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小说的民间特征_林巧云
- 格式:pdf
- 大小:84.25 KB
- 文档页数:2
试析莫言小说创作的特色莫言小说的创作特色80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领域笼罩着浓厚的西方情结,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着作家创作的内容和形式。
莫言深受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充满了神秘、诡异、朦胧、空灵的氛围。
在此基础上,他又不自觉地开掘民间的创作源泉,把自己得天独厚的语言艺术,深深扎植于高密东北乡的民族土壤里,广泛吸收了民间文化的生命元气,叙述了“高密乡”的悲欢离合。
在创作特色上,他用具有穿透性的语言、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对中国历史、现实、社会、人性等进行个性化体验,并融合西方现代派,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来表现东方古老民族坚强而又懦弱、伟大而又卑微的品格,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感与惊奇感以及悲剧的美。
一以“性”和“暴力”为创作的主要内容莫言的文本世界充满着对性和暴力的执着呈现。
与同时期先锋作家相比,莫言作品中的性与暴力是来自人的原始本能,是强悍的生命力的体现,充满着原始的张力与激情。
在莫言小说创作中,一方面描写了一种荡魂摄魄的“性爱”,另一方面描写了暴力。
莫言对性的描写是美的,并且有着一种荡魂摄魄的力量。
如小说《丰乳肥臀》中描写上官来弟与鸟儿韩的性爱,被苦难生活压抑了十五年的青春激情像野火一样慢慢地燃烧起来。
他双膝一软,跪在了来弟的身体前,用滚烫的、抖颤的嘴巴,吻着她的脚踝骨下边那块光滑的皮肤……在狂吻的间隙里,她喘息着说:“让那个哑杂种、让那个半截鬼死了去吧,烂了去吧,让乌鸦啄瞎他的眼睛吧……”小说中莫言用了大量文字来描写他们对爱情和性的正常需要,以及两个人结合过程中的内心世界。
在整个叙述中,没有丝毫的淫荡,而是充满了人生的辛酸、苦难和生命的悲凉。
又如《红高粱》中“野合”场面,给读者带来了强烈震撼力。
“我爷爷”和“我奶奶”这两个大胆的、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高粱地里演绎着他们的爱情,在野外忘情地交合,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生命意识。
不管在原作中,还是在改编的影片中,我们都不会觉得这个场面是猥亵的,相反我们读出的是庄严与悲怆。
论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
焦会生
【期刊名称】《殷都学刊》
【年(卷),期】2008(029)004
【摘要】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主要表现在抒写民间生活内容、表达民间思想倾向、运用民间语言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其与民间的血肉联系;莫言小说之所以具有民间立场,归根到底是由莫言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念所决定的;莫言小说的民间立场对于消解"启蒙"心态和"先锋文学"那种远离百姓的弊端,对于建设和发展底层文学是有积极意义的.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焦会生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安阳,45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偏离于民间立场之外——评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 [J], 梁小娟;陈祖如
2.民间立场与自由精神——论莫言对中国乡土小说的贡献 [J], 张懿红
3.普世精神·民间立场·先锋姿态——莫言小说世界解读 [J], 卢军
4."民间是每个人心底的故乡"——莫言小说创作的民间立场寻踪 [J], 程艳芳;牛维玲
5.民间立场与人性救赎——莫言小说《蛙》的民俗意蕴 [J], 蒋明智;黄震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马行空,悲壮奇谲——论莫言小说的叙事风格
王学谦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50)5
【摘要】尽管莫言创作时间跨度长、视野宽阔、变化多端,但是仍然有其基本的叙事结构,即先锋叙事。
莫言是1980年代先锋潮流的产儿,从古代小说传统和民间传统的角度来理解莫言未必准确,莫言骨子里是非常现代的。
尽管莫言性格低调而谨慎,写小说却大胆、狂放,充满挑战性。
先锋叙事不仅是一种技巧,更主要的是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世界和人生的非理性式的认识。
《红高粱家族》业已完成莫言小说叙事的基本结构,后来的叙事都是《红高粱家族》这一基本结构演变而来。
《丰乳肥臀》的基本结构和《红高粱家族》几乎一致,混乱、动荡的历史,活跃其中的是除了英雄的母亲外,还有如爷爷那样的英雄个人。
对于世界的理解,一直没有变,但是,其中的人却发生了变化:从爷爷、奶奶那种英雄个人,变成了凶残的贪欲的人。
【总页数】7页(P85-91)
【作者】王学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论莫言小说的叙事策略与审美风格——以《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中英雄形象为中心的考察
2.论莫言小说写作风格的承续性——以莫言新作《生死
疲劳》为例3.借\"我\"一双慧眼,把莫言的文学世界看个清楚明白\r——评王西强的《莫言小说叙事研究:一种基于叙事视角和人称机制的文本细读》4.叙事交流视域
下的莫言小说研究——评姜春《莫言小说叙事研究》5.莫言与马尔克斯小说的叙事风格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莫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民间化的历史观念
曹金合
【期刊名称】《东方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莫言在对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风貌进行刻画和描摹的过程中,总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按照循环论、退化论、比较观等民间化的历史观念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社会事件、人性弱点进行剖析和反思的时候,他更多地看到现实与历史脉络上的统一性和内在的鬼魂般的纠结.在民间化的视野中审视现实生活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在用文学的真实介入现实和历史的时空时,补充和完善了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件与历史背景的沟通渠道.
【总页数】6页(P30-35)
【作者】曹金合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洛阳 4719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莫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语义的极限实验色彩 [J], 曹金合
2.论莫言"新历史小说"中历史的民间想象的倾向 [J], 邓金洲
3."想象民间"与"再造历史"——试论莫言新历史小说创作 [J], 李国;刘千秋
4.明人的《西游记》研究与明代小说审美观念的历史演变——论"虚与实"、"幻与
真"、"奇与正"三组重要小说观念 [J], 曹炳建
5.历史的民间化叙述——读莫言的《檀香刑》 [J], 张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特点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进行浅谈。
首先,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注重现实主义描写。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描写来展现社会的现实状况。
例如,在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家族》中,他通过对中国农村的生活细节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这种对现实的描写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又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社会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其次,莫言的小说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他的作品往往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对当地文化、土地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
这些描写不仅使作品更加具体生动,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的独特风土人情。
例如,在莫言的《蛙》中,他以一个农村医生的视角,描绘了中国乡村医疗事业的艰辛和农民的生活状况。
这种地域特色的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容,也使读者对中国农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还包括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
莫言在作品中常常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揭示其中的弊端和矛盾。
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的描写,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既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瑰丽和深度,又揭露了其中的问题和隐患。
例如,在《檀香刑》中,莫言用一个禁欲僧人的故事,探讨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批判,使得莫言的小说具有了强烈的思想性和社会性。
最后,莫言小说的文学特点之一是重视个体情感和人性的探索。
莫言的作品往往以复杂的人性问题为核心,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他善于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细节的关注,展现人物的内心变化和情感纠葛。
例如,在莫言的《丰乳肥臀》中,他通过对一个女性人物一生的描写,展示了她对家庭、爱情和权力的追求和坚持。
这种个体情感的探索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人类的情感体验。
莫言小说的特点莫言是当代文学巨匠,作品繁多又都具有重量。
在我们阅读他的作品时,特别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小说,我们会发现他运用儿童视角,弱智视角的叙事方式是最多的。
选用儿童视角来讲述故事,一直都是莫言的偏爱。
莫言在谈到这一点时说:"以前我没有意识到,后来被别人点破后我才发现采用儿童视角讲述故事原来是我的一种潜意识。
我想这可能和一个作家的出身、经历、生长环境及其创作心理有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少年岁月吃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所有这些都使我从小就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观望和想入非非。
而在这种情况下,儿童视角就成为了我讲述故事的首选。
然而,尽管我一直采用这一方式来构造故事,但却一直没能将这种方式用到极致。
"因此在他的小说里,我们看到了一些精灵似的孩子,《红高粱家族》中的"我爸爸"、《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金童、《檀香刑》中的赵小甲,《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四十一炮》中的罗小通,《梦境与杂种》中的柳树根与柳树叶,《酒国》里的一个小妖精等。
在莫言的笔下,儿童是美丽的,聪明的,充满智慧的。
与对儿童的偏爱相对照,莫言的笔下的其他人物相形见拙。
其实,与儿童视角相联系的是莫言小说的梦幻色彩。
《透明的红萝卜》中的小黑孩,简直就是一个精灵,他具有说话的能力但一句话也不说。
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象,他精神恍惚经常处于梦幻的状态,最典型的莫过于关于透明的红萝卜的一段描述:"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
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
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
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
透明的金色外客包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
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
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①然后就发生了小黑孩与小铁匠抢萝卜的一幕,最后又发生了小黑孩把所有的萝卜拔出来找那透明的红萝卜的结局。
莫言小说的民间特征莫言凭借着在当代文坛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学评论界的宠儿。
从80年代至今,不断走近民间是莫言小说创作风格总的发展趋势。
细观莫言的所有重要作品,不难发现,这些作品到处都洋溢着民间特征。
一、莫言小说民间特征的表现(一)小说以民间话语为主(二)传奇式的叙事手法(三)狂欢化的状态狂欢就是放纵似的一种欢快的状态,在狂欢中人们能够尽情地放松,以这种形式来把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如意统统宣泄出来。
莫言认为,表面的狂欢场景事实上是民间颠覆一切秩序的表现。
1、狂欢式的斗争历史在高密的祖辈们,有着非常多的让晚辈倍感珍惜的传奇故事,其中有名的要数抵抗德军在山东修筑铁路。
比如祖辈们为了引诱敌方的火车入海用青豆、小麦铺路,为了袭击德国鬼子用大粪做武器等,这些在正统们眼中看起来十分可笑的行为,作者却用狂欢式的口吻描述了出来,并且丝毫没有嘲笑之意。
2、狂欢式的叙述语言巴赫金在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小说时提出了关于小说的复调理论。
他认为在作品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独立的,也正是这种不同价值的声音从而构成了真正的复调。
[2]在所谓的复调小说中,主人公往往拥有双重身份,他不只是议论的对象,同时也要发表意见。
莫言的很多小说就是用这种复调的形式来创作的。
在表现作品叙述语言的狂欢的同时,莫言还将大量的俗语、民间歌谣、还俚语等方言式的语言运用到作品中。
这样的运用就使得作品呈现出一种不拘一格的形态,把传统的语言抛到了脑后,使作品的语言更加富有冲击力。
(四)敢于审丑丑,在莫言小说中占据着不小的篇幅,其中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这与作者从小在民间的苦难经历息息相关。
苦难的民间生活经历,使得他对于一切痛苦、丑陋以及凄惨的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近乎麻木。
其二,这与作者身为老百姓的民间立场相关。
莫言用老百姓的身份,使得丑能够更完整的展现在读者们面前。
二、莫言小说的民间艺术特色(一)乡音谚语、俗语是我国民俗文化的语言精华,它往往指的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方言。
论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作者:李芳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7期摘要:莫言曾说:“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
”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领会莫言的文学历程,更能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包括他常用的五种修辞,方言口语词汇、成语俗语、叠音词色彩词等的使用,矛盾性语言的使用和返源格的运用,词语的超常搭配,混杂式语言的使用等。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特色;修辞;常规;突破常规;自由混杂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187-03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小说涵盖独特的修辞、方言、俗语、色彩词等。
诸多学者从语法、语义、句型等各种角度对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莫言小说里运用的语言分为四大类:常见修辞式语言、常规运用式语言、突破常规式语言、自由混杂式语言,力求全面概括并分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一、常见修辞式语言的使用高考规定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我们认为,莫言小说中使用的典型修辞式语言指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这五种手法的语言。
至于其他修辞手法,如仿拟、移就、返源等,我们将其归为突破常规式语言,在后面进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莫言在小说中最常用的修辞格,独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
我们认为,莫言的比喻可分为讽刺比喻和非讽刺比喻,而大多弥漫着讽刺的味道。
例如:她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用口里的水把脸濡湿了。
她眼里流出来的泪水浅薄透明,仿佛没有重量,这张红色大脸上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生出的角一样令我难以接受。
(《爆炸》)这个比喻是对人物的讽刺,而如《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这样的比喻没有讽刺意味,我们称之为非讽刺比喻。
66902 艺术理论论文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前言在中国这样的大背景下,莫言第一次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中国人近百年来的梦想。
而莫言获奖的原因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年都没有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也给与其他作家们启示。
莫言出身的环境比较简单这也是他得以写出贴近生活的作品的一个原因,所以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表现在民间写作,成就了他语言的鲜明而且独特的个性。
一、人类精神小说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构成的,有的语言华丽有的语言朴实,可能是一种书面语言也可能是一种口语。
莫言小说通过采用书面的语言去表达出农民想说的话,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民间风格,体现了一种人类的精神。
莫言的小说大多数讲的是他的故乡的人和事,并且在这基础上进行了丰富的艺术想象,在本土精神的基础上表达出人类的思想和价值。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关注生活的苦难,对弱者表示深深的同情怜悯。
我们常说的人类精神就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就是给与弱者以深切的同情。
正是因为莫言出生在乡村才会对成活有如此的感受,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出了生活的现实,和人们为生活而挣扎的无奈。
第二方面是对邪恶势力的打击。
莫言准求一种自由理想的人类精神,总是给与邪恶势力以强烈的批判。
他向往农民自由自在的生活,对恶势力以深深的批判。
二、色彩绚丽在莫言写的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语言都是比较绚丽多彩的,不管是小说的题目还是小说的内容,语言色彩都是非常绚丽的,这也是他语言的特点和一大亮点。
在莫言小说的色彩中,他理解的颜色的含义和我们生活中的含义大不相同,比如说红色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喜庆的一个色彩,但是在莫言小说当中代表着非常悲感的意境。
又比如说是绿色代表的是生机勃勃的色彩,但是在莫言的语言色彩当中代表的是悲愤不安甚至是死亡。
莫言在小说中对色彩的熟练运用,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给与色彩新的定义,这也是莫言语言独特的原因之一。
三、中西融合从艺术手法上来说,莫言小说采取的是中西合璧的手法,吸取了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中西融合的艺术特色。
从作品创作看莫言的民间立场“民间”是90年代陈思和在《民间的沉浮》和《民间的还原》两篇论文中首先系统提出的。
它不仅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生机勃勃的理论活力,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和价值立场触动了知识分子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在文学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莫言是新时期一位风格特异,卓有建树的小说家,主要的长篇小说有《红高粱家族》、《十三岁》、《酒国》、《丰乳肥臀》、《红树林》、《檀香刑》等,此外还有很多中短篇小说。
其中有关农村题材的作品尤其引人关注,他在山东高密东北乡那片生气勃勃的土地上建构了自己小说中的人、事、物,形成了一篇又一篇个性化的小说,体现了浓郁的民间特色。
莫言曾说过:“民间写作,我认为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调个性化的写作,什么人的写作特别张扬自己个人鲜明的个性,就是真正的民间写作。
”显然地,莫言极端个性化的写作实践与他的这种观点是相契合的,“走向民间”的莫言,以其扎根民间的写作而呈现出的个性化风格又与他的这种观点不谋而合,它们是相通的。
要看作者的民间立场就必须先从莫言小说中的民间创作问题谈起,那么我们就得把民间问题放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范围内讨论,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文学史不可能包含所有现实民间文化形态中的所有内容;第二,文学史上已经出现的相关的“民间”作品,也因为作家的立场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三,不管作家是何种立场,都会与现实的民间所包含的文化因素相关,不然就无法获得现实的依托和支撑。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理解和把握民间的思路有两个方面:1.知识分子从“民间”的外部向“民间”的内部渗入,在民间文化形态与知识分子的价值系统相碰撞的过程中呈现出对民间文化形态的理解;2.知识分子把自己置于民间,从民间内部发现民间的意义,因而对民间文化形态有着更直观的理解和把握。
莫言之所以一直保持旺盛的写作活力,是因为他对小说的语言、结构、叙述方式和角度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论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摘要:作为现代新时期具有相当大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莫言的小说是拥有其他作者所没有的艺术上的独特。
他的语言风格总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或是以叙述为主,或是诗意浓郁,甚至还有的是充满趣味,总之都是丰富多彩的。
在他的小说中,语言色彩都是非常的绚丽的,但是所要表达的思想却又是简单的比较主观的情愫,这也就是他突破与其他的作家,出现的打破一般的语言的定俗的独特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民间特征;艺术独特莫言的语言文字是特别具有创造力的,总是新颖独特的,他自己都说他的写作就是为了老百姓而写的。
我们都知道,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跟他的出身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莫言就是出身也简单的家庭,因此,他的语言的艺术特征见表现在民间写作。
一个作家的艺术特征都是通过某种不经意的发现,然后感受到独特的方面,也就形成了作家的独特的文学语言,然而,莫言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
他的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个性鲜明且独特。
一、民间风格所有的小说都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所构成的,可能是一种书面语,也可能是一种口语,小说所表现的艺术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文学方面的风格,他是一种融合了口语和书面语所表达出来的文学。
莫言小说的语言文字却是用书面的语言去表达农民想说的话,也就是书面语和农民口语所汇集在一起所组成的语言风格——民间风格[1]。
莫言小说的语言是包含着非常多的东北乡土的民间的意识。
他总是用非常多的比喻的手法来达到为农民表达的效果。
例如他的作品《酒国》中,基本上达到了大约七八十个比喻句。
这些比喻的喻体最多的就是乡间的东西,在小说中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从这些乡间的东西难看出,莫言对于那些乡土的经验和民间的意识早就已经深入骨髓了。
最终在小说中,以农民化的口语风格表现出那些民间的美景。
二、语言色彩绚丽基本上在莫言的每一篇的小说中,我们都能够发现,他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是情有独钟的。
不仅是从小说的题目还是小说的内容来说,语言色彩绚丽永远是莫言小说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亮点。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风格独特、想象狂放、语言犀利,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中独具个人风格和魅力,激励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1)浓厚的“乡土”情怀莫言所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优秀作品都是以“东北高密乡”这片充满想象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有意识地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无边的延伸。
《檀香刑》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Y山东义和团运动、八G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牛》、《生死疲劳》、《丰R肥T》等都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在文学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2)“幻觉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
《生死疲劳》描写了一个被冤S的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转生成一个带有的先天性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不停地讲述着自己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苦难历史蜕变。
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
(3)“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代表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
分析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作者:沈丽梅来源:《祖国》2017年第07期摘要:从鲁迅先生写作乡土小说和产生五四新文学之后,民间就变成不少作家写作的主要话题。
而在众多的民间题材小说当中,莫言不但描绘了具备特殊人情风俗的高密东北乡,而且以非常地道的民间语言特色著称。
为此,本文以叙述语言的民间特色与小说人物语言的民间特色这两个方面阐述了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且分析了莫言小说民间语言特色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民间特色莫言这位作家跟新中国一起成长和发展,其具备较强的创新观念,因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在莫言几十年的创作当中,其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民间小说语言风格。
可以说,莫言创作的小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为此,探究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及其成因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下面,笔者对莫言小说民间语言特色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地分析。
一、莫言小说语言的民间特色(一)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民间特色通常文学理论划分语言为作者的叙述性语言以及小说当中的人物性语言。
而莫言小说叙述语言充满了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格,这跟莫言的农村生活、劳动经验联系密切。
由于莫言辍学较早,并且很早就从事较重的农村体力劳动,因此莫言会在小说当中自然而然地应用一些民间特色的语言,这也成为了莫言写作的一种不自觉性,从而使富有民间特色的语言风格形成。
例如在《红高粱》这篇小说当中,不但“喀哒喀哒”和“哧哧地”具备显著的地方民间特色,而且“痛苦的扭动着脖颈”和“朝天的耙齿”等都具备尤为显著的乡土生活气息。
倘若莫言未曾亲自参与农村的体力劳动,是不会存在如此的民间乡土语言特色的。
也恰恰是因为莫言丰富的农村劳动生活才使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才为我国当代文学增添了浓浓的一笔。
(二)莫言小说当中人物语言的民间特色在小说当中的人物语言应当跟其身份相符合,这样才具备阅读的可信度与真实感。
一部分小说的语言阅读起来常常存在不真实和别扭的现象,这不但是由于叙述性语言存在问题,而且是由于人物的语言跟社会身份、社会地位、社会背景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