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步法制备硅纳米线实验步骤

一步法制备硅纳米线实验步骤

一步法制备硅纳米线实验步骤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1.硅片:直径为30nm左右的单晶硅片;

2.氢氟酸:浓度为10%;

3.氨水:浓度为0.1M;

4.氯化钠:浓度为0.1M;

5.硝酸:浓度为0.1M;

6.蒸馏水:用于稀释溶液;

7.磁力搅拌器:用于混合溶液;

8.电热板:用于加热溶液;

9.PDMS模板:用于切割硅纳米线。

二、实验步骤

1.将直径为30nm左右的单晶硅片洗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氟酸和氨水,混合均匀后加入氯化钠和硝酸,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此时溶液呈酸性。

3.将准备好的硅片放入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混合溶液。注意不要让溶液接触到皮肤或眼睛。

4.将烧杯放在电热板上加热至80°C左右,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溶液开始蒸发,产生气泡。

5.当气泡停止产生时,将烧杯从电热板上取下,放置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此时硅片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膜,这是由于溶液中的气体在蒸发过程中被排出所致。

6.用PDMS模板轻轻地压在硅片表面,然后迅速撕去模板即可得到一条长度约为1mm的硅纳米线。如果需要制备多条硅纳米线,则可以重复以上步骤。

7.将制备好的硅纳米线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

三、实验注意事项

1.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到氢氟酸和氨水等有害物质;

2.溶液的配制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以保证制备出的硅纳米线的纯度和质量;

3.在加热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热或过久导致硅纳米线的破坏或变形;

4.制备完成后要及时清洗干净并晾干,以免受到污染或氧化而影响其性能。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制备硅纳米线及阵列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制备硅纳米线及阵列 一、引言 硅纳米线是一维纳米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应用于纳米电子学、传感器、能源存储等领域。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硅纳米线和阵列的方法,通过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使硅基底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硅纳米线。 二、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机理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是在硅基底表面沉积金属催化剂,如金属颗粒或金属薄膜,然后将硅基底浸入含有刻蚀剂的溶液中。在溶液中,金属催化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加速硅基底的刻蚀过程。通过控制刻蚀条件和金属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可以制备出不同形态和尺寸的硅纳米线和阵列。 三、金属选择和制备 金属选择对硅纳米线和阵列的形态和尺寸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金属催化剂有金、银、铜等。金属的选择应考虑其催化活性、稳定性和成本等因素。金属颗粒的制备可以通过化学还原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得到。金属薄膜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溅射等技术制备。 四、刻蚀剂选择和溶液配制 刻蚀剂的选择和溶液配制对刻蚀过程和硅纳米线的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刻蚀剂有氢氟酸、氢氧化钠等。刻蚀剂的浓度、温度和

刻蚀时间等参数需要优化,以控制硅基底的刻蚀速率和纳米线的生长方向。 五、刻蚀过程控制和纳米线形貌调控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过程中,刻蚀速率和纳米线生长方向的控制是关键。刻蚀速率可以通过调节刻蚀剂的浓度和温度等参数来实现。纳米线的生长方向可以通过金属催化剂的形貌和尺寸来调控。此外,还可以通过控制刻蚀时间和金属催化剂的密度等参数来调控纳米线的长度和密度。 六、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制备硅纳米线的优势和局限性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方法具有制备硅纳米线和阵列的优势,如简单、低成本、可大规模制备等。然而,该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有一定限制,刻蚀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缺陷和污染。 七、金属辅助化学刻蚀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方法不仅可以用于硅纳米线和阵列的制备,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材料的纳米结构制备,如碳纳米管、金属纳米线等。此外,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方法还可以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的制备和能源领域的研究。 八、结论 金属辅助化学刻蚀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硅纳米线和阵列的方法,通过

纳米线制备

模板法: 按模板材料可分为碳纳米管模板法、多孔氧化铝模板法、聚合物膜模板法和生命分子模板法。其中聚合物模板法廉价易得。模板法的模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径迹蚀刻聚合物膜,如聚碳酸脂膜,另一种是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两者相比,氧化铝模板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绝缘性,其余还有介孔沸石法、多孔玻璃、多孔Si 模板、MCM-41、金属、生物分子模板、碳纳米光模板等聚碳酸脂膜(聚合物)模板法:聚碳酸脂膜模板是所有聚合物膜模板中使用最广的一种,C.Schonenoberge等以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聚碳酸酯过滤膜为模板,用电化学沉积的方法成功涤制备出了不同直径的Ni、Co、Cu和Au纳米线。 多孔氧化铝模板:采用该方法时,多孔氧化铝模板只是作为模具使用,纳米材料仍需要常规的化学反应来制备,如电化学沉积、化学镀、溶胶-凝胶沉积、化学 气相沉积等方法。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AAO: porous anodic aluminum oxide)是典型的自组织生长的纳米结构的多孔材料,微孔直径大约在10~500nm之间, 密度为二丄1「「个/諾之间,阳极氧化法制备的有序多孔氧化铝模板的孔径大小一致,排列有序,呈均匀分布的六方密排柱状。通常孔径在20?250nm范围内,孔间距在5?500nm范围内。目前大部分究主要局限在以草酸为电解液的中孔径模板的制备和研究中。这是由于在草酸电解液中制得的模板较厚、孔径均一、大 小适中。膜厚可达100卩m以上。 当然模板法中这些只是作为模具使用,具体的纳米材料仍需要一些其它的方法来得到,常用的有电化学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化学聚合、溶胶-凝胶沉积等电化学沉积:电沉积方法主要分为三步,1、阳极氧化铝模板的制备及孔径的调节; 2、对氧化铝模板及阻挡层的径蚀,释放出有序的纳米线阵列,再经后续处理得到所需的纳米材料,开发出各种纳米器件。电沉积法只能制备导电材料纳米线,如金属、合金、半导体、导电高分子等。 按照电源不同分为直流沉积、交流沉积、循环伏安法沉积、脉冲电沉积。Al 在阳极氧化的过程中,表面生成由致密阻挡层和多孔外层组成的氧化铝膜,极薄的阻挡层具有半导体的特性,在沉积之前要先从铝基底上将多孔薄膜剥离,通孔,通过离子喷射或热蒸发等在模板表面涂上一层金属薄膜作为电镀阴极。该方法比 较复杂,也有研究者试图不将薄膜从铝基底上剥离,采用磷酸腐蚀致密层薄膜,但是该方法同时使多孔膜变薄,不易控制,也影响了纳米线的纵横比。 交流电沉积方法工艺简单可行,且不需要将模板和铝基底分离,通过控制电流、电压、频率、时间等参数,可合成各种纳米线有序阵列,其缺点是只能在孔中组装单一的金属或合金,当前对于交流沉积时,电流是如何通过阻挡层还没有定论。交流电沉积过程中的阳极电压作用至关重要! 循环伏安法、脉冲电流法:Sun等采用该法,制备了长径比达500的Ag纳米线阵列,Kim采用脉冲电化学沉积法首次利用Ti涂层解决了AAO膜的阻挡层去除问题,并得到了Si基底上的Pd纳米线阵列。 交流电沉积没有滞留点沉积得到的排列有序且易堆叠,。AAO模板与循环伏安法相结合,被证实是一种制备形状与尺寸可控的有序金属或半导体自支持纳米线阵列结构的有效方法。与直流电沉积相比,脉冲电沉积具有高度可靠性,可补偿纳米孔区域内离子扩散输运动力的不足。 国内学者近几年来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也较多,于冬亮等人分别在AAO 模板中采

二氧化硅纳米线制备方法

二氧化硅纳米线制备方法 二氧化硅纳米线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潜力的纳米材料,它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剂等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二氧化硅纳米线制备方法。 一、气相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 气相法是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控制反应温度、气氛和反应时间等条件,使气相中的硅源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纳米线。常用的气相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和热蒸发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气态前驱物转化为固态纳米线的方法。在CVD过程中,通常使用有机硅化合物作为硅源,如三氯硅烷(SiCl3H)。该方法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反应温度一般在800-1100摄氏度之间。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催化剂的选择,可以控制二氧化硅纳米线的尺寸和形貌。 热蒸发法是一种将固态硅源通过升温蒸发的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在热蒸发过程中,硅源被加热至高温,然后在惰性气氛中蒸发,并在基底上沉积形成纳米线。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对硅源的纯度要求较高。 二、溶液法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 溶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通常

使用硅源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溶剂挥发或溶液中其他物质的作用,使硅源逐渐沉淀形成纳米线。常见的溶液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电化学沉积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将溶胶转化为凝胶的方法。在溶胶-凝胶过程中,硅源以溶胶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通过加热、干燥和煅烧等步骤,使溶胶逐渐凝胶化生成纳米线。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线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均一的尺寸分布。 水热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溶液制备纳米线的方法。在水热法中,硅源在水热反应条件下与其他溶液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生成纳米线。这种方法具有简单、环保的特点,但对反应条件的控制较为严格。 电化学沉积法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沉积纳米线的方法。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通过控制电极电势和电解液成分,使硅源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纳米线。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纳米线尺寸和形貌的精确控制。 三、其他制备方法 除了气相法和溶液法,还有其他一些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的方法。例如,物理法包括电弧放电法、激光蒸发法和磁控溅射法等。这些方法通常需要设备复杂、条件严苛,并且对硅源的纯度要求较高。 总结起来,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需

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与零维量子点相比,纳米线具有阵列结构因此有更大的表面或体积比,尤其是他们所具有的直线电子传输特性,十分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光生载流子的快速转移,由此使得这类准一维纳米结构更适宜制作高效率太阳电池(Si纳米线太阳电池)。《TiO2纳米线和ZnO纳米线则主要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阳极制作》。 Si纳米线的生长方法: 迄今为止,已采用各种方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直径、长度和形状的高质量的Si纳米线,利用各种表征技术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检测分析,就制备方法而言,目前主要有热化学气相沉积、低压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激光烧浊沉积、热蒸发、电子束蒸发(EBE)、溶液法和水热法等;就生长机制而言,则主要有气—液—固(VLS)法、气—固(VS)法、气—固—固(VSS)法、固—液—固(SLS)法等,就纳米线类型而言,又有本证Si纳米线和掺杂Si 纳米线之分。研究指出,Si纳米线的生长于Si纳米晶粒和量子点的形成不同,后者只需衬底表面具有合适密度与尺寸的成核位置,而前者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还需要同时满足线状结构的生长规律与特点,因此工艺技术要求更加严格。研究者从实验中发现,如果能够利用某一催化剂进行诱导,使纳米点或团簇在催化剂的方向趋使作用下按一定去向生长,预计可以形成纳米线及其阵列结构。大量的研究报道指出,以不同的金属作为Si纳米线合成的催化剂,利用VLS机制

可以实现在Si晶体表面上Si纳米线的成功生长。 目前,作为制备Si纳米线的主流工艺应首推采用金属催化的VLS 生长技术,这种方法的主要工艺步骤是:首先在Si衬底表面上利用溅射或蒸发等工艺沉积一薄层具有催化作用的金属(Au、Fe、Ni、Ga、Al),然后进行升温加热,利用金属与Si衬底的共晶作用形成合金液滴,该液滴的直径和分布于金属的自身性质、衬底温度和金属层厚度直接相关。此后,通过含Si的源气体(SiH4、Si2H6、SiCl4)的气相输运或固体靶的热蒸发,使参与Si纳米线生长的原子在液滴处凝聚成核,当这些原子数量超过液相中的平衡浓度以后,结晶便会在合金液滴的下部分析出并最终生长成纳米线,而合金则留在其顶部,也就是说,须状的结晶是从衬底表面延伸,按一定的方向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直径和长度Si纳米线的。 除了VLS机制外,SLS机制也可以用于Si纳米线的可控生长,在这种情况下,预先在Si衬底表面沉积一层约厚10nm的金属薄膜(Au、Ni、Fe),然后再N2保护下进行热处理,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催化粒子开始向Si衬底中扩散在界面形成Au-Si合金,当温度达到二者的共熔点时,合金开始融化并形成合金液滴,此时将有更多的Si原子扩散到这些合金液滴中去,当氮气通入反应室中时,液滴便面温度会迅速降低,这将导致Si原子从合金的表面分离和析出,其后,在退火温度为1000°C和氮气流量为1.5L/min的条件下,便可以实现可控Si纳米线的生长。在这,SLS与VLS生长机制的主要不同是:前者是以Si晶片衬底作为参与Si纳米线生长的Si原子的原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质研究 硅纳米线是一种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之间的纳米尺寸的硅材料,具有很好 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性质。因此,硅纳米线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传感器、能源等领域。本文将探讨硅纳米线制备方法及其光学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目前,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方法。 1. 化学气相沉积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气相反应在 高温条件下使硅源在载气中分解并在衬底上生长成硅纳米线。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是需要高温下进行反应,且硅纳米线的直径难以控制。 2.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化学合成硅纳米线的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制备硅纳 米线。该方法是将硅源与溶剂混合,并通过加热和干燥将其固化成凝胶,再进行热处理,使凝胶转化为纳米尺寸的硅颗粒。其优点是可以控制硅纳米线的直径,并且还可以控制硅纳米线的形态,比如,可以制备锥形、球形等形态的硅纳米线。 3. 电化学法 电化学法是一种制备硅纳米线的常用方法,它是通过在电解液中让硅材料通过 电解来制备硅纳米线。电化学法可以制备出高质量、高密度、高可控性的硅纳米线,在光电器件、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硅纳米线的光学性质研究

硅纳米线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如增强拉曼散射信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 其光学性质与硅纳米线的直径、长度、形态等有关。下面将介绍几种硅纳米线的光学性质研究。 1. 硅纳米线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硅纳米线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指硅纳米线表面的自由载流子与光之间的相互 作用。当光照射到硅纳米线表面时,光子会产生激发,并形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现象。该现象可以应用于传感器、光电器件等领域。 2. 硅纳米线的增强拉曼散射 硅纳米线的增强拉曼散射是指硅纳米线表面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拉 曼信号增强现象。该现象可以用于化学传感器、分子识别等领域。 3. 硅纳米线的荧光增强 硅纳米线可以利用其表面的氧、氮等重原子与荧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 的荧光增强现象。该现象可以应用于生物荧光显微镜、光学传感器等领域。 结论 硅纳米线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好的机械、电子和光学性质。目前,制备硅纳米线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物 理气相沉积法等最为常用。硅纳米线的光学性质与硅纳米线的直径、长度、形态等有关,其中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增强拉曼散射、荧光增强等都是其重要的光学性质。随着对硅纳米线研究的深入,硅纳米线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完整word版)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碳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进展 ××× ××××××××××学校西安邮编××× 摘要: SiC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大、击穿电场高、热导率大、饱和漂移速度高等特点使其在高频、高温、高功率、抗辐射等方面有良好的性能,被认为是新一代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半导体材,因此研究SiC纳米线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Summary: SiC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with the big breakdown electric field width, high, thermal conductivity, saturated drifting velocity higher characteristic in the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temperature, high power, resist radiation and good performance, and is considered to be a new generation of microelectronics devices and integrated circuit of th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so the study of SiC nanowires material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关键词:纳米线,SiC,场效应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光催化降解 Key words: Nanowires, S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1 纳米材料的性能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小体积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这使得纳米体系的光、电、磁、热等物理性质与常规块体材料不同,出现许多新奇的

第一章 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文献综述】 一维无机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一.气相法制备 ①汽-液-固(VLS)机理生长 方法一(VLS生长法): 1.以液态金属团簇催化剂作为反应物。 2. 将要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的材料源加热形成蒸汽。 3. 蒸汽扩散到液态金属团簇催化剂表面,形成过饱和团簇后在催化剂表面饱和析出,从而形成一维纳米结构 备注: 液态金属催化剂液滴的尺寸决定了制备出的纳米线的直径。 方法二(激光烧蚀法+VLS生长法): 1.用含有少量Fe、Au、Ni等金属催化剂的硅粉作为烧蚀靶 2.以氩气作为保护气 3.在陶瓷管中以一定温度下激光蒸发就可获得纳米线 备注: 激光烧蚀法制备出的纳米线直径小于VLS生长法 催化剂的选定:根据相图选定一种能与纳米线材料形成液态合金的金属催化剂 温度的选定:根据相图选定液态合金和固态纳米线材料共存区及制备温度 在纳米线生长头部有一个催化剂纳米颗粒 应用: VLS生长机理可以应用于制备一维无机纳米材料,例如元素半导体,半导体,氧化物等。但不能制备一维金属纳米材料。同时还应继续探索去除金属催化剂的后处理工序。 ②氧化物辅助生长 方法: 1.用SiO2取代金属催化剂制成硅靶, 2.采用激光烧蚀法,热蒸发,化学气相沉积法大规模制备硅纳米线 备注: 1.氧化物在硅纳米线的成核及生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不需要金属催化剂,避免了金属污染,保证了硅纳米线的纯度。 应用: 除了硅以外,还可以制备Ge、C、SiC等Ⅳ族元素及化合物半导体,GaN等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及ZnO和ZnS等Ⅱ-Ⅵ族材料,并可制备包括线、棒、共轴线、链和丝带状在内的一维纳米结构。 ③气-固(VS)生长 方法: 1.将一种或几种反应物在反应容器的高温区加热形成蒸汽 2.利用惰性气体的流动输送到低温区或者通过快速降温使蒸汽沉积下,从而制备出各种纳

碳化硅

碳化硅的合成研究进展 摘要:SiC 材料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 广泛运用于军事、航空等领域,这与碳化硅的性质息息相关。正因为其运用,国外限制该产品的出口。最早发现碳化硅是在陨石里,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宝贝,后来随着人们对其的研究,碳化硅的作用慢慢被发掘,自然界碳化硅的含量本来就很少,从天然提取的碳化硅的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碳化硅的运用前景那么好,人们开始用化学的方法来合成自己需要的多余的部分。这样,碳化硅的合成方法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吸引关注,很多人都致力于此项研究工作,其中以碳热还原法为主,其反应条件等都已经研究得比较成功,这才使得碳化硅的合成工艺与技术比较成熟,但改进和提升空间还很大,特别在我国远远没有达到绿色、低碳、节能的要求。以下介绍了碳热还原发的几种研究进展。 关键词:碳化硅/SiC;用途;合成;碳热还原法;二氧化硅/SiO2。 正文:碳化硅由于化学性能稳定、导热系数高、热膨胀系数小、耐磨性能好,其用途也就很多:(1)作为磨料,可用来做磨具,如砂轮、油石、磨头、砂瓦类等;(2)作为冶金脱氧剂和耐高温材料;(3)高纯度的单晶,可用于制造半导体、制造碳化硅纤维。在化工一方面可用做炼钢的脱氧剂和铸铁组织的改良剂,可用做制造四氯化硅的原料,是硅树脂工业的主要原料。碳化硅脱氧剂是一种新型的强复合脱氧剂,取代了传统的硅粉碳粉进行脱氧,和原工艺相比各项理化性能更加稳定,脱氧效果好,使脱氧时间缩短,节约能源,提高炼钢效率,提高钢的质量,降低原辅材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电炉的综合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用于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高温间接加热材料,如竖罐蒸馏炉、精馏炉塔盘、铝电解槽、铜熔化炉内衬、锌粉炉用弧型板、热电偶保护管等;用于制作耐磨、耐蚀、耐高温等高级碳化硅陶瓷材料;还可以制作火箭喷管、燃气轮机叶片等。此外,碳化硅也是高速公路、航空飞机跑道太阳能热水器等的理想材料之一。碳化硅按其纯度可分为黑碳化硅和绿碳化硅,黑碳化硅,金属光泽,含碳化硅95%以上,强度比绿碳化硅大,但硬度较低,主

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应用

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与应用 氮化硅(SiN)纳米线是一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新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导电性 和机械强度,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惰性,因此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将介绍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氮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氮化硅纳米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气相沉积和溶胶- 凝胶法。 气相沉积是一种通过将氮化硅前体分子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纳米粒子,然后在其 上形成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有两种变体,即热蒸发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是在真空中将氮化硅前体分子蒸发并沉积至基底上,形成纳米线。在化学气相沉积法中,氮化硅前体分子被输送到反应室中,并在高温下分解成Si和N原子,再 在基底表面上生长成纳米线。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基于水热反应的方法,其过程类似于化学气相沉积法。先 将氮化硅前体分子溶解在溶剂中,然后将其晶化生成固态凝胶,在高温下热处理,形成SiN纳米线。 二、氮化硅纳米线的应用领域 氮化硅纳米线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 光电领域 氮化硅纳米线可以作为太阳能电池中的材料,具有高光吸收率、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同时,氮化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制备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等器件,其性能和效率都非常优异。 2. 传感器领域

氮化硅纳米线的高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使其成为了一种优秀的传感器材料。 例如,氮化硅纳米线可以用于制作气体传感器,检测环境中的氧气、氮氧化物等气体成分。此外,氮化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对于检测血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具有重要作用。 3. 储能领域 氮化硅纳米线作为储能材料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高导电性、机械强度 和化学稳定性,氮化硅纳米线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储能设备的制备,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4. 其他领域 氮化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制备场发射器件、催化剂等领域。场发射器件是一种 基于场致发射原理制成的器件,其在显示器、伏安计等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作为一种优秀的催化剂,氮化硅纳米线的应用面也非常广泛,如环境保护、工业化学等领域。 总之,氮化硅纳米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光电、传感器、储能和其他领域 都有着重要作用。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氮化硅纳米线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泛。

硅石墨烯负极材料最近文献综述

硅石墨烯最近文献综述(2013-至今) Minsu Gu, Seunghee Ko, Seungmin Yoo等[1]提出了一种同轴核壳硅-石墨烯纤维结构,该纤维结构的制备采用双喷嘴设备进行湿纺组装。其中,核由银包覆的纳米硅颗粒与氧化石墨烯混合液组成,壳是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分别由两个喷丝头进入,然后用水合肼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从而制备出Si@Ag/TRGO 复合材料。具体制备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同轴Ag修饰Si-石墨烯纤维湿法纺丝过程示意图 通过该方法制备的Si@Ag/TRGO900复合材料电极无需导电剂,在0.2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204 mAh/g和960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9.7%,100个循环后的充电容量为766 mAh/g,容量保持率为79.8%。 Jaegyeong Kim, Changil Oh, Changju Chae等[2]采用水性溶胶凝胶法制备出出了Si/C-IWGN(internally wired with graphene networks)复合材料。其中,溶胶凝胶系统由硅纳米颗粒、间苯二酚-甲醛和氧化石墨烯组成。大致步骤为:首先将纳米硅颗粒在水中超声分散,同时加入氧化石墨烯溶液,接着超声分散均匀,然后加入间苯二酚、甲醛(碳源前驱体)以及碳酸钠(催化剂)进行缩聚反应,最后将得到的复合凝胶在850℃下高温碳化处理即可制备出目标产物。具体制备示意图如图2上半部分所示:

图2 Si/C-IWGNs和涉及的Si/C复合材料制备示意图 作者发现,Si/C-IWGNs中少量的石墨烯(1-10wt%)能够有效的提高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这主要归功于以下因素:1)石墨烯网络在复合材料中的形成;2)石墨烯网络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硅的体积膨胀。此外,Si/C-IWGNs 显示出比商用石墨高141%的体积容量。作者最后还制备了Si-Gr(由Si/C-IWGN 和石墨组成)复合材料,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首次库仑效率为80.0%,容量高达800-900 mAh/g,体积容量高于石墨的161%,100个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9.1%。 Hai Li, Chunxiang Lu, Baoping Zhang等[3]通过对纳米硅颗粒、蔗糖和氧化石墨烯混合物进行冷冻干燥后进行热处理,制备出了Si@C/G复合材料,该方法在实现了纳米硅颗粒的碳包覆的同时,也解决了石墨烯基片在复合材料的分散问题,如图3所示: 图3 Si@C/G制备路线示意图:Si纳米颗粒、蔗糖和GO水溶液的混合物1)冷冻干燥;2) 在氮气氛围内1000℃下热处理

硅纳米线 离子束蚀刻

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 硅纳米线是一种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纳米材料,它具有很好的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能,因此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离子束蚀刻技术则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微纳加工技术,可以用于制备各种微纳结构。本文将介绍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如化学气相沉积法、热蒸发法、溶胶-凝胶法、电化学法等。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在高温下通过化学反应在硅衬底上生长出硅纳米线。这种方法具有制备简单、成本低、生长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硅纳米线的直径和长度难以控制,且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 二、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原理 离子束蚀刻技术是一种利用离子束轰击材料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实现微纳加工的技术。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原理是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硅衬底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形成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可以制备出直径和长度均匀的硅纳米线。 三、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方法

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制备硅衬底:选择高纯度的硅衬底,并进行表面处理,使其表面光滑、无杂质。 2. 离子束蚀刻:将硅衬底放入离子束蚀刻设备中,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硅衬底表面,使其发生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从而形成硅纳米线。 3. 后处理:将制备好的硅纳米线进行后处理,如清洗、干燥、热处理等,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 四、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应用 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在微电子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微电子学领域是硅纳米线离子束蚀刻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硅纳米线可以用于制备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等微电子器件。离子束蚀刻技术可以制备出直径和长度均匀的硅纳米线,从而提高微电子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硅纳米线还可以用于光电子学领域。硅纳米线具有很好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光电器件,如光电探测器、光电调制器等。离子束蚀刻技术可以制备出高质量的硅纳米线,从而提高光电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生物硅基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生物硅基器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生物硅基器件指的是利用生物材料如蛋白质、DNA或细胞等作为载体,将硅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与生物体系集成在一起的 一类材料。与传统器件相比,生物硅基器件具有许多优越性能, 如高度选择性、高特异性、低成本和可重复性等,已经在医学、 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等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从生物硅 基器件的结构、制备和应用三个方面探讨其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一、生物硅基器件的结构 生物硅基器件的结构分为两种,一种是硅芯片上的生物材料, 如DNA芯片和蛋白芯片;另一种是生物体系中的硅元素,如硅纳 米线、硅纳米孔和硅光子晶体。 1. DNA芯片 DNA芯片是一种用于高通量DNA测序、基因表达监测和SNP 检测的生物芯片,它由许多微型探针阵列构成。探针上固定着互 补的DNA序列,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到样品中的DNA分子上。芯 片表面涂有一层光敏介质,探针与DNA结合后放出荧光,可通过

光敏介质将其记录在芯片上。DNA芯片具有高度选择性、多重检测和定量特性,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于基因组学、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领域。 2. 蛋白芯片 蛋白芯片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药物相互作用和蛋白质表达量的生物芯片,与DNA芯片类似,也由许多微型探针阵列组成。探针通常是用于特异性地捕捉和分离蛋白质的抗体或蛋白质结合分子,如配体或小分子药物。蛋白芯片具有高度特异性、高灵敏度和多重检测特性,已经在疾病诊断、药物发现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 硅纳米线 硅纳米线是一种直径通常在10-100 nm之间,长度可达数微米的硅材料,在生物体系中被广泛研究。它们具有尖峰形状的外观和高比表面积,能够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成像和基因递送等应用。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沉积和热化学反应等。

单晶氮化硅(α-Si3N4)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单晶氮化硅(α-Si3N4)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介绍了用一种简单的气相合成方法制备出了大量高纯单晶氮化硅 (α-Si3N4)纳米线,所形成的纳米线粗细均匀、表面光滑,直径为 30~80nm,其长度可达数百微米。同时讨论了氮化硅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其生长过程中气-固机制起主导作用。荧光测试结果表明,氮化硅纳米线的发光有一个宽的发光带(波长从500~700 nm),发光峰位于567nm。 1.引言氮化硅(Si3N4)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精细陶瓷材料,既是优良的高温结构材料,又是新型的功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因而在陶瓷发动机、微电子、空间科学和核动力工程等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多年来,人们在制备氮化硅粉体材料、晶须或纤维、块体烧结材料以及 薄膜及其性能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氮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是因为与块体材料或微米结构材料相比纳米结构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且在纳米器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目前关于氮化硅纳米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氮化硅陶瓷颗粒、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等方面。至今有关氮化硅纳米线的研究报导仍是屈指可数。张立德等人以二氧化硅干凝胶及在其孔内的碳纳米颗粒作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出了α- Si3N4 纳米线;以碳纳米管、硅粉以及氧化硅粉作为原料,制备出了α 相、β相的氮化硅纳米棒以及Si2N2O 纳米棒的混合产物;另外,α- Si3N4 纳米线外包覆着硅和氧化硅、或包覆着一层无定形氧化硅的同轴纳米电缆也有报导。本文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即用单晶硅片直接氮化的方法,能制备出大量的高纯单晶α-Si3N4 纳米线,同时还研究了产物的荧光特性。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C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C纳米线的研究进展 摘要:SiC纳米线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电学和光学等性能在光电器件、光催化降解、能量存储和结构陶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SiC纳米线因具有工艺简单、组成可控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SiC纳米线以及调控其显微结构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采用Si粉、石墨粉和树脂粉等低成本原料以及流化床等先进设备,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线状、链珠状、竹节状、螺旋状以及核壳结构等不同尺度、形貌各异的SiC纳米线并且有的SiC纳米线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场发射性能和吸波性能等,为制备新型结构和形貌的SiC纳米线及开发新功能性的SiC纳米器件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未添加催化剂时利用气相沉积法制备的SiC纳米线虽然纯度较高但存在产物形貌、尺度和结晶方向等可控性差;制备温度较高和产率相对较低的问题。而添加催化剂、熔盐以及氧化物辅助可明显降低SiC纳米线的制备温度提高反应速率以及产率但易在SiC 纳米线中引入杂质。将来应在提高SiC纳米线的纯度、去除杂质方面开展深入研究;还应注重低成本、规模化制备SiC纳米线的研究采用相应措施调控SiC纳米线的显微结构以拓宽SiC纳米线的应用领域。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制备SiC纳米线的方法分析总结了无催化剂、催化剂、熔盐以及氧化物辅助等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期望为SiC纳米线的低成

本、规模化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引言:SiC纳米线因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而表现出独特的电、磁、光、热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SiC纳米线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耐热性以及耐高温氧化性等,使其在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的强化增韧中起重要作用调以及吸收性能好,可有效改善材料的场发射性能、催化性能、电化学性能及微波吸收性能等l1。多功能性的SiC纳米线成为极具广泛应用潜力的理想新型材料。 制备SiC纳米线的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法[’2-、碳热还原法(3〕、溶胶-凝胶法(*、模板生长法[5〕、电弧放电法(6l、微波加热法[T以及热蒸发法[R等。目前最常用的是化学气相沉积法、碳热还原法和溶胶-凝胶法,其他方法相对而言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率低、不易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碳热还原法制备的产物杂质较多,反应温度一般较高;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iC纳米线缺陷较多;而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制备SiC纳米线时具有反应温度低、组成可控性好、重复性好.结晶率和纯度高等优点,因而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SiC纳米材料的原理是,在特定的压力和温度下将硅源和碳源气化,并通过一定流量的载气,以适当的速度将它们输运至衬底表面形核并生长SiC纳米材料。早在1999年,Zhou等[R以硅粉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法(HFCVD)在硅衬底上一步合成了β-SiC纳米线,该纳米线具有SiCSiOz核壳结构,直径为10~30 nm,长度小于1 pm。随后CVD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化学试题

2023年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一年级联合调研测试 化 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 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 3. 本试题命题范围:必修第一册、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i-28 S-32 Fe-56 Ba-1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科技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活中的荧光灯管、X 光片、废塑料、废金属都属于有害垃圾,应该集中处理 B .“北斗系统”组网成功,北斗芯片中的半导体材料为二氧化硅 C .“天和核心舱”电推进系统中的腔体采用的氮化硼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 .纳米铁粉主要通过物理吸附作用除去污水中的Cu 2+、Ag +、Hg 2+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N 2分子的结构式 N=N B .4NH Cl 的电子式: C .162O -和182O -的结构示意图都表示为: D .用电子式表示2MgCl 的形成过程: 3.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重新修订了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6 g 铁与2.24LCl 2(标况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B .常温常压下,92 g NO 2和N 2O 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C .0 ℃、1.01×105 Pa,17 g NH 3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N A D .0.5 mol/L 的H 2SO 4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约为2N A 4. 下列物质性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锌片插入稀硝酸中:Zn+4HNO 3(稀)=Zn(NO 3)2+2NO 2↑+2H 2O B .向NaOH 溶液中加入SiO 2:SiO 2 + 2NaOH = Na 2SiO 3 + H 2O C .海水提溴工艺中用2SO 还原2Br :22224Br SO 2H O 2H SO 2HBr +- ++=++ D .向NaHCO 3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2HCO 3-+Ba 2++2OH -=BaCO 3↓+2H 2O+CO 32- 5.下列粒子组是无色透明的溶液,以下能否大量共存的判断和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粒子组 判断和分析 -

硅纳米线温度传感器及其特点

硅纳米线温度传感器及其特点 摘要 利用气液固相法(VLS)制备硅纳米线(SiNWs),结晶的方向和结构良好,用旋涂(SOD)法进行非原位n型掺杂。非原位掺杂过程中使用基于固态扩散的SOD 技术,该SOD技术分为涂层和驱动两个步奏。我们对含磷的硅纳米线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研究,本实验取950℃保持5到60分钟。掺杂的纳米线很容易做成一个具有良好分辨率和响应速度的温度传感器。对不同掺杂浓度的SiNWs 温度传感器的校准工作已经完成。本实验测定浓度为的SiNWs传感器具有最好的分辨率(6186Ω/℃)和灵敏度。 关键词- SiNWs;VLS合成;非原位掺杂;SOD;温度传感器 I 背景 目前,硅是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材料和工具的创新,通过“自上而下”的制造方法使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减小。随着尺寸的减小,“自上而下”的制造流程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更具指导意义。一维的纳米结构就是采用“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一维纳米结构材料硅纳米线和碳纳米管,是常用的研究纳电子学的材料,因为它们的形态、尺寸和电子的特性比整块材料优越。然而,碳纳米管材料在合成金属或半导体纳米管的控制,半导体纳米管掺杂的控制,限制了碳纳米管材料的应用。VLS制备的半导体纳米线,可以克服碳纳米管的局限性。硅纳米线(SiNWs)作为活性物质具有研究意义,因为硅纳米线可以把一维输运和传统的成熟的Si工艺制造流程组合在一起。因此,硅纳米线被认为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件,光学器件等纳米电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硅掺杂源的选择和掺杂浓度的控制,已经在传统的集成电路工艺(固体扩散,离子注入等)中被广泛研究。然而,硅纳米线主要是在VLS法中的气相过程进行原位掺杂。但是,原位掺杂生成的硅纳米线结构难以控制;例如,常用的掺杂剂气体乙硼烷,在VLS法中用于生长SiNWs硅烷气体,会导致侧壁线额外的生长;乙硼烷浓度过高会导致非晶硅壳周围形成晶体SiNWs;这些因素会导致SiNWs轴方向的掺杂不均匀。非原位掺杂与SiNWs生长的掺杂过程分开,避免了因SiNWs侧壁生长导致掺杂剂的变化或SiNWs结构的变化。非原位扩散使用旋涂法(SOD),在硅工艺上是十分成熟的。这种方法曾在VLS法进行磷掺杂生成SiNWs实验中简单介绍过。对SiNWs进行非原位掺杂,最适合用固态旋涂法控制掺杂物,而且对硅纳米线和硅晶结构造不成损害。适当温度和时间下的固态扩散决定了SiNWs的数量。 本实验中,通过旋涂法对VLS法生长的SiNWs晶体进行非原位掺杂时,要先进行退火处理。SiNWs与不同的方向衬底结合起来;非常有益于通过传统集成电路制造流程,制造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器。SiNWs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在实验中测量和报告。 II传感器的制造和实验 首先,通过VLS法并利用金作催化剂在硅基板上生成SiNWs。在洁净的p 衬底(111方向)涂金膜,然后加热使金膜蒸发溅射到纳米颗粒上形成金纳米线。

静电纺丝实验

静电纺丝实验 方案一: 2.2.3 插层复合静电纺丝溶液的制备及其基本性质的研究 按比例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O-MMT,在20 mL 的DMF 中超声分散3 h,然后加入 3 g 聚丙烯腈粉末,搅拌24 h 后待用。本实验中,O-MMT 的加入量占PAN/O-MMT 复合材料总质量的0 wt.%、1 wt.%、3 wt.%及5 wt.%,用PAN、PAN/O-MMT-1、PAN/O-MMT-3 及PAN/O-MMT-5 分别表示。原料O-MMT、PAN 固体粉末使用前在50 oC温度下干燥处理12 小时后使用。 对含有不同比例O-MMT 的PAN/O-MMT 复合静电纺丝液的基本性质(粘度、电导率、表面张力)进行测试。纺丝液的粘度采用旋转式粘度计(NDJ-79)进行测试,表面张力的测试则是通过QBZY-1 型全自动表面张力仪测试得到的,电导率的测试是利用DDS-11A 型数显电导率仪测试得到的。 2.2.4 静电纺丝法制备插层复合纳米纤维 将已配置好的纺丝液倒入带针头的标准容量为20 mL 注射器,在针头加上正电势,用被铝箔覆盖的滚筒作为接收装置,纺丝工艺为:纺丝电压15 kV,推进速度0.5 mL/h,收集距离15 cm。纺丝结束后,收集铝箔上的纳米纤维,在室温下存放,待残留溶剂挥发。 方案二: 1。1复合材料的制备 选用分子量为90000的PAN粉末和平均粒径为35nm的硅粉为主要原料.先将PAN粉末加入二甲基甲酰胺DMF溶剂中形成质量分数为12%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再按质量比mSi∶mPAN=1∶6.5加入硅粉形成悬浊液.上述液体在室温下搅拌12h后超声分散30min形成均一稳定的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置于15mL注射器中针头孔径0.6mm通过推进泵控制移动速度进行静电纺丝.纺丝电压为17kV接收板为22m铝箔接收距离为21.5cm.所得纺丝前驱体在290℃预氧化1h后置于通有氩气保护的管式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600℃烧结时间为5h.为了进行对比分析本文采用相同的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了PAN原丝.先将PAN粉末加入DMF溶剂中形成质量分数为12%的高分子聚合物溶液该溶液未加硅粉其静电纺丝过程前驱体预氧化过程和烧结过程的参数与上述SiC复合材料制备参数一致. 方案三: 2.3.3.1 SiOz纳米粒子表面固定ATRP引发剂 使用前的Si02粒子经150"C真空干燥24小时,氮气保护的冰水浴四孔烧瓶中加入2.Og纳米Si02粒子,3.09(9.5mm01)4一苄基三氯硅烷和20ml无水四氢呋喃(使用前经金属钠回流6小时),磁力搅拌后,溶于5.Oral四氢呋喃的三乙胺1.2ml(8.6 mm01)缓慢地滴加入上述体系,滴加完毕后O'C放置24,时,撤去冰水浴窒温反应244,时。反应完毕后,离心的下层粉状固体,用甲醇/水混合溶剂(v/v,1/1)清洗3次后,室温真空干燥24小时,大约共得到约1.89l 兰l色粉末状固体。 2.3.3.2纳米粒子表面引发GMA的ATRP反应

热电系数测量

第5章 硅纳米线在高效热电材料领域的应用 5.1简介 热电学是一个古老的学科,由于新的纳米材料的不断出现,正在经历着飞跃式的发展。热电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在19世纪发现的阐述材料热电梯度转换的两种效应。在赛贝克效应中,由于受热激发的带电载流子在温度梯度下的扩散,一种材料的温度差可以造成热冷两端的电压差。这种效应常被用于发电。与之相反,帕尔帖效应描述了带有电流的材料中热梯度的发展。这种效应常被用于制冷和冷却设备。热电用于常规电能发电和制冷方法的主要优势在于运转件和有毒气体的缺失,以及其稳定性和利用废热的发电潜能。热电设备的可扩展性对集成电路热控制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对现今微电子学形成最大挑战。 然而,由于热电设备与常规发电机和压缩制冷设备相比的低效率,使其依然难以广泛应用。因此,至今实际应用的热电装置是那些可提供便利和可靠性超过经济支出的为数不多的设备。例如,碲化铋合金的热电制冷设备制作的便携式饮料存储器、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或者红外探测冷却系统。同时,美国航天局的深空探测器也使用热电发电机作为能量来源。毋庸置疑,热

电学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领域,但目前高效率转换设备的研制是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一种热电材料的效率常表示为无量纲优值系数ZT: 其中σ是材料的电导率,K 是热导率。T是温度值,S是每一度温差所产生的热电电压(Vp)的热电率(又称Seebeck系数),定义为: 热电学研究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加无量纲优值系数ZT。从公式(5.1)可以看出,也许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赛贝克系数(S),最大化σ来最小化焦耳热量损失,或通过最小化κ减少热渗透来实现这一目的。然而最大化ZT值的主要挑战在于这三个构成ZT 值的参数并不是相互独立的。最好的热电学材料被归纳为声子玻璃电子晶体。传统上,高掺杂的半导体材料是最优的ZT材料。绝缘体的热导率低,但同时电导率也较低。金属具有较低的赛贝克系数,其中的电子和空穴的热扩散很大程度地抵消了热电压。另外,金属在室温下被电子控制的热导率通常与其电导率成比例,被称为韦德曼-法兰兹定律(Wiedmann-Franz law)。因此金属是一种较差的热电材料。在半导体中,热导率主要受到电子 (κ e )和声子(κ ph )的影响,其中声子一般起主要作用。因此,在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