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
第一节一般固定翼的构成如上图前拉式飞机1、机翼一一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一一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
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其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
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其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一一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
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 -- 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1、当飞机机轮前端靠拢,后端分开,发生扰动偏离方向时,能够自动抵抗偏转。
2、当飞机机轮前端分开,后端靠拢,发生扰动偏离方向时,只会加剧方向偏转,最终导致飞机方向无法控制,在起飞高速滑行中尤其明显。
所以为了避免起飞过程中地面打转的情况,应使机轮前端略微靠拢,但不宜角度过大,以免过分增加起飞时的阻力。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
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6升降舵---- 水平尾翼上可动的板子(升降舵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飞机横轴的转向力矩,是飞机绕横轴上下俯仰偏转,达到升降的目的)7、方向舵——垂直尾翼上可动的板子(方向舵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飞机纵轴的转向力矩,使飞机绕纵轴左右偏转,达到转弯到目的。
)8、副翼——机翼上可动的板子(副翼的功能主要是产生机身轴向上的偏转力矩,让飞机绕机身纵轴滚转)9、襟翼一一襟翼是作为飞机机翼上的一个升力辅助舵面而存在的,主要是通过偏转,为机翼提供持续的升力补偿,因只出现在较高级的仿真模型飞机中第二节航模技术常用术语1、翼展一一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