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超 高职陶瓷特色专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0.84 KB
- 文档页数:2
第5期2023年10月No.5Oct.2023上海教育评估研究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基金项目:2021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双高’院校办学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研究”(WZYGJzd202102);2022年度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办学绩效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以温台地区为例”(22wsk585)。
收稿日期:2023-05-13,修回日期:2023-06-05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双高”院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卢跃茹(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贸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摘要:为了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双高计划”院校纷纷实施绩效评价管理,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必然需求。
基于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参考《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提供的政策性绩效指标框架,构建了包含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以及管理与执行指标在内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提出应健全上下贯通的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科学设置各级绩效评价指标权重、持续监测和利用院校绩效评价结果以及进一步完善院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配套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绩效评价中图分类号:G71,G40-05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80(2023)05-0038-06Research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of “Double High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LU Yueru(School of Digital Economy &Trade ,Wenzhou Polytechnic ,Wenzhou ,Zhejiang 325000)Abstract :The “double high ”institution is transforming from scale expansion to internal development.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Based on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referring to the performance index framework provided by the Provisional Measures for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at includes output indexes ,efficiency indexes ,satisfaction indexes ,as well as management and execution indexes.In addition ,suggestions are made such as establishing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connect the upper and lower levels ,scientifically setting the weigh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es at all levels ,continuously monitoring and utilizing the results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further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s for budget performance management.Key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Double high plan;Performance evaluation2023年10月在历经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的建设后,“双高计划”的实施标志着高职院校从单纯规模扩张阶段进入内涵质量发展新阶段。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作者:邓珏来源:《职教通讯》2022年第04期摘要:新时代三个“新”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模式,技能型社会建设期待职业教育扩展服务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召唤职业教育走向素养本位,为此,职业教育必须推进高质量发展。
基于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概念本质的厘定,认为与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的高适应性应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当前,需健全适应机制,增强适应社会与个体发展能力,以加快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步伐。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价值追求;实现路径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我国职教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BJA210104);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嵌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687)作者简介:邓珏,女,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对外汉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4-0018-06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视。
2021年,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质量”一词成为热词;同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印发。
因此,职教人必须深入领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义,把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需要高质量发展(一)三个“新”要求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模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为整体理论,用以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
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正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求职业教育不仅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更要为人的发展服务,满足人民对教育的期许,增强人民群众在职业教育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新发展理念希冀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思路与模式,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同频共振,优化资源配置,达成资源共享;新发展格局呼唤职业教育在步入“内涵式发展”[2]后,既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国际型、开放型技术技能人才,也要为本国产业振兴输送本土型、区域型人才,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探索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在发展走向和具体实践方面实现中国特色理念与模式的构建[3],为世界职教事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第19卷第4期2020年12月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TONG VOCATIONAL&TECHNICAL SHIPPING COLLEGEVol.19No.4Dec.2020doi:10.3969/j.issn.1671-9891.2020.04.023“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内涵、价值与路径李彦江(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建筑装饰学*,江苏徐州221116)摘要: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78要功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发展、特色化发展78要标识。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从职业教育大国走Z职业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建设高水平专业群需要确立系统思维,做好加、减、乘、除,树立多元共生的质量观并激发高职院校及教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生动力,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组织创新。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职*校;高水平专业群;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9891(2020)4-0099-060引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为落实其要求,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要中量高职院校中建设50高水平学校、150高水平专业。
报、审、筛选,共确定56所高职院校为高水平学校,141专业为高水平专业。
读高水平专业,和要,高水平专业建设发展特,提高水平专业设发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内涵、溯源、要素分析高水平专业设高设和叫是高职院校人业,教融合业,高职院校专业设和人改革为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关所,关人和方向和,其和要。
1.1高水平专业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为国家高。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学实、业高建设专业为专业,、术专业学专业合。
少年写作102“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林敏晖现阶段,高质量发展是高职教育正在面临的全新机遇与挑战,并且,这也与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逻辑、耦合类型、人才需求等相匹配,而双高计划则为高职高质量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高质量发展应将自身定位于有高度、有精度、有深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重点管理决策,我国教育部建设改革创新型高职专业群,并大力支持发展中国特色与世界标准,为高职教育改革创新与内涵建设提供有力推动力量,促使高职高质量发展得以切实实现。
高职教育现代化,提高高职院校现代结构力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与合作的合理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缘起1.高质量发展耦合高职类型教育属性的价值逻辑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类型,具有相同关键影响。
”高职教育 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方式和工作经验,精准定位经历了塑造优秀人才、高技能实践型人才、高端技能人才文化层次和通识教育三大发展,一直处于犹豫的状态,与高等教育同化,使用价值减弱。
《规划》的明确提出,确立了高职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类型的地位和使用价值。
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与文化教育类型的特点是双重耦合,突出了高职教育“高性、开放、职业危害、跨界营销”的特点。
随着“双高计划”的明确提出,高职教育的“高”被重新定位,区别于普通教育,它强调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理论创新,“高本性”的高职教育强调技术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自主创新。
多元化、互动性、灵活的办学方式的社会发展凸显了高职教育“开放式”办学、多元化参与、资源共享的特点。
服务项目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司发展设置专业和课程,“职业危害”体现优化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岗位要求和岗位要求,坚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输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包装I教学研究艺术类新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问题与路径研究■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车延年摘委: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新建高职院校大量涌现。
就新建院校而言,质量是其生命线,更是国家政策、产业升级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建高职中,艺术设计类院校因其存在专业布局不合理、学习职教理念氛围缺失、校园文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使其加强质量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
为此,在艺术设计类新建高职院校发展中,应加快完善以优势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布局、打造全员学习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塑造质量文化理念等措施,以期为艺术设计类新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关魏陶:艺术设计类;新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路径[作者简介】车延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教育领导与管理。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提出的总要求。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新建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既壮大了高职院校队伍,又承担起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作为职教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由于其招生方式、生源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独具特点,因而在新建高职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鉴于此,本文在阐释新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和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新建高职院校注重“质量为本”的必要性(-)国家政策的整体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当代高职教育的主流语境2019年颁布的《方案》从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训质量、就业质量等多方面对办学质量提出了要求。
同年12月,国家实施“双高计划”,重点打造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141所高职院校的高水平专业(群)。
此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政策输入⑵,既为立项院校指明建设方向,又为其他院校树立标杆,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迈入高水平发展阶段。
新建高职院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以“双高计划”为引领,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发展需求,走出一条兼具地区特色、产业特色、院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摘要:现如今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各行各业提高了对于人才的需求。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在新时代要让高等职业教育朝着高质量的发展,这样才能够给未来各行各业输送更多高品质、高素养的技术性人才,并且能够尽快适应各个工作岗位,以此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加快各行业技术的创新。
对此,本文针对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望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各产业在结构上的不断调整,使得高质量发展现已经成为了国内目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总基调。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国内培养高新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能够顺应当下社会以及各行业的发展也应该顺应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将提升院校的整体品质作为未来的发展的主线,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解决以往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难点与不足,以此来提升在社会以及行业中的影响力[1]。
一、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首先,要创建高质量、多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相应的职业启蒙教育制度,在开展基础教育的过程当中有效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能够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其次,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在保持原有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根据各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比例与规模;然后,打造具有本院校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入1+X证书制度;最后,注重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未来高新技术领域培养更多优质人才[2]。
二、确保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1.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对于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要确保所开设的专业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内容要顺应当下的产业升级以及技术变革的趋势,要随着行业的发展增设例如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相关高新技术型专业;增强例如学前教育、康复疗养、护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例如冶炼、化工、轻纺、建筑等相对传统专业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与更新;对于正在逐渐消失的专业要进行停招;对于当下市场火热、人才短缺的行业要进行生源的扩招,以此来对建立起与产业链、创新链进行紧密连接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特色发展、
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探讨
万明;封彦;张振方;乔晓荷
【期刊名称】《教育信息化论坛》
【年(卷),期】2022(6)15
【摘要】国家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将一流专业建设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建
设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梳理目前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顶层设计、解决途径、方法措施、人才培养"的思路,通过实施"三位一体、六计并举、九建齐进"的"三六九工程",以西安工程大学国家一流专业纺织科学与工
程课程为例,着重从一流育人理念、一流教材、一流课程、一流课堂、一流人才培
养模式、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双创"教育、一流质量文化九个方面入手,努
力实现地方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万明;封彦;张振方;乔晓荷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教务处;西安工程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地方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探讨——基于大理学院药学专业特色发展的思考
2.
以创新和特色推动高校英语一流本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大连海洋大学英
语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3.区域经济发展视域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逻辑与策略——基于对湖南省70所高职院校138个省级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分析4.“双一流”背景下行业划转地方管理高校内涵式发展路径探析——基于H大学的发展实践5.基于地方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化高职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路径研究作者:蔡舒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24期[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培养可以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高品质技术型人才,高职新商科必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战略,不断推进专创融合的进度。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的专创融合道路存在融合度欠佳、协同性不足、双创共享实训基地缺失等诸多问题,而建设新商科专业群是有效推进新商科专创融合的重要手段。
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创融合”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商科专业群建设意义,具体探究新商科专业群专创融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专创融合;产教融合;新商科专业群;改革路径[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4-0019-03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也是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重点攻克的教育课题。
为了创新改革高职院校新商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收获更为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高职新商科应通过建设专业群推动专创融合,构建专创融合的教育模式,多维度进行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探索全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路,助力于新商科实现专创融合,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战略的落实。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专创融合”中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建设未能满足区域产业创新需求相较于本科教育侧重于专业化通识教育与理论教育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最大的区别是更重视专业化应用教育与实际技能教育,教育内核与本质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为高职新商科教学直接对接区域产业人才需求,因此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产业发展良好地融合,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建立在产业与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商科更应认识到产业发展更加需要高素质数字化技能人才,因此在建设专业群时要重点打造数字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高职院校陶瓷专业研创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张晶;徐利华;徐家成;王舜;张晨韵;黄春娥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24(57)2
【摘要】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专业为例,提出“以科研为基础,以创新为手段,研创结合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创育人实践路径,通过提高教师研创育人能力,将科研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将科研项目引入学生创新性实
践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指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和研创育人协同思
政育人等途径,将科研创新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总页数】3页(P6-8)
【作者】张晶;徐利华;徐家成;王舜;张晨韵;黄春娥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高职院校"产教学赛研创"六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探究
2.论高职院校提升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双创” 实践能力的协同育人机制
3.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协同育人有效机制的实践与分析——基于对杭州4所高职院校的调研
4.高职
院校智能制造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5.高职院校“岗课赛证”综合育
人机制实践探索——以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陶瓷特色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王超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6)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成为了高职教育的关键词。
面对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重任。
本文分析了高职陶瓷专业建设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问题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对优化人才培养途径,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陶瓷文化,培养非遗传承人等将产生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
“双高计划”的先行实施将重点打造“第一梯队”,引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专业是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水平、效益的集中体现,专业发展与学校改革发展定位密切相关,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社会服务的效果。
高职院校陶瓷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为陶瓷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支撑陶瓷产业发展、繁荣中华优秀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1高职院校陶瓷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已形成了以江苏宜兴、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广东佛山、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山东淄博等为代表的众多陶瓷产区。
陶瓷手工艺品凝聚着创造者的高超技艺、丰富情感与人文精神。
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色陶瓷创意产品不断升级,形成了特色优势发展的良性局面。
但随着能源枯竭、技术瓶颈、粗制滥造等问题的不断涌现,陶瓷产品同质化、机械化、数量化发展的模式愈演愈烈,传承创新、工匠精神、绿色发展的理念似乎愈走愈远。
随着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悄然兴起,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发展方式转变与之形成历史性交汇,这必将引发传统产业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的深度调整与变革,陶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
(1)人才培养质量差异较大
受限于职业院校硬件环境条件与地方陶瓷产品特点,陶瓷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训条件、人才培养规格、技术技能目标等往往具有偏向或无法统一,导致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由于陶瓷工序的复杂多样,陶瓷专业人才的技能评价缺乏统一标准,有时无法有效适应产业链升级而出现的变化。
(2)工匠精神需要强化培养
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大工业生产的社会大趋势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外来文化势不可挡的驱使下,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培养陶艺人的工匠精神,不断唤起、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独立创作精神成为重要的课题。
(3)融合创新存在明显短板
陶瓷艺术除了继承式的发展,进一步的积淀,也需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陶瓷材料和工艺之间寻找结合点,更好地运用和驾驭好陶瓷材料。
目前,陶瓷作品创作中,还是有着设计、材料、工艺等无法融合的突出问题,导致陶瓷作品的创作往往缺乏元素或亮点,艺术与科技无法融合。
能踏踏实实地把窑炉烧成、工艺及艺术结合的陶艺家不多,限制了很多艺术元素、艺术语言的创新表达。
2高职院校陶瓷专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
(1)加快构建特色专业群,致力培养复合人才
2019年,国家公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提出“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
从已有数据分析发现,产业布局中,服务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的专业群相对较多,总数超过了300个,这对于产业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事实上,随着陶瓷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技术要素同步升级,专业开设或发展建设过程中,如果一直只是狭小的专业面向、一味追求热门的市场而无法形成合力,就很有可能因为无法有效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变化而逐渐边缘化甚至被淘汰,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将无法适应更新的就业岗位。
陶瓷产品的升级换代,需要从设计、材料、工艺等多方面综合,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
唯有依据产业结构调整,适时重构课程体系,充分依据陶瓷工艺链的逻辑性关系与产品设计发展方向,梳
理整合陶瓷专业群或专业集群,工艺与艺术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跨界与专业融合,合力打造创新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从差异化的独特视角表达出“高光”的呈现效果或艺术语言。
(2)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人才资源是高校办学的第一资源,高水平的师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为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师资团队需要按照分类管理、量身打造的理念,通过拜师学艺、跨界融合、下厂实践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强化自身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聘请陶瓷艺术大师、高级技师,建设大师工作室,积极实施“一师一室一门类”、“一师一徒一技艺”等人才引培工程,传承发扬传统陶瓷艺术,将创新理念互通互学。
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授课、合作研发等方式,实施“一专一兼一课程”、“一师一企一岗位”等技能提升工程,强化动手能力的同时,传授学生更多“零距离”实践技能;通过聘请创业、企业导师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实施“跨界+融合+创新”工程,积极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
(3)建设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充分依托政校企行“四方”理事会,创新“双元双创双融”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陶训基地+工作室+展创中心”教学模式,与地方企业合作开展“招生招工一体、校企联合培养”的陶艺人才“现代学徒制”培养项目,按行业标准培养陶艺“现代传承人”。
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发挥陶艺大师在高超技艺、创意思维、创新理念方面的传帮带引领作用,全面支撑学生动手能力,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陶瓷手工艺新人提供支撑。
以企业实际产品为纽带,模拟企业生产或真实展现,达到甚至赶超企业装备水平,支持陶瓷材料研发与工艺升级。
通过将企业紫砂产品创新难题带进课堂,拓展开设紫砂壶、紫砂杯、陶瓷艺术品等产品制作项目,设计专业教学内容,形成生产与教学融合的组织模式,学生在此中心能够得到真实的创新实践训练。
(4)打造非遗文化高地,助力文化传承传播
陶瓷文化的自信与传播,体现在创新产品的语言与丰富的思想内涵上,体现在相关课程学习、资源共享的国际通用性上,体现在国际陶艺交流的互学互鉴与开放创新上。
高职陶瓷类专业需要集聚自身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非遗文化,全力助推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创新,不断提升陶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充分发挥品牌特色专业资源优势,开发非遗课程,推行“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传承陶文化、弘扬陶精神,积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育人品牌。
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陶为媒,以艺会友,不断构筑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架构中外陶文化交流之桥。
以作品展览、技艺表演、文化交流等方式深入推动国际陶艺文化交流,全方位、多层次展示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成果。
3总结
近年来,学院通过探索建立开放共享、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国际视野、德艺双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打造融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为一体的“陶瓷艺术传承创新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陶瓷设计与工艺省级品牌、陶瓷制造工艺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构筑陶艺人才培养高地,造就陶艺文化传播使者,示范辐射兄弟院校同类专业发展,引领“独门绝技”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吴岳军.传统手工技艺“现代传承人”培养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9(4):49-54.
[2]李伟只.“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20(05):34-38.
[3]陈凌.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成才之路,2020(1):12-13.
[4]孙秀春,廉新宇,艾静蕊.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与做法[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0, 18(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