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应用的探索[摘要]校园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治疗方法的一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种新颖的形式。
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能够发挥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创始人莫雷诺(Moreno)创立心理剧(psychodrama)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它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1]。
校园心理剧是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借助舞台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和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启发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
一、校园心理剧的结构校园心理剧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物、内容与活动的环境三方面,人物又主要有四种角色:心理辅导老师、当事人、参与者和观众[2]。
心理辅导老师是心理剧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心理剧的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和控制;当事人是指遭受心理困惑的学生,他们一般来说是表演的主角;参与者通常试演当事人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来帮助当事人更好地解决问题;观众不主动参与心理剧的表演,他们体验心理剧的表演,并在表演完成之后进行分享与讨论。
校园心理剧的内容所反映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均来自学生。
校园心理剧的活动环境主要是圆形舞台和观众席,有时也在教室中进行。
活动场所最好安静、宽敞、舒适,不要太大。
校园心理剧的治疗过程可分为暖身阶段、演出阶段和分享阶段[3]。
暖身的作用是用来激发创造性的潜能,同时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使参加者相信导演和信任团体。
演出阶段是在团体指导者的指导下,完成心理剧的演出。
演出阶段是发现问题深层原因所在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达到领悟、习得新行为的阶段[4]。
分享阶段是心理辅导老师组织讨论,发掘学生未能注意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悟的阶段,是对治疗目的的强化阶段。
心理情景剧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心理情景剧是一种通过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现各种心理问题和情境的艺术形式。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心理问题,并且促进心理自助和心理健康。
在大学生群体中,心理情景剧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自助研究工具,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面对种种心理问题,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文将探讨心理情景剧在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方面的作用,以及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潜在价值。
1. 提高心理问题认知心理情景剧可以通过表演角色的方式,将具体的心理问题具象化,让大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心理问题。
通过观看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对心理问题的本质和影响有更清晰的认识。
这种直观性的认知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心理素养,进而促进心理自助研究。
2. 增强心理问题解决能力3. 促进心理健康讨论二、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潜在价值1. 激发积极心态心理情景剧可以让大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各种积极心态在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树立积极心态的信念。
通过角色扮演,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积极心态在心理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对各种心理问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生活幸福感。
心理情景剧具有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潜在的价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
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开展心理情景剧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希望未来能够更多地将心理情景剧应用到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服务中,让更多的大学生受益于心理情景剧的促进和启发。
【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心理情景剧对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的促进作用以及在大学生心理健康领域的潜在价值,阐述了心理情景剧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增强解决能力以及促进心理健康讨论与心理健康服务等作用,并且探讨了心理情景剧在激发积极心态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教育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校园心理剧的特点之一是以生活为素材。
校园心理剧通过选取学生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和困惑作为情节,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地认同和参与其中。
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剧中角色的心理世界,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校园心理剧还具有情景模拟的特点。
通过编排情节,将学生在特定场景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感表达进行再现,使观众能够在观剧的过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体验。
这种情景模拟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不同心理状态的产生和发展。
校园心理剧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心理剧可以通过剧中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引导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剧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参考和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和解决自身困扰。
校园心理剧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沟通能力。
观看校园心理剧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
这对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正常的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校园心理剧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的培养。
剧中的情节和角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各种情绪,并了解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通过剧中角色的经历和成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有更深入的理解,学会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校园心理剧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其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虽然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剧中情节的塑造和演员表演的技巧等方面的限制,但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校园心理剧仍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育方式和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宝贵的支持和指导。
试论校园⼼理情景剧在⼤学⽣⼼理健康教育中的作⽤试论校园⼼理情景剧在⼤学⽣⼼理健康教育中的作⽤【摘要】⼤学⽣⼼理情景剧是我国⾼校近年来的新⽣事物,在⼤⽣⼼理辅导和⼼理治疗⽅⾯能够发挥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和效果,是⾼校开展⼤学⽣⼼理健康教育的⼀种有效的教育辅导⽅式⼼理情景剧是从⼼理剧中发展⽽来,它通过学⽣⾃编⾃演或观看映学⽣⾃⼰或他⼈在校园⽣活中遇到的冲突、烦恼等,和应当受到的⼼理健康教育融为⼀剧,寓教于剧,让学⽣在轻松愉快的⽓氛潜移默化地学到⼀些解决⼼理问题的⽅法,得到⼀些有益的启⽰,重新审视⾃⼰的问题。
从⽽改善⼈际关系,解决⾃⼰的⼼理困惑,获得成长。
【关键词】校园⼼理情景剧⼼理健康教育作⽤校园⼼理情景剧是近年来⼼理辅导领域出现的⼀个新⽣事物,在⼤学⽣⼼理辅导和⼼理治疗⽅⾯发挥了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和效果,是⾼校开展⼤学⽣⼼理健康教育的⼀种有效的教育辅导⽅式。
⼼理情景剧是在⼼理剧的理论基础之上,从青少年的⼼理需求出发,以体验为主要途径,通过演绎校园⽣活中的⼈和事来减轻学⽣的⼼理压⼒,使学⽣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活中的问题。
它寓教于剧,让学⽣在轻松愉快的⽓氛中潜移默化地学到⼀些解决⼼理问题的⽅法,得到⼀些有益的启⽰,从⽽重新审视⾃⼰的问题,改善⼈际关系,获得成长。
⼀、⼼理剧特点⼼理剧是美国精神病理学家莫瑞努1921年所创,主要⽬标是诱发患者的⾃发⾏为,以便直接观察他的病情。
它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以某种⼼理冲突情景下的⾃发表演为主,将⼼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压⼒和⾃卑感,诱导出当事⼈的⾃觉性,增强其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促进⾃我成长。
与普通的相声、⼩品不同,⼼理情景剧注重的不是娱乐性,⽽是找出现实中蕴涵的⼼理冲突点。
抓住针对⼈群的⼼理冲突,⽤艺术的形式加以表现,往往能起到⽐单纯的说教更好的⼼理疏导作⽤。
⼆、校园⼼理情景剧对⼼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作⽤1.校园⼼理情景剧是⼀种团体⼼理辅导⽅式校园⼼理情景剧避免了枯燥的灌输式教育,学⽣们在快乐活动中⾃觉学习到⼼理健康知识,掌握了⼼理调适⽅法。
浅析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李丹丹【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摘要】Campus psychodrama , as a new cultural style and group activity , is an active and healthy mental education activity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aning of campus psychodrama and its function , as well as some problems exist in the application .%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和团体活动方式,是满足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具有创造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校园心理情景剧含义、及其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开拓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路。
【总页数】2页(P11-12)【作者】李丹丹【作者单位】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4【相关文献】1.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J], 张吉浩;2.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J], 喻瑶3.试论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J], 乔永平4.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运用 [J], 李丹丹;姜春玲5.校园心理情景剧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 [J], 刘洪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心理情景剧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我开始输出关于的内容: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自助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心理情景剧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可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自助行为,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基础。
1.2 研究意义心理情景剧还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自助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应对机制,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研究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自助中的应用和效果,不仅有利于丰富心理干预手段,更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2. 正文2.1 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自助中的应用心理情景剧可以帮助大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通过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和行为反应,大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心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从而提高他们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识别能力。
心理情景剧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
在剧场中观看心理情景剧的学生们可以分享彼此的心理感受和看法,互相倾诉和支持,促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理认知。
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自助中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心理情景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释放和互相支持的平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通过不断推广和完善心理情景剧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
2.2 心理情景剧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自助心理情景剧是一种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方法。
[摘要]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独特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直观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
对此,在深入探讨目前高校心理情景剧的发展问题,立足学生实际情况,从剧本的素材挖掘、专业性和情景合理运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以促进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22-0012-02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中的作用与实践①黄捷畅(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一、心理情景剧研究现状(一)心理情景剧的定义心理剧作为心理情景剧的理论基础,由心理治疗专家Jacob L.Moreno 所创,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技术手段[1],主要在团体领导者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将心理事件以戏剧形式呈现出来,让当事人扮演其中某些角色,从特定角度去重现和解决事件问题,帮助当事人宣泄情绪、压力等问题,修正当事人的心理或心态。
[2]心理情景剧是基于心理剧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根据日常生活情景,以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展现日常生活情景中的心理事件,让参与者在剧情撰写和表演过程中认识事件和问题并寻求解决方式,从而促进参与者的情绪表达、认识能力和行为方式等各方面的改善,增强参与者的心理调节能力。
与心理剧相比,心理情景剧更注重教育辅导。
(二)心理情景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心理情景剧便进入中国,在近些年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应用,并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相结合,探索出了一种更为生动形象与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3]。
目前,心理情景剧主要被运用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真实事件为题材,将学生常见的心理、情绪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以舞台剧的展现方式进行演绎,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心理问题处理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4]。
浅析校园心理剧的应用校园心理剧是指以校园为背景,以学生心理问题为主题的戏剧形式。
它旨在通过表演、对话等手段,深入探讨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校园心理剧的应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校园心理剧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压力大、情绪低落等。
此时,校园心理剧的表演能够让学生通过观看他人的故事,看到自己的影子,进而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校园心理剧可以通过角色塑造和情节设置,展现一个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的种种挫折和困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校园心理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演校园心理剧既是学生的一种参与行为,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饰演不同角色,切身体验其中的困扰和选择,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观众在观看校园心理剧的过程中,也能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园心理剧可以通过展现一个学生在校园暴力中受到欺凌,并最终通过勇气和智慧解救自己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和困扰。
校园心理剧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校园心理剧中,学生可以通过角色间的互动和对话,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观众在观看剧中的互动和表演时,也能感受到角色之间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引发对话和交流。
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校园心理剧可以通过展现一对好朋友因为一些误会而产生矛盾,最终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问题的故事,帮助学生学会用心去倾听和理解朋友的处境。
校园心理剧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校园心理剧的表演,学生能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通过对校园心理剧中人物生活的感悟和剧情的发展,学生能够在思考与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校园心理剧可以通过展现一个人因为追求名利而失去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内心的需求和生活的品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学校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中,但仍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比如教育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
为了有效的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新颖的形式出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并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索。
一、心理情景剧的定义心理情景剧是一种通过戏剧演出形式展现人物情感、问题、遭遇、矛盾及处理方式的表演形式,是一种培养人际交往、判断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效途径,通常需要有固定的剧本、故事情节,并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引导观众积极处理心理问题。
二、心理情景剧的应用中小学校、高校、社区、医院都在使用心理情景剧探讨、引导心理健康。
在高校中,心理情景剧主要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咨询、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
针对心理情景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演员经验的提高心理情景剧提供了给学生一个表演的机会,让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加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承担责任等能力。
此外,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2、知识的传递心理情景剧不仅可以通过剧情展示来传递心理知识,还可以通过演员个人的心路历程更好地传达知识的讯息,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所要讲解的内容。
同时,剧情中反映的人物与事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社会、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3、解决问题在演绎过程中,演员可以通过角色的不同情感、思考和做出不同决策等,来表达对问题的判断和看法,从而引导观众正确地面对生活、解决行为问题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心理情景剧应用的难点虽然心理情景剧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脱离现实心理情景剧剧情更看重心理内部冲突的凸现,而现实生活情景的展示往往显得逼仄、狭窄,难以真正落地实际应用。
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作者:刘鹏飞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7年第01期【摘要】本文阐述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探索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针对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校园心理情景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用【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24-02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在不断地提升。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强化心理体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促进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成为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心理情景剧简介心理剧是由精神分析学派发展而来的一种治疗方式。
20世纪30年代心理剧由精神科医生创立并发展起来。
1980年,心理剧传入我国,我国心理咨询与教育心理学领域逐渐了解到这种心理治疗方式。
心理剧通过成员角色扮演,模拟某种情景,在固定情境中体验情绪的变化,提高自我认知、人际交往能力并完善人格特质。
心理剧的情节、主题是围绕着角色人物进行的表演。
人的内心矛盾冲突是可以通过心理剧的角色人物来展现的。
主要的人物有角色扮演者、观众和心理咨询师。
角色扮演者通过展现角色的内心冲突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观众通过体验角色的感受对问题产生共鸣。
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剧的导演者和策划者。
二、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一)帮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校园心理情景剧的主要素材。
心理情景剧的创作者主要是学生,他们熟悉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大学生经常出现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如环境适应问题、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
心理情景剧取材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旁观的学生,都多少可以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者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从而因为共同的问题产生共鸣。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指出,当人们意识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后,内心的负面情绪就会有所缓解。
心理情景剧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帮助学生表达心理冲突,宣泄情绪,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拓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师课堂设计的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心理技能应用于实践。
将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重要途径。
把心理情景剧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可以使教学增添趣味性,符合大学生的学习方式。
心理情景剧类似于表演话剧的形式。
这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导、自己演,集知识、趣味体验于一体。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导演一部心理情景剧将会面临很多问题,心理情景剧的导演者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因此,教师作为心理情景剧的导演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会影响未来求职工作能力。
但是,大学新生往往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因人际冲突引发的校园恶性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校园心理剧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互动平台。
从心理情景剧的创作、舞台设计、角色分配、排练、场地的安排,所有环节都需要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
在心理情景剧的设计、表演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冲突,这样就给成员提供了解决人际冲突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
心理情景剧的排练表演过程中,会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这就要求团队成员彼此理解宽容,相互鼓励支持。
同时,从心理情景剧取材来看,其多数涉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通过情景剧的表演,观众可以客观地观察其他人的人际交往问题,从而重新界定自己的行为,成员通过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另外,心理情景剧中更多的是传递积极的情感,要求学生从正面去表达美好和爱的感受,用行动去传递积极的感情。
(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心理情景剧存在AB剧的表演形式,通过两种截然相反的表达方式展示不同表现形式下的不同反应。
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消极的心理品质对比分析。
正反面的表演方式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重新诠释,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提供积极的个性借鉴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处世方式,完善学生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有资料表明,心理情景剧目前主要应用于高校的课外活动。
2010年以来,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把心理情景剧作为每年“5.25心理活动月”的活动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
但是,将心理情景剧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还是相对较少的。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于2014年开始尝试将心理情景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对心理情景剧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进行了探索。
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心理情景剧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
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如下:第一,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模块教学,如自我认识、情绪管理、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恋爱心理、学习管理、职业规划等。
根据模块教学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第二,按照班级人数进行小组划分。
一般每10人一个小组。
按照小组成员想法自由选择“AB剧”表演。
A剧表演小组进行正面积极取向表演,B剧表演小组进行负面取向表演。
当其中一个小组表演时,其余学生作为观众观看。
表演结束时所有成员进行总结、评价。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情景剧创作表演。
为了避免流于形式的表演,教师要注意在情景剧表演结束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总结,深刻领会情景剧表演所蕴含的心理技术和将此技术迁移到生活的方法等。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一)学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情景故事成分多而心理层面成分少,过分夸张了情节的曲折跌宕而忽视了对内心活动的描述。
学生创作过程中容易忽视心理活动的刻画而重视情节是否有吸引力,这就导致了舍本逐末,达不到心理情景剧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创作心理情景剧时重在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情节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前后变化,使观众通过多角度的观察理解不同视角下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处境。
(二)心理情景剧创作环节创新性不够。
目前现有的心理情景剧剧本取材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点。
创作心理情景剧剧本是心理情景剧表演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足,不能够选取身边新颖的题材,很难创作出既有丰富情节又符合心理学教学目标的情景剧剧本。
为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着重介绍每个心理情景剧的主题和所要完成的目标,密切注意情景剧的情节设计符合模块目标。
教师可以采取征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用化名的方式介绍身边的趣事,将选取的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三)心理情景剧表演结束后的分享环节讨论不够深刻。
心理情景剧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分享环节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心理情景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直接传授。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直接将结论公布给学生。
在采用心理情景剧教学之后,教师把学生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
通过观看心理情景剧,学生思考、讨论、总结,最后形成结论,教师将结论间接地传授给学生。
分享阶段是促使学生总结思考的重要阶段,学生最后完成思想意识的升华。
目前很多心理情景剧的表演流于形式,学生热闹的表演背后却毫无思想体会,达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虽然把分享环节放在最后,但是要对分享环节足够的重视。
教师需要留给分享环节充足的时间,使心理情景剧切实达到学生掌握心理技术的目的。
(四)家长的协助参与会增强心理情景剧的实践效果。
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背后都有着家庭教育的影子。
学生通过心理情景剧掌握的心理技巧需要在生活中运用,这需要家庭环境的配合。
因此,校园心理情景剧的设计、表演可以积极邀请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情景剧的设计可以取材于家庭生活,反映学生家庭生活状况。
同时,教师将心理情景剧的分享内容反馈给家长,争取家长的配合,帮助学生完成所学的心理技巧在生活中的迁移过程。
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心理情景剧的表演中,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升表演效果。
总之,将心理情景剧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已经显示出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今后,教师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心理情景剧的设计和表演,努力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从生活中捕捉更多有价值的情景剧题材。
同时,专业教师还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提高指导和管理心理情景剧表演的能力。
【参考文献】[1]韦玉敏.心理剧在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的应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2015[2]邓旭阳.桑正芹.心理剧于心理情景剧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3]项传军.大学生心理情景剧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9)[4]周圆.团体辅导:理论、设计与实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2012JGZ191);“情景式体验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2014JGB435)【作者简介】刘鹏飞(1982—),女,吉林白城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讲师,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咨询、沙盘治疗。
(责编卢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