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硕士点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8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第一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性野生动植物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还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扩张,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不良开发、非法捕捞、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已经导致了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因此野生动植物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的责任和任务。
第二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实践方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应从生态保护、管理措施和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入手。
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特征,野生动植物保护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受威胁的物种,应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对于那些依赖人工保护的物种,应建立有效的保护区和培养计划,以确保它们的繁殖和生存。
对于严重受威胁的物种,政策制定者和科学家应该积极研究其生态特征,开展保护和发展计划。
第三章可持续利用的意义和重要性对于野生动植物的利用,如果合理地进行可持续利用,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它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物种,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繁荣,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和维持公共利益。
但是,如果过度利用或非法捕捞动物,将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破坏并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
第四章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方法可持续利用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律,在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在开展野生动植物利用的过程中,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应该明确物种的生态特征和生存状态,并为其制定保护计划。
采取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避免过度利用和捕捞,保持野生动植物的自然繁殖和生长过程,使之与可持续利用相融合。
第五章结论野生动植物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任务,需要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物种特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加强全球合作和科学研究,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律和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的发展。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野生动植物的生态、行为、分类、保护和利用等方面。
该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保护、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物管理学、野生植物资源学、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该学科旨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的发展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该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该学科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生境破坏、非法猎捕和采集、气候变化等。
因此,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保护工作,促进该学科的发展和应用,以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坚实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能很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正直,具有艰苦奋斗的具有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具有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方面的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实验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3、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学科是研究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研究生物多样性、森林生物湿地等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我校及我省的具体情况。
1、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方向本研究方向要求硕士生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保护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分子遗传学、动物产品鉴定学、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等专业知识基础上,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兼顾生产动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生产动物的养殖、产品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野生动物医学方向本研究方向要求硕土生在系统学习野生保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高级动物免疫学、兽医微生物学、野生动物传染病学、野生动物寄生虫专题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野生动物(兼顾生产动物)的疫病防治方法,并掌握野生动物各类传染性疾病的控制措施。
3、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方向本研究方向侧重于与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相关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要求硕士生在系统学习植物分类学与系统学、分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生物多样性保育、野生植物生态学原理以及野生植物资源野外调查与标本制作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掌握野生植物(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的相关知识,在野生植物资源(珍稀、濒危植物以及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药用植物、野生蔬菜、野生水果、野生代茶饮料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迁地保护、驯化与快速繁殖、病虫害防治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同时在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或海南特有的资源植物)的快速繁殖、大规模人工栽培与加工利用、产品研发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刘亚儒杨绣坤(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河北张家口075700)摘要:当今社会,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严重破坏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过度地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导致许多野生动植物灭绝,因此,应加强保护野生动植物。
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和加强对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策略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保护野生动植物因其多样性强,为培育扩大物种资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基因资源。
野生动植物在漫长历史中,为人类的医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本体。
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1.1动植物保护意识薄弱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人们重视工农业的发展,重视经济的提升,缺乏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并没有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列入日常工作中。
另外,在利益面前,人们忽视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认为野生动植物可以随意狩猎,严重危害了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1]。
1.2法律无法满足当前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中缺乏对当前乱捕滥杀、随意占地等各种问题的规定,从而导致相关部门的执法缺乏相关法律依据,在日常的管理中无法进行合理惩罚。
当前,自然保护区内出现了乱采乱挖、随意占地、随意捕杀的现象,一些不法分子采取更加先进的猎捕方式,当前的法律法规无法对其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估,现行法规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3经费不足,保护工作不力在保护林区内的动植物时需要专项经费,成立专项保护小组对林区内的动植物进行保护,同时展开相关的科研工作。
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仍然缺乏专项保护资金,科研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科研工作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受到了阻碍,影响了当地自然林区的发展。
保护经费不足使得自然保护区内的保护手段相对落后,无法采用最新的保护方式,同时当地自然保护区内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展开保护工作,难以对保护区实现有效的保护[2]。
090705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野生动植物保住与利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的硕士生具有扎实的自然保护理论与科研技术,充分掌握野生动植物生态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自然保护区管理与森林旅游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追踪相关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和完成科学研究工作,能在相关行业中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生物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产业开发、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01、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以西南地区特有的珍贵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运用各种生物技术在植物资源数据信息管理、野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及其物种保护、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
〔杨远庆、邹天才、杨成华〕02、保护生物学:用种群易危分析方法对野生动植物种群的表现型、环境和种群结构、种群最适度进行研究,以探求野生动植物的最低生存种群,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开展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刘济明、熊源新、赵杨、苟光前〕03、动植物相互作用生态学: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分类学、繁殖生物学、动植物相互关系生态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传粉、传播种子、草食动物对植物的捕食、化学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未来主要从事动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科学研究。
〔冉景丞、粟海军〕04、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在系统学习野生动物〔昆虫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分类学、野生动物资源学等基础上,重点学习野生动物生态学、保护生物学、野外研究技术、野生动物养殖学、野生动物产品学等专业知识,掌握野生动物资源,尤其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对经济野生动物资源的养殖、产品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贵州大学生态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3版)(学科代码: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主要从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开展研究工作,其研究对象包含了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包含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等。
重点开展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个体适应性、人工林培育理论与实践、喀斯特植被恢复理论与方法、石漠化生态工程治理技术等。
本硕士学位点研究生招生培养设置四个学科方向招生培养。
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严谨的工作态度,诚恳合作的求实创新精神,在生态学方面具有坚实理论基础,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较宽的知识面、生产实践知识、较强的工作适应性,具有从事生态学教学、科研及生态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方向【植物生态学】以西南喀斯特山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喀斯特适生植物对生态因子的个体适应、种间关系、生态因子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菌根共生机理、植物种群结构与种群动态、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植被演替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喀斯特高原生态建和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修复生态学】以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植被恢复、高原湿地生态修复和喀斯特区生物多样性维持的科学问题,从生态系统退化、生境脆弱性、生物逆境适应机制、种间关系以及群落配置机制开展系统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退化生态工程工程建设,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微生物生态学】以西南山地生态环境真菌资源发掘、真菌多样性、植物病害种类系统发育,微生物与动植物功能关系进行微生物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支撑西南山地生态有机产品生产以及农林生产服务。
【动物生态学】以喀斯特高原山地兽类、鸟类、两爬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物种及其栖息地的野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及区域多样性研究。
重点包含:从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入手,解析喀斯特高原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为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动物生态研究支撑;从珍稀濒危特有动物基础生态、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自然保护地管理成效评估及民族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入手,开展动物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支撑喀斯特山地物种保育决策与管理;服务于喀斯特高原自然生态保护事业。
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着严重的利用压力和生存威胁。
本文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出发,分析了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对策,强调了规范管理和科学技术应用在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保护力度,同时推动科学技术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以确保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关键词】关键词: 野生动植物资源, 利用, 保护, 现状, 挑战, 对策, 规范管理, 科学技术, 研究结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长期以来,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着过度开发、滥捕滥猎等问题,导致很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各种生态系统遭受到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并提出有效的保护对策。
本研究将就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利用挑战以及保护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加强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为未来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宝贵的生态财富,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非法捕猎、非法贩卖等行为的增多,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压力。
深入研究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及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陈效举(金寨县九寨峰国有林场,安徽金寨237300)[摘要]野生动植物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加大保护力度。
对此,基于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面临的挑战,探究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对策,旨在维护我国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关键词]野生动植物;多样性保护;资源利用[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32-109-3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保护生态物种多样性与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路径。
现阶段,我国社会公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立法普法。
同时,加强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在主管部门的科学领导下,调动民众力量,建立严厉打击非法破坏分子和无良经营业者的统一战线。
1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1.1保护物种多样性我国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鸟纲、爬行纲、兽纲等动物和各科植物构成了美丽、具有生机的世界。
保护生态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野生动植物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是维持物种多样性的必然举措。
只有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和完整性,才能保证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1]。
1.2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野生动植物资源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而且是实现生态平衡和改善生存环境的基础。
特别是野生植物,不仅是有机物的生产者,更是满足自然界生物能量循环的基础,一种野生植物的消亡必然会影响一大批动物。
因此,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必须加大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特别是珍贵、濒危的野生动植物。
1.3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地球不是人类的独家领地,而是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植物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与维持生理活动的能量。
野生动植物往往比人类的进化历程更漫长,研究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习性、群落构成和基因特点,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初试)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我校于195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授权单位。
我校现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含10个二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5个省重点学科,4个省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群;5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种类8个领域专业学位授予权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在校研究生4313人,有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453人。
东北林业大学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农林工作委员会常委单位,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协作组常委单位,东北地区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林业工程领域组长单位。
业工程领域组长单位。
一、招生人数我校2008年招生规模数为900人左右,各学科专业均招收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
人左右,各学科专业均招收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研究生。
二、报考条件全国统考报考条件:全国统考报考条件: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道德品行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的年龄不限。
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培养的年龄不限。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应届本科生毕业时未获毕业资格者,不予录取,入学报到时出示本科毕业证书。
);具有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或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原单位委托培养硕士生;或已获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可以报考原单位委托培养硕士生;3.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生,按同等学力报考,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生,按同等学力报考,须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方向)与特色林业硕士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领域,其研究方向和特色紧密围绕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保护与恢复、林业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林业经济管理等方面展开。
以下将详细阐述林业硕士的专业学位领域与特色。
一、专业学位领域林业硕士的专业学位领域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经理、荒漠化防治、森林生态、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管理等。
这些领域的研究旨在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二、专业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林业硕士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实验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林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培养:林业硕士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创新实验、参加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跨学科融合:林业硕士教育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选修其他学科课程,拓宽知识面和视野。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其在林业领域的竞争力。
服务社会需求:林业硕士教育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通过与企业合作、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等方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之,林业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广泛且特色鲜明,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融合以及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
这些特色和优势使得林业硕士毕业生在林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为我国的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随着社会对林业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林业硕士专业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广阔。
2023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考研院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通常属于生态学、环境科学或农学类的研究生专业。
这个专业的目标是为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专业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国内外的2023年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考研院校的介绍:1. 中国林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综合性大学。
该校是全国农林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声誉。
该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硕士研究生专业,其招生要求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医学、生物学等学科的本科毕业生。
2.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院校。
该校植物与动物学专业为研究生专业之一。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植物与动物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手段,了解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能在野生动物保护、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与教育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综合性大学,该校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研究生培养基地,该校的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为研究生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熟悉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的理论和技术,掌握动物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调查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4. 新西兰林业与贝壳鱼类学大学新西兰林业与贝壳鱼类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Shellfish (Lincoln University))建校于1878年,是新西兰的四所公立大学之一。
该校对于环保专业的培训和科研有着独到的优势和专业性。
该校的野生动物管理专业(Wildlife Management)采用较为开放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教学。
该专业的招生对象为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培养掌握野生动物生态学、自然保护区管理、统计学、环境课题研究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以下哪种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A. 穿山甲B. 果子狸C. 野猪D. 麻雀答案:A解析: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果子狸、野猪和麻雀都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 以下哪种植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A. 珙桐B. 银杏C. 樟树D. 柳树答案:A解析: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银杏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但题目选项中有珙桐更具代表性。
樟树和柳树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3.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首要原则是()A. 可持续利用B. 就地保护C. 迁地保护D. 加强执法答案:B解析:就地保护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首要原则,能最大程度地保护物种及其生态环境。
4. 以下哪种行为不利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A. 建立自然保护区B. 非法捕猎C. 植树造林D. 宣传保护知识答案:B解析:非法捕猎会直接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不利于保护。
其他选项都有利于保护。
5. 以下哪项不是野生动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A. 栖息地破坏B. 气候变化C. 合理利用D. 非法贸易答案:C解析:合理利用如果在科学管理和可持续的原则下,不是威胁,而是一种保护和发展的方式。
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和非法贸易都是主要威胁。
6. 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生态平衡B. 满足人类需求C. 发展经济D. 增加旅游收入答案:A解析:保护野生动植物最终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7. 以下哪种动物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A. 大熊猫B. 长颈鹿C. 袋鼠D. 北极熊答案:A解析: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
8. 对于濒危野生动植物,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A. 人工养殖B. 建立基因库C. 加强监测D. 禁止一切开发利用答案:B解析:建立基因库可以保存物种的遗传信息,对于濒危物种的长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9. 以下哪种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A. 银杉B. 玫瑰C. 菊花D. 月季答案:A解析: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001林学院林学院始建于 1952 年,是东北林业大学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
学院以林学为特色,以森林基础生物科学研究和森林资源的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理论与技术为主线,全面进行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学院现有林学和生物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8个二级博士点学科,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及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5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多年来,本着教学科研并重,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高素质的科学研究、应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人才;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知名的研究型学院。
(本目录中涉及拟录取数、拟接收推免数仅供参考,实际数据以教育部最终下达为准)院系代码、名称、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备注拟录取数/拟推免数077601环境科学 01.环境学 02.基础环境学 03.应用环境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理学数学综合(自命题)④802环境学环境科学综合①环境规划②环境管理仅限英语考生6/1077602环境工程 01.污染控制工程 02.生态修复工程 03.环境材料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02理学数学综合(自命题)④884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综合①环境学概论②污染控制微生物学仅限英语考生6/1085229环境工程(专业学位)01.污染控制工程02.生态修复工程03.环境规划与评价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94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环境工程综合①环境学概论②污染控制微生物学仅限英语考生9/5085231食品工程(专业学位)01.食品工程与设备02.食品发酵工程03.生物分离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85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微生物(含食品生物化学)①食品生物化学②食品工艺学6/4090301土壤学01.森林土壤02.城市土壤03.植物营养及其土壤学调控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2无机及分析化学(不含仪器分析)④804土壤学(含地学基础)土壤资源学(含土壤分类)①植物生理学②造林学同等条件下英语考生优先录取4/2090701☆林木遗传育种 01.林木遗传改良 02.基因工程03.抗性育种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46植物生理学④872遗传学林木育种学与细胞生物学①植物学②树木学除享受国家和学校奖助学金外,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且被录取的考生每月助研津贴为300-1000元29/13090702☆森林培育01.人工林定向培育02.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理论与技术03.树木栽培生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4土壤学④836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包括种苗学和造林学(含森林经营)两门,分别占40分和60分]①测树学②树木学12/4090703☆森林保护学 01.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02.森林昆虫学03.森林病理学04.林药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5普通昆虫学(含普通病理学)④815森林昆虫学(含森林病理学)森林病虫害综合防治①林木化学保护②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27/13090704☆森林经理学01.林分生长模型02.林业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 03.森林经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6数理统计④805测树学(含遥感技术及应用)森林经理学(含3S技术应用)①森林生态学②森林经营学16/5090707☆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01.林业生态工程02.水土保持03.荒漠化防治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4土壤学④806林业生态工程学与森林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含荒漠化防治工程学)①防护林学②造林学 10/50907Z2★森林植物资源学 01.森林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02.森林种质资源评价及遗传改良03.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植被恢复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8植物资源学④807树木学植物生理学①植物分类学②植物学5/20907Z4 ★森林防火 01.林火生态 02.林火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39林火生态(含森林生态学)④808森林防火综合林火管理①土壤学②气象学仅限英语考生7/30907Z5★林木基因组学01.林木蛋白质组学02.林木基因组学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③648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④893林木遗传与基因组学林木育种学与细胞生物学①植物学②树木学3/2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01.新资源食品加工与利用 02.食品安全与检测03.新型食品分析技术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41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加工与安全)④886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微生物(含食品生物化学)①食品生物化学②食品工艺学4/2095400林业硕士(专业学位)01.森林培育与森林经营 02.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03.林业生态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45林业基础知识综合④809林学概论普通生态学(含森林生态学)①植物学②土壤学20/13097201食品科学 01.功能食品 02.食品生物技术 03.食品加工与保藏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37食品生物化学④803食品化学(含食品营养学)食品微生物(含食品工艺学)①食品微生物学②食品工艺学6/2002园林学院(院、系代码:002 联系电话:82191492)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目前为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较大、专业较全、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突出的新型学院。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招生说明————1、欢迎符合教育部及我校规定报考条件的考生报考北京林业大学。
2011年我校计划招生规模1200余名,包括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及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我校2011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各专业均可接收推免生。
专业学位学制两年,毕业可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就业政策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相同,在校期间需交纳学费,可享受生活助学金2500元/年,可参评优秀奖学金。
3、欢迎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四年,毕业以后回原单位工作的在职人员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
单独考试只招收学术型研究生,学术型各学科专业均可招收单独考试考生,单独考试考生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
详细情况可网上查询我校的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4、以本科同等学力报考我校的考生,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报考条件外,另需提供英语四级证书或正式成绩单或公共英语三级证书原件,并需提供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专业相关的论文原件一篇以上。
专业目录备注中未注明同等学力考试科目的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5、报考我校材料学院设计艺术学及材料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的所有考生必须选择“北京林业大学”报名点报名并到我校参加考试。
6、我校从2008年起学术型研究生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招生类别调整为三类:①非在职研究生:无工作单位,非在职脱产学习,必须转工资关系、档案,可转户口,毕业按照国家政策可参加就业派遣。
②委托培养研究生:有工作单位,在职脱产或不脱产学习,不转档案户口,毕业后须回委托培养单位就业。
③专项计划培养研究生:我校目前仅有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录取的该类研究生毕业后须回定向单位或地区就业,档案户口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管理。
(其它详情请查询我校的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录取为非在职的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实行奖学金制,每年可获得4000元-11000元的学业奖学金及生活助研津贴。
录取为非在职骨干计划硕士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助学金。
7、目录中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录取时将根据国家下达指标及考试情况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