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单元复习题(附解析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27.29 KB
- 文档页数:9
最新精选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志坚毅比较·探究课后辅导练习第九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下面三组句子中划线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②未尝稍降辞色B、①色愈恭,礼愈至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中有足乐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及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遗:wèi 给予;馁:lěi 寒冷B、撰长书以为贽撰:zhuàn 写;贽:zhì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礼物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sì等待;请:qǐng 请求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箧:jiā 盒子;屣:jī 鞋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之”的用法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非天质之卑A、县官日有廪稍之供B、不必若余之手录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面句子“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余故道而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B、以中有足乐者C、人多以书假余D、以衾拥覆【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怒发冲冠B、冠军C、冠冕堂皇D、冠心病【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D、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表现夸父善于奔跑、志向宏大、气魄非凡的语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邓林”是指______:地名,位置大概今天的______三省交界处。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区别古今词义:1)汤:______ 2)臭:______【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给下面划线的手注音。
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心志坚毅知识点练习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录毕,走送之C、益慕圣贤之道D、戴朱缨宝饰之帽【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于寓言《愚公移山》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气相投D、主人日再再接再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 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寒暑易节易: 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怒发冲冠B、冠军C、冠冕堂皇D、冠心病【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与原文一致的一项( )A、同舍生皆披绮绣B、余则緼袍蔽衣处其间C、戴朱缨宝饰之帽D、足肤军裂而不知【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1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B、感:被……感动C、厝:座D、阴:水之南【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 )A、嗜学(shi)逾约(yù)加冠(guān)B、俯身(fǔ)叱咄(duō)曳屣(yè)C、负箧(qiè)皲裂(cūn)僵劲(jìng)D、媵人(shèng)绮绣(qǐ)缊袍(yù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与原文《孟子二章》中的句子不一致的句子是( )A、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B、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多助之至,亲戚畔之。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相许许: 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寒暑易节易: 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此句理解正确的是( )A、女娃到东海游泳,溺死没有返回。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下面句中加线“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是炎帝之少女B、吾尝疑乎是C、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由是感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失道寡助(guǎ)米粟(sù)B、亲戚(qī)行拂乱其所为(fé)C、畎亩(quǎn)饿其体肤(fū)D、傅说(yuè)胶鬲(g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C、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选出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尽复前行,欲穷其林B、或遇其叱咤,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录毕,走送之D、常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比较下列各组加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在下列四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人恒过,然后能改国恒亡D、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答案】:【解析】:第10题【多选题】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单元复习题(附解析北师大版)(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皓.然()充溢.()始龀.()穷匮.()万仞.()魁父.()亡.以应()法家拂.士()2.下列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3分)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B.乃遗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D.子子孙孙,无穷溃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塑造了愚公的光辉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分析,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忧劳兴国家”的道理。
C.《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毅精神。
D.纪昀是唐朝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流下眼泪吗?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5.给下列新闻稿排序。
(4分)①一个小时的演练全面检验了背景表演的组织保障、策划设计、训练及指挥运行工作。
②首都国庆60周年北京市筹备委员会发言人向记者介绍,今天上午8时30分,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国庆群众游行广场背景演练。
③参演的学生们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划一,展示了优异的训练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④8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翻动手中的花束,表演了41幅文字和图画,共49次变化的背景图案。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第六单元心志坚毅检测题〔90分钟 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5分〕〔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2〕杂然相许.〔〕〔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5〕入那么无法家拂.士〔〕2.翻译以下语句。
〔3分〕〔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行拂乱其所为。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表达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愚公移山?是一那么寓言故事,故事中塑造了愚公的光芒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制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分析,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并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忧劳兴国家〞的道理。
C.?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现了远古人民改造自然的坚毅精神。
D.纪昀是唐朝学者、文学家。
4.语文实践活动。
〔9分〕2021年2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立节约型校园的通知〞,在教育系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
为此,学校开展了“提倡‘光盘’,辞别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有关任务。
【材料一】早在1996年,我国政府就提出,粮食自给率必须保持在95%以上方能保证粮食平安,但现在这个“红线〞已经被冲破。
在2021年前11个月中,我国对三大谷物的净进口量已到达940.4万吨,粮食自给率勉强维持在90%。
【材料二】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高达800万吨和300万吨,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按2021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300元/年〕,中国还有1.28亿的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北师大版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选出最符合原句意思的译文(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拿着经书向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译:我站在左右侍立,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听讲。
C、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我就拿着破旧的衣服在他们之中,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于寓言《愚公移山》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A、胡不见我于王:xiàn,引见B、曾益其所不能:céng,曾经C、故患有所不辟也:bì,通“避”,躲避D、惠子相梁:xiàng,做宰相【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降落B、下降C、投降D、空降【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选出对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 )A、走送之(跑)B、余因得遍观群书(因此)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这、此)D、或遇其叱咄(有时)【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侍坐,备顾问B、乞人不屑也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D、无鲜肥滋味之享【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志坚毅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读《愚公移山》,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 )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
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
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
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夸父逐日”中,“夸父”是怎样追逐太阳的? ( )A、驾车B、骑马C、奔跑D、飞行【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是/炎帝之少女【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对《送东阳马生序》一文的表达方式理解准确的一组是( )A、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有描写。
B、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
C、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
D、本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
【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野芳发而幽香B、百里奚举于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C、故天将将大任于是人也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入则无法家拂士随风潜入夜【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耄老(mào)B、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 duō)被绮绣(pī)C、俟其欣悦(sì)负箧(qiè)曳屣(xǐ)皲裂(jūn)烨然(yè)D、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缊袍(yùn)【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最新精选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北师大版复习巩固九十八➢第1题【单选题】读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指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
B、在三者的比较中,强调“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的因素。
C、点明了本文的主题思想,明示了本文写作的目的。
D、在结构上总领全文。
二,三两段和它是总分关系;第四段和它成递进关系。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对课文《愚公移山》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北师大版复习特训➢第1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A、胡不见我于王:xiàn,引见B、曾益其所不能:céng,曾经C、故患有所不辟也:bì,通“避”,躲避D、惠子相梁:xiàng,做宰相【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下面文段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A、已:停止B、感:被……感动C、厝:座D、阴:水之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答案】:。
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单元复习题(附解析北师大版)第六单元心志坚毅单元复习题(附解析北师大版)(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皓然()充溢()始龀()穷匮()万仞()魁父()亡以应()法家拂士() 2.下列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3分)A.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B.乃遗吏持币往。
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C.孙叔敖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D.子子孙孙,无穷溃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下面对相关内容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塑造了愚公的光辉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惊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通过摆事实和正反两方面分析,归纳出了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忧劳兴国家”的道理。
C.《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故事都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坚毅精神。
D.纪昀是唐朝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不能不使我感动得流下眼泪吗?B.今年,我国的主要日用工业品如棉布、服装、书籍等,都比去年同期增多。
C.尤其是现在,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千万不可置之不理。
D.谢晋非常酷爱自己的事业,并一直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
5.给下列新闻稿排序。
(4分)①一个小时的演练全面检验了背景表演的组织保障、策划设计、训练及指挥运行工作。
②首都国庆60周年北京市筹备委员会发言人向记者介绍,今天上午8时30分,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国庆群众游行广场背景演练。
③参演的学生们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划一,展示了优异的训练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④8万名中小学生通过翻动手中的花束,表演了41幅文字和图画,共49次变化的背景图案。
⑤广场变换的背景图案与长安街川流不息的车流一动一静,交相辉映,成为今晨一道亮丽的风景。
6.口语交际。
(3分)小英要参加钢琴十级考试,每天在邻居休息后仍然继续练习,影响了邻居的休息。
有一天邻居王阿姨对她说:“小英,你练习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了,我们都睡了,你还在弹琴呀。
”小英谦虚地说:“王阿姨过奖了,我离考级还差得远,还需要努力。
” (1)王阿姨的本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英将王阿姨的话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小英,明白王阿姨的本意,得体的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段,完成第7~9题。
(6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分)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9.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2题。
(8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⑥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⑦班军⑧而还,一郡并⑨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值:适逢,碰上。
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④败:毁弃。
⑤既:已经。
⑥汝:你。
⑦遂:于是,就。
⑧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⑨并:都,全。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分)(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12.本文表现了荀巨伯什么样的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7题。
(13分)病房里的感动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
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小女孩。
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
大概是因为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
孩子的小脸煞白。
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小孩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爱的笑,好像很轻松的样子。
“妈妈,那要过几天?”孩子的声音很小。
“用不了几天,孩子。
”孩子没说话,闭上眼,眼泪流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说:“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
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地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大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它们各自都送给了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地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听,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
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妈妈,它们有蛋糕吗?我过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给我买最大的蛋糕?” “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
”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
”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依然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
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了下来:“妈妈,我很疼!”并轻声哼起来。
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你想大声哭是吗?”孩子点点头。
病房里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睡了。
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让妈妈陪着你一起疼好吗?”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
母亲把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疼,你就咬妈妈的手。
”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
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凌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
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我的孩子!”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哭吧。
”一个声音在房间里响起。
“孩子你哭吧。
”房间里的人一齐说。
他们竟是醒着的。
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想哭就哭吧,好孩子。
”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孩子哽咽着问,眼泪浸湿了她的头发。
她的小脸像个天使。
屋子里能走动的人都来到了孩子的跟前,一名40岁左右的妇女拿起一个橘子,一边剥皮一边说:“吃个橘子吧,小宝贝,吃了橘子,你就不疼了。
”说着眼泪滚落在了孩子的脸上。
孩子吃惊地看着她,然后伸出自己的小手去擦阿姨脸上的泪,那女人更止不住地哭泣起来:“我从来没看到过这么懂事的孩子……” 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
有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
13.阅读本文后,你认为“母亲”“女孩”各是怎样的人?(2分) 1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2分)15.“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联系全文,说说母亲“泪流满面”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6.文中为什么反复写母亲“脸上挂着轻松的慈爱的笑”?(3分) 17.对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
(4分)(四)(2011•山西太原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2题。
(13分)常想一二陈鲁民晋人羊祜(hù)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
”他这话还真不是无病呻吟。
他立志伐吴,统一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总是不能如意。
先是碰上一个硬对手陆抗,让他无计可施;好不容易等到陆抗病死了,他正准备出兵,晋武帝又听信贾充谗言,不愿动武,错过伐吴最好时机;又过了几年,晋武帝终于想明白了,要大动干戈了,羊祜已老得走不动了,不由得发出这千秋遗憾。
宋人辛弃疾也有同感:“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辛弃疾立志抗金,收复失地,但南宋朝廷一帮主和反战君臣,百般阻挠,处处掣肘,让他空有一腔报国志,在等待与无奈中,慢慢老去,加上孩子也不争气,让他很是失望。
一生坎坷,壮志难酬,他只有寄情于诗词曲赋中,发发英雄牢骚,出出豪壮怨气。
好在“无心插柳柳成荫”,他的牢骚怨气竟也有“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气势,无意中又成了一个“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标本。
扪心自问,我们多是些平常人,没有羊祜、辛弃疾那么大的襟怀和抱负,不如意的层次也没他们那么高,但遇到的不如意事却一点不比他们少,虽然都是些家长里短,庸常小事,鸡虫得失,小悲小伤,但也常让我们心情郁闷,无法排遣。
其实,细想起来,有很多不如意事都是自找的。
譬如,刻意去争一些不该争或意思不大的东西,争位置,争职称,争荣誉,争排场,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老是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结果越比越不如意;或各种欲望太强,结果力不从心,自寻烦恼。
那么,我们不妨适当放弃一些身外之物,减一减太盛的名利之心,不如意事自然就会减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少想不如意事,多想如意的事,这是民国元老于右任的人生态度。
他曾写过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是“如意”。
既然“不如意事,十常居八九”的大趋势基本无法改变,那何妨索性忘掉或少思那不顺心的“八九”,多想想让人高兴的“一二”。
这可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不是鸵鸟的埋头战术,而是达观者的生活态度。
比如说吧,是楚霸王,你就应常想破釜沉舟,少思霸王别姬;关老爷呢,该常想过五关斩六将,少思走麦城;曹孟德就应常想官渡大捷,少思赤壁惨败;李后主呢,要常想“凤阁龙楼连霄汉”,少思“最是仓皇辞庙日”;孟进士呢,该常想“春风得意马蹄疾”,少思“昔日龌龊不足夸”;东坡先生,则宜常想“千里共婵娟”,少思“高处不胜寒”;清照女士,当多想“应是绿肥红瘦”,少思“凄凄惨惨戚戚”;拿破仑元帅呢,应常想奥斯特里茨战役,少思那不幸的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