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细胞融合
- 格式:ppt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62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知识点
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细胞膜(细胞质膜):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通过选择性渗透作用来控制物质
的输入和输出。
2. 渗透: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
渗透作用可以使水和其他物质通过细胞膜进入和离
开细胞。
3. 渗透压:指细胞内外水分子浓度的差异所产生的压力。
4. 渗透调节:细胞通过改变渗透物质浓度和水分子的运动来调节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5. 主动运输:细胞膜通过选择性通道和蛋白质携带器来主动转运物质,需要消耗能量。
6. 被动运输:利用浓度梯度使物质自动通过细胞膜进入或离开细胞,不需消耗能量。
7. 渗透透过细胞膜:水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或离开细胞外的过程,包括均衡渗透、
胀溃和渗透调节等。
8. 胀溃现象:当细胞浸泡在低浓度或高浓度的溶液中时,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导
致细胞体积增大或减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9.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细胞膜将固体颗粒或液滴包裹进细胞内部,形成胞吞小泡,并
通过胞吞小泡融合或分泌到细胞外部。
10. 胞吐作用:细胞通过胞吞小泡合并成一个大的胞吐小泡,将内部物质释放到细胞外。
以上是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细胞生物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宁波大学宁波大学第一章测试1.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下列哪项技术?()A:显微操作技术 B:细胞转染 C:细胞核移植 D:细胞融合答案:细胞融合2.团队协作精神体现在下列哪些课堂活动中。
()A:实验视频制作和校对 B:预习实验流程,并进行分工 C:实验结果评估 D:实验期间卫生打扫答案:实验视频制作和校对;预习实验流程,并进行分工;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期间卫生打扫3.预习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A:观看网上视频 B:小组内讨论实验流程及分工 C:准备实验流程图 D:完成预习习题答案:观看网上视频;小组内讨论实验流程及分工;准备实验流程图;完成预习习题4.下面不属于本课程开设的实验是()。
A:动物细胞培养 B:叶绿体的分离与观察 C:细胞凋亡诱导 D:细胞转染 E:细胞骨架观察 F:细胞融合答案:细胞转染5.期末考核不包括下面哪一项内容。
()A:随堂作业 B:实验报告 C:理论考试 D:操作考试答案:随堂作业第二章测试1.细胞是()过程精巧的结合的综合体。
A:物质(结构) B:遗传 C:能量与信息 D:代谢答案: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2.细胞()的测量是研究正常的或病理组织细胞的基本方法之一。
A:长度 B:体积 C:周长 D:面积答案:长度;体积;面积3.细胞实际长度按照哪个公示计算。
()A: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μm)÷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B: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μm)×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C: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10 μm÷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的格数答案:目镜测微尺的每小格的刻度=(镜台测微尺的格数×10 μm)÷目镜测微尺的格数4.如果是在10×目镜下测定目镜测微尺每小格的实际长度,那么在接下来目标细胞大小可换其他倍镜进行观察。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解题方法技巧单选题1、细胞自噬过程中,内质网产生膜泡包围细胞内容物,形成自噬体。
之后,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自噬体内物质被水解。
科学家观察野生型酵母菌与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在饥饿状态下的区别,得到题图所示结果。
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自噬体形成后将通过胞吐方式将内容物全部排出B.自噬体与溶酶体或液泡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饥饿状态下,液泡水解酶缺陷型酵母菌比野生型酵母菌的存活时间更长D.自噬体和液泡准确地定位、移动等过程与细胞骨架有关2、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①、②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的两个细胞图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30%蔗糖溶液、清水B.甲图的①到②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C.甲图②时刻可对应乙图中的Y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D.将X和Y两个细胞同时放入清水,X细胞先破裂3、把蚕豆植株放在湿润的空气中照光一段时间后,取蚕豆叶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然后用0.3 g·mL-1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继续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对此现象的推断最合理的是()A.保卫细胞由于失水,从而导致气孔开放B.蔗糖溶液中保卫细胞因失水而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气孔关闭C.叶片在清水中蒸腾作用减弱导致气孔开放D.蔗糖进入保卫细胞后,细胞吸水导致气孔关闭4、下列关于利用黑藻进行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藻是观察中心体的适宜材料B.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叶绿体时需要切片C.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黑藻细胞的核糖体D.叶绿体的存在有利于观察黑藻的质壁分离5、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会导致细胞内ADP的含量增加()A.肾小管通过水通道蛋白重吸收水B.细胞膜上Ca+载体的磷酸化C.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D.甘油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多选题6、钠钾泵是细胞膜上存在的一种转运蛋白质,可以水解ATP获得能量,并利用此能量进行Na+、K+的转运,即能逆浓度梯度把Na+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把K+从细胞外转运人细胞内,其过程如图所示。
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名词解释:免疫荧光技术:将免疫学方法与荧光标记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特异蛋白抗原在细胞内分布的方法。
包括荧光抗体的制备、标本的处理、免疫染色和观察记录等。
冰冻蚀刻技术:将样品断裂面结构的形貌印在复型膜上,再用电镜观察复型膜的方法。
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结构,图形富有立体感,且能更好地保持样品的真实结构。
原位杂交技术: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放射自显影技术: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大分子前体物,并掺入细胞或机体中。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发射出来的带电离子(α或β离子)作用于感光乳胶的卤化银晶体,从而产生潜影。
再经显影、定影后于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中银颗粒所在部位即代表放射性同位素的标记部位。
原代培养:直接从机体取下细胞、组织或器官后立即进行的培养。
但也有把第1代至第10代以内的细胞培养统称为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的培养。
细胞拆合:把核与质分离,然后把不同来源的核与质相互配合,形成核质杂交细胞。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现象。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将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杂交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的技术。
第三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名词解释:原核细胞:结构简单的细胞,没有膜包被的细胞核,如细菌等。
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核被膜,细胞质中含有一些膜性细胞器的细胞。
古核细胞:是一些生长在极端特殊环境中的细菌,其形态结构和遗传结构装置与原核细胞相似,但有些分子进化特征更接近真核细胞。
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把这种现象为“细胞体积的守恒定律”。
第四章细胞质膜名词解释:生物膜: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统称为生物膜。
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第十五章细胞社会的联系名词解释:细胞表面:是指包围在细胞质外层的一个复合的结构体系和多功能体系,是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并产生复杂功能的部位。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汇总【精】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1.细胞学说2.中膜体3.细胞融合4.细胞株5.细胞系6.细胞学说7.分辨率8.原位杂交9.原代细胞10.传代细胞11.负染色技术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1.脂质体2.细胞膜3.细胞连接4.紧密连接5.间隙连接6.CAM7.钙黏素8.选择素9.整联蛋白10.细胞外表面细胞外被11.细胞外基质12.层黏连蛋白13.凝集素14.生物膜15.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导1.细胞识别2.受体3.第二信使4.细胞通讯5.第一信使6.协同运输(cotransport)7.细胞识别(cellrecognition)8.主动运输9.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receptor mediatedendocytosis)10.胞吞作用(exocytosis)11.组成型胞吐途径(constitutiveexocytosis pathway )12.调节型胞吐途径(regulated eexocytosispathway)13.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 )14.分子开关(molecularswitches)15.双信使系统(doublemessenger system)16.激酶磷酸化级联反应( phosophorylationcascade)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1.信号肽2.共转移3.后转移4.导肽5.内质网6.溶酶体7.微粒体微体8.内膜系统细胞质膜系统9.细胞质基质10.跨膜运输11.肌质网12.SRP DP13.O-连接糖基化N-连接糖基化14.溶酶体15.自噬性溶酶体异噬性溶酶体16.调节型分泌途径组成型分泌途径17.融合蛋白18.乙醛酸循环体19.信号肽导肽20.分子伴侣第七章细胞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1.氧化磷酸化2.化学渗透学说3.类囊体4.碳同化5.循环式光合磷酸化6.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7.Q循环8.C4 途径9.导肽10.内共生学说第八章细胞核和染色体1.多线染色体2.拓扑异构酶3.常染色体4.异染色体5.着丝粒6.动粒7.次缢痕8.随体9.核仁10.核仁组织区第九章核糖体1.多聚核糖体2.A位点3.P位点4.核酶5.小分子RNA6.剪接体7.遗传密码8.反密码子9.RNA编辑10.蛋白酶体第十章细胞骨架1.细胞骨架2.微管3.微管组织中心4.中心体5.微丝6.中等纤维7.肌动蛋白8.胞质环流9.微管踏车现象10.成核反应第十一章细胞增值及其调控1.细胞增值2.无丝分裂3.有丝分裂4.减数分裂5.细胞周期6.R点7.有丝分裂器8.接触抑制9.cdc基因10.原癌基因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调控1.管家基因2.奢侈基因3.组合调控4.细胞全能性5.终末分化6.隐蔽mRNA7.胚胎诱导8.位置效应9.接触性抑制10.抑癌基因第十三章细胞衰老和凋亡1.Hayflick界限2.凋亡小体3.细胞凋亡4.Caspases蛋白家族5.Bcl-2基因6.P53基因7.Ced基因8.死亡底物9.死亡酶10.自由基第一、二、三章细胞概述1.通过学习细胞学发展简史,如何认识细胞学说的重要意义?2.研究细胞生物学有何重要的实践意义?3.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而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如何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5.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6.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7.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差别,真核细胞的细胞器结构的出现有什么优点?8.简述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自发条件下或人工诱导下, 两个不同基因型的细胞或原生质体融合形成一个杂种细胞。
基本过程包括细胞融合导致异核体(heterokaryon)的形成, 异核体通过细胞有丝分裂导致核的融合, 形成单核的杂种细胞。
有性生殖时发生正常的细胞融合, 即由两个配子融合成一个合子。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分三步进行∶首先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将小鼠的抗体与发绿色荧光的荧光素(fluorescin)结合, 人的抗体与发红色荧光的罗丹明(rhodamine)结合;第二步是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在灭活的仙台病毒的诱导下进行融合;最后一步将标记的抗体加入到融合的人、鼠细胞中,让这些标记抗体同融合细胞膜上相应的抗原结合。
开始,融合的细胞一半是红色, 一半是绿色。
在37℃下40分钟后, 两种颜色的荧光在融合的杂种细胞表面呈均匀分布,这说明抗原蛋白在膜平面内经扩散运动而重新分布。
这种过程不需要ATP。
如果将对照实验的融合细胞置于低温(1℃)下培育, 则抗原蛋白基本停止运动。
这一实验结果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膜整合蛋白的侧向扩散运动。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