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纸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11
案例2. 江纸股份资产重组案例2.1 江纸股份基本情况2.1.1 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历史及形成过程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中江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纸股份)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是江西省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股票简称:江西纸业(现变更为中江地产),代码:600053。
公司注册资本16107万元,注册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董家窑112号。
公司主营业务为纸及纸制品、纸浆、造纸机械、造纸原料。
1997年4月,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纸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投入新闻纸生产部分的资产,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以募集方式成立了江西纸业股份公司。
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闻纸生产的过去就是江纸股份的历史。
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江西造纸厂,1950年开始筹建,1952年10月1日正式投产,当时隶属于江西省工业厅,从1969年起先后隶属于南昌市轻化工业公司、南昌市轻化工业局,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和技术改造,江纸公司的日生产能力从5吨提高到300吨水平. 1988年4月经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审核批准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
1994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造纸厂改制组成国有独资公司,即“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5年7月,江纸公司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首批三十三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
1996年1月经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批准,公司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1997年4月,江纸公司将新闻纸生产经营性资产和销售业务等优质资产包装上市,成立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江纸公司组建成为了江西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纸集团),并由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江纸实业发展公司、江西纸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昌九文化纸有限公司和抚州板纸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及造纸一厂、轻工机械厂等直属企业组成。
2.1.2 江纸股份重组前股本结构江纸股份上市时,公司总股本10500万股,其中6000万股为江纸公司以9097.14万元资产按65.95%的比例折合而成,4500万股为发行的社会公众股(含半年后上市的公司职工股450万股)。
2007年《案例分析》教材思考题参考答案(一)轻工纺织化纤类案例一、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岸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 万吨漂白木浆厂项目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什么?(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关注的问题:①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②选址布局要合理,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③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④重点关注特征污染物,对于不同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AOX 、恶臭)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⑤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论证,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应优化论证,纳污水体环境承载力论证;⑥对化学浆、化机浆、脱墨浆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加以论证,注意脱墨废渣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⑦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⑧造纸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有针对性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措施、恢复及补偿措施。
(2)林纸一体化项目评价重点:①林基地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价重点之一。
林纸一体化项目环评及既涉及工业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又涉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林基地往往涉及上百万亩建设规模,因此林基地生态评价应该高度重视。
A.首先要关注林基地建设的选址用地合理性。
B.工程分析是林基地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点内容。
林基地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包括:林基地的立地条件、树种选择、清林整地方式、基地的采伐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是林基地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的关键因素。
c.林基地生态评价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种选址与物种入侵、林地类型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土壤退化、病虫害防治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造纸林基地环境管理中应有生态稳定性监测内容。
②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是林纸一体化项目评价的另一重点。
制浆造纸属用水大户,所排废水仍是我国主要的废水污染源。
因此需注意下列问题:A.建设项目需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清洁的生产工艺来减少水资源利用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废水回用力度,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减少制浆造纸废水向外环境的排放量。
(一)轻工纺织化纤类案例一(林纸一体化)亚洲浆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海南省金海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t 漂白木浆厂1、林纸一体化项目需关注的问题和评价重点是什么?⑴林纸一体化项目需关注的问题:①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的符合性;②选址布局要合理,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③清洁生产水平应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④重点关注特征污染物,对于不同制浆工艺产生的特征污染物(如AOX、恶臭)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控制;⑤污染治理措施需要多方案论证,废水排污口位置选址及排污方式应优化论证,纳污水体环境承载力论证;⑥对化学浆、化机浆、脱墨浆高浓度废水治理措施达标排放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应加以论证,注意脱墨废渣处置,防止产生二次污染;⑦厌氧处理系统产生的恶臭无组织排放,应采取有效的减缓措施并给出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⑧造纸林基地建设生态EIA应有针对性提出生态影响的具体防治对策与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
⑵林纸一体化项目评价重点:①林基地生态环境评价是评价重点之一。
林纸一体化项目环评及既涉及工业污染EIA又涉及生态EIA。
林基地往往涉及上百万亩建设规模,因此林基地生态评价应该高度重视。
A.首先要关注林基地建设的选址用地合理性。
B.工程分析是林基地生态环境评价中的重点内容。
林基地工程分析的重点内容包括:林基地的立地条件、树种选择、清林整地方式、基地的采伐方式及管理模式等是林基地建设生态EI的关键因素。
C.林基地生态评价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稳定性、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树种选址与物种入侵、林地类型变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土壤退化、病虫害防治和面源污染防治等内容,造纸林基地环境管理中应有生态稳定性监测内容。
②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是林纸一体化项目评价的另一重点。
制浆造纸属用水大户,所排废水仍是我国主要的废水污染源。
因此需注意下列问题:A.CP需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清洁的生产工艺来减少水资源利用量和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废水回用力度,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减少制浆造纸废水向外环境的排放量。
典型工伤案例分析当前,工伤案件直线攀升,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工伤保险条例》虽然颁布时间不长,但依然有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
由于工伤内涵的界定不清、工伤保险待遇的性质不明、民事侵权赔偿与工伤待遇之间的关系存在较大分歧,“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机动车”等概念的内涵也不十分清晰。
这决定了工伤行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必然成为行政审判所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1、超龄农民工受伤能否算工伤?【提示】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农民应聘于用人单位,由于其不具备主体资格,与用人单位不能构成《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工作中受伤亦不能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只能按照雇佣关系直接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责任。
【案情】原告季明花生于1957年2月21日。
2007年4月9日,原告在第三人涟水某棉纺织厂工作时受伤,原告右手截肢。
2007年5月下旬,原告向涟水县劳保局申请工伤认定。
劳保局以原告的工伤认定申请不符合受理条件为由,决定不予受理。
原告申请复议。
涟水县人民政府作出维持被告涟水劳保局作出的工伤认定决定。
原告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审判】涟水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在发生事故受伤时,已超过50周岁。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原告已不符合劳动者就业的法定年龄,其受伤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等劳动法律规范来调整。
一审宣判后,季明花不服,向淮安中院提起上诉。
淮安中院经审理认为:劳动关系基于劳动合同所产生,在双方未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其主要实体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关系即可确认为事实劳动关系。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
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医[2005]6号)第七条规定:离、退休仍在工作的人员,不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范围。
案中,上诉人季明花已超过50周岁,属于应退休人员,不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受伤不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调整,其在务工中遭受的伤害,可依照其他法律规定予以处理。
中国股市“铁达尼号”————琼民源琼民源:1996年4月1日收报2.08元,1997年2月27日摸高至26.18元,加上1996年中的10送3除权因素,其理论最高价应在34元以上。
也就是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琼民源的最高理论升幅达1637%。
1.87亿流通盘的股票,1996年跑完全程,1997年开市后仍然是“快马加鞭未下鞍”。
琼民源:这艘超豪华的巨轮,满载充满梦幻的股民启航,向着希望的彼岸汽笛长鸣。
然而,股海无情,1997年2月28日,中国“铁达尼号”琼民源股海沉船。
沉船当日成交5635万股,均价23.75元,有13.38亿元的资金胜利逃生。
同时,有13.38亿元的资金在最后一天入套。
琼民源的庄家以气冲霄汉的凌云壮志,将股价一年之内翻了17倍。
以其巨型的流通盘和豪华的“成长性”而言,是中国股市名副其实的“铁达尼号”。
耐人寻味的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市场上却传出“快买琼民源”的消息,消息的来源是“有背景”的权威人士。
因此而造成的一日之内13.38亿元的成交额,使多少机构和散户从此落入暗无天日的深渊中国股市曾经的航空母舰————上海石化上海石化,中国超级大盘股,总股本72亿股,流通盘7.2亿股。
该股为主力部队驾驭的航空母舰。
从1994年开始有超级主力进驻,每年中期发作一次,一方面以旗舰的姿态炒作;另一方面通过它调控沪市大盘。
在1996年刚刚完成一轮炒作之后,又赶上下半年的中国牛市大行情。
该主力不失时机,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反映,开始了一轮惊心动魄的炒作。
1996年9月20日,该股以完成为期1个月的W双底的底部形态打响了本轮炒作的第一枪。
当日开盘3.90元,报收4.19元。
至10月25日,股价已上摸8.28元,1个月的时间,股价升幅达212.3%。
其间两次连拉7阳,中间只隔1天的喘息时间,在这23个交易日中,如以日K线形态中的酒田战法分析,几乎日日都该卖出。
从10月22日起,主力已开始出货,至11月6日经过12个交易日,主力已将大部分筹码交给了散户或其他大户,而此时的大盘正处于最疯狂的冲高阶段。
资产减值案例科龙电器(000921)2004年度前三季度盈利2.06亿元,到年终却亏损6000万元。
根据科龙电器2004年年报、季报及有关公告可知,科龙电器2004年年末对华意压缩的股权投资计提减值损失约7100万元,存货跌价损失计提总额约为4700万元,对第四季度坏账计提总额约为3000万元,三者合计约1.48亿元。
由于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到年末才计提,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对该公司业绩的判断。
ST江纸(600053),2004年中期一举扭亏为盈而恢复上市。
而ST 江纸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该公司实现净利润2,070万元,其中转回的减值准备高达8,847万元。
显然,如果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2004年中期将巨额亏损。
而年报显示,ST江纸2004年度、2003年度、2002年度的净利润分别为:1.05亿、-4.58亿、-3.32亿;2004年度转回减值准备3.24亿,2003年度、2002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分别为3.51亿、2.26亿。
从中可以看出,ST江纸2003年度、2002年度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大额计提减值准备,而2004年度能够扭亏为盈的原因是转回了巨额的减值准备。
如果不让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会因2004年度巨额亏损而退市。
由于2005年没有巨额的减值准备转回,该公司最近发布业绩预告,2005年中期业绩同比将下降50%以上。
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弊端可见一斑。
“甜饼罐”,原意就是趁食品丰富时往那里储备糖果,形势不好时偷偷取出来享用。
转意特指某些公司设置资产减值准备作为企业报告业绩的蓄水池或缓冲区,一般都是在收益情况比较好的年度以计提秘密准备的形式设立,在战略需要时释放(转回),以达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
施乐公司就是摆弄“甜饼罐”的好手。
1997年,施乐向欧洲的一家上市公司兰科集团(Rank Group)收购了双方合资公司“兰科施乐”20%的股份,使之成为施乐的全资子公司。
施乐为此计提了1亿美元的准备以应付“未知风险”。
1. 导论案例2. 江纸股份资产重组案例2.1 江纸股份基本情况2.1.1 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历史及形成过程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现更名为中江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纸股份)是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是江西省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股票简称:江西纸业(现变更为中江地产),代码:600053。
公司注册资本16107万元,注册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董家窑112号。
公司主营业务为纸及纸制品、纸浆、造纸机械、造纸原料。
1997年4月,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纸公司)作为独家发起人,投入新闻纸生产部分的资产,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以募集方式成立了江西纸业股份公司。
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新闻纸生产的过去就是江纸股份的历史。
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江西造纸厂,1950年开始筹建,1952年10月1日正式投产,当时隶属于江西省工业厅,从1969年起先后隶属于南昌市轻化工业公司、南昌市轻化工业局,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和技术改造,江纸公司的日生产能力从5吨提高到300吨水平. 1988年4月经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审核批准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
1994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江西造纸厂改制组成国有独资公司,即“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
1995年7月,江纸公司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全省首批三十三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之一。
1996年1月经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批准,公司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1997年4月,江纸公司将新闻纸生产经营性资产和销售业务等优质资产包装上市,成立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10月,江纸公司组建成为了江西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纸集团),并由江西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特种纸业有限公司、江纸实业发展公司、江西纸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昌九文化纸有限公司和抚州板纸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及造纸一厂、轻工机械厂等直属企业组成。
2.1.2 江纸股份重组前股本结构江纸股份上市时,公司总股本10500万股,其中6000万股为江纸公司以9097.14万元资产按65.95%的比例折合而成,4500万股为发行的社会公众股(含半年后上市的公司职工股450万股)。
募股资金用于公司总投资13亿元,年产10万吨优质新闻纸(含13.6万吨化机浆)的“九五”技术改造项目,项目完成后,公司新闻纸生产技术水平可达到九十年代国际先进水平,年生产能力达20万吨A级优质新闻纸。
1998年,江纸股份对全体股东实施十送二和公积金十转增一的送股方案,送股方案后,公司总股本达13650股,其中:江中集团拥有7800万股,社会公众股5850万股。
2000年5月,江纸股份实施十配三的增资配股方案,配股价6.88元。
此次配股完成后,江纸股份总股本增至16107万股,其中江纸集团公司(国有法人股)拥有8502万股,占总股本的52.78%;流通股7605股,占47.22%。
此后至企业重组前再无送配股方案。
2.1.3 江纸股份重组前经营情况作为江西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江纸股份要从事“松竹”牌新闻纸的生产和销售,产品提供中央七报一刊南方代印点(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参考信息、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求是》杂志)和上海三大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文汇报)及华东、华中等地区报社和印刷单位。
是国内制浆造纸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和9家新闻集团新闻纸定点生产企业之一。
自1997年上市以来,江纸股份在股票市场一直表现颇佳,1997年至2000年,每股收益均在0.32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大都在10%以上。
但2001年12月,中国证监会南昌特派办对江纸股份进行专项核查时发现,公司的9.9亿元巨额资金被大股东江纸集团占用。
2002年4月,江纸股份公布2001年报,因大股东长期占用巨额资金,江纸股份按帐龄分析法1计提坏帐准备2.6万元,导致当年亏损2.99亿元,每股收益-1.86元。
虽然,2001年12月,江纸集团曾承诺2003年12月30日前归还全部占用江纸股份的资金。
但事实上,到2002年6月30日,江纸集团净资产仅为-1.77亿元,严重资不抵债2,江纸集团根本无力偿还欠款。
当年,江纸集团仅以部分固定资产、备品备件偿还9700万元占用资金,承诺中的其他偿还措施均未实施。
此后,江纸股份的经营状况也是如覆薄冰。
2002年,由于新闻纸市场整体不景气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使江纸股份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也逐年减少。
同时,大股东江纸集团无力还款,继续占用公司巨额资金,又造成公司资金紧张和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计提坏帐准备增加(截止2003年12月31日,江纸股份已计提坏账准备金高达6.49亿元),导致江纸股份2002年、2003年两个财务年度连续巨额亏损,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下降45.1%和28.9%,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3.32亿元和4.58亿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仅为0.1元和-2.73元,净资产1.57亿元和-4.39亿元。
到2003年4月30日,由于两年连续亏损,江纸股份股票简称由“江西纸业”变更为“ST 江纸”,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度限制为5%;2003年5月8日,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通知规定,公司股票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相应变更为“*ST江纸”。
2004年5月19日,因江纸股份3年连续亏损,被上海证交所根据有关规定,暂停上市。
1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帐损失的方法。
账龄是指客户所欠账款逾期的时间。
虽然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或收回多少,不一定完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单从理论上讲,账款拖欠的时间越长,客户的信誉级别就越低,偿债能力就越差,发生坏帐的可能性就越大。
2数据取自:万宁.《*ST江纸股权拍卖能否拍出希望》.中国证券报,2003年12月5日如表2.2所示,江纸股份不仅仅是经营亏损,企业还欠下银行巨额债务无力偿款。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江纸股份的长、短借款高达8.67亿元,逾期未还欠款高达86%以上。
其中欠工商银行7.14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160%。
根据江纸股份的实际情况,企业已无法进行持续经营。
再加上公司己资不抵债、资金缺乏、信贷无门,公司实际已濒临破产。
如果不及时进行实质性资产重组,将带来严重后果。
2.2 重组方的寻找与确定连续三年亏损使江纸股份被上海证券所暂停上市流通。
如果在2004年,下半年公司仍无法盈利,就将被彻底摘牌。
但根据江纸股份的实际情况,企业已无法进行持续经营,仅依靠江纸股份自身力量应该说确实很难有所作为了。
另一方面,江纸股份与江西省内数家上市公司互为债务担保单位,江纸股份累计对外担保5.9亿元,其中与江中制药厂互相担保2.6亿元,与三九生化互相担保3.3亿元,同时凤凰光学又给江中制药厂提供了1.6亿元的贷款担保。
因此,一旦江纸股份被彻底摘牌,企业就失去宝贵的壳资源,也就失去重组的吸引力,必然走向破产的道路,这将会影响到相关银行的债权和数千职工的就业;2万多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数家江西省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稳定,进而影响证券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
为避免江纸股份摘牌破产的连锁负面效应,南昌市政府高度重视江纸股份问题的解决,力图通过资产重组和债务重组的手段,有效地盘活江纸股份资产,消除因江纸股份破产所可能带来的各种消极影响。
2001年开始,南昌市政府着手实施对江纸股份的重组工作,一方面,寻找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希望通过资产重组,即以联合或售出的形式,盘活存量资产。
接触重组方曾包括广州华光、浙江锦江、山东晨鸣纸业,印尼APP金光集团等多家企业,并于2002年9月与山东晨鸣纸业达成协议,同意晨鸣纸业与江纸股份分别出资9000万元和1000万元,实施原江纸股份国债贴息技改项目。
另一方面,南昌市政府与工商银行协商,由市政府以土地资产抵偿40%的银行债务、工行核销20%、重组方承担40%的方案。
但江纸股份高达160%的资产负债率,近10亿元的银行欠款,使山东晨鸣纸业退出了江纸股份重组工作,江纸股份重组陷入僵局。
2003年12月6日,南昌市为了加大江纸股份重组工作,成立了化解江纸股份终止上市风险领导小组,开始更加广泛地接触重组对象,推进江纸股份重组工作。
因包括香港东亚太平洋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都无力解决江纸股份面临的高额负债,以及大股东江纸集团持有的国有股被冻结的局面,虽经过种种努力最终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因为早在1999年,江纸集团为收购江西省抚州造纸厂,曾向中国建设银行贷款2.2亿元,但一直逾期未还。
其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从中国建设银行承接这笔债务。
2001年8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福建办事处向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江纸集团被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清偿责任,冻结了其拥有的5170万江纸股份国有股,占总股本的32.1%,并委托上海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拍卖。
但令人尴尬是2003年12月17日和30日,连续两次对5170万江纸股份国有法人股的拍卖,均无人问津。
历经两次流拍后,2004年3月12日,南昌市政府以市属企业江西印刷集团的名义,投资成立了控股子公司南昌好又多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昌好又多),并于2004年3月16日,在对江纸集团所持有的国有法人股第三次拍卖中。
以每股0.304元的价格,总计1715万元,买下了这些股份。
南昌好又多暂时成为江纸股份法律意义上的第一大股东,江纸集团仍持有江纸股份2961万股,退而成为第二大股东。
南昌好又多注册资金仅为3500万元,企业并无实业资产,资金也不雄厚,根本无法独立完成江纸股份的重组改造,此次收购可以看作是南昌市政府希望通过南昌好又多争取时间,积极寻找实质性重组方,避免江纸股份股权被其他无重组能力的投机者收购,从而给江纸股份今后的重组工作造成障碍。
到了2004年初,南昌市政府决定用土地问题破解重组江纸股份的难题,才使江纸股份的重组方得以最终确定。
首先,南昌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原大股东江纸集团占用资金的清欠力度,使大股东江纸集团归还了1.18亿元欠款,冲回江纸股份已计提坏账的准备金8260万元,使江纸股份在2004年半年度报表中实现了盈利,避免江纸股份退市局面。
其次,南昌市政府寻找到江西江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集团),希望对方重组江纸股份,双方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洽谈,在江纸股份重组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共同努力完成了江中集团对江纸股份进行并购重组的准备工作。
2004年6月12日,南昌市政府发布162号文件,同意由江中集团对江纸股份进行重组。
根据文件,南昌市政府同意将南昌市土地储备中心2003年收储的原江纸集团土地487亩和江纸股份现工业用地88亩,共计575亩以工业用地性质按规定程序协议出让给江中制药集团。
今后,企业重组改制、退城进郊,可将这宗土地的用地性质变更为商业、住宅等综合性用地,进行公开挂牌出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