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语言特色
- 格式:ppt
- 大小:177.50 KB
- 文档页数:11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作为新时代文学作家的重要代表之一,莫言的作品创作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著称于世。
莫言是上世纪80年代出现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位作家,其凭借充满魔幻色彩的叙述特点、狂欢式的叙述语言以及肆意翱翔的想象构建起了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学艺术世界。
具体来讲,莫言小说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其语言运用,从某种层面去看,莫言小说的语言极大地延伸了文学语言的感性表达空间,对于新时期文学语言的创作,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莫言的小说多数取材于农村的生活,因此,其小说语言听上去就如同一位年迈的老农在与读者交谈,具有鲜明的特色与风格。
因此,针对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一乡土语言1 乡土化的叙述语言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是小说语言的两大类。
莫言小说作品中的叙述语言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与莫言长期的农村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莫言辍学很早,与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参加各种各样的农作劳动,这一系列的幼年经历在其笔下不经意地流淌着,甚至促成了莫言小说所独有的语言风格。
例如,小说《红高粱》中的一段语言描述:“我父亲从高粱地里蛇行到河堤边……像一条吞食了刺猬的大蛇……”,这段话中的“蛇行”、“吞食了刺猬的大蛇”等明显带有乡村的生活痕迹,没有农村劳作体验的作家,不会对这些动作或者声音描绘的如此形象逼真,又或者是参加过乡村劳作但却未形成文学自觉的一些作家,都不会产生这些独特的`乡土语言感。
丰富的农村生活与劳动经历为莫言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不但使其语言特色别有一番风味,更使我国现代文学创作增添了独特的风格与韵味,对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 乡土化的人物语言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与人物的身份相吻合,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与可信。
就比如让地地道道的农民说文绉绉的话语,或者让知识分子随口就说俚语,这无论如何都会让读者感觉别扭或者不舒服。
因此,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应用习惯必须与其身份地位以及生活经历等相一致,如此才不会失真与不自然。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张昳雅 北京师范大学摘 要:莫言的小说经常运用独特的语言构建一个夸张的叙述,比如他的小说《红高粱》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定语“我奶奶”。
同时,莫言的小说也采用了多种叙述角度,比如他的小说《檀香刑》等都是从各个角度来进行的叙事,每章节的语言风格也不断变化。
笔者就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6-010-02引言莫言是新时期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也是我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可见莫言的小说无论是在构思上还是在小说语言上都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
有关作家经常这样来评价莫言,他们说一个作家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进行写作,是先天性的无法改变的。
大家虽然都是运用的同一种语言,但是却各有各的语言特征,因此作家的语言是属于作家个人的,只有他自己才能够感受得到,一个作家的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莫言就是这样的一个作家,他作品的语言个性鲜明,风格独特。
一、通感手法的运用通感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够给我们作家带来广阔的抒情,莫言在其小说中通感的运用十分广泛,这可以说是他小说最大的特点。
通感通过比喻、夸张的手法,让每一种信息都以其速度、深度等不可限量,让人觉得每一个毛孔,都在接受着万物间的一切。
同时,这也使得种种最难以言传的感受得到了最为形象生动的表达。
比如,莫言小说《金发婴儿》中的几个例句听觉变嗅觉:“她的叫声十分响亮,具有臭豆腐一样的魅力。
”嗅觉变视觉:“槐花的香气像海水一样弥漫,一阵风吹来,把香气吹成了带状。
”视、听觉互变:“醒来听着太阳正嘎吱嘎吱的响着,如同老牛在爬着上坡一样。
”听、触、视觉互变:“他的嗓音又粘又滑,字字如吐汤圆,给人以水分饱满的感觉。
”二、小说语言形象可感莫言小说语言运用形象生动,能够使我们的读者读起来总是感觉自己好像就在莫言刻画的小说场景当中,十分生动,形象可感。
例谈莫言小说的语言风格作者:金丹丹来源:《课外语文·下》2017年第04期【摘要】莫言是一个语言创新意识很强的作家。
他的任何一部作品都可拿来细细品味。
对莫言来说,除去语言将人物和故事捏合在一起是无法接受的,他拓宽语言的表现技巧,打破传统语言单一、乏味的陈述,用心灵体察百无聊赖的民生,加上想象的构成,其语言的表现效果超出了常规,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觉突兀,反而奇崛瑰丽,具有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一、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一)语言搭配的超常规使用莫言在小说中习惯使用超出常规的写作手法,将几个看似不相关的词语用在一起,其目的是突出语言表现力,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下面笔者分两种情况说明。
在莫言的小说中经常看到一些不具有搭配关系的词被安排到一起。
虽然这种搭配初看显得突兀,但细细思考,巧妙的安排耐人寻味。
(1)爬陡峭的河堤时,他双手扶着扁担,摇摇晃晃。
上堤的小路被一颗颗柳树扭得弯弯曲曲。
树干上像装了磁铁,把铁皮水桶吸得摇摇摆摆。
《透明的红萝卜》(2)嫂子用混浊的眼睛盯着你,极想同你对话。
你知道她并不是忘了对你的仇恨,她仅仅是想找人对话,想倾吐肚子里的污秽不堪的同情和生了蛆虫的怜悯。
《欢乐》这两个句子都是很有特点的搭配。
莫言别有用意的搭配呈现出不一样的表达效果。
(1)“磁铁”和“树干”两个本不相关的语义,在语境的渲染下,构成一种巧妙的联系。
缺乏物质生活的黑孩身体枯瘦如柴,架在肩头的扁担比他的身体还重,“树干像装了磁铁,把铁皮水桶吸得摇摇摆摆”,这个比喻再形象不过,既说明水桶沉,又从侧面反映黑孩身体瘦小,表现出的效果完全压倒两个词语的本义。
(2)嫂子得知翠嫚喝药了,半是惊愕,半是兴奋,半是幸灾乐祸。
惊愕的是翠嫚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兴奋的是少了一个让嫂子出钱出粮的人。
齐文栋五次高考失败的遭遇让嫂子蔑视,翠嫚和齐文栋关系暧昧,翠嫚死了,嫂子少了一个眼中钉自然是幸灾乐祸。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深受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本文以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分析了莫言小说中地道民间语言的运用,探讨了其在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上的作用。
其次对莫言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结构安排。
进而探讨了莫言小说中“自然”的表现手法和符号象征的解读,以及语言艺术特色对整体风格的影响。
结论部分探讨了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对文学创作的启示,重申了完善莫言小说语言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深入研究,可以为文学评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地道民间语言、叙事技巧、自然表现、符号象征、整体风格、文学创作启示、研究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在莫言小说中,语言的运用是其作品最具特色的地方之一。
莫言善于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场景生动逼真。
通过对话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直观感受到农村生活的酸甜苦辣。
莫言还善于利用叙事技巧,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时间线索,将故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
他对自然的表现手法也很独特,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氛围。
在莫言小说中,符号象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透过作者的巧妙编织,一些看似平常的细节或物品,实际上承载着深刻的意义。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深刻影响着整体作品的风格,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感染力。
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启示,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正文2.1 莫言小说中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莫言小说的地道民间语言运用是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之一。
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大量运用地道的民间语言,这些语言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域背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语言展现出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写作批次:2015年秋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 范志丽日期: 2015年 12 月 12日摘要 (I)Abstract (Ⅱ)一、语言的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二、语言风格幽默诙谐…………………………………………………………………………………………三、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四、语言色彩丰富,抒情自然…………………………………………………………………………………五、狂欢化、变异化的语言结构………………………………………………………………………………六、乡土气息浓厚……………………………………………………………………………………………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十分的鲜明,体现在他作品中运用多样的修辞手法,诙谐幽默的语言,感官化、变异化的语言以及自然的抒情技巧,等等,在多种特色的融入,使得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别具一格,再加上其作品融入本土的口语、说理,为他的小说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
如,他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作品崛起文坛形成一种手法奇谲多变、具有奇特艺术魅力的个性特征,并以口语化的、纷繁迷乱、宣泄恣肆的小说语言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以对话的方式对抗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一元真理性,书写了生机盎然的民间生命形式,批判了顽固僵化的话语观念,还原了被遮蔽的乡野民间。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论莫言小说语言的色彩魅力吴孙玉笑 辽宁大学摘 要:在文学全球化时代的今天,莫言的创作无疑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莫言在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组委会的评价是:以幻觉现实主义为经典手法,将历史、民间故事与当代社会相融合在一起。
莫言将本土与世界、传统与现代艺术完美的结合,给了我们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57-01读莫言的小说,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都会吸引你,在莫言的作品中,故事和人物并非点睛之笔,最先征服你的,是语言本身。
每个字每个词都充满了活鲜鲜水灵灵的生命,它们传神写意,变化无穷,飘逸玲珑,气势灌注。
读莫言的著作让你不知不觉你就陷进了一片语言的精彩斑斓的波浪,它孕育的文字笑着跳着拉你,令人心旷神怡。
总之,莫言小说语言的色彩魅力用几句话概括是很困难的,此文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他的语言色彩魅力。
一、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美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的一条创作原则是:“变幻想为现实而又不失其真。
”在莫言看来,以现实作为基础,配上极端夸张的创作手法,这让我想起了“道理往往并不荒诞,犹如酒后吐真言。
”其实,手法荒诞也好,魔幻也罢,但最终它可以最大程度地丰富读者的想象力。
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百年孤独》就是此创作手法,其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创作时将魔幻现实主义显示得淋漓尽致。
魔幻的文学大树在拉丁美洲这块神秘的大地上茁壮成长,那么,在中国,我们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宽广辽阔的土地,淳朴浓厚的风土人情,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某些“夸张”的文学之火也随之撞击出来,荒诞而又魔幻。
而莫言作为中国的文学大师,敏锐地追踪时代的脚步,大胆借鉴西方文学写作的手法,其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球状闪电》。
讲的是青年农民“蝈蝈”和女同学毛艳合伙成为“澳大利亚奶牛专业户”的经过,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矛盾。
浅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浅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领会莫言的文学历程,更能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
独特而丰富的人生经历赋予了莫言独特的文学语言特色,他的小说涵盖独特的修辞、方言、俗语、色彩词等。
诸多学者从语法、语义、句型等各种角度对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莫言小说里运用的语言分为四大类:常见修辞式语言、常规运用式语言、突破常规式语言、自由混杂式语言,力求全面概括并分析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
一、常见修辞式语言的使用高考规定的8种常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我们认为,莫言小说中使用的典型修辞式语言指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这五种手法的语言。
至于其他修辞手法,如仿拟、移就、返源等,我们将其归为突破常规式语言,在后面进行分析。
(一)比喻比喻是莫言在小说中最常用的修辞格,独具特色不落俗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
我们认为,莫言的比喻可分为讽刺比喻和非讽刺比喻,而大多弥漫着讽刺的味道。
例如:她在我面前第一次用眼里的水而不是用口里的水把脸濡湿了。
她眼里流出来的泪水浅薄透明,仿佛没有重量,这张红色大脸上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生出的角一样令我难以接受。
(《爆炸》) 这个比喻是对人物的讽刺,而如《透明的红萝卜》中“他的心脏像只小耗子一样可怜巴巴地跳动着”这样的比喻没有讽刺意味,我们称之为非讽刺比喻。
(二)比拟1.拟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只前爪的白狗,垂头丧气地从故乡小河上那座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来时,我正在桥头下的石阶上捧着清清的河水洗脸。
(《白狗秋千架》)2.拟物:奶奶鲜嫩茂盛,水分充足,她出口的细语被厚重的轿壁和轿帘吸收得干干净净。
(《红高粱家族》)(三)借代如“黄毛的脸皮很单薄,嘴唇红得有点妖里妖气;上唇上一层细软的茸毛,平平坦坦的狮子鼻”(《金发婴儿》)中的“黄毛”,“爷爷的队员像木桩一样倒在鬼子的腰刀上,哑巴屁股倚在汽车顶上,胸膛上有几股血窜出来”(《红高粱》)中的“鬼子”、“哑巴”,就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以代表人物特征的词指代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
《骆驼祥子》是中国著名的长篇小说,由莫言创作。
该小说以骆驼
祥子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
《骆驼祥子》的语
言特色非常明显,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些特色。
首先,《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之一是简练清新。
莫言在创作该小说时,特别注重语言的简洁性。
他采用了简单的句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小说的阅读体验更加流畅。
这种简练清新的语言风格,不仅有助
于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小说的内容,还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人
性的深刻思考。
其次,《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之二是自然生动。
莫言在写作中注重
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非常真实、鲜活。
他细腻地描写了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让读者能够很好地感
受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此外,《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还包括语言的多样性。
莫言在写作中
并不局限于一种语言风格,而是灵活运用多种语言表达方式。
他在小
说中使用了对话、独白、散文等多种形式,并融入了诗歌、歌曲、戏
剧等艺术元素。
这使得小说的语言表现更加丰富多彩,也为读者带来
更多的阅读乐趣。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的语言特色包括简练清新、自然生动和语言
的多样性。
这些特色使得小说在阅读体验方面十分优秀,也是莫言作
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论述莫言小说的特质莫言的文学作品,题材敏感、风格独特、想象狂放、语言犀利,在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创作中独具个人风格和魅力,激励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1)浓厚的“乡土”情怀莫言所创作的作品中几乎所有优秀作品都是以“东北高密乡”这片充满想象的土地上展开叙事,并有意识地向历史纵深挖掘,向广袤的中国乡村无边的延伸。
《檀香刑》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Y山东义和团运动、八G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牛》、《生死疲劳》、《丰R肥T》等都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
在文学世界里莫言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
(2)“幻觉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食草家族》是莫言肆意挥洒他的奇崛想象力的长篇小说,堪称汉语文学中将荒诞魔幻发展到极致的作品;历史与现实,人为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浓墨重彩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作品中浑然一体,令人惊叹。
《生死疲劳》描写了一个被冤S的地主经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转生成一个带有的先天性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不停地讲述着自己身为畜*生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
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苦难历史蜕变。
莫言获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现实的描写,他是现实主义描写的魔法师,他观察整个中国社会的传统和现代,这是他的特色和创新。
(3)“意识流”的创作手法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代表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摘要:莫言是“新时期文学”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激情澎湃的感情倾诉、奇幻丰富的想象力抒写着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平实质朴的故事。
其作品的语言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夸张奇异,乡土语言的气息浓厚,民间口语的广泛应用,色彩语言的绚丽多姿等特点。
莫言在勾勒每一个淳朴的生活画面时,都是以他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展示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故事人生。
本文以《红高粱》、《四十一炮》等作品为例,来探讨莫言小说中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特点;启示1、乡土语言的气息浓厚莫言的作品大多是以故乡为背景来描写乡村生活的,这与他的农村生活经验和农村劳动的经历是密切相连的,他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无奈,过早的辍学,过早的参加繁重的农村劳动,高密东北乡这片土地留给他的是孤独、饥饿、穷困、苦难的记忆,因此,莫言小说叙述语言的突出特点是乡土气息浓厚。
如《白狗秋千架》中的一处描写“知道不知道的,没有大景色了。
”她平平地说“要是不嫌你小姑人模狗样的,就抽空来耍吧,进村打听‘个眼暖’家,没有不知道的。
”“小姑,真想不到成了这样……”“这就是命,人的命,天管定,胡思乱想不中用。
”她款款地从桥下上来。
站在草捆前说,“行行好吧,帮我把草掀到肩上。
”这是男主人公回到家乡偶遇暖小姑的一次对话,描写暖的语言如“人模狗样”、“耍”、“个眼暖”、“行行好”等词语,这与女主人公的农妇身份和生活境遇相符,描写男主人公的语言时也呈现了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身为大学老师的我衣锦还乡,面对眼前憔悴不堪的农妇与十几年前貌美如花的暖判若两人的形象令我难以置信,而我的这种复杂的心理和有一定文化身份相符合,接下来的谈话内容自然而然的转到农事上,及其复合人物的普通农民身份。
2、民间口语的广泛应用莫言喜欢用民间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
他曾说:“老百姓讲话都是借助于某个事物,它多数都是务实的,没有什么空的东西,因此非常具有文学性。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研究【摘要】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从语言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对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语言表现手法上,莫言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和言之有物的对话,展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人物的对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真实自然,增强了小说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风景描写中,莫言常常运用大量细节描写和意象隐喻,呈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叙事结构上,莫言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手法,引导读者思考。
情感表达方面,莫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展现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通过对莫言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的研究,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其创作理念和文学风格,也有助于未来对其作品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艺术、表现手法、人物对话、风景描写、叙事结构、情感表达、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备受瞩目。
莫言生于1955年,是中国大陆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充满着中国乡土气息。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并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莫言的小说语言丰富多彩,运用了大量的地方方言和口语,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
莫言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动人,引人入胜。
他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想象力。
莫言的小说语言常常催人泪下,让读者陷入情感的波涛之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残酷。
莫言的小说语言艺术特色独具魅力,深受读者喜爱和推崇。
1.2 研究意义研究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意义。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读者喜爱。
通过研究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创作风格和文学思想,有助于提升对莫言作品的理解和评价。
莫言小说语言的艺术特色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8.结合《红高粱》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干脆利落、激情奔放、着意于色彩、但又含蓄内敛,是一种“莫言式”的语言风格,下面以《红高粱》为例,具体其语言的主要特点为:1.具有乡土气息,偏爱方言,村言野语。
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莫言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莫言的《红高粱》正是从老百姓的立场出发,大量采用具有地方色彩的“老百姓语言”,使作品更有地方色彩,人物形象更为逼真,更能感染人。
其次,偏爱村言野语,《红高粱》中的人物包括戴凤莲、余占鳌的语言都极有特点,那便是粗话、脏话、野话、荤话及粗俗污秽的意象,透着一股浊气,违背了新时期文学传统能够容忍的审美原则。
2.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它们相反相成,言简意赅,巧妙地表达出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
例如《红高粱》中一共用了五组矛盾的组合“极端热爱极端仇恨”“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来写高密东北乡。
这些意义相悖的词语组合,集中表现了“我”对高密东北乡的“爱之深责之切”,既爱又恨的复杂感情。
3.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词语色彩凝重。
莫言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尤其是对“红”和“血”很是痴迷。
《红高粱》中无边无际的高粱是血一般的红、土地是红的、河水是红的、祖先们的鲜血是红的。
莫言试图在红色的大背景下,展览历史,还原历史的苍茫与深邃,廓大与辽远,意在把人们的想象带回远古蛮荒时代,从而张扬强悍的“酒神精神”。
4.大量使用民间歌谣、韵文。
在《红高粱》中,莫言大量运用民谣、民歌、民谚,为作品增添了许多亮色。
作品中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古典美。
5.对修辞的使用也别具一格.如比喻和拟人、反讽和戏仿、示现等等。
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莫言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的语言特色,欢迎大家阅读!莫言是我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他以一批批极具个性的令人惊叹的“爆炸性”作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震惊了整个当代中国文坛。
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其作品的语言具有巨大的张力和海纳百川式的包容力,他的小说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无论是词汇运用还是语法结构都极具个性。
一、莫言作品中的词语莫言作品的语言冲破了传统语言运用的方式,融入了各色词语,词汇运用极具个性,他用美雅与丑俗并存的话语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纷繁错乱的世界。
分析莫言作品词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1、方言词语的运用汉语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方言,它们是全国各地方对同一汉语词汇的不同表达,方言体现了不同地域的特定文化。
在文学作品中,地域风格是作品用来表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人们风俗习惯的重要手段载体,方言因其极具地域特色的特点自然成为了作家描述地域风格的重要表述方式,方言词语可以补充普通话无法作出相应表达的缺憾,作家在创作时可能准确的通过方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艺术和审美观。
莫言作品对方言词语运用的也较为广泛,如埋汰、贼(很)、风光(热闹、体面)、自个儿、猫儿腻等流通范围广的方言词语,还有一些表示当地特有的事物、现象或认识的词语如:牛带子、蓝竹布、老鸦芋头等,和一些虽非特有却不能用普通话进行精准表达的词语,如:士林布扫腿灯笼裤、鹅不留行,鱼狗子、火烧、地排子车、画扑灰年画等,这些词语为读者提供了理解作品的必要信息。
在莫言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方言词语是让读者能够借助于其形式而获得所需要信息的,如指肚、穿堂风、开春、闭了威、差不离、罗圈腿等,读者可以通过这些词推断出与之相应的普通话词语。
莫言小说的语言特色解读作者:王丽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摘要:在我国作家群体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莫言可谓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有创新个性的一位作家,其语言风格之独特与创作理念之个性化而一直为人所称道。
本文从灵活应用修辞式语言、充分运用色彩词、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浓郁的乡土语言气息、变异化的语言结构等五个方面对莫言小说语言特色加以解读。
关键词:莫言;小说;语言;特色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36-02莫言作为我国当代最具创新意识的一位作家,其在小说语言领域所获得的成就为评论界所公认。
一位作家用何种语言进行写作,有时候是注定的,无法加以更改。
大家均在使用同样一种语言,为何一些作家的作品富有语言特色,而另外一些人则没有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作家通过自身的努力,唤起了语言当中原本沉睡着的不被人所关注的,属于小说家个人的语言加以表达,从而拥有自身鲜明的语言特色,而莫言正是这样一位语言大师,其小说语言个性之鲜明、风格之独特,值得进行深入解读。
下面,笔者将错就筹上。
一、灵活应用修辞式语言一是运用比喻手法。
比喻可谓是莫言小说中最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不落于俗套,显得形象生动,给人新奇感。
笔者认为,莫言小说中的比喻主要可以分为讽刺比喻与非讽刺比喻等两类,其中大部分具有讽刺的意味。
比如,小说《爆炸》中“她眼中所流出来的泪水浅薄而透明,仿佛没有重量,红色大脸上所挂着的水就像马头上所生出的角,令我难以接受。
”这一比喻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讽刺。
再如,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所述“他的心脏像一只小耗子,可怜巴巴地跳动着”则没有讽刺性意味,因而属于非讽刺比喻。
二是运用比拟手法。
比如,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拟人:“有一匹全身皆白,只黑了两爪的白狗正垂头丧气地从小河上颓败的石桥上走过时,我正在桥头下捧着清清的河水在洗脸。
《莫言》读后感《莫言》,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作家,莫言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经典。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莫言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莫言的作品风格。
莫言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他善于用平实而真切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乡村的风土人情,体会到那种朴实而深沉的生活哲学。
莫言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我想说说莫言的文学思想。
莫言是一位深具批判精神的作家,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常常令人触动。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文字表达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权力、道德、人性等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担忧。
莫言的文学思想激励着我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和选择,引导我们走向更加深刻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想谈谈莫言的影响力。
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许多读者,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莫言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对于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
他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追求真理和正义,引导我们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和责任。
总的来说,莫言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思考人生的意义,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希望莫言的作品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激励更多的人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的生活。
试述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以《透明的红萝卜》《红
高梁》为例
李秀林
【期刊名称】《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4)003
【摘要】该文主要以莫言的《红高粱》和《透明的红萝卜》这两篇小说为例,分析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一是善于运用颜色词语来写景状物,表达主题;二是雅言与俗语并行,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俚语杂糅;三是多用比喻;四是巧用示现.从这些语言特征可以看出莫言是一位真正以民间乡土作家的姿态去感悟生命,感悟生活,感悟现实,感悟社会的作家.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李秀林
【作者单位】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感觉化语言分析 [J], 王佳玮
2.试述莫言小说的语言特点——主要以《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为例 [J], 李秀林;
3.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超常搭配及其英译研究 [J], 陈晓
4.莫言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的超常搭配及其英译研究 [J], 陈晓
5.小说语言风格生成的词汇手段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例析 [J], 杨绪明;颜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