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宗商品指数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3
2022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情况分析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
大宗商品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大宗农产品。
下文是对2022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状况分析。
在原油价格下行的影响下,贵金属、能源化工、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仍旧难见起色。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周二(8月4日)表示,2022年下半年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仍维持低位,受其影响并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中国的进口将连续低位运行。
过去的一个月大宗商品“损失惨重”原油价格收盘价在本月跌至2022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跌幅超过20%;黄金遭受闪崩,跌至五年来最低点,截至发稿,(8月4日)欧市国际现货黄金盘中小幅走高,现交投于1088美元/盎司四周,但分析认为反弹空间极其有限;LME期铜持续走低,刷新2022年以来最低;受布伦特原油跌破50美元影响,矿业和能源类股票承压。
分析认为,拉动大宗商品走低的因素之一是美联储的加息预期。
瑞银8月4日的最新投资建议是:目前不要配置任何多元化大宗商品指数。
有观点认为国内低通胀压力也可能因此加大。
更多最新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信息请查阅发布的《2022-2022年原油市场行情监测及投资可行性讨论报告》。
大宗商品全面溃败金价或跌至1000美元以下大宗商品的暴跌就像传染病一样不断扩散。
路透核心大宗商品CRB指数本周跌至199.81,刷新2022年12月2日以来新低。
周一现货钯金价格跌至2022年10月30日以来最低水平587.1美元/盎司。
同时油价也受重挫,美原油与布油单日跌幅均超4%。
由于投资者担忧石油输出国组织主要成员国坚持增产导致供应进一步过剩,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双双跌回熊市。
同时,美国原油库存较过去五年的均值高出了近一亿桶。
原油不是唯一下跌的商品。
追踪19种商品表现的核心商品CRB 指数触及2022年来最低水准,几乎全数抹去了由中国需求带动的、持续了10年的商品“超级周期”所录得的涨幅。
美元和大宗商品的联动关系浅析本文通过对美元与大宗商品属性的了解,并借助数学工具对CRB指数与美元指数进行量化分析,摸索美元与大宗商品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结合金融市场理论知识得到更好的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实践指导。
标签:美元;大宗商品;相关系数一、美元与大宗商品1.美元与大宗商品的概念美元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官方货币,作为全球性货币,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广泛使用。
为了便于反映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汇率情况,诞生了美元指數,它通过计算美元与所选定的一系列货币汇率的加权平均值来衡量美元的价值,并且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的进、出口变动。
大宗商品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价值同时作为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
大宗商品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原油、煤炭等能源产品;一类是包括了大豆、玉米、小麦等的农副产品;一类是钢铁、铜、铅等的金属产品。
2.美元与大宗商品的联系大宗商品因其能作为工农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而具有供需量大的特点,同时因为大宗商品受外在因素如气候变化、开采量等影响较大,从而具有价格波动大的特点。
综上两点,由于企业对大宗商品需求量大,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也大,导致企业的成本不稳定可控,因此企业为了稳定成本、规避风险,与供应商协定双方在某一时间以一规定的价格来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便是期货合约。
由于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合约被允许转手买卖,因而便产生了纯虚拟的专门买卖期货合约的期货市场。
在期货市场的交易和买卖中,必然会借助货币来作为交易工具,而美元由于其币值稳定,全球性流通等特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资本家在进行期货交易最好的选择,至此,看似关联不大的大宗商品与美元之间便建立了联系。
二、美元与大宗商品走势对比1.美元与大宗商品走势的定性分析CRB指数即最早由英国公司统计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是反映商品期货价格的主导指数。
CRB指数的计算方法经历数次修改,最终形成了现今对指数所涵盖的19种大宗商品如大豆、原油、黄金等每种赋予一定的权重之后进行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2018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内容提要:2018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和需求增长带动大宗商品整体价格温和上涨,原油价格的显著上升成为拉动此轮大宗商品价格涨势的主要力量。
而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以及潜在地缘局势对商品供需的影响等因素,可能导致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震荡和分化,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潜在影响和冲击。
一、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呈现温和上涨趋势2018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日渐显著,大宗商品市场也受益于全球外贸和直接投资活动的回暖,呈现温和上涨趋势。
5月23日,RJ/CRB商品价格指数从年初的194.72上涨至206.37,为上半年高点,截至6月29日,RJ/CRB商品指数为200.36,较年初上升了2.9%。
图1:2018年上半年RJ/CRB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一)原油价格继续稳步回升2018年以来,国际原油继续延续上涨走势,油价也屡创近年新高,5月初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市场对伊朗原油供给缩减的预期进一步拉升了原油价格,导致油价不断刷新三年半以来新高。
截至6月29日,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74.1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达到79.44美元/桶,分别较年初同比上升了17.5%和22.8%。
图2:WTI和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走势图单位:美元/桶资料来源:Wind数据库一是全球经济复苏带动原油需求量不断上涨。
2017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加快,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仍保持较快增长均带动了原油需求上涨。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18年全球原油的需求量为9930万桶/天,高于2017年9780万桶/天的水平。
二是原油供给端进一步紧缩。
目前OPEC成员国和非OPEC产油国仍在继续执行限制原油供给量的协议,6月底OPEC达成协议决定将整体减产履行率由150%降至100%,但实际增产力度仍低于市场预期。
此外,尽管美国石油钻井数量持续增加,但由于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来输送增产的原油,即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每日再增加20万~30万桶产量,依然不足以抵消来自OPEC产量的大幅下降。
附件三国际商品市场走势2019年以来,世界经济呈现放缓态势,贸易摩擦范围扩大,局部紧张形势加剧,国际市场需求疲弱,多数商品价格震荡下行。
展望2019年四季度及2020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仍然较大,大宗商品市场有效需求难以提振,价格承压情况难以短期改善。
一、2019年以来国际商品市场表现2019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持续疲软,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普遍减速。
在此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需求不振,在原油价格的拉动下,商品市场价格走向先扬后抑。
世界银行初级产品价格分类指数显示,2019年一季度,能源类商品价格指数比上年末大幅上涨10.1%,非能源类和贵金属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增长2.0%和4.0%。
二季度,能源价格指数下跌8.6%,非能源类和贵金属类商品价格指数分别增长0.2%和3.4%。
三季度,能源价格指数小幅增长0.8%,非能源价格指数下跌3.4%,贵金属价格强势上涨12.6%。
9月末,CRB指数和标普高盛综合商品指数与2019年初相比分别上涨2.4%和3.7%,但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10.9%和15.0%。
图1 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世界银行初级产品价格指数,美元计价,2010=100)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大宗商品月度指数,2019年10月分商品类别看,能源方面,原油价格由于年初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为代表的“减产联盟”超预期执行减产协议,价格触底反弹,但低迷的需求难以支撑价格,原油价格在4月到达峰值后持续下滑。
9月末,布伦特原油和纽约轻质原油价格与上年末相比均有显著回升,分别上涨22.5%和19.3%。
由于市场需求低迷,煤炭和天然气价格持续下滑,纽约天然气继上年显著上涨后深度下挫29.4%,澳洲炼焦煤价格比上年末下跌23.5%。
金属价格出现分化。
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贵金属价格一路飙涨,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与上年末相比分别上涨14.5%和10.3%。
有色金属普遍延续去年的颓势普遍继续下跌,但受到不锈钢行业和电动汽车行业的驱动,镍价强势上涨,与上年末相比涨幅达65.8%。
浅述国内宏观经济与大宗商品价格的关系过去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GDP稳步快速增长,人均财富得到很大的提升,也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的十年。
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日益巨大,以及在资源品和农产品等消费方面日益增多,国内宏观经济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因此我们觉得需要对中国经济数据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做一些论述;一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与国际大宗原材料市场紧密关联,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国际投行、对冲基金等等无不把注意力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细节上,尤其在最近一轮唱空中国的高潮声之际;另一方面,中国也是农产品最大的消费国家之一,中国进口的农产品越来越多,中国的需求常常是农产品炒作的不朽题材,而需求等因素也受制于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等,因此我们将从中国经济数据出发来分析它们与大宗商品之间的关系以及投资者应该怎样来解读经济数据。
首先我们看看价格层面上的关系,下面这张图显示的是商品价格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我们的分析,长期来看它们之间协整性表关系现还算不错,通俗地说即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图一:中、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M2与CRB之间关系显性拟合关系为:CRB延续期货指数=0.01631×主要经济体广义货币供应总量(十亿美元)-2.10958+Ut。
而Ut的走势图如下:图二:Ut(残差)走势表明,目前价格有偏低或者货币供应量有偏高的倾向,后期有回归的可能,而目前不知道系统将向哪一个方向回归。
从这个角度来讲,把握商品市场大的趋势,离不开把握货币市场的运行趋势,对于货币环境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在这些主要经济体中,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动最大,十年来M2增长了6倍;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信贷支撑的,因此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把握是分析商品市场必不可少的部分。
每个月国内公布的新增贷款数据,外汇占款数据等等都是重要的数据指标;需要强调的是,看指标主要是看指标趋势,看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以及货币政策趋势,宏观经济指标也有高低起伏,因此一个两个指标的好坏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个是投资者朋友需要注意的。
一、引言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全球公共卫生事件,给各国经济发展造成巨大冲击,至今仍有很多国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为防止疫情对经济造成破坏,美国迅速出台了新一轮量化宽松、降息等多种货币政策,随后又推出了多轮次上万亿级的财政刺激法案。
截至2021年6月23日,美联储总资产突破8万亿美元,持有证券合计7.5万亿美元(含5.2万亿美元国债和2.4万亿美元抵押支持债券),占GDP的比重约35%。
美国国债的规模也达到28.5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本轮无限量化宽松的规模已超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实施的三次量化宽松政策规模之和。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不可避免地受到以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为代表的各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冲击。
整体经济状况尤其是汇率、利率、进出口等诸多因素受影响较大。
普通民众能感知且较为关心的是物价水平,因为其对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
鉴于此,本文选取了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和SVAR模型来分析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价格水平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为了应对危机冲击,宣布开启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
近十余年,其效果引发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讨论。
关于量化宽松的作用,最早可追溯到以Friedman摘要:本文采用2008年10月—2021年10月的月度数据,探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
机制方面,考虑到量化宽松政策在国际上传导的方式,本文将汇率和贸易作为主要渠道,并加入金融渠道作为补充,分别代入VAR和SVAR模型中进行验证,以更全面地反映中美间的传导关系。
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确会受到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随着美联储逐步扩张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国物价有上涨的趋势。
而当美联储采取加息等措施时,中国将面临通货紧缩的风险。
但是这种压力并非是长期的,大约在5—6个月后逐渐减弱。
同时,本文对疫情后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单独分析后发现,由于中国及时采取稳健措施,此轮的影响较之前而言并不明显。
全球大宗商品交易格局和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贸易融资是国际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大部分采用了贸易融资模式,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我国大宗商品交易现状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相关文献综述(一)国外相关文献大宗商品(BulkStock)主要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矿石、石油和大宗农产品等。
西方学者关于大宗商品定价的成果较多。
Pindyck和Rotemberg(1990)、Kaufmann(2004)、Krichene(2005)以及Edward(2006)等从物价、利率和汇率等不同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影响。
Rosen和Houser(2007)、Cheung和Morin(2007)等就中国工业发展和需求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Gorton和Rouwenhorst(2006)发现,大宗商品的收益率与其它金融资产之间相关性显着,颇受金融资本青睐,往往成为其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Phillips(2002)、Krippner(2005)、Epstein(2006)和Palley(2007)等学者指出,金融化是金融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的过程,利润获取方式越发倚重金融业而非传统的商品生产和贸易。
Krugman(2008)、Hamilton(2009)等学者指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吸引了大量的国际金融资本。
(二)国内相关文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因素对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如卢锋等(2009);二是大宗商品价格与中国经济安全问题,如汪云甲(2002)和吴巧生等(2002);三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如史丹(2000)、王风云(2007)和张翼(2009)等;四是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权缺失问题,如白明(2006)和唐衍伟等(2006)。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探讨王皓;朱明侠【摘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加剧了全球通货膨胀压力,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地位提升,中国因素被认为是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
借鉴国外学者的FAVAR模型,采用多变量建立较为完整的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需求的增加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显著作用;第二,中国利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上升会在短期内抑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第三,人民币汇率和利率虽然都会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但利率的作用效果要弱于汇率。
因此,应尽快促进利率市场化,鼓励企业走出去,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increases the pressure of global inflation;and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position,Chinese factors have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for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With the help of FAVAR model,the authors carry out the related study on this by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macro economic model based on multi-variables. It is found that:first,the increase of Chinese demand has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econd,the rise of China’s interest rate and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to US dollars will restrain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 in the short term;and third,th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of RMB will both have significant impacton the price of international commodity,and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will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exchange rate. So,we should accelerate interestrate liberalization,encourage the enterprises to go out,and accelera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6(030)011【总页数】8页(P101-108)【关键词】大宗商品价格;大宗商品指数;因素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作者】王皓;朱明侠【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市100029;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市1000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市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40.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宗商品(CRB)价格持续上涨,如大宗商品现货价格指数从2000年1月的225.03点涨到2015年12月的374.7点,192个月来累计涨幅达到66.51%。
中国经贸导刊1分析预须!I2020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及2021年展望□原倩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供求关系调整、全球流 动性变化、美元汇率波动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呈“V”型走势。
2020年初,路透 /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从185.57的水平 迅速下跌.至4月21日跌至106.28的谷底后持续回 升,至12月31日达到167.83的水平,较4月谷底反 弹57.9%,较年初仍下降9.6%。
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 商品价格延续回升态势,至2月12日达到185.29,基 本收复2020年的“失地”,较年初上涨10.7%。
一、2020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一)国际油价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020年以来,国际油价呈先降后升走势。
受新冠 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影响,年初之后,国际油价一度大幅 跳水,至4月2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两度跌破20美元 /桶,WT丨原油价格跌至-37.63美元/桶。
此后,疫情恐 慌有所缓解,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及减产补偿机制,美 元指数走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开始恢复,国际油价企 稳回升,12月3〗日,布伦特原油和W TI原油价格分别 回升至51.8美元/桶和48.52美元/桶,较4月21日19.33美元/桶和丨0.01美元/桶的低点分别上涨168%和384.7% ,较年初分别下降21.8%和20.7%。
至2020年年初水平,非耐用品、服务消费仍较为低迷,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居民自愿性出行的增加,服务消 费预计将加速反弹。
从投资看,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企业投资大概率将继续扩张一是2020年美股IPO融资规模达到177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1PO首日回报率平均为41%,为 2000年以来最高水平,金融市场的良好融资作用为投 资复苏提供基础性支撑:二是2020年以来美政府出台 多项扶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如主街贷 款、薪酬保护计划等,政策性因素有利于提振企业投资 信心。
什么是CRB指数--国际大宗商品指数
2011年12月19日 16:49
什么是CRB指数
CRB指数,全称路透CRB商品指数,英文: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
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CRB)是最早创立的商品指数,诞生于1957年,最早由28种商品组成,其中26种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
1986年该指数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现已并入到NYBOT)。
路透社拥有该商品指数的所有权。
CRB指数以一揽子的商品价格为组成成分,在此基础上计算而得到的商品指数,反映的是美国商品价格的总体波动,能使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利用指数交易而获得商品价格综合变动带来的获利机会。
CRB指数原来赋予了各构成商品同等权重,因此某一商品价格的反向变动不会导致CRB指数值出现异常巨大的变动。
同时,在计算指数值时,CRB指数利用了合约延期和几何平均技术,这对指数价格的波动起到了平抑作用,从而创造了相对平滑的价格走势。
2005年6月20日,路透集团(Reuters)与Jefferies集团旗下的Jefferies金融产品公司进行合作,调整路透商品研究局(CRB)指数,更名为路透/Jefferies商品研究局指数(RJ/CRB)。
原来的商品指数所有商品的权重是等同的,而新的商品指数将所有商品分成四个权重等级,最高的原油权重为23%,最低的桔子汁、镍、小麦权重只有1%。
该指数每个月调整一次,选择的商品价格采用期货合约的近期月份,而不是以前采用的6个合约月份的平均价格。
CRB指数由于能有效地反映出大宗商品的总体趋势,同时也为宏观经济景气的变化提供有效的预警信号,成为最为著名的商品指数。
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从2005年7月11日起推出新的商品期货指数合约。
目前该指数在国内外市场中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路透CRB商品指数的改进
RJ/CRB指数所涵盖的品种由17种增加至19种,在剔除了一个铂金的基础上增加了无铅汽油、铝、镍3个品种。
其次,原先的计算方法中,对17个品种是一视同仁的,即每个品种的权重都是1/17,而现在则赋予不同的品种不同的权重。
各品种的名称、来源、分组及权重如下:
其中,组Ⅰ由石油产品组成;组Ⅱ由7个高流动性商品组成;组Ⅲ由4个流动性商品组成;组Ⅳ的权重较低,但加入之后,更有益于降低组合风险的分散化。
除组Ⅰ外,其余各组中每个商品的权重都是相同的。
从这次调整看,贵金属的比重明显减小,而能源和基本金属比例则增加了,石油权重的大幅度提高是这次调整中的一个重要点。
最后,在计算方式上,也有了重大变化。
比如,原先对每个商品价格的取值方法是将该商品在半年之内的合约价格进行算术平均,而现在则改为滚动方法,该方法规定,仅取较近的一个合约月份价格,替换时间为在月初的4个交易日内进行。
比如,对WTI Crude Oil 期货合约而言,3月初取4月合约价格,4月初取5月合约价格;对Corn(玉米)期货合约而言,3月初取5月合约价格,4月初仍取5月合约价格(因为没有4月合约),5月初取7月合约价格。
路透CRB商品指数的意义
由于CRB指数涵盖的商品都是原材料性质的大宗物资商品,而且,由于其价格来自期货市场,其及时性无与伦比。
因而指数在反映世界商品价格的总体动态上有着特殊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变化,甚至比CPI
和PPI的指示作用更为超前和敏感,可以看作是通货膨胀的指示器。
研究表明,CRB指数是一种较好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它与通货膨胀指数在同一个方向波动,同时,与债券收益率也在同一方向上波动。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趋势。
路透CRB商品指数与通货膨胀关系
一般来说,观察通货膨胀的状况首先会想到CPI与PPI,但是,这两个数据是每个月公布一次,且所反映的是前一个月的状况,就某种层面来说,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落后性质,
这对于需要掌握先机的交易者来说不免有些延迟的遗憾;而CRB指数是每十五秒钟更新一次,且它所反映的价格是最初生产阶段的水准,因此其价格趋势领先于PPI,而PPI又领先于CPI。
研究表明,尽管CRB指数不能预测一月一月的CPI和PPI的变化,但是,一年内的CRB指数趋于PPI和CPI一样方向的波动。
正因为如此,CRB指数是一种较好反映通货膨胀的指标,可以成为通货膨胀的早期预警指针,为观察通膨状况的重要依据。
路透CRB商品指数与债券收益率的关系
经济学家的研究显示,CRB指数与债券收益率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CRB指数与债券收益率基本上是在同一方向上波动。
事实上,在经济复苏发展时期,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商品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促使价格持续上涨,通胀压力增加。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持续上升。
相反,当经济处于滑坡和衰退时期,由于需求的急剧减少,商品供求矛盾突出,供过于求的压力使得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市场显现出紧缩的局面。
为了缓解通货紧缩的状况,政府就会不断调低利率水平。