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课程教学规范

I、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耕作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

II、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总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获得:(1)耕作制度发展的战略目标、资源分析方法;(2)作物布局、复种、间套作、轮连作、土壤耕作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技术;(3)初步掌握耕作制度设计的综合技术。

III、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

1.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等概念,理解耕作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功能;

(2)了解世界与中国农业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3)理解耕作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耕作学发展简史、研究内容与方法。

1.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耕作制度的含义与功能

一、耕作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养地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二、耕作制度的功能

技术功能,宏观调控与决策。

第二节世界与中国农业的发展

一、世界农业发展

历史的过程,现代化农业的基本特征,世界农业发展趋势。

二、中国农业发展

中国农业50年的回顾,*中国农业特点与问题,恩格尔系数的概念,中国农业发展趋势。

第三节我国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一、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

耕作制度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二、我国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

多熟种植、节水农业、保护土地、营养管理、综合防治、农制改革、高新技术。

第四节耕作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任务

二、耕作学发展简史

三、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

2.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多熟种植、持续农业、光能利用率等基本概念;

(2)理解我国耕作制度的战略目标,提高土地生产力与经济效益的技术途径;

(3)了解资源条件与耕作制度的关系。

2.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我国合理耕作制度的目标

一、精致农作

*提高土地生产力是我国耕作制度的中心目标,主攻年单产,多熟种植。

二、经济高效

经济高效是耕作制度的主要目标,#以产出定投入,报酬递减率等。

三、持久发展

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两重性,用养结合,持久发展。

第二节自然和社会资源条件与耕作制度

一、资源环境组合与耕作制度

我国的光温水土地貌等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因素与耕作制度。

二、土地生产力及开发

我国土地生产潜力,耕地生产潜力开发及提高年单产的途径。

第三章作物布局

3.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作物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性、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等概念,理解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意义;

(2)明确影响作物布局的因素,掌握作物布局的基本原则;

(3)理解作物对光温水土和地带地貌的适应性;

(4)了解我国与江苏作物布局及农业结构调整现状与趋势。

3.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

一、作物布局的含义

二、作物布局的意义

三、作物布局的原则

*人的需要是前提,生态适应性是基础,社会经济科学因素是重要条件,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四、结构调整

结构的层次,结构的稳定性与变动性,*合理结构的标准

五、农产品开发方向与作物布局

第二节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一、作物对光的适应性

二、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

三、作物对水的适应性

四、作物对土肥的适应性

五、作物对地带地貌的适应性

第三节我国南方作物布局的特点和内容

一、我国南方作物布局的特点

*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多,普遍实行复种,作物生长季节紧张。

二、作物布局的内容

*作物种类布局,熟制布局,品种布局和搭配,秧(苗)田布局。

第四节江苏省的作物布局

一、江苏省自然经济条件特点

二、农业生产特点:

三、江苏省的作物布局现状和调整途径

第四章复种

4.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复种、复种指数、复种方式、多熟种植、叶-日积等概念, 了解复种在提高资源利用潜力中的作用;

(2)明确影响复种的因素,了解我国熟制带的划分,掌握复种方式的热量需求和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

(3)理解复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复种效益的综合评价,了解南方(江苏)主要复种方式与特点。

4.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复种的概念与意义

一、复种及有关的概念

复种、复种指数、多熟种植、休闲、撂荒、叶-日积等概念。

二、复种的意义

第二节复种效益原理

一、提高光能利用率

二、提高热量利用效率

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复种对地力的集约利用

五、复种与经济效益

第三节复种的条件和技术

一、复种的条件

*#热量、水分、肥料、劳畜力、机械化条件与复种的关系。

二、提高复种指数的技术

*选择适宜的作物组合和品种,采用套作,采用育苗移栽,采用新技术,促早发早熟。

第四节南方(江苏)主要复种方式与特点

一、南方(江苏)主要复种方式的组成

二、主要复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间、套作

5.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带状间作、立体种植、立体农业、土地当量比、边际效应、生化他感、带宽等概念;

(2)明确间套作群体的竞争与互补作用,掌握间套作的技术,了解南方(江苏)间套作的主要类型。

5.2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间、套作概念与意义

一、间、套作概念

单作、间作、混作、套作、带状间作、立体种植、立体种养等概念。

二、间、套作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增产和调节茬口,增加效益,稳产保收,协调作物争地的矛盾。土地当量比的概念。第二节间套作效益原理

一、空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间套作的可适当提高密度和叶面积系数,间套作透光,能充分、经济地利用光能,间套作通风,能改善CO2的供应。

二、时间上的互补与竞争

*一是充分利用全年的生长季节,二是避免农耗。

三、地下养分、水分的互补与竞争

四、生物间的互补与竞争

边行优势与劣势,减轻自然灾害,分泌物(生物化学)的相互影响。生化他感的概念。第三节间套作的技术特点

一、选择适宜的作物及其品种

生态适应性的选择,不同特征特性作物的选配,要求经济效益高于单作。

二、确定合理的田间结构

*密度、行数、行株距、幅宽、间距、带宽。

三、采取相适应的栽培技术

适时播种,保证全苗;加强水肥管理;大力应用化学调控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等。第四节间、套作主要类型与方式

一、主要间作类型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