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用材林
- 格式:doc
- 大小:181.00 KB
- 文档页数:19
林业法律知识题目1、森林分为哪些类型?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2、什么是防护林?以防护为要紧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3、防护林都包括什么林种?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4、什么是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要紧目的的森林、林木。
5、什么是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要紧目的林木。
6、什么是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要紧目的的林木。
7、什么是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爱护、科学实验等为要紧目的的森林和林木.8、林业建设的方针是什么?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造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
9、什么森林、林木严禁采伐?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爱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10、采伐哪类林木不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农村居民采伐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11、什么是森林履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12、什么是林权证?林权证确实是关于该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书,是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法律凭证。
13、什么是林权权益人?林权权益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作用权的拥有者。
14、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哪几种形式?一是国家所有权;二是集体所有权;三是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15、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是几年?2年。
16、人工落叶松主伐年龄是多青年以上?41年以上。
17、四旁树的概念?指落入非林地中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栽植的树木。
18、林龄组划分为几个组?划分为五个组,分别是幼龄组、中龄组、近熟林组、成熟林组、过熟林组。
19、林权登记机关对差不多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几日内在何地进行公告?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
公告期为3 0天。
20、运输木材的数量与木材运输证件记载不符的如何处罚?答:没收超过部分的木材。
【案例2】×省×县在红山、渔阳等九个乡(镇)营造的46685亩人工林林木资产及林地使用权资产评估报告书林资评字[200×] ××号一、绪言中国林业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接受×省×县林业局的委托,根据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对×省×县1989年—1995年在红山、渔阳等九个乡(镇)营造的46,685.00亩人工林的林木资产及未来50年林地使用权进行了评估工作,本公司评估人员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资产实施查验、市场调查与询证,对委估资产在二零零×年四月六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
现将资产评估情况及评估结果报告如下:二、委托方及资产占有方1、委托方:×省×县林业局2、资产占有方:×省×县林业局3、资产占有方概况:×县位于××盆地西缘,××山东麓,××江上游,××公路(国道)横贯全境。
×县东西海拔悬殊,气候差异大,具有垂直变化的山地气候特征,其大气环流受季风控制,形成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5.10C,降水量由东向西随高度递增,年平均降雨量达1660毫米,雨季长达半年,该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林业用地面积占幅员面积80.6%。
本次评估经××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调查核实,纳入评估范围的林地实测面积为46,685.00亩。
4、委估资产概况(略)三、评估目的本次评估目的是为委托方对其所有的林木资产及未来50年林地使用权依法进行拍卖、转让提供价值参考依据。
四、评估范围及对象纳入本次资产评估范围的评估对象如下:(一)、×省×县1989年—1994年在红山、渔阳等九个乡(镇)营造的46,685.00亩的人工林林木资产,其中:柳杉面积43,424.5亩,杉木面积2,760.5亩,蓝桉面积500亩;(二)、以上面积林木所在林地自评估基准日起未来50年林地使用权资产。
模块六商品用材林经营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营造商品用材林选择优良种源和低价值商品林改造的重要性;2、理解商品林、商品用材林的含义;3、理解低价值林改造对象和产生的原因;4、掌握人工商品用材林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经营技术;5、掌握商品林透光抚育、生长抚育方法;6、掌握低产林改造经营技术。
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货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能今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的森林、树木、林地、商品用材林经营分为人工商品林经营、天然商品林经营和低价值商品林经营三个部分。
知识一人工商品用材林人工商品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薪炭及其他工业原料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它包括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是以生产纸浆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目的,按照工业项目管理,采取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速生丰产用材林是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林分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高价(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森林。
一般用材林是以生产一般生产用材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6.1.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经营发展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是林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他在一定程度上既可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又可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目的。
短轮伐期工业用原材料用材林包括纸浆原料林和人造纤维原料林。
培育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立地条件应满足造林地树种的适地适树要求,造林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距离工业园区较近的地段。
交通便利,距离较劲,不仅便于经营管理,而且会降低经营成本。
一般认为,以工业园区为中心,50km为适宜发展区域。
就运输而增加的原材料成本来讲,每增加运距20km,原材料成本将会增加10%以上。
合理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原料用材林应按照以下方法。
1、科学决策合理定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首先要定向选择栽培方式,采用集约化管理,能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杉木商品用材林林分质量提升潜力剖析
邱孝平;程井根;徐海宝
【期刊名称】《安徽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4(000)001
【摘要】杉木是我国南方一种主要栽培树种,木材产量约占全国商品材20%左右,而且大部分来自人工林。
杉木人工林在主伐前一般都需进行除萌砍灌、卫生伐、2—3次间伐,在整个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含量,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林分
质量有高有低,为此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探索出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促进林分质量提升从而丰产。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邱孝平;程井根;徐海宝
【作者单位】旌德县蔡家桥林场242602;旌德县乔亭林业站;旌德县三溪林业站【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70.5
【相关文献】
1.马尾松和杉木用材林基准林分的探讨 [J], 甄学宁
2.提升明光市国有林场商品用材林林分质量初探 [J], 锁一兵
3.潜山县不同地貌类型的杉木林分生长量剖析 [J], 李昌栋
4.杉木用材林低产林分改造技术及效益分析 [J], 龙午;郭玉明;陆宝珍;龙开湖;张成权;杨孝柳;吴刚;陈发先;冉庆忠
5.杉木林分经营碳汇项目发展的潜力分析 [J], 严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地分类标准
林地分类标准主要根据林地的用途、生态功能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以下是中国的林地分类标准:
1. 公益林:指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为主要目的,提供公益性、社会性、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2. 商品林:指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林产品和提供其他林产品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3. 防护林:指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等。
4. 特种用途林:指以国防、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等。
5. 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林
地,包括一般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等。
6. 经济林: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这些林地分类标准的制定有助于对林地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015年第1期现代园艺已经枯萎、病死、畸形或者长势较弱的树木,还要把间伐木的残留物处理干净,从而为保留的优质树木提供更好的水土、光照等条件。
对植被较好的区域,可进行局部抚育,疏散根部土壤。
对需要进行间伐或者调整林木组成结构的低产林区,在改造期要加强管理,防止滥砍乱伐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还要做好除草、除虫害等工作。
3.2适当营造混交林混交林的营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林分的组成结构。
由于当地低产林主要为松木林、杉等,因此可补植其他适合生长的树种,改善当地的林地条件,并调整树种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林分的生长能力。
补植时要注意采伐生长状态不够好的树木,保护已有的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
对山顶或者山脊等比较贫瘠的地方,可采取乔灌混交。
3.3实施封山育林政策封山育林,主要是把已经形成的林分进行封禁,然后通过人为或者天然方法进行下种,在育林、保灌以及护草等多种措施的处理下,确保林区可以进行可持续发展演替。
对人为干扰因素比较大的低产林进行封闭,在育林过程中结合补植、补播等,改造低产林区的现状,从而取得更好的抚育效果。
封山育林政策的实施,可以保证林分实现混交,从而增加林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其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
3.4制定林场森林经营方案通过制定有效的林场森林经营方案,可实现对森林的分类管理和经营。
首先要对当地的林区进行调查,以便确定区域划分的标准,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建设模式以及技术标准等内容,实施因地制宜的管理,满足人们对林区资源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保护森林,提高林区的生态效益,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结语对林区中幼苗抚育和低产林区进行有效改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林区的生态环境和质量。
通过调查水磨镇林区的实际情况,对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改善,利于水磨镇林区更好的发展。
因此,中幼苗的抚育和低产林区的改造,要充分结合当地的特征,因地制宜,从而更好地达到改造目标。
参考文献1崔星.塞罕坝机械林场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2乔方彬.林地产权演变和林业的发展--云南林区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经济及管理.20093梁国利.退耕还林地人工幼林抚育技术的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1(02)4高卫红.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中幼林抚育技术探讨[J].北京农业.2013(15)(责任编辑荷初)1在商品用材林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大多面临财政投入不足的困境国有林场商品用材林的质量难以有效的提高。
云南省林木采伐技术规程(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公布日期】2024.03.07•【字号】•【施行日期】2024.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云南省林木采伐技术规程(试行)前言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五十五条第四款“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前款规定,按照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保护优先、注重效率和效益等原则,制定相应的林木采伐技术规程”的规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制定了《云南省林木采伐技术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采伐原则、采伐类别、采伐年龄、伐区调查设计和伐区管理等。
本《规程》结合试行阶段发现的问题,适时修订。
本《规程》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由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负责解释。
本《规程》起草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魏雪峰、杨启运、余涛、王雁、瞿林、徐伦先、程静、宋永全、张林艳、张以棚、吴兴华、杜宇航、陈晓东。
本《规程》主要审定人:胡志林、陈玉桥、王革、余昌元、张成程、许彦红、刘敏、白祖云、李恩良、杨德勇、王德昌。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目录1 适用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采伐原则4.1 生态优先4.2 分类经营4.3 合理利用5 采伐类别5.1 商品林采伐5.2 公益林采伐5.3 特殊情况采伐6 采伐年龄6.1 主伐6.2 更新采伐6.3 抚育采伐6.4 低效林改造采伐6.5 其他采伐7 伐区调查设计7.1 设计深度7.2 伐区区划7.3 伐区调查7.4 采伐生产设计7.5 更新设计8 伐区管理8.1 伐前公示8.2 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8.3 伐区拨交8.4 安全生产8.5 伐区作业监督8.6 档案管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林地上的林木采伐作业。
第四条森林分为以下五类: (⼀)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的的森林、林⽊和灌⽊丛,包括⽔源涵养林,⽔⼟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材林:以⽣产⽊材为主要⽬的的森林和林⽊,包括以⽣产⽵材为主要⽬的的⽵林; (三)经济林:以⽣产果品,⾷⽤油料、饮料、调料,⼯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的的林⽊; (四)薪炭林:以⽣产燃料为主要⽬的的林⽊; (五)特种⽤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的的森林和林⽊,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命纪念地的林⽊,⾃然保护区的森林。
【释义】本条是对森林种类划分的规定。
⼀、森林种类划分的意义。
所谓森林种类的划分,是指按照培育、保护和利⽤森林的主导⽬的为标准,将森林划分成不同的种类。
森林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作不同的划分,如可以按照森林的树种、地理位置、森林的结构等许多⽅式进⾏划分。
森林种类划分的意义在于,由于森林不仅要有⾜够的数量,⽽且还要有相应的质量和合理的结构,以保证国家和社会对森林多⽅⾯的需要,因此,通过划分不同的林种,并以此确⽴不同林种的经营管理和利⽤、保护制度,来适应和满⾜国家和社会对森林的多⽅⾯的需要。
⼆、森林的具体分类。
按照本条的规定,森林分为防护林、⽤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途林五类。
1.所谓防护林,是指以防护为主要⽬的的森林、林⽊和灌⽊丛。
防护林对于改善⽣态环境,减少⾃然灾害,减轻⾃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本条第⼀项的规定,防护林包括⽔源涵养林、⽔⼟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护岸林、护路林以及农⽥防护林、牧场防护林。
2.⽤材林。
所谓⽤材林,是指以⽣产⽊材为主要⽬的的森林和林⽊上⽤材林包括以⽣产⽵材为主要⽬的的⽵林。
在我国,⼈均占有⽊材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平,长期以来林产品的供应⼀直⼗分紧张.难以满⾜⼈民⽣活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因此,⼤⼒发展⽤材林,对于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活的需要,具有⼗分重⼤的意义。
模块六商品用材林经营技术教学目标1、了解营造商品用材林选择优良种源和低价值商品林改造的重要性;2、理解商品林、商品用材林的含义;3、理解低价值林改造对象和产生的原因;4、掌握人工商品用材林的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一般用材林经营技术;5、掌握商品林透光抚育、生长抚育方法;6、掌握低产林改造经营技术。
商品林是以生产木材货提供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主要提供能今日市场流通的经济产品的森林、树木、林地、商品用材林经营分为人工商品林经营、天然商品林经营和低价值商品林经营三个部分。
知识一人工商品用材林人工商品用材林是以生产木材、薪炭及其他工业原料为主要经营目标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它包括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和一般用材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是以生产纸浆及特殊工业用木质原料为目的,按照工业项目管理,采取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速生丰产用材林是通过使用良种壮苗和实施集约经营,缩短培育周期,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林分生长指标达到相应树种速生丰产林高价(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森林。
一般用材林是以生产一般生产用材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
6.1.1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经营发展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是林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他在一定程度上既可缓解国内木材供需矛盾,又可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目的。
短轮伐期工业用原材料用材林包括纸浆原料林和人造纤维原料林。
培育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立地条件应满足造林地树种的适地适树要求,造林地应选择在交通便利,距离工业园区较近的地段。
交通便利,距离较劲,不仅便于经营管理,而且会降低经营成本。
一般认为,以工业园区为中心,50km为适宜发展区域。
就运输而增加的原材料成本来讲,每增加运距20km,原材料成本将会增加10%以上。
合理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原料用材林应按照以下方法。
1、科学决策合理定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首先要定向选择栽培方式,采用集约化管理,能在短期内提供大量的优质木材,经济效益相对较高。
其次要实行科学的栽培措施。
这是工业原材料林集约栽培获得成功的关键。
采用科学的栽培措施,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及自然条件状况,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定位发展方向。
2、精准选种复合经营提高效益根据定向培育的目的,结合立地条件,精准选好树种、品种,这是造林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般任何树种、品种都要在当地经过几个轮伐期试验才能确定其表现性状是否优良。
林地前期覆盖率低,可充分利用太阳能展开林农复合经营,提高单位面积的复种指数,改良立地土壤耕作层,提高林木生长量,减少杂草危害,减轻林木病虫害,实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结合,达到以短养长目的。
目前在杨树林中可供间作的作物主要有有才、花生、豆类、瓜类、叶菜类、食用菌类蔬菜及草莓、牧草及中草药等,也可根据不同的栽植密度选择一些耐荫绿化苗木进行套种,或进行杨树育苗等来实现林地的综合利用,实现效益最大化。
3、计划密植科学管理(1)计划密植根据培育的目的、立地条件、气候特征应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
目前杨树成片林主要采用株行距为2m×3m、1m×6m、3m×4m、1.5m×2m。
当林分达到3~5时,实行隔行或隔株间伐,根据不同栽培年限,最终保持株行距为4m×6m,6m ×6m、6m×8m,每公顷保留林木145~420株,这样既充分利用前期的生长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又能在间伐时获得部分小径材作为生产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细木工板、部分胶合板的原料,提前收回部分甚至全部的造林投资。
保留下来的林木可继续培育成生产胶合板和贴面板的大径材。
培育小径材为主要目的,应采用较大密度的栽培方式,要求管理精细,前期可以获得较大产量的小径材以缓解木材加工企业原料紧缺的矛盾,并可提前收益;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目的应采用较小密度的栽培方式,不但减少前期投入,且可获得较大的套种收益。
(2)科学管理①整地。
整地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层的厚度,改善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利于树木根系发育,提高树木成活率。
具体要根据土壤条件而定,在地下水位高的林地,要开深沟降低水位;在粘土地,要早耕作晒垡或冻垡改良土壤物理性状;在沙壤土,要注意保水;在沿海滩涂地,要开沟洗盐等。
②栽植。
苗木栽植时一定要选用良种、壮苗造林。
其壮苗要求为:苗高3m 以上,根径310cm以上,品种纯正,无病虫害。
同时要做到随起随栽,无法随起随栽的一定要做好浸水处理。
挖穴标准:一般0.8m×0.8m×0.8m,地下水位低、土壤板结处挖穴要达1m×1m×1m以上。
栽植前要施足基肥,每个穴坑施有机肥15kg或45%复合肥1kg左右,栽植时,先填松软细土(厚8cm左右),再栽植,最后浇足浇透定根水。
③施肥。
在复合经营林地中,2a内不用单独给林木施肥。
2a后需适当追肥。
每年5月在距树木根部70~80cm处,环施400g左右尿素和300g左右的45%复合肥,覆土后浇水;连续追施5~6a左右,要逐渐加大施肥量;若是间作绿肥,则在秋后中耕将绿肥和落叶掩埋到土壤中去,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肥力。
④修枝整形。
树木枝叶的修剪应以最大限度保留其有效光合叶面积为原则来确定其修剪程度。
栽植密度较大的林地,可采用自然修剪;造林密度较小的林地,在幼林阶段,杨树的枝叶大量集中在树冠中、下部,此时下部枝叶受光状况较好,树木生长正常,因此,高为8m以上的苗木3a内尽量不修枝或少修枝;4~5a修树冠的1/3处;6a以后可以不修枝。
对于修枝后下部主干生长的萌条要及时剪除。
修剪一般在春季进行,修枝时剪铲要贴近树干,修剪伤口要平滑。
⑤间伐。
在4~6a时,林分已郁闭,需实行间伐。
根据培育期限不同,间伐后,每公顷保180~420株。
对于部分树桩萌发条应即时修剪,每桩保留1~2株作小径材培育。
⑥病、虫、草害的防治。
根据当地杨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切实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
做到治早治小治了,不发生大的病虫害。
根据杂草萌芽情况及时除治杂草。
⑦抗旱排涝。
在干旱年份,林木生长季节降雨量少,田间水分达不到生长的需求,这时适当的灌溉有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但林地长期浸在水中也不利于林木生长,据统计,当田间持水量大于90%时林木的生长同样受阻,所以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即时排去林地积水。
在林地中做好沟系配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这样可以保证做到旱时能灌,涝时能排,确保林木正常生长。
6.1.2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1、速生丰产林的含义速生丰产用材林是培育一切人工用材林的共同目标。
速生主要指林木以较快的速度生长,与树种特性及林木生长环境相关。
丰产泛指单位面积的木材产量或生产力水平,既与林木生长速度相关,又与林分组成结构、密度、立地相关,更需以林木培育目标来衡量。
从起源来看,人工林与天然林均可形成速生丰产林。
从用途与功能看,具备速生与丰产特性的林分一般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及使用用途。
商品林及生态林均可为速生丰产林,人工林中的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及四旁植树亦可由速生丰产林组成。
我国速生丰产林的设计用途是木材原料,为人工林,定位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谓是狭义的速生丰产林。
现有人工林的90%左右是为工业用材而营建的,通常具有速生、丰产的特性,可见,人工林的主体是狭义的速生丰产林,即速生丰产用材林。
速生丰产林是指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城区,在生产力较高的林地上,通过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采取高度集约经营,能够在较短期间内达到成林标准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人工用材林。
在人工林体系中,速生丰产用材林很自然地成为速生丰产林与人工用材林的交集。
树木的速生丰产首先取决于立地与树种的自然潜力,同时还与人工栽培技术水平紧密相关。
对于不同生态区域、不同造林树种、不同培育水平而言,树木的生长过程与生长量各有差异。
因此,速生丰产林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其量化的表达存在一个数量范围,超过这个数量范围的下限才能算作速生丰产林。
目前我国已经按地区、按主要树种、按材种目标制定了一批速生丰产标准。
国家与地方速生丰产林标准的制订为我国速生丰产林的营建及数量与质量的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指南。
2、速生丰产林培育的目标、技术。
速生丰产林培育的目标主要是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需求,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速生丰产林营造或工程建设是一种可持续性的长期行为。
速生丰产林在全球推进至今,育林地大多进入第2代、第3代造林用地阶段,出现了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趋势,已威胁到速生丰产林的可持续发展。
地力衰退及林分生产力下降在我国已十分突出,主要用材树种地力衰退现象十分严重。
这与以往速生丰产林培育过程中过于偏重速生、丰产,而忽视地力维护有关。
因此,我国速生丰产林培育必须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定向培育,集约经营,持续利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系,建设定向、速生、高产、优质、稳定、高效的工业人工林”。
作为我国速生丰产林培育的目标,并实践性地融入育林体系当中。
速生丰产林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商品林或生态林,其培育目标决定了其培育技术的精细化与系统化。
从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看,速生丰产林培育技术途径主要体现为5大控制、3大管理方面,即遗传控制、苗木质量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轮伐期控制与植被管理、水肥管理、目标树管理。
遗传控制,即良种问题,是速丰林培育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关系着速丰林建设的物质基础。
通过遗传控制,选择适合的树种、种源、家系、无性系造林,能有效改善林木数量性状,更能提升林木质量性状,在种质层面上控制建筑材、纸浆材、纤维材、装饰与家具用材及脂用林、能源林等的定向培育。
通过遗传控制,除能控制林木性状的优劣外,还能决定速丰林林分的遗传组成,决定基因型组成结构,控制林分遗传多样性,对速丰林林分的稳定性起着基础决定作用。
苗木质量控制是速丰林培育的重要环节。
良种只有形成壮苗才能发挥应有的增益,良种与壮苗两者共同夯实速丰林建设的物质基础。
苗木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造林成活率、林木早期生长速率以及林分的整齐度,影响着速丰林林分最终产量与营建质量。
苗木质量控制是一种标准化控制,也是一种过程化控制。
同一或不同树种,苗木扩繁方式均可不同,而由不同扩繁方式如实生、扦插、组培等生产出的苗木其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不同的;同样,裸根苗与容器苗两种不同类型苗木的质量控制过程亦是不同的。
把好了造林前的苗木质量关,就为速丰林的速生、丰产、高效奠定了前提条件。
立地控制是速丰林培育的基础要求,与速丰林的布局和培育目标密切相关。
速丰林的营造必须以立地分类和评价为基础,不同的立地区域和立地区适宜发展的林种不同,适宜栽种的树种亦不同,且树种的适应性和丰产性也有较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