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体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7
沙眼(衣原体性结膜炎)
沙眼又称衣原体结膜炎,是由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衣原体的眼型(简称
沙眼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沙眼病因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
沙眼症状
1 患眼异物感、畏光、流泪、烧灼和干燥感等症状。
2 晚期如合并有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时,则出现明显
的刺激症状,并可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沙眼检查
1 眼科特殊检查。
2 标本涂片染色。
沙眼诊断
1 上睑和上穹窿部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
成或二者兼有。
2 上睑或上穹窿部结膜出现疤痕。
3 用放大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4 结膜刮片检查发现有沙眼包涵体或沙眼衣原体检查阳性。
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并有其他三项之一项者可诊断为沙眼。
沙眼治疗
1 药物治疗:局部应用抑制沙眼衣原体的滴眼液及眼膏。
2 手术治疗:如滤泡较多,可用滤泡挤压术以缩短病程。
3 抗生素治疗:病变广泛、症状重者,可适当加用磺胺
类等抗生素类药。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介绍在我国性病管理中,性病包含有5中,其中常见的如梅毒、淋病、以及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而对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却不是很常见,很多的医院及医生还是用非淋这种不规范的名称来指代,但其实在我国规定的性病及传染病防治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已作为乙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并作为性病进行防治。
一、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流行形势沙眼衣原体感染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极为常见,在很多国家,淋病的发病数逐渐下降,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病数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发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约1.3亿例,在我国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是常见的性病之一。
随着近几年来,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多的显现出来,全世界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防控越来越重视,但在我国,由于一些医疗机构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很多的病例漏报错报,病例的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疾病状况,对疫情的估计也会严重不足,造成了防控和治疗中,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的性病还是以梅毒为主,但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所占的比例已经逐步上升,从检测点数据看,已经超过了淋病,成为占比第二的性病了。
在一般人群中,生殖道沙眼衣原体也有着很高的发病率。
二、沙眼衣原体简介沙眼衣原体是一种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它不能合成自身所需的能量物质,与细菌有着广泛的相似性,该病原体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有细胞膜,其结构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膜非常相似。
根据侵袭力和引起疾病部位不同,可以分为沙眼生物型,和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LGV);根据主要外膜蛋白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以分为19个血清型,沙眼生物型可分为A~K,Ba、Da、Ia 、Ja,LGV可分为L1-L3, L2a。
A,B,Ba和C型最常见引起沙眼,D~K型主要感染泌尿生殖道,L1, L2, L3型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发现:1907年,捷克哈伯斯忒特和普罗瓦采克在沙眼病人刮片发现胞内包涵体;分离:1956年,汤飞凡采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60周年);特征: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生物,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原体和始体)。
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国标一、沙眼衣原体的基本概念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是一种细菌,属于衣原体属,是引起沙眼和性病淋巴结炎的主要病原体。
沙眼衣原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眼结膜、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了沙眼衣原体,是我国重点防治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二、沙眼衣原体分离的实验方法1.标本采集:针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疾病特点,采集患者的眼分泌物、生殖道分泌物等标本。
2.分离培养: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如巧克力平板培养基,置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中培养。
3.衣原体鉴定:对分离培养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鉴定,如染色、生化试验等。
4.药敏试验:对分离出的沙眼衣原体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沙眼衣原体鉴定的国家标准我国关于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的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离培养方法:参照国际标准,采用巧克力平板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
2.鉴定方法: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试验等。
3.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4.结果报告:按照国家标准,对分离培养出的沙眼衣原体进行详细报告,包括菌株编号、生化特性、药物敏感性等。
四、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的意义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是诊断沙眼衣原体感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患者标本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可以明确病原体是否存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此外,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还有助于疾病监测、疫情分析以及疫苗研究等。
五、结论与展望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国标为我国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未来,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发展,沙眼衣原体分离与鉴定将更加准确、快速,有助于提高疾病防治水平,降低感染率。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细菌,主要通过不洁的手、衣物或污水传播。
沙眼对眼部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
因此,及早识别和治疗沙眼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沙眼衣原体报告的一步一步解读过程:
1.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确定是否患有沙眼很关键。
询问患者是否
曾接触过感染沙眼的人,或者是否居住在沙眼较为流行的地区。
2.症状:沙眼的症状通常包括眼部发炎、异物感、眼部分泌物增多等。
患者可能感到眼睛痛、痒,甚至有视力模糊的情况。
了解患者的症状有助于判断是否患有沙眼。
3.检查:通过对患者眼部的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沙眼衣原体感染。
常
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刮片检查、结膜滴试验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检测眼部分泌物中是否存在沙眼衣原体。
4.治疗:一旦确诊为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应尽早进行。
通常情况下,
医生会开具抗生素眼药水或抗生素眼膏,以杀灭细菌。
此外,患者需要注意眼部卫生,勤洗手,并避免分享眼部用品。
5.随访:进行治疗后,随访对于确保患者病情的好转至关键。
在随访过
程中,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眼部状况,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总结起来,沙眼衣原体报告的解读过程包括病史询问、症状观察、眼部检查、治疗和随访。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准确诊断患者是否感染沙眼衣原体,并及时给予治疗。
沙眼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够避免沙眼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了解如何看写沙眼衣原体报告对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至关重要。
沙眼衣原体阳性的症状沙眼衣原体CT是专性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其内部存在着RNA 核糖核酸和DNA核糖核酸,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致病菌。
可引起妇女宫颈炎、输卵管炎、不/育及盆腔炎,与宫颈鳞状细胞癌亦有密切关系。
对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以免疫荧光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也就是荧光定量PCR技术,标本采集用阴道窥器暴露子宫颈口后,用无菌棉拭子插入患者的子宫颈内口1~2 cm处,轻轻捻转1~2周后,取出含有柱状上皮细胞的棉拭子,放入无菌管中。
经48-96小时,若是阳性提示感染。
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是有非婚性接触史或性伴有性/病史,有的患者可能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由于未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彻底治疗,可使用妇炎丸来进行治疗调理,以免使得新的感染人群不断扩大。
无症状的沙眼衣原体CT感染者是不需要治疗的,只有有症状的患者或是备孕阶段的女性才是需要治疗的。
有症状的患者多是有尿道刺激症状、尿道口红肿、尿道口分泌物、白带增多等。
沙眼衣原体CT急性感染可导致黏液脓性宫颈炎,急性盆腔炎,还有约80%的女性急性感染者无症状,只是出现高烧或低热症状。
远期影响如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疼痛,为继发于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后的瘢痕所致。
此外,沙眼衣原体CT还可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协同诱发宫颈瘤变;另外,沙眼衣原体可以引起沙眼,若孕产期的母体受到其感染,还会经产道向新生儿传播,使新生儿患有肺炎或结膜炎。
妊娠期孕妇自身的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最容易引起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复发,导致异位妊娠、早产、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还可能通过母体垂直传播给新生儿,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在沙眼衣原体CT检测中为阳性的孕妇所产下的婴儿,29%-45%会并发结膜炎,45%以上鼻咽部存在感染现象,25%左右的鼻咽部感染患儿会并发衣原体。
因此,我们建议衣原体感染患者最好是治愈后再行怀孕的。
治疗上西医多建议患者用的是抗生素治疗,但是长时间的使用抗生素治疗对肝肾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时间长还会有一定的抗药性。
不容忽视的沙眼衣原体作者:张烨等来源:《祝您健康》1995年第03期说起沙眼,人们并不陌生,“见风流泪看沙眼”可以说家喻户晓。
沙眼就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沙眼衣原体侵犯人的结膜和角膜,引起颗粒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翳,并形成瘢痕。
是世界上致盲的一大病因。
解放前在我国流行严重,解放后经过大规模的防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近年来人们又重新认识沙眼衣原体,发现它不仅侵犯眼睛。
还侵犯男女泌尿生殖道,成为性传播性疾病。
一提起性病。
人们往往想到淋病、梅毒、艾滋病。
而衣原体感染作为性传播性疾病,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字眼。
但在西方国家,此病的发生率及危害性已远远超过淋病而居首位,成为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此外它还可与淋病并存。
估计美国每年有3~5百万新的沙眼衣原体患者。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引起女性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及男性尿道炎、附睾炎以及新生儿肺炎、结膜炎等。
那么。
沙眼衣原体到底是什么,它经过怎样的途径传播P衣原体既非细菌又非病毒,是体积比细菌小的一种微生物,寄生在细胞内,可引起细胞的持续感染。
它有14个血清型[A-K、Ba、D。
I]。
引起沙眼的血清型为A、B、Ba、C血清型。
传播途径为“眼—手—眼”。
包涵体结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由沙眼衣原体的D--K血清型引起,性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通过公用浴池、毛巾等也可接触性传播。
女性子宫颈管腺上皮是沙眼衣原体感染最常见的部位。
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
可表现为粘液脓性分泌物。
也有的无症状。
有报导说。
有粘液脓性分泌物宫颈炎的妇女50%有衣原体感染或(伴)有淋菌感染。
由感染引起生殖道炎症可导致不孕,并大大增加富外孕的危险性。
许多人因不孕而就诊最后才发现沙眼衣原体感染。
妊娠期感染了沙眼衣原体几乎均无症状,但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低体重儿或死胎。
并可经产道传染给新生儿而引起新生儿肺炎和包涵体性结膜炎。
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不同。
其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年龄小于24岁,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性疾病,性生活混乱。
沙眼衣原体结构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沙眼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
它是人类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包括沙眼、性病等。
沙眼衣原体的结构主要由细菌细胞壁、外膜、内膜和核膜等组成。
细菌细胞壁是由多种蛋白质和多聚糖构成的,具有保护细菌免受宿主免疫系统攻击的作用。
外膜则包裹在细菌细胞壁之外,起到保护和稳定细菌的作用。
内膜位于外膜之内,它与外膜之间形成了一个空腔,称为内腔。
内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通过内腔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核膜是内膜的内层,包裹着沙眼衣原体的遗传物质,即DNA。
沙眼衣原体的遗传物质是以环状染色体的形式存在的。
它的基因组相对较小,只有约1.04兆碱基对,编码了约900个基因。
这些基因编码了一系列的蛋白质,包括外膜蛋白、内膜蛋白、鞭毛蛋白等。
这些蛋白质在沙眼衣原体的生命周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沙眼衣原体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细胞内和细胞外。
在细胞内阶段,沙眼衣原体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和代谢机制进行繁殖。
它能够感染多种细胞类型,包括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
在细胞内,沙眼衣原体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形成内质体。
内质体是由内膜和核膜包裹的细胞器,它包含了大量的沙眼衣原体。
在细胞外阶段,沙眼衣原体离开宿主细胞,通过分裂方式释放到外界环境中,继续感染其他宿主细胞。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通过接触传播、性传播等途径进行。
它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沙眼、性病、肺炎、心血管疾病等。
沙眼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结膜炎和角膜炎。
性病方面,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导致尿道炎、宫颈炎、附件炎等疾病。
这些疾病对个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沙眼衣原体的防控非常重要。
沙眼衣原体的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
PCR是最敏感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扩增沙眼衣原体的DNA片段来进行检测。
沙眼衣原体有15个已知的血清型,其中12个血清型与沙眼和生殖道的感染有关;另外3个则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发生有关。
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系用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和羊抗体IgG多克隆抗体分别固定于固相硝酸纤维素膜,并和胶体金标记的另一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及其他试剂盒原料制成,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采用双抗体夹心的形式建立的衣原体检测方法,用于女性宫颈和男性尿道中沙眼衣原体抗原的检测。
2.【试剂】(1)来源: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通用名: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
商品名: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
(2)试剂盒组成沙眼衣原体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卡:20份(内含一条包被有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I、抗衣原体脂多糖单克隆抗体-Ⅱ和羊抗鼠IgG试纸条。
单人份铝箔袋包装)。
溶液A1瓶(含0.2M NaOH溶液,7.5ml)。
溶液B1瓶(含0.2M HCL溶液,7.5ml)。
样品处理管20个其他如女性取样用消毒宫颈拭子、男性取样用男用消毒拭子及计时器未在包装中提供,请自备。
3.【标本要求】取样的质量对沙眼衣原体的检测极为重要。
沙眼衣原体的检测质量有赖于准确的样品收集技术,应使样品中含有大量的细胞成分而不只是体液。
宫颈样品:1.使用消毒宫颈拭子,或消毒的亚麻、涤纶拭子。
在取样前用另外的拭子或棉球将宫颈口外区域的粘液抹去,将取样拭子插入宫颈管内通过鳞柱状上皮交界处,直到几乎拭子头已看不到。
旋转拭子15-20秒钟取出,不要碰到宫颈外及阴道壁。
这样能保证得到更多的柱状上皮细胞,而沙眼衣原体主要寄生在柱状上皮细胞中。
2.宫颈取样也可用细胞刷收集。
清洁宫颈口外后,将细胞刷插入宫颈管,通过鳞柱状上皮细胞交界处,停留2-3秒钟,旋转细胞刷两圈后取出,注意不要碰到阴道壁。
3.如果检测可以即刻进行,将取样后的拭子放入样品处理管中。
男性尿道样品:尿道用拭子或细胞刷可用于尿道取样。
病人在取样前至少1小时内不要小便。
炎症会引起沙眼衣原体阳性解脲支原体阳性,治疗方法炎症是沙眼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了解沙眼衣原体阳性和解脲支原体阳性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沙眼衣原体阳性沙眼又称为结膜炎,是一种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结膜和角膜炎症。
衣原体是一种无细胞病毒,非常小,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直接接触以及眼部器具传播等途径感染。
沙眼的症状包括眼部疼痛、红肿、分泌物增多、视力模糊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沙眼可能会导致角膜炎、角膜混浊、感染性泪囊炎、复发性角膜上皮炎等。
在治疗沙眼时,我们通常会首先进行细菌检测,以明确感染的菌种。
如果检测结果是沙眼衣原体阳性,那么下一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1、抗生素治疗由于沙眼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因此抗生素可以是治疗沙眼的有效药物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有四环素、红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局部涂抹的方式使用,通常治疗期为1周左右。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用药规律和药量,以免药物过度或不足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局部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局部治疗也是治疗沙眼的重要组成部分。
局部治疗包括使用消炎药水、眼药水、软膏等,可有效缓解疼痛、减轻炎症、预防结膜和角膜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1、避免接触沙眼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眼病,患者应避免与他人过于密切地接触,以免将感染传播给他人。
此外,沙眼患者还应避免用共同使用的眼部器具,如墨镜、眼睛擦拭巾等。
2、保持卫生沙眼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及时清洗眼部。
洗手、注意个人卫生、不挖鼻、咳嗽时遮掩口鼻等都是预防沙眼的有效措施。
3、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眼部发红、疼痛、有分泌物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在就医时,应注意告知医生自己的症状和感染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二、解脲支原体阳性解脲支原体是一种靠近细菌的微小生物,常常是男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感染病原体,也是一种性病。
沙眼疾病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
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可严峻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
病因沙眼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一)发病缘由有关沙眼病原的讨论历史已久,1907年Halbestaedter与Prowazek用光学显微镜和Giemsa染色,在沙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发觉包涵体,即上皮细胞内有红蓝色原体及深蓝色始体颗粒聚集,此包涵体具有基质(matrix),颇似外衣包围,被误称为“衣原虫(chlamydozoa)”。
此后,相继有不少讨论。
但是,沙眼的病原体直到1955年才由我国汤飞凡、张晓楼等用鸡胚培育的方法首次分别出来。
由于这种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寄生在细胞内,并形成包涵体,故当时认为是一种病毒。
又因其大小、形态与一般病毒不同,称之为非典型或大型病毒,与鹦鹉热、淋巴肉芽肿的大型病毒相像。
此后各国学者进一步讨论了它的分子生物学及代谢机能等,证明它具有RNA、DNA和肯定的酶,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具有细胞膜及壁,并对细菌敏感等,这些都不符合病毒的性质,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有许多相像之处。
故1974年出版的《Bergey细菌鉴定手册》将这一类微生物另立一目,称为衣原体。
沙眼衣原体是其中的一种。
沙眼衣原体从抗原性上可分为A、B、C、Ba、D、E、F、G、H、I、J、K等12型。
流行地区的沙眼是由A、B、C及Ba型所致,其他各型则引起生殖泌尿系感染及包涵体性结膜炎。
有的称前组各型为流行性沙眼衣原体组,后组各型为眼、生殖泌尿衣原体组。
沙眼衣原体在其生活周期中有2个生物相,即原体和始体。
原体(elementary body)是感染相,大小约0.3µm,具有细胞壁,可存活于细胞外。
始体(initial body)亦称网状体(reticulate body)是繁殖相,体积较大,约0.8µm,无传染性。
沙眼衣原体概述沙眼衣原体就是一种微生物,目前发现它有15个血清型,不同得血清型能引起不同得疾病。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trachoma)与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
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
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中文名称:沙眼衣原体,外文名称:Chlamydia trachomatis ,生物型分类:小鼠、沙眼与性病淋巴肉芽肿,大小:250~450nm,特性:衣原体耐寒,加热杀死条件: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药物灭绝: 0、1%甲醛、0、5%石炭酸。
《伯氏系统手册》(1984)得记载,将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分为3个生物型,即小鼠生物型(biovar mouse)、沙眼生物型(biovar trachoma)与性病淋巴肉芽肿生物型(biovar lymphogranulomavenereum,LGV)。
后二者与人类疾病有关。
用间接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沙眼生物型又分A、B、Ba、C、D、Da、E、F、G、H、I、Ia、J、K14个血清型,LGV生物型又有L1、L2、L2a、L34个血清型。
沙眼衣原体就是一类在细胞内寄生得微生物,大小约250~450nm。
衣原体不耐热,在室温下迅速丧失其传染性,加温至50℃,30分钟即可将其杀死。
但就是衣原体耐寒,70℃下能存活数年。
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对它有抑制作用,而链霉素、新霉素对它则无效。
常用得消毒剂如0、1%甲醛、0、5%石炭酸可将衣原体迅速灭活。
折叠主要特性1、革兰氏阴性,圆形或椭圆形;2、含DNA与RNA以及核糖体;3、具有由黏肽组成得细胞壁,其结构与组成类似于G,但细胞壁酸缺少或只含微量;4、有较复杂得、能进行一定代谢活动得酶系统,但不能合成带高能键得化合物,须利用宿主细胞得三磷酸盐与中间代谢产物作为能量来源,必须在活细胞内生存;5、具有独特得发育周期,并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形成包涵体。
6、对许多抗生素、磺胺药敏感,能抑制生长。
生物学特性(一)形态与染色将鸡胚卵黄囊或细胞培养得沙眼衣原体高度提纯,于电镜下检查,可见原体呈球形或类球形,胞浆膜外有刚性细胞壁,壁外有平滑表层。
始体得体积较大,形状不甚规则,其包膜富有韧性,无刚性得细胞壁,原体与始体内皆含有DNA与RNA。
沙眼衣原体具有特殊得染色性状,不同得发育阶段其染色有所不同。
成熟得原体以Giemsa 染色为紫色,与监色得宿主细胞浆呈鲜明对比。
始体以Giemsa 染色呈蓝色。
沙眼衣原体对革兰氏染色虽然一般反应为阴性,但变化不恒定。
沙眼包涵体包涵体在上皮细胞浆内,很致密,如以Giemsa染色,则呈深紫色,由密集得颗粒组成。
其基质内含有糖原,以Lugol液染色呈棕褐色斑块。
(二)培养人类就是沙眼衣原体得自然宿主。
它主要寄生于机体粘膜上皮细胞。
猴与猩猩得眼及泌尿系可实验感染各型沙眼衣原体(包括LGV在内)。
灵长类外得动物,对LGV之外得其她沙眼衣原体均无致病性。
鸡胚只对大多数沙眼衣原体敏感,但禽类则对各型沙眼衣原均不敏感。
小白鼠对LGV衣原体就是敏感得,尤其就是脑内感染,病死率可达30%。
此外,大白鼠、豚鼠与家兔对LGV衣原体得敏感性幼龄高于成年。
所有沙眼衣原体都能在鸡胚卵黄囊内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
将沙眼衣原体悬液接种6~8天胚龄卵黄囊内,置35℃温箱,一般于6~8天后死亡。
剖检时胚体及卵黄囊膜充血。
卵黄囊膜涂片可散在衣原体,病理切片则可见卵黄囊膜细胞内包涵体。
所有沙眼衣原体均可在细胞培养液中生长,现多采用McCoy或HeLa229细胞株,在接种衣原体前,以X线照射细胞,或于细胞培养中加入代谢抑制如细胞松弛素B、DEAE葡聚糖呈放线菌酮,其目得在于细胞生长代谢缓慢,以利于衣原体得寄生性生长。
(三)抵抗力1、沙眼衣原体对热、脂溶剂与去污剂以及常用得消字号洗液均十分敏感。
2、对煤酚类化合物及石炭酸等一般较能抵抗。
3、对PHMB、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磺胺敏感;4、对青霉素不敏感5、治疗选用娇妍洁阴洗液等(三)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得误区那么,沙眼衣原体到底就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我们知道,人体内并不就是一个绝对无菌得环境,仅在男性尿道、女性阴道内就有20多种微生物生存。
这些微生物有好得,有坏得,它们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平衡状态。
从前衣原体被划归病毒,后来发现自成一类。
它就是一种比病毒大、比细菌小得原核微生物,呈球形,直径只有O、30、5微米,它无运动能力,沙眼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仅少数有致病性。
能引起人类疾病得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
衣原体对热敏感,在60℃仅能存活5~10分钟。
衣原体耐冷,在70℃可保存数年,冷冻干燥可保存30年以上。
常用消毒剂,如含PHMB杀菌成分得娇妍洁阴洗液也能迅速杀灭衣原体。
红霉素、强力霉素与四环素等有抑制衣原体繁殖得作用。
不论就是婴儿还就是老人,生殖道中均可能有衣原体得寄居,在成年男女生殖道中得检出率非常高。
而这些人没有任何症状。
这说明这种"沙眼衣原体阳性"就是正常情况,不需要任何治疗。
阴道得弱酸性环境能保持阴道得自洁功能,正常人为3、74、5,因此用Ph4弱酸配方得女性护理液除了适合日常得清洁保养外,衣原体阳性期间使用弱酸配方得女性护理液对衣原体得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
外出如厕时要用女性卫生湿巾拭干外阴,保持外阴干燥,以抑制衣原体得生长。
所致疾病(一)沙眼:由衣原体沙眼生物变种A、B、Ba、C血清型引起。
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即眼~眼或眼~手~眼得途经传播。
当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浆内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体。
该病发病缓慢,早期出现眼睑结膜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与体征。
后期移行为慢性,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得角膜损害,以致影响视力,最后导致失明。
据统计沙眼居致盲病因得首位。
1956年我国学者汤飞凡等人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从而促进了有关原体得研究。
(二)包涵体包膜炎: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
包括婴儿及成人两种。
前者系婴儿经产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
成人感染可因两性接触,经手至眼得得途径或者来自污染得游泳池水,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
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亦无结膜瘢痕形成,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
(三)泌尿生殖道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
男显微镜下得沙眼衣原体性多表现为尿道炎,不经治疗可缓解,但多数转变成慢性,周期性加重,并可合并副睾炎、直肠炎等。
女性能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输卵管炎就是较严重并发症。
该血清型有时也能引起沙眼衣原体性肺炎。
(四)性病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变种引起。
LGV要通过两性接触传播,就是一种性病。
男性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与慢性淋巴肉芽肿。
女性可侵犯会阴、肛门、直肠,出现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
感染症状其中A、B、Ba及C型得衣原体株能引起沙眼,L1、L2、L3型能引起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DK型则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沙眼衣原体就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得主要病原体,由前述可知,非淋菌性尿道炎得40%~50%就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得。
沙眼衣原体感染目前已就是西方国家最常见得性传播疾病之一,发病人数增加很快,已超过淋病。
在中国,沙眼衣原体感染得患病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沙眼衣原体得患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感染后,潜伏期为数天到数月,一般就是1~3周。
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妇女最常见得就是引起化脓性宫颈炎,出现脓性白带增多,可伴有外阴瘙痒。
如果引起尿道炎时,约一半病人出现尿急、尿频与排尿困难,与淋病性尿道炎不同得就是,沙眼衣原体引起得尿道炎无尿痛症状,或尿痛很轻微,可有少量得尿道分泌物。
如果巴氏腺被感染,还能引起巴氏腺炎。
一般而言,女性患者多数症状很轻,或者没有自觉症状,因此常被忽略,容易造成本病得传播。
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充血、肥大,有粘液脓性分泌物。
由于沙眼衣原体感染常与淋病合并存在,且症状相似,因此临床上要与淋病相鉴别。
常规取宫颈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如果未见到细胞内(外)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淋病双球菌培养也为阴性,就可以排除淋病感染。
检查取材时需将宫颈口分泌物拭净,然后将拭子或细胞刷伸入宫颈管内115厘米,放置12分钟并转动,作宫颈管内细胞取材。
沙眼衣原体除能引起化脓性宫颈炎、阴道炎、尿道炎外,还能经生殖道上行感染,有可能引起急、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盆腔炎症。
治疗沙眼衣原体感染多采用口服抗生素,可选用强力霉素每次100毫克,每日服2次,首次剂量加倍,连续服7天;或红霉素每次0、5克,每日4次,连服7天;或美满霉素每次口服100毫克,每日2次,连服10天。
孕妇用药可选红霉素,服药剂量、方法同前。
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在生活中要明确两点,既要积极治疗,又不要再将病原体传染别人。
(1)积极治疗就是患者首先要重视得。
由于服药方便,服药疗程亦不很长,因此患者只要予以重视即能完成治疗。
患者得配偶应该同时参加检查与治疗。
治疗后需要复查以确认就是否痊愈。
(2)患病期间禁止性生活,直到痊愈为止。
(3)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外阴部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换洗内裤。
由于沙眼衣原体不耐高温,所用手巾、内裤可以煮沸消毒。
个人得盆具个人使用,浴盆洗后及时消毒,不乱用别人得物品,以免造成疾病传播。
(4)红霉素可以用于孕妇得沙眼衣原体感染,安全性较好,因此孕妇患者也应该积极治疗,以防感染胎儿。
免疫性机体感染衣原体后,能诱导产生型特异性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但通常免疫力不强,且为时短暂,因而常造成持续性感染、隐性感染与反复感染。
此外,也可能出现免疫病理损伤,由迟发型超敏反应引起,如性病淋巴肉芽肿等。
微生物学诊断多数衣原体引起得疾病可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确诊。
但对早期或经症患者,须行实验室检查来帮助诊断。
直接涂片镜检沙眼急性期患者取结膜刮片,Giemsa或碘液及荧光抗体染色镜检,查上皮细胞浆内有无包涵体。
包涵体结膜炎及性病淋巴肉芽肿,也可从病损局部取材涂片,染色镜检,观察有无衣原体或包涵体。
分离培养用感染组织得渗出液或刮取物,接种鸡胚卵黄囊或传代细胞,分离衣原体,再用免疫学方法鉴定。
血清学试验主要用于性病淋巴肉芽肿得辅助诊断。
常用补体结合试验,若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4倍或以上者,有辅助诊断价值。
也可用ELISA、凝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